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榮八恥”對“第三次改革論爭”重要意義
時間:2022-09-27 11:50:00
導語:“八榮八恥”對“第三次改革論爭”重要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這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改革的重要拐點上,為茫然的人們,點亮的一盞明燈;對改革不斷深化過程中,出現的文化和道上的缺失的一次深刻彌補,是對“第三次改革論爭”結果的最堅定,最明確的指示。
2004年起,社會上關于改革問題和方向的激烈論爭,被媒體認為是繼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爭論、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爭論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論爭”。從起初的經濟學界內部在關于改革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的爭論,到后來擴大到教育(-)、房產、醫療、法律等各個層面的全民參與的大論爭,論爭的關鍵性認知差異,出現在,一方認為,問題是由于市場化改革所致,必須全面后轉;另一方認為,這是改革不徹底、在繼續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有所偏差所致,必須全面加速推進改革,調整方向。
我個人認為,貧富差距的懸殊、房價不停飆升、醫療體制改革偏失、教育(-)產業等改革不徹底和改革方向偏差導致的關系到每個公民切身利益的社會問題,正是引起公眾廣泛參與“第三次大論爭”的動因。
隨著經濟學界郎咸平和顧雛軍關于國企改革的激烈爭論,越來越多的學者、教育(-)家、商企業界人士參與到論爭中來。社會上不斷涌現由百姓“仇富”情緒和行為所致的暴力事件;房地產界出現了任志強關于“富人區”和“窮人區”、“我們只給富人蓋房子”的大炮式的言論;教育(-)領域,對義務教育(-)和教育(-)公平化的關注空前的高漲;“看不起病,去不起醫院”等百姓生活中切實的問題,擺在了這次論爭的顯著位置。
中國當前的社會矛盾最為突出的已經不再是落后的生產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了。“貧富差距”即凸顯了改革開放的輝煌的成果,也遺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問題。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使得中國的GDP連續七年飛速增長,也使得中國在改革的重要拐點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們也在對利益和金錢的追逐中,逐漸喪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們在論爭中,摸索、迷茫。
而此時提出的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正是這一混亂的論爭中對公民道德和文化缺失的一次深刻彌補。“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析明了“第三次改革論爭”中種種言論和人格的是是非非,切實的從道德上和文化上,對公民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在中國改革的關鍵時期,鼓舞了士氣,堅定了信心。社會主義榮辱觀,必然會時刻伴隨著中國改革之路,鑒證中國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