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兩會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2-03-12 09:33:00

導語:2008兩會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兩會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顧

過去五年,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我省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難得機遇,在中共貴州省委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支持和幫助下,認真履行政府職責,經過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經濟社會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十五”計劃勝利完成,實施“十一五”規劃進展順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邁上了新的臺階。

(一)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效益大幅度提高。預計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700億元左右,五年年均增長11.7%。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到556.8億元和284.9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2.74倍和2.63倍。五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40億元,是前五年的2.3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8%。2007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是2002年的2.47倍和2.22倍。

(二)事關民生的突出問題逐步解決,人民群眾從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扶貧開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扶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2007年全面實施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有常年生活困難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開創了從制度上抑制貧困和扶貧的新格局。提前普及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84.91%。“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城鎮新增就業人員五年累計達到8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全面建立了最低工資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標準不斷提高。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全面實施,開展了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制度基本建立。農民工工資拖欠和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問題不斷得到解決。安全生產形勢逐步好轉,2004年以來連續四年實現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降”目標。全面啟動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救災救濟工作進一步加強,省級財政投入大幅增加。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環境污染、物價上漲、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等帶來的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信訪工作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678.4元和2300元以上,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6%以上。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汽車數量是2002年的4.54倍,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數量均翻了一番以上。

(三)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明顯改善。五年來,我們堅持把交通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建成了玉屏至凱里、扎佐至南白、清鎮至鎮寧等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37公里,新增626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萬公里,五年新增近7.6萬公里。廈蓉高速公路貴陽至水口段開工建設,其中,貴陽至都勻段是我省第一個采用招投標方式引資建設的高速公路項目。渝懷鐵路貴州段建成通車,黔桂鐵路擴能改造等項目開工建設,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有望盡快開工。貴陽龍洞堡機場升級為4E級,建成和改造了4個支線機場。內河航運建設取得新的成績。

我們堅持把水利設施建設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來抓。切實加大了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煙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滋黔”工程、病險水庫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區配套改造工程等為重點的水利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快了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的步伐。五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63億元,是建國以來前53年總和的1.2倍。解決了農村556萬人的飲水困難,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由0.31畝提高到0.46畝。

按照中央戰略部署實施“西電東送”工程,貴州電網統調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五年新增1407萬千瓦,是1927年我省首次發電以來前75年裝機總和的2.35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鎮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電、通電話,累計建成沼氣池88萬口,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四)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增強。生產總值的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5.7∶42.5∶41.8,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比2002年提高了3.7和3.2個百分點。我們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2007年糧食產量超過1170萬噸,創歷史新高;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支柱地位不斷鞏固,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4.3%,比2002年提高6個百分點;特色優勢經濟作物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邁出新的步伐,鄉鎮企業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我們堅持把培育和壯大重點產業作為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來抓,工業結構呈現出新的格局。以電力和煤炭為重點的能源工業成長為第一支柱產業。煙草工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五年累計實現稅收281.5億元,是前五年的1.92倍。以茅臺酒為龍頭的白酒行業快速發展,茅臺酒經濟效益居全國白酒行業之首。鋁、磷等優勢原材料工業進一步壯大。特色食品、民族制藥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裝備制造業和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取得新的進展。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成效顯著。旅游業迅速發展,五年累計接待旅游者1.75億人次,比前五年增長72%;實現旅游總收入1432億元,是前五年的4.23倍。

(五)生態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力度不斷加大,生態優勢進一步顯現。我們堅持把保住青山綠水作為立省之本,扎實推進以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護為重點的生態建設,五年累計完成林業投資近100億元,營造林1845.7萬畝,森林覆蓋率從34.9%提高到39.93%。荔波縣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石漠化綜合治理工作有新突破,55個縣被列為全國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占全國試點縣的55%。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46平方公里。切實加大了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的污染防治力度,2007年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37.3%和39.4%,比2002年提高34.9和28.5個百分點。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7.7%。循環經濟建設穩步推進,清潔生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取得明顯成效,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礦產資源開發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建筑節能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自然災害防治成效顯著。

(六)重點領域改革邁出重大步伐,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任務基本完成,應改制國有中小工業企業改制面達到85.5%,股權分置改革順利完成,國有大中型企業聯合重組取得積極進展,完成了一批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任務,國有商貿流通企業改革和困難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穩步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五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全部取消了農業稅和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以“三改革一化解”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在全國首批啟動了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糧食流通體制發生根本性轉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穩妥開展;集體林權制度、供銷社體制、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水利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進展順利。財政預算剛性得到強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價格關系進一步理順,煤炭價格全面放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基本實現同網同價,“西電東送”電價進一步提高,開征了水資源費和水能資源使用權出讓金,加強了對涉農價格、醫療服務價格、教育收費的監管。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逐漸形成,政府投資工程代建制基本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順利完成,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工作有序展開。市政公用事業管理體制和旅游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穩步推進。畢節、安順試驗區改革工作不斷加強。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規范。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五年完成進出口總額76.21億美元,是前五年的2.4倍;累計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達到1154.5億元和4.23億美元,年均增長49.8%和25.3%;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與對口幫扶城市的協作更加緊密。

(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42%和11%,比2002年提高16.4和2個百分點,職業教育在校生人數達到37萬人,比2002年增長85%。貴州大學進入“211工程”大學建設行列。實現了工程院院士、國家級重點學科在我省“零”的突破。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框架初步形成,啟動建設了一批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實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大科學工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項目落戶我省;累計專利授權量占全省歷年來授權總量的50%左右,科技成果轉化率逐步提高。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取得顯著進步,成功防止了“非典”疫情發生,初步建立了覆蓋全省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全面展開,艾滋病等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得到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衛生監督不斷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明顯提高;重大傳染病發生率、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進一步下降,人均預期壽命由67.48歲提高到68.62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0.75‰下降到6.68‰,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全省進入低生育水平。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工作進一步加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成了貴州省圖書館等一批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縣級圖書館和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室建設步伐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和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順利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初見成效,組建了多彩貴州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企業,打造了《多彩貴州風》等一批文化精品;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加強。“整臟治亂”等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入人心。人事人才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體育事業發展有了新的突破。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檔案、人防、參事等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成績。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作為做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深入貫徹依法治省基本方略,認真抓好《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地方性法規草案47件,制定政府規章33件,依法廢止和修改了部分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不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開展了綜合執法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工作;“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各類公開辦事制度不斷完善,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斷提高。完成了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扎實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機關作風教育整頓活動,政府機關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切實加大審計、監察力度,認真抓好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懲處了一批腐敗分子。

2007年全省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預計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3.7%;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24%和2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400億元,增長1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1%;進出口總額增長29.8%;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6%;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左右。“十件實事”順利完成。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們不斷深化省情認識和完善發展思路的五年。特別是總書記作出“努力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重要指示后,圍繞實現這一總體目標,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在具體工作中有以下體會:第一,必須探索一條符合貴州實際的跨越之路。發展的道路是可以選擇的。從“欠發達、欠開發”的基本省情出發,我們既要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更要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發揮優勢、克服劣勢,積極探索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現代化道路。第二,必須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徑。歷史性跨越是發展階段的跨越。當前人類正處在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只有切實鞏固和增強生態優勢,在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之間開辟一條“綠色通道”,大力推進綠色工業化、綠色城鎮化、信息化、知識化和生態化協調發展,才能夠從工業現代化的起步階段直接進入生態現代化這個現代化進程的最新階段,實現歷史性跨越。第三,必須把提高人民的幸福水平作為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根本目標。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決民生問題上,用在為人民群眾創造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上,用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絕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幸福,追求片面的增長指標。第四,必須正確把握歷史性跨越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歷史性跨越首先是重點領域的跨越。要選擇一些制約發展的“瓶頸”因素和事關全局的關鍵環節,朝著全國乃至世界最高水平去努力,集中有限資源,實現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跨越。第五,必須堅持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作為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根本動力。要把解放思想貫穿于發展的全過程,在深入研究省情、正確把握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敢于負責,大膽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絕不能畏首畏尾、安于現狀、裹足不前。以上五條,是我們在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長期堅持。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國家各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奮斗、辛勤勞動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向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黔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工業化和城鎮化滯后,增長方式粗放,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民和城鎮部分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就業形勢嚴峻,有些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控制人口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任務繁重,生態建設、資源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的壓力很大;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體制和機制的問題突出,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小,改革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市場化和對外開放水平不高;政府職能和政府工作方式、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轉變,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仍需進一步提高;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仍然存在,有些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還很突出。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后五年,是我省實現歷史性跨越承前啟后、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總書記視察我省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的部署和要求,圍繞“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一主題,堅持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徑,堅持搶抓機遇、好字優先、能快則快,進一步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鞏固和增強生態優勢,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切實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奠定堅實基礎!

今后五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增長保持在10%以上,改革開放取得重要進展,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教育、科技、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明顯加強,廣大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社會和諧安定,基層民主健全,法治秩序良好,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和諧貴州”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主要指標,實現“十二五”規劃良好開局。

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進以交通和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牢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三農”工作是現階段我省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農”工作的最主要目標是實現農民增收,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村商品經濟快速發展,這就取決于農產品能否順利流通;同樣,提高我省工商企業的競爭力,當務之急也是盡快改善商品流通條件。流通的基礎還是交通。因此,打牢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要堅持“交通優先發展”的戰略,加快形成以高速、高等級公路和鐵路為骨架,多種運輸方式相配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確保廈蓉高速公路貴陽至水口段建成通車,力爭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建成投入使用。力爭全面開工建設我省境內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高速公路路段和目前我省規劃的省內高速公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整骨架公路網規劃,使所有縣都有高速公路連接。到2012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700公里。加快公路路網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積極推進我省連接重慶、昆明、成都等周邊省區市中心城市的快速鐵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民用航空網絡。繼續加強內河航運建設。

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是當前做好我省“三農”工作的根本。要統籌考慮農村飲水和農業灌溉,統籌安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統籌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切實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煙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建設力度,加強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設,力爭開工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繼續實施一批“滋黔”工程項目,完成小(1)型及重點小(2)型病險水庫治理,充分發揮電站水庫在解決農業灌溉和農村生活用水中的作用。大力加強地下水資源的勘查和合理開發利用,使之為解決我省工程性缺水問題作出貢獻。確保2009年以前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到0.5畝,2012年以前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切實抓好防汛抗旱工作。進一步理順水資源管理體制。

(二)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在堅持走內涵式發展糧食生產的路子、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草地養羊、養牛,積極發展家禽和特色養殖,進一步鞏固生豬生產,加快形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力爭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烤煙、油菜、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花卉等特色農產品,建設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堅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發展生態農業的根本,切實加強農產品生產環境保護和農業投入品監管,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對農產品生產質量進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堅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保障,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開發整理耕地和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50萬畝;強化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整合農村信息資源,大力改善農產品流通條件,切實提高農產品商品率。按照“捆綁使用、樣板先行、先易后難、滾動發展”的原則,改進支農資金投入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堅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大力引進和培育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繼續支持鄉鎮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發展。

扶貧開發是我省“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農村低保制度絕不意味著扶貧開發工作的終結。要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把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增加貧困地區群眾收入的根本途徑,在繼續落實好現有各項扶貧開發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積極幫助貧困地區找準脫貧致富的突破口,在更高起點上實現貧困地區農業生產的跨越式發展。要把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

堅持圍繞農業產業化辦工業、圍繞旅游業辦工業,加快發展特色食品、旅游商品、民族制藥等特色優勢產業,使之逐步成長為我省新的支柱產業。積極支持能源工業加快發展,統籌安排現有電源項目建設,為將來的發展預留空間;切實加強輸電通道建設,為培育省內電力市場和拓展省外電力市場提供有力支撐。對于以鋁、磷、煤為重點的原材料工業,要提高技術水平,擴大生產規模,減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原材料精深加工,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依托我省軍工企業和地方重點企業人才、技術優勢,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裝備工業;以國際合作研制4座級通用飛機為突破口,重點發展30座級通用飛機,啟動建設貴州區域通用航空網絡;有重點地在航天航空、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煙酒工業是我省的傳統支柱產業,也是近期有利于財政和農民增收的“短平快”產業。要堅持科技興煙,加快實施貴陽煙廠異地技改工程,切實提高卷煙工業的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加強卷煙品牌和銷售網絡建設,擴大高檔卷煙比重和我省卷煙在全國市場的份額。加大白酒行業整合力度,加快國酒茅臺發展,振興傳統品牌,培育新的名優品牌,打造“貴州白酒”整體品牌,擴大生產規模。

發展旅游業是我省建設生態文明、加快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必然選擇。要堅持實施旅游精品戰略,按照“分時、分級、分檔”和“整合資源、集中力量、突出重點”的要求,打造一批設施完備、特色突出、內容豐富、安全宜人的景區景點,切實提高旅游產品的檔次和水平。以突出原生態的自然和文化為原則,高起點做好旅游景區景點和旅游城鎮開發建設規劃。加快完善以交通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改善景區景點進入條件,提高旅游綜合接待能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探索有利于農民群眾參與旅游業發展的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加強旅游行業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將旅游業納入規范化、標準化、健康發展的軌道。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積極開展“滿意在貴州”專項行動,不斷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加大旅游宣傳推介、旅游招商、旅游商品開發力度。深化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發展面向民生的服務業,積極拓展新型服務業領域。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完善商品流通網絡,活躍城鄉市場,擴大內需總量。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需求,認真落實全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繼續抓好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加強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新建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采取綜合措施鼓勵企業增加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著力提升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創業風險投資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積極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學知識普及力度。

(三)大力提高城鎮化水平,切實增強城市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實施大中城市帶動戰略,力爭2012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35%以上。充分考慮道路交通網絡、空間布局和生態環境容量等要素,加快全省城鎮體系規劃和貴陽等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完成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把城市道路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首要任務,按照適度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盡快形成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需要的城市道路網絡,著力提高大中城市人均道路面積。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加大對城市綠化、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努力把城市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限度。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堅決杜絕房地產開發中的圈地行為。努力將貴陽市建成帶動全省的區域中心城市。積極發展一批中等城市。以縣城為重點,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產業支撐、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環境良好的小城市。逐步建立符合我省實際、規模等級適當、職能類型豐富、空間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優良的城鎮體系。

把推進城鎮化進程與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結合起來,圍繞城市發展的需要,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培訓質量;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統籌考慮城鎮建設與易地扶貧搬遷和失地農民安置。把推進城鎮化進程與加快工業化步伐結合起來,加快形成促進產業中心向城市集聚的政策導向。

(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進一步鞏固和增強生態優勢。在抓好55個縣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石漠化綜合治理,逐步遏制石漠化擴張的趨勢。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繼續實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重點林業工程,完成營造林1500萬畝,力爭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大力推進重點流域水土保持。按照國家和省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切實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區和礦產資源開發區的生態保護、建設與修復,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

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嚴格環境執法,切實加強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范圍內,真正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建立健全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激勵約束機制,繼續實施“521”節能降耗工程,鼓勵企業采用有利于節能降耗的設備和技術,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藝、設備和產品,確保單位生產總值物耗能耗穩定下降。加快電力、煤炭、化工、冶金等重點行業廢物規模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支持循環經濟試點,繼續實施一批循環經濟建設項目,特別要抓好資源型產業集聚區的循環經濟建設。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資源宣傳活動,大力倡導節約、環保、文明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使生態文明建設深入人心、蔚成風氣。

(五)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快構建“和諧貴州”。堅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積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著力解決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失地農民的就業困難。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落實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增加城市低收入者收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工資制度改革的各項規定,加大轉移支付統籌力度,努力縮小部門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全面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認真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工作。抓好新移民政策的落實。切實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強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堅持政府主導,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到2010年,將人均住房面積不足12平方米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納入保障范圍。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住房問題。積極解決農村群眾住房困難問題。

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健全社會管理格局,促進社會和諧。堅持安全發展,強化以煤礦和道路交通為重點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貴州”創建活動,強化禁毒工作,依法防范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公安司法隊伍正規化建設。

(六)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激發全省人民對家鄉的責任感、自信心和自豪感,營造共同關心貴州前途、共同維護貴州形象、共同推動貴州發展、共同建設貴州文明的濃厚氛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貴州省博物館新館等重點項目,力爭實現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鄉有綜合文化站,到2010年20戶以上通電自然村通廣播電視,基本完成縣以上城鎮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切實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和農民文化家園工程,努力解決群眾看書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等問題。大力實施文藝精品工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不斷促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健康發展,切實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進一步鞏固“兩基”攻堅成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化解農村義務教育的歷史債務。在各市(州、地)中心城市和部分有條件的縣(市、區)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確保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0%以上。圍繞勞動力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力爭中等職業教育規模與普通高中規模大體相當,健全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要內容,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發展,切實增強高校服務地方的能力。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規范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加強民族教育,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扎實做好人才培養、引進和開發工作,積極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以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大力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實現鄉鄉有公立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基本完成縣級醫療機構、預防保健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房屋設備改造和配置任務;確保各市、區原則上每3萬居民或每個街道辦事處(鎮)所轄范圍內有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省設區的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市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衛生監督體系、公共衛生信息體系,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做好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切實加強免疫規劃工作,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發展婦幼衛生事業。完善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機制,積極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加強藥品供應保障和質量監管體系建設,保證群眾基本用藥。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深化醫療保障體系改革。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按照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思路,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控制計劃外生育;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勢頭;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扎實做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工作。加快體育事業發展,基本建成全民健身體系,有重點地發展競技體育,大力開發山地戶外體育運動。辦好2011年全國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七)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繼續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完成國有困難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放寬市場準入,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實行同等待遇。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強化財政預算剛性,加強財政監督和稅收征管。以事關民生的價格為重點,完善價格監管和調控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和資源性產品價格及環保收費改革,逐步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體系。扎實做好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深化征地制度、集體林權制度等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推進投融資體制、壟斷行業、市政公用事業等方面的改革。

加快我省經濟發展,必須打破低水平的省內循環,切實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在完善經濟發展基礎條件的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堅持把招商與選商結合起來,重點引進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符合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方向,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增加群眾收入,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的企業,堅決避免引進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強開放口岸建設,擴大對外貿易規模。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與對口幫扶城市的協作。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

(八)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加快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對各級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切實加強審計、監察等政府內部監督。全面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不斷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健全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管理制度,繼續推進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和公用部門辦事公開,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切實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大力支持國防和武裝警察部隊建設,加強“雙擁”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加強國家安全、司法行政工作,推進監獄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支持法院和檢察院的工作。繼續做好宗教、外事、僑務、對臺、檔案、參事等各方面的工作。

大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效能政府、責任政府。堅持依法行政,扎實抓好政府立法、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三個方面的工作,全面落實依法治省方略。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建立健全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社會聽證和決策評估、決策責任追究等制度,全面提高政府決策水平。堅持市場出效率、政府保公平,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基礎上,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在加強社會管理上,用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上。堅持簡政放權、分級負責,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政府機構設置,把更多的權力下放給基層政府,充分保護和調動各地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一手抓適應、一手抓提高,既要著力解決事關群眾安居樂業的突出問題,又要努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根本性、戰略性問題。堅持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深入調查研究,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根據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

堅持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健全督查制度、投訴制度、考核制度和報告制度,嚴格實行問責制,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

三、2008年政府工作的目標和重點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努力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1)生產總值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4)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以上;(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以上;(7)城鎮新增就業1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32%,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要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善流通條件。建設通鄉油路2000公里、通村公路10000公里,新增88個鄉通瀝青或水泥路、1000個建制村通公路。新開工建設一批高速公路。加快推進貴陽至水口等高速公路建設。確保貴陽繞城公路西南段等項目建成通車。啟動全省骨架公路網規劃修編工作。建成黔桂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加快貴陽鐵路南編組站等工程建設。力爭開工建設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二是加強水利建設。解決農村2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9萬畝。啟動150座病險水庫治理工作。加強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三是抓好“三農”工作。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抓好1600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產業扶貧、連片開發”和63個產業化扶貧鄉鎮的工作,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萬人,減少農村低收入人口50萬人,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村莊整治,建設農村沼氣池20萬口。四是壯大重點產業。繼續抓好20個縣草地生態畜牧業科技扶貧示范項目,新增安排45個優質畜產品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烤煙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機械化,進一步加強茶葉生產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油菜、蔬菜、水果、中藥材、花卉等優勢產業。抓好茅臺酒擴能改造等重點產業項目的實施,組織成立通用飛機工業公司。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著力提高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啟動重點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工作。五是加快城市發展。做好主要城市道路網絡規劃修編工作。啟動建設一批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充分挖掘城市建設用地存量使用潛力,加大城鎮閑置國有建設用地回收力度。積極推進有條件的進城務工農民轉變為城市居民。六是解決民生問題。切實加強物價監管,努力防止物價過快上漲。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力爭全省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06.5萬人、231萬人、134萬人、110.3萬人和90萬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對所有縣城符合規定住房困難條件、申請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應保盡保。七是保護生態環境。完成260萬畝營造林任務,啟動實施55個縣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40平方公里。依法取締飲用水源地污染源,全面啟動烏江、赤水河、清水江等流域污染整治。抓好國家循環經濟試點,開展一批省級循環經濟試點。繼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八是推進改革開放。基本完成國有中小工業企業改制任務,穩妥抓好國有困難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扎實做好農村綜合改革各項工作,全面推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行部門綜合預算管理,完善省對下財政轉移支付辦法。全面實行重要礦種和大型礦山招標拍賣掛牌制度。認真做好畢節、安順試驗區成立20周年有關工作。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努力引進一批符合我省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九是發展社會事業。建成“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改造工程”項目學校300所。進一步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100個鄉鎮衛生院和10個縣醫院,全面完成國家新增免疫規劃目標任務。新建、改擴建30個縣計生服務站和50個中心鄉鎮計生服務站。建成國家礦床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國家復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2—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抓好大射電望遠鏡項目和國家支撐計劃及省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開工建設省博物館新館,新建15000座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成400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場地。十是加強社會管理。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嚴把各項安全生產行政準入關,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大產品質量特別是食品藥品安全整治力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平安貴州”建設,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對加快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具有重大意義。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的部署,在中共貴州省委的領導下,凝聚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萬眾一心,奮力拼搏,為加快富民興黔步伐、進一步開創全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