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經局局長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13 04:21:00
導語:農經局局長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經局首先感謝組織上對我的幫助,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
我的職務是農經局局長,負責農經局的全面工作,側重分管黨委、財經、人事工作。年初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縣人大、政協“兩會”精神,以打造北方果蔬產業產業基地、創建國家辣椒出口示范縣、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富民小區建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為主攻方向,認真研究完善規劃,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責任,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取得了快速發展。
一、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培育農業新興產業
全縣耕地面積188萬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00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88萬畝,其中辣椒20萬畝、花生17萬畝、樹莓5萬畝、設施農業10萬畝、萬壽菊5萬畝、雜糧10萬畝、其它21萬畝。在穩定糧食作物面積,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的基礎上,通過宣傳培訓、示范引導、政策推動、全方位服務,培育了全縣保護地瓜菜、樹莓、辣椒、花生等重點產業,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二、強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營造北方果蔬產業基地
制定了縣設施農業三年發展規劃,計劃到2013年,全縣設施農業面積達到50萬畝。今年新發展日光溫室10.5萬畝,使全縣設施農業面積達到20萬畝。為了確保目標實現,努力創新體制機制,營建了縣農產品銷售服務中心、縣設施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全方位為設施農業發展提供政策、信息、技術、市場服務;積極爭取政策、資金、項目,為設施農業建設解決資金、選地、品種、市場難題;建立任務目標管理制度,建設進度考核制度,確保設施農業任務目標的穩步推進。
三、加強農業對外開放,搞好農產品營銷
農業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關鍵在于農產品的市場開發和流通,只有把農產品賣出了,賣出了好的價錢,才能增收和增效。為了推介農產品品牌,擴大流通領域,廣泛開拓市場,著力開展了農產品營銷工作。
一是建立銷售網絡,搞好產銷對接
2011年初以來,奔赴吉林省長春市、黑龍江省大慶市、市、牡丹江市,上海市、北京市等大中城市,以果菜產品銷售為重點,開展了廣泛的產銷對接工作。走訪大中農產品批發市場12個,聯系農產品經濟人、營銷企業200多人(戶),分別與長春中心果品批發市場、哈達農產品批發市場、大慶蔬菜水果批發市場、牡丹江中俄雙河農產品批發市場,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了農產品進入市場綠色通道,并與六大市場建立信息互換協議。分別在長春、、大慶、牡丹江、上海、北京召開優質農產品推介會議12次,參會人員超過1000人。在成功召開了沈陽果蔬產品推介會議,邀請了吉林、黑龍江、北京、上海、湖南等域外客商100余人,為果菜產品走出,銷往全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是強化媒體宣傳,擴大銷售范圍
積極與本山集團聯系,達成了聘請“鄉村愛情”著名演員王君平(香秀)代言果菜產品協議。積極與黑龍江衛視、吉林衛視協商,低價為優質農產品在衛視頻道做廣告宣傳,使“香瓜”在很多大中城市家喻戶曉,廣告期間,每天有吉林、黑龍江等省市瓜菜經濟人到采購農產品,為瓜菜銷售通暢、賣上好價錢做出了重要貢獻。組織全縣重點農業企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產品推廣宣傳工作,參加了陜西楊凌、沈陽、北京等5次國際性農業博覽會,其中雜糧制品、雙高雞蛋、優質肉鵝先后獲得金獎及優質產品獎。有力的宣傳了,促進了農產品營銷工作。
3、爭取政策,扶持品牌建設
協調省農科院、市農委等部門,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扶持綠色食品發展,對申報綠色食品標識的給予經濟補助;對營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生產優質農產品的,給予產品環境評估、產品檢測免費等扶持。
四、積極引進項目,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
一年來,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加強對外宣傳聯系工作,積極引進項目,延長農業生產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升級和效益提高。
一是圍繞主導產業,包裝引進產業化項目
圍繞保護地果菜、辣椒、花生、樹莓等重點產業,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包裝了樹莓、辣椒、保護地蔬菜等重點項目8個,一些項目上報的國家農業部及省市相關部門,爭取國家支持。今年新建(改造)農業產業化項目12個,有11個項目投入生產,項目總投資3億元。
二是建立高標準產業基地,推進標準化生產
按照提高產品標準,開發綠色無公害產品的需要,大力營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推進農業的標準化生產。今年以來,重點建立了三大基地:
一是國家級辣椒出口產業示范基地。面積5萬畝,主要包括秀水河、雙臺子、臥牛石、四家子、丁家房等鄉鎮,營建三條辣椒產業帶。
二是標準化花生生產基地。面積5萬畝,主要包括葉茂臺、包家屯、登仕堡大孤家等鄉鎮。
三是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面積60萬畝,主要包括孟家、鎮、四家子、臥牛石等鄉鎮。
三是加強政策扶持,提高項目帶動能力
一是增加資金扶持。龍頭企業是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一年來,積極協助企業爭取銀信部門貸款扶持,解決了企業資金困擾,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二是扶持企業建立穩定的、標準化的原料生產基地,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
五、強化農產品質量管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1、建立農產品檢測體系,全面開展檢測檢驗服務
根據縣農產品現狀,爭取省市支持,成立了縣農業檢測中心,全面負責全縣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的檢測工作,目前,項目總投資300萬元,把農經局辦公樓的1-2層進行了裝修和改造,建設農產品化驗室、土壤化驗室、肥料化驗室、農藥化驗室、種子化驗室等12個化驗室,在編委申請了編制,招聘了4名化驗員。加強了設備引進、化驗管理工作,整個工作得到省市農業部門的高度肯定和表揚。今年深入鄉鎮、農貿市場、農產品生產基地抽樣檢測30次以上,抽檢樣品500個以上。
2、加強農業法制建設,開展市場安全檢查
組織農業執法大隊、綠辦、植保站等相關部門,開展了經常性、季節性農業執法檢查活動,確保了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穩定,確保了全縣農產品生產基地質量安全。全年開展檢查執法活動20余次,查扣劣質農藥、種子50多噸。
3、強化認證管理,搞好技術服務
一是標識認證工作取得新進展。申報認證綠標10個,有機標7個,無公害標識60個。
二是耕地環評工作取得新進展。今年新完成耕地環評面積120萬畝,實現了全境環評。
六、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新技術、新成果
圍繞特色產業建設,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的科技培訓工作,全縣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287期,培訓農民7.5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7萬分;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土樣92個,發放平衡施肥建議卡18萬張,測土施肥面積92萬畝。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引進玉米、大豆、蔬菜、辣椒、花生等新品種95個,良種推廣普及率達到98%以上。實施了3個國家玉米高產示范區,面積3萬畝。農業科技貢獻率得到明顯提高。
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得到加強
圍繞全縣主導產業建設,大力引導農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等組織建設,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新建各類合作社562家,其中,以土地入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會員1219人,以土地入社面積5539畝。
八、全面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檢查督促各項政策落實
強化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實,解決農民土地上訪案件100余件,涉及農民350人次,上訪案件解決率達到100%;召開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會議,開展了專項財務制度檢查,對檢查出的的問題及時進行了處理。化解村級債務100多萬元。
九、積極爭取政策、資金、項目,增加農業投入水平
廣開信息渠道,強化溝通聯系,積極爭取上級各項資金、政策和農業項目。
目前,農經局系統實施省、國家農業項目4個,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項目、旱作農業示范項目、現代農業示范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等,項目總資金多萬元。
爭取落實糧食綜合直補1000多萬元。玉米良種補貼700萬元,大豆良種補貼100萬元,水稻良種補貼180萬元。
引進市富民小區建設、地膜補貼、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項目等資金萬元。
十、扎實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制定了2010年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重點抓好新產業、新農民、新環境建設工作。在新產業方面,要建設10大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10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新農民方面,強化農村培訓室建設、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在新環境建設方面,在全縣重點建設20個新農村示范村。
十一、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4個,開發溫室畝。通過培訓專業農村勞動力3500人。新建溫室小區21881畝,建設沼氣池450個。協調幫扶工作隊開展幫扶工作,引進資金85萬元。
十二、強化機關作風建設,提高辦事效率
建立了農經局機關早晚簽到制度,做到堅守作息時間。建立了績效考核制度,對成績優異、貢獻突出的公務員給予支持和獎勵,轉變了工作作風,提高了辦事效率。
同時,強化了農經局系統管理,確保各基層企事業單位認真履行職能,開展工作,推動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強化信訪工作,維護系統穩定。接待農民群眾上訪500多人次,信訪案件答復率100%。
一年來,為使自己的思想適應農業發展的新形勢,認真開展好職能部門工作,自己不斷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拓寬思路,統籌兼顧,科學安排,對指導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產生了積極作用。
雖然工作上取得了一點成績,但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緩慢,規模小、龍頭少、帶動能力有限;
二是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
三是農業科技推廣、培訓,信息服務體系不健全。
四是農業生產、管理機制還不能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需要。這些問題是我今后需要認真研究、科學安排、著力解決的重點。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繼續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觀念,轉變思維方式,創新工作機制,提高領導和服務水平,努力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市推進總部經濟發展工作意見
- 下一篇:國外就業政策與社保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