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23 10:37:00
導語:關于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前段時間省效能辦組織了兩個調研組,就全省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進行了調研。在20天的調查研究中,調研組采取聽取匯報與實地走訪、座談了解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分別走訪了寧波、湖州、嘉興、衢州、舟山、臺州等6個市及所屬江山等10個縣(市、區)的18個鄉鎮,召開了22次不同層面的座談會,近200名市、縣、鄉鎮、村居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企業經營者參加了座談;對6個市進行了分層分類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983份,回收1977份(問卷調查情況分析附后);實地踏看了一些鄉鎮、街道,查閱了有關文件資料,對今年2月以來6個市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基本情況作了初步了解。現報告如下: 一、前一階段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基本情況
全省開展機關效能建設以來,各市、縣(市、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抓好鄉鎮機關效能建設,工作進展順利,社會反映較好。問卷調查中,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總體評價好和較好的占83.1%,充分說明干部群眾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是比較滿意的。前一階段鄉鎮機關效能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統一了思想認識,形成了推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良好氛圍。各鄉鎮普遍建立了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廣泛動員,認真部署,措施有力,初步形成了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的良好氛圍。二是提高了便民服務質量,方便了群眾辦事。以制度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強鄉鎮便民服務窗口建設,積極構建便民、為民、利民服務工作體系,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三是深化了政務公開,增加了鄉鎮工作透明度。規范政務公開的對象、內容和形式,通過建立招投標中心、推廣財務公開報審制等,接受群眾的監督,進一步深化了政務公開。四是加強了聯系群眾工作,推動了干部作風的轉變。結合派駐農村工作指導員,進一步加強與農村群眾的聯系,改進聯系方式,提高聯系效果,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五是辦了一批實事好事,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各鄉鎮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服務平臺,采取具體措施,為群眾排憂解難,解決了一些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急難問題。
在機關效能建設中,各鄉鎮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力求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在工作創新上下功夫,在注重實效上下功夫,在機關效能建設中涌現出不少創新舉措:
1、效能聽證制度。常山縣宋畈鄉推行效能聽證制度,半年來召開效能聽證會4次,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機關日常工作。其主要做法:一是在舉行聽證會之前,由駐村指導員、村級宣傳員等將有關問題上報鄉效能辦,效能辦匯總后確定聽證議題、參加對象、時間地點等。二是聽證議題確定后,制定工作計劃,提前一周把聽證會的議題、時間和地點通過廣播、公告等途徑向廣大干部群眾公布。三是通過群眾自愿報名和鄉邀請兩種方法產生聽證代表,聽證員主要由鄉黨委班子成員和干部組成。四是由鄉黨委政府組織召開聽證會,采取“聽證代表提問—聽證員釋疑”的互動方式,由聽證代表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聽證員就有關內容即時與聽證代表進行討論,解釋說明有關情況。對形成一致意見的問題,可宣布聽證結論,未形成比較一致意見的問題,不作結論,由鄉黨委政府再進行研究。五是效能聽證會后,對效能聽證會上反映的問題確定落實措施。對暫時不能落實的,作出限時承諾。落實情況通過政務公開欄、告知說明書以及會議通報等形式及時向群眾反饋。
2、機關干部月承諾制。嘉善縣惠民鎮以機關干部月承諾制為抓手,著力解決干部行為不規范問題。該鎮要求每位干部根據本職工作,每月以書面和會議表態發言相結合的形式,對本月工作的重點內容、工作措施、工作目標等作出承諾。鎮里統一印制工作月承諾表,每人每月填寫表格;同時,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承諾報告會,開展“月析月評”,隨機抽取幾名干部,報告承諾內容。效能監督員對機關干部每月工作進行監督,鎮里核實情況后,對完不成任務的下發通知書,分別責令說明情況、進行誡勉談話或限期整改。
3、機關績效復式考評制度。玉環縣珠港鎮城關辦事處試行機關績效復式考評制度,其具體做法:一是分級層評。“一把手”對班子成員,班子成員對分管中層干部,中層干部對下屬干部進行評定。主要是采取記錄工作情況冊、本人日記帳冊和填寫測評表的評定方式,半年初評,年底總評。二是日常積評。由效能辦組織對干部日常行為進行量化打分,每月公布一次,年終累評。三是效能抽評。效能辦采取查閱工作日記、服務對象走訪等方式進行抽評。四是群眾測評。由機關內部互評和效能監督員等外部測評兩塊組成,對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的還要到所駐村測評。五是目標核評。根據年度目標責任完成情況核定分值。年終,根據以上五類考評得分和附加分、硬性扣分情況,擬定機關部門和干部考評得分、名次,報效能建設領導小組通過后,逐一反饋,接受復評。復評后,績效考評結果公示一周,接受干部群眾監督。
4、便民服務體系。東陽市巍山鎮以“擴大規模、深化內涵、連動各片、覆蓋各村、延伸到戶”為目標,從十個方面深化365便民服務,積極構建便民服務體系。其主要做法:一是構建三級服務體系。在鎮服務窗口基礎上,在中心工作片和其余5個工作片均建立“365便民服務站”,在偏遠村建立“365便民服務點”。二是擴大服務窗口規模。鎮365便民服務窗口面積擴大一倍。三是深化服務內涵。鎮服務窗口由原來的5個窗口擴展為9個窗口。四是規范辦事程序。印制了365便民服務辦事指南和工作流程表,發放給群眾。五是配強服務人員。鎮服務窗口工作人員14名,各工作片服務站確定2名工作人員,各村服務點確定1名全程代辦員,由鎮發給一定補貼。六是加強組織建設。明確由鎮黨委政工副書記分管,組織委員具體抓。七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一次性告知制、全程辦事制等有關制度,健全完善365便民服務制度和實施細則。八是強化業務培訓。九是規范文明用語。十是嚴格監督與獎懲。設立便民服務意見箱,把反饋意見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有的鄉鎮還整合資源,鎮便民服務中心下設行政服務、綜治司法信訪聯動服務和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三個分中心,協調互動,方便群眾。
5、政務監督平臺。德清縣武康鎮建立“政務監督平臺”:一是公開政府行為。在鎮機關宣傳窗、鎮政府網站上開設政務公開專欄,公布全鎮機關工作人員的姓名、職務、承諾工作事項、投訴電話,確保政務信息公開、透明、充分、完整,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實行重大工程和采購物品招投標。嚴格把好“接標關”、“開標關”、“評標關”和“定標關”。今年前4個月,順利完成4項招標,涉及金額228萬元,群眾反響較好。三是健全監督制度。鎮里每天確定一名黨政班子成員進行效能監督,負責檢查事項辦理、承諾情況和填寫廉政勤政報表等。四是加強投訴處理。進一步整合意見箱、投訴電話、信訪室等,規范投訴處理和考核機制。
6、“民情三制”。平陽縣麻步鎮推出“民情三制”:一是政情通報制度。鎮黨委、政府在做出重大決策和確定重點工作之前,不定期召開政情通報會,對事關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和重點工作,及時向群眾代表通報,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民主決策。二是民情答疑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民情答疑聽證會,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現場給予答復和解釋。急案采取即來即聽,重大事件則實行查案專聽。三是民事督辦制度。不定期召開民事聯合督辦會,邀請有關職能部門聯合辦公,互相監督,現場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對于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到限時督辦,按時報結。
7、“聯村訪戶”制度。義烏市在鄉鎮街道開展“聯村訪戶”活動,專門成立了“聯村訪戶”領導小組和督查小組,下發實施方案,發放“百姓卡”,制定詳細的考核辦法,結合每月重點工作、信訪問題、訪貧問苦來開展這項活動。該市佛堂鎮確定每月15日為信訪接待日,每月5日前,由各聯村干部對所聯系村的潛在信訪對象進行走訪和排查,在15日前解決好可能上訪的問題。每月15日后,重點走訪和解決信訪接待日中受理的問題,對暫時不能解決或按政策法規不能解決的,上門解釋,避免重復上訪。常山縣在所有鄉鎮開展“雙聯雙帶”活動,要求機關干部聯村聯戶,帶著責任進村,帶著感情入戶。該縣球川鎮開展“上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增收到項目、服務到農家”活動,要求每位機關干部走訪100戶農戶,還發放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建立每戶農戶家庭收入基本情況檔案,了解每年增收項目和需提供的服務內容。江山市長臺鎮在“走千家、訪萬戶”活動中,把鎮主要職能科室責任人的姓名、電話和服務內容印制成“連心卡”發給群眾。有的鄉鎮還試行聯村干部由村和干部“雙向選擇”,沒選上的待崗。桐鄉市專門制定農村工作指導員有關管理制度,就加強與群眾的聯系作出規定。
8、“菜單式”培訓體系和干部學習積分制。奉化市建立了“菜單式”學習培訓體系,針對鄉鎮干部的學習需要,有針對性地開設培訓班,用請進來、走出去、專題輔導、集中辦班、現場示范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政策理論教育和業務培訓,鄉鎮干部可根據個人需要按“菜單”自主選擇培訓內容和方式。平湖市黃姑鎮推行干部學習積分制,把干部的學習情況量化,累加積分,并作為年終考核的一部分。
二、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鄉鎮機關效能建設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思想認識不夠到位、進展不夠平衡、措施不夠扎實和群眾滿意度不夠高等問題,與鄉鎮機關在推進“八八戰略”、建設“平安浙江”進程中承擔的責任還有相當的差距。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進一步提高鄉鎮干部素質能力問題。通過近年來的干部調整充實和加強學習培訓,鄉鎮干部隊伍的素質能力有了一定改善,但鄉鎮干部“素質不高、本領恐慌”現象依然比較突出,專業技術人員相當缺乏。從問卷調查來看,認為“部分鄉鎮干部素質不高、作風不實”是影響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首要因素的占49.8%。具體表現為:一是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不夠強。一些鄉鎮干部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認識不夠,理想信念淡化,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有所疏遠,缺乏為農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熱情。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突出表現為缺乏“三種能力”: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一些鄉鎮干部有為群眾辦事的愿望,但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政策把握和依法行政能力欠缺,難以開創工作局面。部分年輕干部沒有掌握面對面做群眾工作的方法。三是干部人才資源匱乏。目前,鄉鎮非常缺乏農技、信息、經貿、城鎮建設、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從鄉鎮干部隊伍的結構來看,存在嚴重的青黃不接問題。年紀輕、文化程度高的鄉鎮干部數量少,少數素質好的年輕干部往往錄用不久即被縣級機關挖走。一批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干部仍是鄉鎮機關的主體,他們主要靠“吃老本”,雖有實踐經驗,但知識更新不夠,開拓創新精神不強。四是學習培訓質量需要提高。近年來,干部學習培訓較多,但學習培訓的實效性不夠。一些培訓形式主義嚴重,如何通過學習培訓,真正提高鄉鎮干部為“三農”服務的知識和水平,是一個緊迫的課題。
2、進一步轉變鄉鎮干部工作作風問題。從問卷調查來看,認為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重點應抓好“轉變工作作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的意見居首位,占63.5%。目前,鄉鎮機關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聯系群眾上“沉不下去”、“深不進去”。有的鄉鎮干部習慣于“坐堂門診”,不搞上門服務,群眾對此十分不滿。鄉鎮干部進村少入戶少,到村主要是去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主要負責人家里,蜻蜓點水,與普通村民接觸很少,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更少。二是工作停留在忙于應付、敷衍了事上。一些鄉鎮機關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比較普遍,對上級布置的工作表面上應付一下,滿足于走過場,工作落實不夠。縣(市、區)和鄉鎮本級“文山會海”相當嚴重,鄉鎮領導干部成天忙于開會,疲于應付,用于抓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不足。一些鄉鎮干部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對群眾利益不夠關心。部分鄉鎮干部缺少群眾觀念,擺官架子,打官腔,盛氣凌人,群眾非常反感。三是“事難辦”現象比較突出。群眾反映,部分鄉鎮機關辦事拖拉推諉,工作效率低下。有些事項需由鄉鎮送縣審批,但縣級機關審核太慢,周期太長,鄉鎮“代人受過”,有苦難言。四是工作紀律不嚴。一些鄉鎮干部經常遲到早退,無事離崗。鄉鎮干部“走讀”現象普遍,不僅鄉鎮領導走讀,一般干部走讀現象也日趨增多。一些鄉鎮值班制度沒有落實到位。
3、進一步規范鄉鎮機關行政行為問題。鄉鎮機關行政行為不規范,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比較突出,是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之一。一是部分鄉鎮干部依法行政、照章辦事意識不強。一些鄉鎮干部對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職能轉變不適應,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沒有及時調整,習慣于憑經驗、靠感覺辦事。有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職責分工不明確,存在以班子聯席會議包攬事務的現象。在對待村級事務上,少數鄉鎮干部指導方式不妥,包辦代替一些本應由村級組織自行決定的事務。二是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不夠。由于主客觀條件限制,鄉鎮在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方面不作為問題比較突出。問卷調查中,認為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重點應抓好“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的占57.4%。三是鄉鎮機關工作制度不夠完善,執行不夠嚴格。大多數鄉鎮都建立了便民服務窗口,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但一些鄉鎮銜接配套不夠,辦事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現象依然存在。群眾到鄉鎮辦事,往往不知找哪個部門,按什么程序,多少時間可以辦好。少數干部規則意識不強,工作隨意性較大,“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的現象還有發生。四是政務公開不夠規范。鄉鎮政務公開雖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公開內容有限,形式比較單一,時效性較差,與群眾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尤其是對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和鄉鎮財務開支情況,干部群眾知之甚少,希望進一步公開事項,公開程序,公開結果。
4、進一步完善鄉鎮績效考核機制問題。在問卷調查中,有46%的人認為缺乏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是影響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因素。績效考核,包括對鄉鎮機關的考核和對干部個人的考核兩部分。目前,對鄉鎮機關的年度考核,往往無所不包,而且有名目繁多的目標責任制,動輒“一票否決”。考核機制的不完善,帶來鄉鎮行政行為的無序化,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鄉鎮機關效能的提高。目前,鄉鎮機關還存在著人員過多、人浮于事的問題。對鄉鎮干部的考核,各地雖然作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經驗,但總的來說,量化程度不夠,科學性和操作性仍然比較低。考核欠客觀公正,沒有說服力,加上鄉鎮干部交流不多、“出口”不暢,干部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好的人才也很難留住。
5、進一步理順鄉鎮管理體制問題。問卷調查中,45.3%的人認為“鄉鎮職能界定不清晰、體制機制不順”影響了鄉鎮機關效能建設;66.8%的人認為“建立健全各類制度,形成管理規范、效能良好的鄉鎮工作運行機制”是鄉鎮機關提高效能的有效辦法,居首位。鄉鎮普遍反映,現在鄉鎮職能呈弱化趨勢,責權不相對稱,經常面臨有責無權、有事難管的窘境。如土地管理、交通管理、衛生和工商管理等,都是由縣級機關派駐鄉鎮的站所負責。這些站所由于人員限制等原因,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但出了問題,上級和群眾往往指責鄉鎮。比如,農村違章建筑很多,建設局執法大隊限于人力無法處理,而鄉鎮熟悉情況,但限于職權無法處理。縣級主管行政機關與鄉鎮之間溝通不夠,沒有建立運轉順暢、職能明確的協調互動機制,對站所的管理監督也不嚴,從而導致互相扯皮,辦事效率低下。鄉鎮自身的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等不盡合理,也影響了辦事效率。農村稅費改革后,受現有財政體制的制約,有些鄉鎮財政赤字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影響了機關效能的提高。經濟欠發達的鄉鎮財政困難,主要是財政來源少。經濟發達的鄉鎮財政困難,主要是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過大。
下一階段的鄉鎮機關效能建設,應根據全省機關效能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鄉鎮實際,以抓效能、強服務、促小康為主題,明確重點,加大力度,整體推進,務求實效。
1、深化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要對鄉鎮及干部進行機關效能建設的再教育再發動,進一步引導廣大鄉鎮和鄉鎮干部增強對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識,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一要注意把握好機關效能建設的特點,防止和克服效能建設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十六大精神主題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動“差不多”的思想,做到動真、抓實、過硬;二要注意統籌兼顧、全面推動各項工作,防止和克服“單打一”、游離中心“兩張皮”的思想,做到“兩促進、兩不誤”;三要注意教育廣大鄉鎮干部增強服務意識,防止和克服鄉鎮“失權”、“無權”的思想,做到執政為民、服務第一;四要注意狠抓工作落實,防止和克服轟轟烈烈走過場、冷冷清清無所謂和先緊后松等收場的思想,真正把效能建設抓實抓好。要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市、縣(市、區)要運用總結推廣典型、輿論引導、召開現場會和定期督查等方式,加強工作指導。各鄉鎮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大力度,扎實做好組織實施工作。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要明確任務,各負其責,把效能建設的有關要求落到實處。
2、多辦實事好事,解決突出問題。下一階段,要重點解決一批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一是繼續開門征求意見。有條件的鄉鎮可以推廣和借鑒“效能聽證會”制度,定期聽取群眾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意見建議。已建立“民情懇談會”等制度的地方,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要充分運用前一階段問卷調查、征集“金點子”等多種形式征求意見建議的成果,進一步進行梳理歸納,找出那些群眾關注、影響較大、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二是在全省集中開展一次“為民辦實事月”活動。建議將9月份定為全省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為民辦實事月”,集中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從調研情況來看,農村普遍存在農產品銷售難、農村實用技術輔導缺乏、農村勞動力轉移難、失地農民保障不落實、建房審批難、就醫難等突出問題。各鄉鎮要大力實施“民心工程”,重點解決好當地存在的若干熱點難點問題,辦實事辦好事,為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排憂解難。三是抓好相關重點工作。要根據省、市、縣的部署,采取具體措施,提高工作效能,抓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雙整治雙建設”等重點工作,幫助農民致富奔小康。
3、規范工作載體,密切聯系群眾。要創新載體,建立聯系群眾的各項制度,逐步使聯系群眾工作經常化、制度化,推動鄉鎮機關及鄉鎮干部進一步轉變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一是抓“三聯”。即聯片、聯村、聯戶。要求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管片聯村,農村工作指導員駐村訪戶,定期考核督查。建立包戶制度,按照總戶數確定干部包戶數量,做到村村有鄉鎮領導聯系,戶戶有鄉鎮干部服務,月月有干部上門訪問。二是知“三情”。即村情、民情、社情。每位聯村干部要填制村居、農戶、企業基本情況調查表,建立村情、民情、社情檔案,了解聯系村居、農戶和企業情況。通過走訪,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要求,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訪動態。三是創“三到”。即服務到農家,幫忙到企業,增收到村居。通過建立每周定期服務日等制度,落實幫民富民的具體措施,著重在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問題上下功夫,在服務企業發展、村居集體經濟發展上下功夫。四是推“三進”。即政策法規進萬家,文化活動進萬家,科技衛生進萬家。通過“三進”,增強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4、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要根據省里的有關規定,抓緊建立鄉鎮工作的相關制度。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務制度。完善各類便民服務措施,在全省所有鄉鎮建立全程辦事制、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AB崗工作制等制度,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事周期,提高辦事效率。已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的鄉鎮,要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為群眾辦事提速提效。沒有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的鄉鎮,要抓緊建立便民服務窗口。有條件的鄉鎮,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建設新型辦事平臺。二是完善政務公開制度。要根據《浙江省政務公開辦法》,抓緊研究制定鄉鎮政務公開的具體規定,規范鄉鎮政務公開的對象、內容和形式。重大工程項目、采購物品都要實行招投標,有條件的鄉鎮要建立招投標中心。建立財務公開報審制,增強鄉鎮財務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立績效考核制度。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量化考核標準,嚴格考核程序,進一步提高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通過建立科學合理、客觀公正、操作性強的績效考核機制,更好地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約束作用,倡導正確的政績觀,形成鄉鎮機關和鄉鎮干部的正確導向。四是建立監督檢查制度。要通過部門和干部自評、領導點評、群眾和效能監督員測評相結合的機關評議,對機關干部的工作進行監督。同時,要抓緊建立效能告誡、誡勉教育、責任追究等制度。
5、提高干部素質,增強服務本領。鄉鎮干部是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主體,要象抓“百萬農民素質工程”一樣,抓“鄉鎮干部素質工程”。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干部學習培訓。鄉鎮干部的學習培訓,要做到年度有規劃,季度有計劃,每月有安排。要結合干部培訓和領導干部“三樹一創”活動,安排鄉鎮干部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各種培訓班、學習會。加強鄉鎮干部專題培訓,確保五年內使全體鄉鎮在職干部輪訓一遍。對鄉鎮干部的全員培訓,要以短期培訓為主,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多渠道分層次進行,著重提高鄉鎮干部發展經濟、依法行政、做群眾工作的能力。鼓勵鄉鎮干部利用中心組學習、網上遠程教育、電大、函授、在職自學等多種形式,學習農村實用技術、管理、法律等知識,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競爭上崗、雙向選擇、辭職辭退等制度,加大鄉鎮干部的交流輪崗力度,建立待崗和淘汰制度。三是調整充實鄉鎮干部隊伍。拓寬鄉鎮干部隊伍來源,既要繼續選拔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鄉鎮機關工作,又要從優秀的村兩委干部中定向選拔鄉鎮機關公務員,著力解決鄉鎮機關人才緊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