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農村經濟走向調查研究報告

時間:2022-07-27 01:35:00

導語:全省農村經濟走向調查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省農村經濟走向調查研究報告

今年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后,帶動農村經濟實現可喜變化。隨著國家對農村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經濟發展速度逐步加快,筆者經過對我縣**村的深入調研,并結合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試對全省農村經濟走向進行分析判斷,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村發展變化情況

村隸屬**縣**鎮,全村共有**戶,人口**人,其中勞動力**人,耕地面積**畝。

近年來,該村認真響應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發展農村特色主導產業的號召,大力發展以**為主的特色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實力迅速增強,農村各項事業得到較好發展,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年,實現經濟總收入3210.5萬元,同比增長185%,是2002年的4倍;農業總收入2894.8萬元,同比增長224%,是2002年的7.6倍;農村人均純收入8301元,同比增長132%,是2002年的3.5倍。

村的發展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經濟結構過去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目前糧經比例已經達到4:6,特色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黑木耳產業實現了迅猛發展。2003年,全村產量只有400萬袋;**年,一躍達到了1658萬袋,實現了“一年翻兩番”,黑木耳銷售總收入達到2478萬元,純收入1313萬元,僅此一項拉動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426元,走在了全縣乃至全省的前列。烤煙和果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年,該村發展烤煙面積達到700畝,實現銷售收入80萬元,村民人均創收300多元;果樹面積達到2600畝,瓜菜面積達到500畝。隨著特色產業的發展,該村土地市場日益繁榮,土地流轉加快,每畝土地的承包費由過去的幾十元增長到了500余元;經濟人隊伍不斷壯大,已發展到三、四十人,長年從事各類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購銷,有力促進了村民的增收致富,進一步活躍了農村經濟。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勞動力轉移步伐也逐步加快,**年全村外出打工人員300多人(其中赴俄羅斯100余人),年創收300多萬元。

二是各項事業協調發展。隨著該村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各項事業都得到了較好發展,村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商飲服務業初具規模。過去該村只有一處國營供銷社。目前,不僅已有9個商店,而且出現了2個飯店、3個肉串店、2個歌舞廳和1個網吧,經營得十分紅火。加工業逐步興起。該村已經發展起3個小木加工廠和1個草簾廠,主要為村民發展黑木耳生產提供鋸沫和草簾。醫療體系日益健全。過去村民看病得找“赤腳醫生”,如今村里已經有3個衛生所,從業人員達到6人;較大型的醫藥連鎖店也在村里落戶,村民不用進城就能買到與縣城一樣品質、一樣價位的各類非處方藥品。文體事業十分活躍。村民有了錢,將該村傳統的端午節運動會的規模和檔次進一步提升,每兩年都邀請鄰村和當地林場共同舉辦一次端午節運動會,共同參與、全民健身。社會治安明顯好轉。過去,特別是冬季,村民賭博成風、喝酒成風。現今,大部分村民都從事黑木耳栽培,賭博的人少了,喝酒的人少了,打架的人少了,家家戶戶都在忙生產、忙致富,歷史上形成的“貓冬”變成了“忙冬”。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過去的“萬元戶”,現今對村民來說,已不再是榮譽,而是沒有能力、沒有致富本領的代名詞。一般從事黑木耳生產的農戶,每年的收入都在4、5萬元以上;搞搞其它副業每年也能掙幾萬;為村里農戶打工,每天都能掙30元;就連外地長年在村里打工的人,管吃管住一天還給20元。村民富裕之后,消費水平也大幅提升,**年全村購買四輪拖拉機110臺,摩托車150臺,還有10戶購買了電腦,實現了家庭上網。

三是一事一議得到較好落實。農村稅費改革后,村集體原來的提統費收入變成了轉移支付,“兩工(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也全面取消,村集體財力嚴重不足,出現了籌資難、籌勞難的現象,致使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維護、公共服務等項工作難以開展,小學的經費也出現困難,加之歷史上遺留的三角債務等問題,村民和集體之間產生了諸多矛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隨著村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逐漸富裕起來,為重點、難點問題開展一事一議奠定了物質基礎,一系列的難題已尋求到解決的突破口。針對街道年久失修,車難行,人難走,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四濺的現狀,該村采取了群眾事、群眾議、群眾定、群眾管的辦法,利用2005年初的農閑時間先后組織召開了村兩委班子會、村民代表大會進行一事一議。村民在議事過程中受到了教育,達成了共識,掀起了文明村建設高潮。在短短的三天半時間內,535戶農戶參加了文明村建設活動,全村共出勞動力2200多人次,出車1200多臺次,清理生產、生活垃圾2500多車,為路面鋪墊砂石料1500多立方米,村委會還與村民簽定了《村屯環境建管自治責任狀》,達到了條條道路有人修的效果。

二、對農村發展的理性思考

村近年來的發展變化,正是縣農村經濟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以該村為切入點,通過對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變化進行深入分析,發現農村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可歸納為四個方面。

1、農民的致富熱情空前高漲。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下發,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一免兩補”扶持政策的出臺,給農村帶來了深刻影響。我縣于**年初,抽調縣、鎮兩級干部300余人入鎮包村,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一免兩補”政策,并開展百名干部下村促農增收活動,通過積極努力,使“一免兩補”政策全部落實到位,**年累計兌現“兩補”資金、免除農業稅及附加1712萬元,戶均受益630元,人均受益169元,人均增收62元,使廣大農民真正感覺到了黨和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關注與支持,也真正得到了實惠。在減輕了負擔,得到了實惠后,廣大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充分地調動和激發起來,全縣農村和廣大農民創業致富的熱情空前高漲,形成了比著干、搶著干的生動局面,這已成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2、農民的致富形式日益豐富。縣委、縣政府抓住了農民增收致富熱情高漲這一有利時機,立足縣情,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全縣大力發展以黑木耳、烤煙、果菜、特色養殖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采取政策扶持、宣傳引導、強化服務等有力措施,使農村特色主導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廣大農民致富的形式,推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繁榮。**年,全縣農村四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5.9億元,其中黑木耳完成產值4億元,烤煙、果菜、養殖業分別完成2500萬元、7948萬元和8732萬元,實現純收入3.6億元,拉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43元,僅此一項,就高出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33元。**年,全縣發展袋栽木耳總量突破2.4億袋,占全國黑木耳總產量的六分之一;落實烤煙面積3.72萬畝,比上年增長5200畝;穩定發展蔬菜面積5萬畝,新建標準化果園110個;馬鹿、貂貉、肉牛、絨山羊存欄達2.4萬(頭)只。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特色勞務經濟,特別是發揮口岸優勢,向俄、韓、日等國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年,全縣轉移農村勞動力3.38萬人(其中向俄、韓等國輸出3586人),實現勞動力轉移收入1.56億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0%,一些鎮村出現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帶活一方”的可喜局面。縣委、縣政府為農民開辟出形式多樣的致富渠道,豐富了農民的致富形式,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3、農民的物質需求不斷提高。最主要的轉變是由過去的“無錢可花、有錢不敢花”變為“能掙錢、會花錢”。其表現為:一是用于購買農用機械,擴大生產的投入迅速增長。農民在增收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提高機械化程度,擴大生產規模,進一步創收,因此大量購買以四輪拖拉機、播種機為主的農用機械設備。同時,為發展黑木耳等特色產業,還大量購買了黑木耳菌原材料粉碎機、裝袋機、攪拌機等專用設備。二是用于購買高檔消費品,提高生活質量的投入迅速增長。在大量購買和更新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的基礎上,電腦這一高檔商品也已進入了農村家庭,摩托車更成為了農村家庭的主要需求。三是用于服務性消費的投入迅速增長。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目前我縣已經實現了電話和有線電視的村村通,絕大部分農戶已經安裝了電話和有線電視,很大一部分農民購買了手機。農村的飯店、歌舞廳、網吧等消費場所也應運而生。

4、農民的精神追求逐步提升。農民已不僅僅滿足于收入的增加,而更加追求一種生活環境的舒適和民主權力的發揮。一是在保證家庭生活豐衣足食的基礎上,越來越注重身邊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環境的改善,主要表現為要求農田水利設施的盡快完善,要求村容村貌的盡快改觀,要求各種保障體制的盡快建立,要求農村辦學質量的盡快提升等等。二是民主意識明顯增強。農民的法制水平、民主意識都有了明顯提高,主要表現為能夠有效利用國家的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益,要求充分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對集體重大事項的民主表決權等等,特別是部分農村人大代表能夠切實從實際出發,積極為政府建言獻策。

綜上所述,充分表明了當前農村經濟社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包括物質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作為政府部門,只有緊緊把握好這一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審時度勢,及時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措施,才能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才能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

三、對全省農村經濟走向的判斷及建議

近年來,**縣經濟社會實現了快速發展,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已經擠身全省十強縣的行列,特別是農村經濟發展提速,**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5.38億元,同比增長37.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16元,同比增長39.2%,比全省平均水平3010元高出1306元。而**村的經濟綜合指標在全縣102個行政村中排名第二,村民人均純收入位居各村之首,該村屬于全縣經濟實力強、發展速度快、發展后勁大的行政村。通過對**村以及**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全省農村經濟的走向。

1、結構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當前,在有限的農村耕地面積上發展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快速增收致富的空間已經十分狹小,因此各地都將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省委、省政府已經提出了“主輔換位”、“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等發展農村經濟的思路,這也是全省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結合縣發展黑木耳產業的經驗,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因地制宜,切實找出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不要盲目地學、機械地學;二是在發展特色產業過程中,要切實加強引導、扶持和服務力度,確保農民在生產過程中能夠真正得到實惠,減少風險和損失;三是為農民做好市場銜接工作。就縣而言,為發展黑木耳產業,專門辟建了綏陽黑木耳山野菜大市場,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較好地解決了產品的銷路問題,保證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產業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產業化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力量,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特色產業的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水平將不斷提升。首先,特色產業的發展,必然帶動土地的加快流轉,大量土地會集中到少數農戶手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將加快推進產業化程度。同時,特色產業的做大做強,也必須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縣黑木耳產業就正在由一家一戶的小作坊生產向著社會化分工、專業化生產的產業化模式逐步發展。在推進產業化經營過程中,關鍵要解決好進與出兩個環節。進,就是要做到各種市場信息、科學技術要進農村、進農戶,以此扶持農戶進行規模化生產,大力推進產業基地化,生產標準化;出,就是要做到產品與市場順利對接,關鍵要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利用龍頭企業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實現增值,并打向國內外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就要盡快建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模式。

3、勞動力轉移將進一步加速。當前,全省各地都已將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形式,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規模將進一步加大,速度也將進一步加快。就我省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看,建議加強區域間合作,特別是各地勞動部門要做好聯系和對接工作,組織好農村富余勞動力在省內有序流轉,解決省內各區域間勞動力供求的矛盾。以縣為例,僅黑木耳產業一項就吸納周邊縣市勞動力6000人左右,村發展特色產業后,每年的勞動力缺口都在1000人左右,部分村民已自發到我省江北一帶雇傭勞動力,以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但招工規模過小,而且成本支出過高,效果不盡理解。就我省與俄羅斯相接壤這一地緣優勢看,建議加大勞動力對俄輸出力度,打造龍江勞務經濟品牌。利用**、**等口岸縣(市),建設對俄勞務輸出中轉基地,迅速將對俄勞務輸出這塊“蛋糕”做大,促進省內富余勞動力成規模、跨國流動就業,促使更多農民走出國門創收致富。公務員之家:

4、民主化進程將進一步提高。《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規定:實現村民委員會自治的途徑就是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簡言之,就是在農村實現官由民選、財由民審、事由民定。其中通過“一事一議”的辦法來解決和處理村級重大事項是民主化進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隨著農業稅的取消,農村集體財力不足的“村級空殼財政”的問題極為突出,加之三角債務困擾、農村衛生環境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交織的眾多矛盾,村級公益事業的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制約,農村基層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也有所降低,這也是全省農村所普遍面臨的難題。村干部的話說得很形象:“手中沒把米,喚雞都不來”。諸如農田水利建設、治理水土流失等工作所需資金額度較大的事業,僅靠村級組織的力量更是難以完成,建議省政府相關部門逐步加大對農村事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促進農村一事一議工作切實能夠取得實效,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另外,針對農民致富后需求層次的提升,建議省級政府盡快研究出臺關于農村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為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