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農村糧食調查工作報告
時間:2022-12-07 10:56:00
導語:新形勢下農村糧食調查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糧食流通已全面實現市場化,糧食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產量逐年提高,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生產成本逐年降低。筆者認為有必要加強和改進原有的調查模式,建立適應新形勢的農村糧食調查方法,為維護糧食流通秩序,搞活糧食流通,增加農民收入,確保糧食安全提供服務。
一、當前農村糧食產購留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糧食生產由隊組規模已過渡到聯產農戶承包的方式。一是新式農民不斷增加;二是承包方式也有所改變,出現了連片承包大面積種植方式,糧食品種不斷更新,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產量不斷提高,種植大戶層出不窮;三是糧食需求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養植的耕牛、生豬、飼養基本由市場生產的飼料代替,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口糧水平也相繼減少;四是糧食收購由原來的國家定購轉變為市場收購,市場收購的方式有訂單、預約、自由上市等多種形式,同時多元化的收購主體參與市場收購糧食。
當前,農村糧食的生產和收購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因此,有必要對農村糧食的產銷情況進行具體調查,此項調查對穩定糧食市場,搞活糧食流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國家制定糧食政策法規,分析情況,加強宏觀調控,加強糧食管理,提供參考依據,對國有糧食企業搞活糧食經營,轉變服務觀念,發揮糧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深入實際了解糧食生產的實際情況,才能得知糧食生產的品種,種植面積及糧食產量情況,按照農村糧食銷量情況,剔除農村應支出的農村口糧等硬性指標,提出農村糧食可流通的數量。從而為國家的糧食總量平衡提供決策依據,為加強糧食安全制定正確的糧食政策,為規范糧食流通市場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根據市場對糧食的需求作出正確的宏觀調控決策和微觀管理辦法。
三、改革現行的糧食產銷情況調查方法是搞好新形勢下糧食流通工作的必由之路
當前,糧食市場已經進入了市場化的新境,經營主體多元化,生產主體,生產品種,生產方法多元化,現有的農村糧食調查方法已陳舊化,必須進行改革創新。筆者對農村糧食調查工作改革創新提出一些淺見供同行參考。
(一)完善農村糧食調查的內容
老的糧食調查內容是農村人口、早晚稻等糧食品種的種植面積,產量情況,固定的糧食分配方式,如固定農村口糧數量,耕牛、生豬用糧數量,從而得出農村糧食余缺情況和可流通數量。而現行的農村糧食情況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在調查內容上應進行創新和調整。如在糧食生產情況上,應增加糧食種糧大戶、糧食生產基地和大規模承租糧食種植、農村人口外出、荒田等情況。在農村糧食分配上,應把農村耕牛、生豬用糧作為浮動指標考慮,增加農村外出人口口糧減少情況,調整因農業生產水平提高而農村口糧水平發生變化的情況。在糧食流通上,應增加訂單收購、預約收購、自由流通等情況,增加國家儲備收購,國有購銷企業收購和個體私營企業等多元化主體收購情況。
(二)創新和完善農村糧食調查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化、信息化已進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因此,農村糧食調查的方法應充分運用社會化和信息化的優勢,從實際出發,通過社會網點,用信息化手段,準確高效地取得農村糧食調查數據。
所謂社會化,即在每一個農村鄉鎮建立農村糧食調查數據信息網站,設立基層調查信息員,用貼近農戶的服務方式,座談了解當年的糧食產銷情況和糧食生產成本,征求農戶對糧食市場行情價位及收購方式、服務方式。在調查網點上,應根據當地糧食生產區域的分布,采取分類型抽查取樣,綜合分析得出農村糧食調查結果。
所謂信息化,即運用電腦整理計算調查數據,在鄉鎮設立基層電腦數據網站,與各級糧食主管部門建立電腦信息網絡,準確及時傳遞調查信息,上下溝通,互相反饋。
(三)組織結構及調查職責
農村糧食調查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細致而又艱辛的工作。要把工作做好,這就要求每一個調查人員認真履行職責,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好,當好糧食工作的參謀助手。
農村糧食調查的組織結構,應以縣(市、區)為單位設立糧食行政主管單位調查專職人員或專職機構,基層鄉鎮設立專職調查人員,上級糧食主管單位設立網站負責人員,縣(市)糧食行政主管單位有組織地分時段參與基層農村糧食調查。農村糧食調查的主要職責是要貼近農戶,調查情況真實可靠,分析情況科學,調查數據準確,傳遞信息快捷,并對調查工作建立激勵機制及管理制度,確保調查工作順利進行。
總之,農村糧食調查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它是一項搞好糧食工作的基礎,對搞活糧食流通市場,確保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發展糧食經濟有著深遠的意義。
- 上一篇:小水電站改造研究論文
- 下一篇: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