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開發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6-26 05:13:00
導語:人才開發工作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位于大巴山南麓,處于鄂渝陜三省(市)結合部,屬山區農業縣。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針對發展茶葉、魔芋、藥材等特色產業實際需要,把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抓手,突出重點,強化措施,走出了一條培養、開發、使用農村鄉土人才的新路子。目前,全縣入庫鄉土人才12000名,占全縣農業人口的4.46%。通過農村人才資源的有效開發,使人才資源變成了經濟優勢。全縣以茶葉、魔芋等特色產業基地總規模已達30萬畝,茶葉、魔芋等支柱產業年實現綜合收入3.9億元,提供財政收入1360萬元,帶動8000余名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使近萬名低收入人口實現了穩定增收。
一、主要做法
(一)拓寬選拔渠道,讓鄉土人才隊伍“壯”起來。近年來,我們不斷拓寬人才挖掘培養渠道,重點從大中專與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打工回鄉人員、民間藝人等五類人員中挖掘培養鄉土人才1400余名,大大優化了鄉土人才的結構,鄉土人才帶頭致富、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斷增強。蔣家堰鎮徐榮奎,原為該鎮“露水集”做小本生意的個體經營者,納入鄉土人才庫后,通過幫扶,他組建*縣匯源實業有限公司。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公司現占地面積3400多平方米,資產總額1400萬元,年銷售收入2500多萬元,帶動200多戶600多名農民加入他的產業鏈,幫助80多名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
(二)著力營造環境,讓鄉土人才在成長中“紅”起來。縣上成立了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強化了對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的管理,著力營造領導重視的組織環境。并把農村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納入黨建目標考核和鄉鎮黨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了鄉鎮農村人才開發職能,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制發了《*縣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實施意見》,制定了農村鄉土人才隊伍開發11222規劃,力爭到2010年全縣農村鄉土拔尖人才總量達到20000多名,其中,在國家、省、市、縣、鄉鎮富有影響力的分別達到1名、10名、20名、200名和20000名。同時,加強宣傳,著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一方面,利用各種媒體在全縣大力宣傳新時期黨的人才工作方針政策,宣傳人才強縣的戰略方針,引導干部群眾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另一方面,本著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并舉的原則,自今年起,在全縣各鄉鎮鄉土人才中進行縣級、鄉(鎮)級“行業之星”評比活動,在給予較高的物質獎勵的同時,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等新聞媒體對其成才事跡和創業經歷進行廣泛宣傳,使他們真正“紅”起來。
(三)大力實施素質工程,讓鄉土人才在本領上“硬”起來。一是堅持政策理論培訓與產業技術培訓相結合。在開展現行農村政策、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知識等政策理論培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與華中農業大學聯合舉辦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專科函授班,培訓茶葉、魔芋等產業骨干人才近100名。今年又委托華中農業大學為我縣培訓了32名農業技術人員。二是普及培訓與新知識培訓相結合。一方面,通過鼓勵鄉土人才通過自修、函授學習等途徑和聯合辦班的方式,提高農村人才素質;另一方面,進一步豐富培訓內容,不斷加強網絡知識、WTO等新知識的培訓。目前,一部分農村人才已能熟練地在互聯網上信息、尋找商機,并開展網上交易。去年,我縣協力魔芋食品公司等民營企業通過中國魔芋之鄉網站吸引外資880萬元,簽定精粉購銷合同2000余噸。三是基地集中培訓與分散流動培訓相結合。投資100多萬元,建立了15個鄉鎮培訓基地,在龍王埡茶場和前進茶場建立了兩個縣級農村鄉土人才培訓基地,并充分發揮村、組黨員活動室、電教室的作用,定期對農村人才進行集中培訓。同時,組織農業、林業、科技、科協、扶貧辦等單位送科技下鄉,免費贈訂《黨員生活》、《脫貧與致富》等雜志報刊,贈送科技光碟與其它技術信息資料,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農業新知識、新技術培訓。四是引進培訓與輸出培訓相結合。一方面,從華農大、西南農大等高等院校聘請專家、教授指導、培訓現代農業技術,從山東、安徽等地聘請蔬菜、中藥材等方面的技術人員傳授生產與加工技術。在華中農業大學專家的指導下,提高了我縣有機茶的市場競爭力。2002年6月,我縣龍王埡的茶葉順利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入場券,產品遠銷歐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地培訓資源開展外訓活動,有計劃地選派村組干部、各類鄉土人才到省、市培訓基地參加培訓,到沿海發達地區實地考察學習。近幾年來,共選派了22名優秀村干部到省、市基層干部培訓基地接受農業產業化知識培訓,組織了100余名農村人才分批赴山東壽光、陜西楊凌、安徽亳州等地考察學習。近年來,累計培訓各類農村人才就達8500余人次,絕大部分農村人才都掌握了2門以上農村實用技術。
(四)全面實施“四培”工程,讓鄉土人才在政治上“香”起來。結合在全縣開展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大力實施“把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科技致富帶頭人、把黨員科技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三個代表’忠實實踐者”的“四培”工程。對表現突出的農村鄉土人才,優先發展為黨員,優先選拔為村委會干部,優先推薦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人,僅2003年縣人大、政協換屆,就有138名農村鄉土人才被推薦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2001年以來,農村新發展黨員的80%以上為農村鄉土人才,并通過組織培養,先后把300余名農村鄉土人才培養成村組干部。縣河鎮青年農民柯昌松是當地有名的農村能人,在2002年村委會換屆選舉中擔任新一屆村主任后,帶領群眾走茶葉興村富民之路,使村集體經濟得到跨越式發展。2003年“七·一”,他被中共十堰市委授予十佳富民型村干部稱號。
(五)加大幫扶力度,讓鄉土人才在經濟上“富”起來。一是印發了《關于農村人才職稱評審工作的意見》,組織有關部門為496名農村人才評定了專業技術職稱,引導農民技術人才進入人才市場和提供有償技術服務。二是推行干部聯系幫帶責任制。明確規定縣、鄉(鎮)、村三級干部聯系幫帶鄉土人才的責任。全縣縣級領導干部、鄉鎮班子成員、縣直各單位領導成員等均有自己的聯系幫扶對象。水坪鎮金銅嶺村青年農民吳志衛,在縣委書記的幫助指導下,發展有機生態茶園60畝,年生產高中檔綠茶1500多斤,銷售收入突破16萬元。他在自己脫貧致富的同時,還帶領周圍群眾共同致富,消化本村剩余勞動力20余人。三是幫扶拓寬致富渠道。通過建立行業協會、農村人才創業園區等多種渠道,把農村人才組織起來,有目的、有組織地實施集團作戰,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豐溪鎮針對發展中藥材的需要,大力培植營銷大戶。如中藥材銷售大戶劉定龍銷售各種藥材,個人年收入達60多萬元,年上交利稅6萬多元。
二、我縣鄉土人才資源開發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一)源頭不夠足。據調查,全縣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的有35000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27.3%,致使鄉土人才隊伍的充實與結構優化源頭不足。
(二)觀念不新。受傳統體制和小農經濟模式的影響,思想解放力度不夠,缺乏改革的意識,無遠大理想和追求,“小富即安、滿于現狀、固步自封”的狀況仍然存在;同時,受農民集體觀念、道德法律觀念的影響,群眾自治能力不強,農民文明程度不高,不時暴露出“怕自己窮,怕別人富”的陰暗心態,動不動就犯“紅眼病”,打擊了鄉土人才帶頭致富、帶動一方致富的熱情和信心。目前鄉土人才中高層次典型仍顯不足,年收入100萬元以上的鄉土人才僅100多人,年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只有20人。在培養農村各類產業大戶、致富能人、農民經紀人上有待進一步加強,典型帶動、示范推動、整體聯動的作用有待于進一步發揮。
(三)整體素質不高。鄉土人才的專長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勞動實踐中學習或摸索出來的。因缺乏牢固的科學基礎和系統的理論培訓而顯得底氣不足,培訓提高乏力。同時,由于農民在篩選致富項目方面,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標不準、方向不明,導致鄉土人才培訓針對性不強。再者,培訓方式和方法不夠活。注重了普及培訓,沒有充分考慮農村鄉土人才的文化結構參差不齊的因素,個性化培訓做得不夠。
(四)服務不夠到位。受交通、信息及經濟實力、生活水平的影響,鄉土人才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學習技術所需的資金、設備、技術難以得到滿足。少數部門在服務于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作用發揮得不夠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鼓勵、支持人才創業的良好環境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五)機制不夠活。由于少數基層組織及鄉土人才自身對其在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致使鄉土人才開發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外部環境仍不夠寬松。在人才資源開發與使用上,縣委、縣政府雖出臺一系列制度和優惠政策,但從整體上來看,落實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大,激勵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健全,鄉土人才自我發展、自主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待于進一步激發。
三、農村鄉土人才資源開發的思路與對策
(一)更新觀念強動力。要進一步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觀念,增強領導干部“為官一任,興一方人才,保一方發展”的責任感,堅持一張藍圖畫到底,咬定目標不放松,把鄉土人才開發建設與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考核,兩個目標一起訂,兩個成果一起要,切實增強抓好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信心和動力。
(二)創新機制強引力。首先,建立選拔培養機制,開辟鄉土人才成長的“快車道”。要根據各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進一步制定科學的鄉土人才建設規劃和選拔標準,實行動態管理,加強跟蹤培養,切實達到選一個人才、樹立一個導向、興一個產業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資源調配機制和管理制度,在各類人才之間建立“綠色通道”。依托人才市場,做到人才合理開發,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不斷完善農村人才資源信息化備案管理制度,以便及時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其三,健全激勵機制。拓寬渠道,多方籌措農村鄉土人才開發專項基金,加大獎勵和扶持力度,充分調動鄉土人才隊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健全農村人才培訓、評價、選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激勵機制,使農村鄉土人才有壓力、有動力、有干頭、有盼頭、有甜頭。
(三)提高素質強能力。一是在健全培訓網絡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以組織、科技、教育和涉農部門為龍頭,縣鄉鎮黨校、職業中學為基地,專業生產基地、專業大戶為依托的培訓網絡體系。各鎮黨委每個季度至少舉辦一次科技素質培訓班,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在參加鄉鎮統一培訓的基礎上,每三年集中到縣培訓基地輪訓一遍。二是在拓展培訓內容上下功夫。在以指導生產實踐為目的、繼續深化種養技能培訓的同時,根據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趨勢,不斷拓展培訓的廣度和深度。以搞活流通市場、加強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為重點,深化營銷業務培訓;以發展農業產業化、興辦龍頭加工企業為重點,注重轉化技術的培訓;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為重點,強化對農村黨員開拓勞務輸出市場能力的培訓。三是在創新培訓手段上下功夫。堅持專家輔導與示范大戶現身說法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基地實習相結合,切實增強培訓效果。注重分類指導,堅持因鄉、因村、因人而宜,分類分批培訓,不搞“一刀切”。要進一步發揮電化教育在科技素質培訓中的作用,要加強農村電化教育工作的督辦檢查。
(四)營造環境強活力。一是加強對農民的教育疏導工作。強化農民的國家集體觀念、道德法律觀念、科技人才觀念等,在鄉土人才中形成自我開發、自主開發、有效開發的共識。二是加強示范引導。要通過推行抓示范點和扶貧點的“兩點工作法”,切實改進領導作風和領導方式,進一步協同有關部門,做深入細致的工作,為農村鄉土人才排憂解難,解決鄉土人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需政府出面解決的問題,為農村人才資源開發與建設營造優質的發展環境。要建立全縣農村經濟信息網,構建經濟信息平臺。并建立農村經濟信息定期制度,從而拓寬農民致富視野,增強致富信心。同時要抓好基地示范引導。將示范服務基地建設作為抓好幫扶農村鄉土人才致富工程的重要載體,縣、鄉(鎮)、村三級都要圍繞當地農村主攻產業,建好示范基地,通過基地示范、服務、輻射功能,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并通過興基地、辦企業、建協會等途徑,培植產業大戶,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農村致富的行家里手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標兵。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對每年評選的鄉土拔尖人才在給予物質獎勵的同時,要給他們披紅戴花,并做到“兩有”,在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表彰大會上要有鄉土人才先進典型,在縣電視臺、電臺等新聞媒體上要有鄉土人才典型事跡的專題報道,為鄉土人才創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 上一篇:高速數據采集器設計管理論文
- 下一篇:干部下鄉村問題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