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行業現狀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9 05:19:00

導語:涉農行業現狀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涉農行業現狀調查報告

縣的涉農行業協會起步于九十年代,近年來,各部門按照“一業一會”,群眾自愿、逐步規范、初具規模的工作思路,采取典型示范、組織培訓、相互交流等途徑,進一步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使全縣行業協會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規模進一步加大。到2008年底止全縣共有涉農行業協會54家,比成立初期增加了45家。行業協會的生產經營活動已基本覆蓋了蔬菜、水干果、畜禽、黃花菜、蠶業、藥材等主要傳統特色優勢產業,涉農行業協會的作用不斷凸顯。涉農行業協會因此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和關注,如,大洋鎮蔬果協會,以技術協作、技術開發為龍頭,就產、加、銷等各個環節為蔬果生產發展提供多形式、多層次服務。協會注冊了“山啦”牌商標,申請了條形碼,走“質量+品牌”之路,提高大洋蔬果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又如,縣蠶桑技術協會,通過與大專院校、省級科研單位加強合作,及時引進優良桑、蠶品種和先進技術,通過會員示范帶頭,促進在全縣推廣應用。2004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全國百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協會已成為政府與蠶農的橋梁與紐帶,起到為會員撐腰解難的作用。再如,縣中藥材協會,實施品牌戰略方針,促進無公害生產,推進產、加、銷一體化進程。協會建立黃姜基地100畝,貝母基地300畝,白術基地100畝,元胡基地1002畝,天麻基地100畝,厚樸基地800畝,白芍基地20畝,黨參、太子參、桔梗等都有種植。元胡曾獲國家級金獎,通過向國家注冊局申報元胡商標,從而提高中藥材在市場競爭力。同時協會分批對會員進行培訓、指導,帶領會員到、、等加工廠學習,為會員提供了一個示范新式,為會員提供了各方面的技術方便。此外,縣農副產品產銷協會,建立了“綠谷農副產品網”,由網站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品牌宣傳,組建了自己的技術隊伍,并與農技部門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較為穩定緊密的合作關系,為協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撐。

一、縣涉農行業協會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體制不順。一方面,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自身機構不健全,沒有專職人員,僅由民政局社會事務科一名干部兼任。加上行業協會沒有專項工作經費,使得行業協會管理機構僅僅停留在登記、發證、年檢等基礎性工作上,這給行業協會管理帶來了困難。另一方面,行業協會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能力薄弱。一些涉農行業協會由于自身經費嚴重不足,本身活動也不穩定。如個別涉農行業協會只是為應付政府年度考核或干部評定職稱而成立,其正常辦公經費均由業務主管部門臨時劃撥,平時只是掛個牌子,遇有重大活動,才以行業協會名義組織開展工作。因此,便無暇顧及發展等工作。

2.重視程度不夠。涉農行業協會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對其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全縣上下沒有形成大力扶持行業協會發展的良好氛圍。負責人及有關干部普遍反映職能部門對涉農行業協會缺乏行政引導,認為作為群眾的自發組織,行政引導可有可無的思想比較突出。他們呼吁能夠像重視工業企業那樣重視行業協會的發展。

3.發揮作用不均。目前,縣有少數涉農行業協會,是各個部門牽頭成立,并有部門領導擔任負責人,協會活動往往是部門根據自己工作的需要來開展協會工作。如,我縣不少鄉鎮設立的行業協會,都由當地政府出面,農技站牽頭組織,農技特產員進行技術指導、提供信息等服務工作。但因農技隊伍管理體制未理順,業務學習培訓不正常,人員知識老化,不能有效及時提供技術指導。甚至個別協會自成立以來從未開展過工作,更沒有從事組織過經營活動。

4.扶持力度不足。涉農行業協會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氛圍有待進一步改善,我縣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待業協會發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緊迫性仍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工作中沒有將行業協會的發展擺上應有的位置。因立法上的空缺,涉農行業協會的設立和管理上存在體制不順、事權不明等現象。政府對行業協會制定的扶持政策落實難。例如:信貸資金、土地使用、工商登記、運輸、用電、用水、稅收優惠等。

5.工作職能與主管單位混淆不清。我縣有不少涉農行業協會原來是行政事業主管單位的下設機構,脫鉤改制后應不再屬主管單位管理,然而有的行業協會“換湯不換藥”,雖然實行了脫鉤改制,但在管理和工作職能上仍然和以前一樣,有的涉農行業協會負責人由主管單位的有關領導兼任,工作人員也是主管單位的干部職工,還有的以此作為人員調動就業的渠道,缺乏規范的人事管理機制。

6.行業協會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調查中得知,相當一部分涉農行業協會沒有制定規范的內部管理制度,在諸如黨組織建設、財務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還很不健全,普遍存在有章不循、無章可循的現象,致使這部分涉農行業協會的內部管理不正規、決策不民主,甚至少部分還存在違法違紀問題。有的無視國務院條例關于社會團體登記管理不得以營利為目的的規定,未經物價部門批準,以代收費名義將其他收費連同會費一起收取,非法牟利私分。有的涉農行業協會正常活動不開展,卻打著收會費的名義收費,存在強制性和變相強制性收費現象,嚴重影響了涉農行業協會的正常發展。

二、對涉農行業協會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涉農行業協會從發展到完善,必須有循序漸進的過程,針對目前縣涉農行業協會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縣農業人口占91%,農業總產值占21%,涉農行業協會能否得到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全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問題,進一步提高對發展涉農行業協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它作為解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抓實抓好。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以深化農村改革、形成扶持行業協會就是扶持農業,結合涉農行業協會的特點,盡快出臺關于涉農行業協會減免稅等優惠政策,以增強舉辦涉農行業協會的吸引力,同時,出臺諸如,對涉農行業協會大提供資金支持、為提供啟動資金、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涉農行業協會提供資金支持、稅收減免、信貸優惠、開通綠色通道等配套政策,鼓勵涉農行業協會健康快速的發展,全縣上下形成扶持涉農行業協會“思想上重視起來,從行動上體現出來”的良好氛圍。

2.制定規劃,穩步推進。民政部門作為行業協會的登記管理部門,要與農業、科技、土地、林業、工商、公安、財政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大調查研究力度,當好縣政府參謀,研究制定培育涉農行業協會“穩步推進,有序發展”的整體思路。重點在農民增收上下功夫。即:在突出我縣特色的麻鴨、蠶桑、茶葉、食用菌、水果、油茶、蠶桑、食用菌等為主的特色產業中引導企業和農民自愿組建行業協會,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實現“一個協會就是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動一批農民”的格局。

3.理順體制,強化服務。一是要理順政府和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給行業協會以更大的發展空間,政府必須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政行分開,讓行業協會在行業管理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二是要理順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的關系,形成扶持發展行業協會的整體合力。三是登記機關與各業務主管單位要加強配合,做好服務工作。同時加強行業協會管理工作的力度,請縣領導擔任行業協會領導小組組長,定編、定職、定責,專門設立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名副其實的做好行業協會的登記管理工作。四是出臺涉農行業協會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對涉農行業協會的財務管理,制定有關涉農行業協會的人員管理、工資管理、統籌社保等方面的法規政策,為涉農行業協會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加強培育,提升品位。涉農行業協會起著聯結基地或農戶的中介作用,因此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要積極引導和支持種養專業大戶組建行業協會,鼓勵龍頭企業,農技部門、供銷社、販銷大戶聯合種養農戶興辦行業協會。政府部門要從經營上進行引導,在政策上實行扶持,幫助引導行業協會健全功能,制定示范章程,拓展服務領域,促進他們健康發展并發揮應有的作用。要進一步發揮已建立的待業協會的作用,督促他們加強產業規劃、質量標準、產品品牌、技術要領、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牽頭協調、解決有關農產品種植、收購、加工、運銷過程中的問題。鄉鎮一級應根據實際建立適合本地待業協會及分會,并以農技部門為基礎,建立經濟實體,實行市場化運作,為農戶與市場、農戶與龍頭企業提供中介服務。

5.特色生產,提高檔次。因地制宜,引導農民摒棄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生產,加快發展具有山區優勢的主導產業基地,防止“一刀切”和趨同性,做好特色化文章。可通過村戶聯營、專業承包、企業投資,集中連片開發,大力推進規模經營。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根據“自愿、依法、有償”的原則,通過租賃、拍賣、承包、入股等多種形式,促使土地使用權靈活而有效地流轉。重視并扶持一批專業化生產的規模大戶,促進農業生產向集約化、企業化方向發展。對有條件的專業生產大戶,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知識培訓,發揮他們在全縣龍頭型經濟發展中的骨干作用和對其他農戶的“傳、幫、教”作用。著力形成“專業戶到專業村、專業村到專業鄉、專業鄉到產業帶”的布局優化機制,進而達到“建設一片基地、組建一個協會、帶動一方農民、培育一個大產業的目的”。

6.扶優扶強,拉長產業鏈。要想一個行業協會有活力,必須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提升產品的檔次。首先,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加強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科研協作,多方位多渠道培育、引進各類農產品新品種,進一步抓好麻鴨、黃花菜等種苗的提純復壯工作,建設好我縣農業產業種子種苗基地,加快促進我縣主導種養業品種的更新換代。其次,應加強技術攻關和標準應用。引導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在堅持當前外地專家指導的援助式、零散型關系的同時,發展農業生產與科研單位利益相關、比較緊密的項目合作關系。努力順應綠色消費興起的趨勢,促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標識制度,實行標準化、優質化,促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發展。再次,創新農科教結合機制。改革農技推廣體系,鼓勵農技人員以各種形式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