教師個人剖析材料四
時間:2022-09-27 03:36:00
導語:教師個人剖析材料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近,學討論活動已進入了第二階段:個人問題自查、剖析與整改方案。如果在百度網站上輸入相關的關鍵詞“個人剖析材料”,你會發現這類的文章可謂是琳瑯滿目,有的文章細讀之后能給人于啟發,而有的文章則不然。我就發現了這樣一篇文章,是結合自己讀書而進行對比自查的,雖然自查的內容有點虎頭蛇尾,但對比的內容還是吸引了我。
撰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教師。文章一開頭,作者借助讀過的文章“小學老師在干什么”中某一段內容為引子,并與當地教研員的對話進行了比較。可以看出,當時作者并不明白這段話的意思,作者只所以把讀到的內容引入“自我剖析”文章中,只是在蒙昧以求中對它們有了少許的感觸。我覺得這篇文章,已是很難得的自我反思了,一位剛踏入學校的新教師能有如此高的敏感性,已是難能可貴的了。相信你讀過這篇“自我剖析”之后,會與我有同樣的感覺。
大討論學習活動中,教師通過自查、剖析與反思,發現了不少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撰寫整改方案,真可謂是對癥下藥。相信教師們在自查剖析中會有所反思,在不斷地反思中有所改進,在改進中使教師專業有所成長。大討論活動,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一個自我認識的平臺,為促進教師成長擦亮了眼睛,掃清了障礙,加足了動力,指明了方向。
現把這篇文章轉載如下:
自我剖析
最近看了喬能俊老師于年4月26日發表在《小學教學改革與實驗》中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題目叫做《小學老師在干什么》。看完后我是深有感觸,現在借著這次機會,我就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并依此作一個深刻的自我剖析。
首先,我把喬老師在文章中的原話給大家讀一段:“課改中,小學老師在干什么?在討好專家。并且,做課的檔次越高,教師的這種奴性表現的越淋漓盡致。課堂上,有自主學習,有探究學習,有表演,有繪畫……課堂變成了琳瑯滿目的雜貨鋪,學生在里面東游西逛,談笑風生。為什么要這樣上?因為這是專家眼里的理想之境啊!這可害慘聽課的教師,用從牙縫里擠出來的錢買回來的經驗一到自己的課堂上就不靈了,那時才明白,自己的腳是踩在堅實的大地上。有幸,接觸專家學者的教師畢竟不多,但專家也有地方性,小到一個縣,再小到一所學校,充當專家的教師總是有的,哄哄他們不是更有現實意義嗎?課改本來是應破除迷信和權威,為什么反而愈演愈烈呢?想想也不奇怪:學生揣摩教師的心理,教師為什么不能揣摩專家的心理呢?”
其實我第一次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畢業參加工作還不到一年,那時的我對這段話是不太理解的。為什么現在印象這么深,因為,在剛剛結束的08年南山區數學課堂教學初賽中,陳青容教研員有這么一段總結:“這次比賽有,有些老師把數學課要么上成了生活常識課、自然科學課、語文課,或者任何什么別的課。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這種把數學本身架空的行為,是不知不覺中把它掏空的,是對數學課程的破壞。這種“老鼠搬家”式的侵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很難被老師們自覺,因而其危害甚烈。”
喬老師和陳教研員在表達一個什么意思?就是我們有的老師在課改中沒有了自我,迷信權威,存在著盲目崇拜,不相信自己的創造;那我為什么這么有感觸?因為我有時也會在課改中迷失了自我,沒有了自已的思想呀。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將努力將課改與我自然而溫暖的融合。理念的新穎和合乎人性促使我熱情閱讀一系列的當今教育著作,憑借著理論的力量,我必定創造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