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山區農戶存糧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3 02:54:00
導語:邊遠山區農戶存糧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元月中旬以來,**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冰凍雪災,造成全市一部分山區農村電力中斷、交通中斷、通信中斷,致使邊遠山區、庫區的糧食供應工作經受了一次嚴峻考驗。雖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全力配合下,通過緊急調糧實施援助,避免了因災缺糧斷炊現象的發生,但災后反思,研討解決邊遠山區、庫區糧食供應問題,已成為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鑒于此,**糧食局在三月中旬部署全市開展了邊遠山區農戶存糧情況調研,并通過調研力求探索出一條保障邊遠山區、庫區農村糧食供應工作的新途徑。
一、**基本市情、糧情
**地處安徽南部,毗鄰浙江和江西兩省,下轄三區四縣。面積98**平方公里,總人口147.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2.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76.2%。全市共有鄉鎮101個,行政村1138個,其中屬缺糧山區、庫區鄉鎮81個,行政村726個,分別占全市總數的80.2%、63.8%。農村缺糧總人口達66.59萬人,占總人口數的59.1%。
**是全省最大的缺糧市,20**糧食總產量35.4萬噸,而總需求量為56.58萬噸,缺口21.18萬噸需從市外調入,缺糧量占總需求量37.4%。據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全市總需求量中農業人口口糧28.94萬噸,占總需求的51.1%,其中邊遠山區、庫區人口口糧約15萬噸,約占農業人口口糧需求總量的51.8%。因此,做好農村糧食供應工作,尤其是做好邊遠山區、庫區農村糧食供應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二、**邊遠山區農村經濟和農戶存糧現狀
本次調研的范圍是交通不便或邊遠的山區、庫區缺糧農村,其中年初冰凍雪災期間糧食部門緊急調糧援助的農村列入調研重點。調研內容主要有:農村糧食產需基本情況、農戶存糧意識和現狀、農村糧油加工企業和零售企業基本情況等。
全市共調研了16個鄉鎮,22個行政村,30個村民組,151戶家庭,被調查人口為553人。調查鄉鎮、村和村民組數分別占缺糧山區庫區總數的19.8%、3.0%和0.3%。調研典型的邊遠山區庫區農村主要有:屯溪區屯光鎮留村和奕棋鎮朱村;黃山區龍門鄉龍門村和秀湖村;徽州區富溪鄉碣石村和楊村鄉楊村村;歙縣長陔鄉長陔村;休寧縣璜尖鄉璜尖村、白際鄉江灣村和溪口鄉花橋村;黟縣紅星鄉奕村和長坑村;祁門縣祁紅鄉汊口村、新安鄉星林村和良禾村等等。
1、邊遠山區、庫區農戶基本經濟狀況
本次調研的邊遠山區、庫區農村經濟都很落后,收入來源一靠山場(主要是茶、木、竹、菊及藥材),二靠務工(外出打工),其中外出務工收入約占人均總收入的一半以上。由于地處山區,無耕地,基本不種糧食。即使極少數農戶擁有極有限的山地,也主要種植旱糧(如玉米)。由于缺糧,基本無養殖業和加工業。如白際鄉,地勢“高、惡、險”,經濟“貧、落、窮”,是全國有名的貧困鄉。該鄉3個行政村共計627戶、2100人,20**年人均收入680元,20**年也僅2200元。祁門縣祁紅鄉汊口村全村6個村民組,252戶共858人,全村有110畝山地,僅91畝水田。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有二:一是茶葉,約人均1000元,二是務工,約人均1166元。歙縣長陔鄉5個村,5780戶共14700人,長年外出打工有4576人,占全鄉總人口31.1%,同樣,該鄉農民收入來源中外出務工占一半以上份額,約人均1500元。
2、邊遠山區、庫區農戶糧食產需基本情況
調研的151個農戶家庭中,絕大多數沒有耕地,只有山場和坡地,耕地面積最多的長陔鄉禮教村,人均也不足0.3畝。由于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在僅有的耕地中能種植水稻的水田面積就更少。如徽州區富溪鄉的碣石村,全村1100人,水田種植面積僅3.8畝。在祁門縣祁紅鄉汊口村民組調查的10戶54人中,水田種植面積只有0.5畝,是典型的“糧食靠調進,口糧靠供應”農村。據統計,本次被調查的151戶553人,全年需購口糧90.3噸(成品糧),人均163公斤。按年人均消費口糧180公斤測算(成品糧),需購買量約占總消費量的90.5%。
3、邊遠山區、庫區農戶存糧數量和存放器具
3個鄉33戶農戶存糧隨機調查結果顯示,僅1戶存糧可維持消費35天,3戶存糧可維持消費30天,其余的均在10天以內,更有少數農戶存糧已經不足當天消費量。
由于村村通上了公路,即使村中無一家糧食經營店,村民們都因購買口糧較以往方便多了,不愿意多購多儲。購買口糧一次基本在25公斤之內,以25公斤、15公斤或10公斤居多,很少一次購買50公斤及以上。如休寧縣白際鄉,該鄉沒有一家糧食經營店,農戶購買口糧需要去50多公里外的屯溪區購買,村民購買口糧大部分是委托當地班車駕駛員代購代運,也有是本人或他人外出辦事時順帶。又如歙縣長陔鄉,是“只見青山不見田”的全市典型純缺糧邊遠山區,距縣城70多公里,在隨機走訪該鄉2個村的10個農戶時發現,戶均存糧24公斤,品種主要是大米,人均可消費天數僅有14天。
農戶存放糧食的器具主要有三種,一是隨購的原包裝編織袋,二是鐵皮桶和陶器壇、瓷鼓,三是木制的倉、柜(主要存放稻谷等原糧)。據調查統計,用編織袋存放糧食的農戶占81.8%,用鐵皮桶和陶器壇、瓷鼓存放糧食的農戶與用木制的倉、柜存放糧食的農戶各占9.1%。
4、邊遠山區、庫區農村糧食加工及經營情況
本次調研的農村,絕大多數無糧食加工企業,少數有水田的村因只種植一季中稻,也僅個別農戶家中置有一兩臺小型碾米機。糧食經營企業也很少,少數村也只有經營日用雜貨的店兼營少量糧食。在歙縣長陔鄉調研時,實地察看了村中2家有糧油供應的日雜店,2家店的經營場所都不大,店面及倉庫只有40多M2。年糧食銷售量80—100噸,糧食庫存3—5噸。當問及庫存為何這樣少?店主回答說:現在農村的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都是老弱病殘,糧食銷量不大,基本是銷一點進一點。
三、當前**邊遠山區、庫區農村糧食供應存在的突出問題
本次調研了解到,我市邊遠山區、庫區農村糧食安全問題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1、備災備荒意識淡薄。隨著糧食購銷完全市場化,個體糧店遍布城鄉發展,也逐步滲透到邊遠山區鄉村。當邊遠山區、庫區農村公路開通后,隨著購糧的相對方便,農戶存糧意識日漸淡薄,存糧極少。特別是新一代的青年農民,對已往儲備成品糧的習慣已淡忘,備災備荒的意識更是淡薄,基本是吃一點購一點,家中極少庫存。當問及農戶為何不多買一點糧備災備荒,村民們都說現在不同以前,公路通后,隨時都能買得到糧,沒必要買那么多糧放在家中給鼠咬。再說,大米保管時間長了易霉變。當問及倘若再遇像年初冰凍雪災等罕見自然災害怎么辦?村民們說有困難找政府,政府不會坐視不管讓村民挨餓的,不用擔心害怕。
2、糧食供應網點不足。隨著20**年全省糧食市場放開和近幾年糧食企業改制改革,城鄉糧食供應網點出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是大量的糧食儲備向城區集中,大量的民營糧食零售企業、加工企業也主要在城區發展;另一方面是原分布在農村的國有糧食購銷網點大多因人員分流、資產拍賣被撤銷,少數尚未被處置的網點,也僅留守極少人員發揮著駐站守庫和維持季節性糧食收購功能。尤其是邊遠山區、庫區,國有糧食供應網點幾乎無一保留。城鄉糧油網點分布不均,尤其是邊遠山區農村糧食供應成為薄弱環節,與繁榮的城區市場極不協調。當前,少數邊遠山村雖開設有民營日雜店經營糧食,也只是附帶經營,加之,受經營場所、資金等方面的制約,其經營之道也只能是勤進快銷。經營量小、庫存少,遇到特大自然災害,遠不能滿足應急情況下的用糧需要。
3、糧食儲存及加工設施簡陋。調研的邊遠山區、庫區農村大多用編織袋存放糧食,防護措施少,易遭鼠咬蟲食,易發生霉壞變質,損失損耗大。此外,調研的邊遠山區、庫區農村沒有一戶糧食加工企業,只有少數村的個別農戶擁有幾臺小型碾米機,設備簡陋,加工成品質量較低。
四、解決**邊遠山區、庫區糧食安全問題的幾點建議
根據邊遠山區農戶存糧現狀,結合我市市情、糧情實際和農民消費習慣,現就做好我市邊遠山區、庫區農民口糧供應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1、強化農民儲糧應急和科學儲糧意識。糧食是人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雖然國家與地方都建立了應對突發事件的糧食儲備體系,但救急也需要時間,有個過程,特別是遇到山洪暴發,山體滑坡和冰凍災害,致使交通中斷,即使調糧救援也難以短時運送到位。如今年年初發生的歷史罕見的冰凍雪災,有的地方以至于出動了部隊官兵背糧進山援助就是很好的佐證。由于山區氣候和地勢特點,多數山區農村公路每年都會因冬季冰凍造成少則半月多則一個多月的封路期。為此,各級政府特別是縣、鄉一級政府要廣泛開展宣傳,增強農民居安思危、抗御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意識。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向農民宣傳簡便易行的科學儲糧技術,引導農民科學儲糧減少損失損耗。
2、加強邊遠山區糧食供應網點建設。目前我市山區農村國有糧食供應網點大多在糧食系統改制期間撤消,調研的16個邊遠山區鄉鎮現無一家國有糧食企業供應網點,這對保障邊遠山區農村糧食供應,提高邊遠山區農民口糧質量極為不利。建議區縣政府引起高度重視,牽頭組織有關部門深入調研,對確需恢復國有糧食企業供應網點的,應迅速恢復建立,由所在鄉鎮負責解決選址,由所在區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建設和管理,由所在區縣財政負責解決資金費用。對暫不需要恢復國有糧食企業供應網點的,可由鄉鎮政府通過調查摸底在所在鄉鎮選擇一些經營規模較大、信譽度好的個體糧店或兼營糧食的日雜店作為鄉級應急救災糧油供應點,指導、引導其改造網點設施,擴大經營規模,多備糧食庫存,服從應急時期糧油供應需要,所需運輸、儲存等費用由區縣財政給予適當補貼。
3、建立邊遠山區鄉級季節性糧食應急臨時儲備。
鑒于我市邊遠山區的農民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嶺之中,若遇重大自然災害發生,通訊、交通中斷,依靠啟動應急預案,臨時緊急組織糧食調度,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既不經濟,也難以奏效。建議邊遠山區鄉鎮政府根據本地的糧食供應規模,結合本地區自然災害多發時段,建立鄉級季節性臨時儲備糧。如在冬季冰凍封路前,由當地政府提前運輸糧食進村,建立為期2-3個月的臨時應急儲備,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所需費用主要是資金利息、保管費、降價損失等,由區縣財政給予補貼并納入預算。
4、開發研制小型成品糧儲糧倉。我省自20**年始啟動了新農村科學儲糧示范工程,這對有效降低農村儲糧損耗,開發無形糧田,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深受廣大農民朋友歡迎。實施新農村科學儲糧示范工程意在儲糧于民,目前這項工程主要在糧產區實施,為將這項德政工程進一步引向深入,我們建議將工程實施面進一步擴大到糧食主銷區,由糧科院根據主銷區農戶存糧量不大,存糧主要為成品糧的實際,研制一種適合成品糧儲存,每倉容量在200-300公斤左右的小型儲糧倉,由財政補貼部分制作成本或免費發放給邊遠山區缺糧農民儲糧。
5、建立邊遠山區農村糧食供應專項基金。邊遠山區鄉鎮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特點,大多財政困難,解決邊遠山區農村糧食供應問題,保障邊遠山區農民糧食安全,需要多方支持,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建議區縣財政根據本地實際建立一定規模的邊遠山區糧食供應專項基金,并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固定專項用于邊遠山區糧食供應網點建設、臨時應急儲備等補貼。同時建議省糧食風險基金根據形勢發展,在繼續建立健全地方糧食儲備的基礎上,適當調整風險金使用結構和范圍,可調整一定規模的基金專項用于邊遠山區農村的糧食供應網點建設和臨時應急儲備補貼。
- 上一篇:糧食行業人才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糧食產業園區建設調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