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糧站倉儲設施建設思考
時間:2022-03-19 09:30:00
導語:大糧站倉儲設施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大基層糧站糧食倉儲設施的投入,努力做好倉儲設施的維護和建設,保持基層糧站一定數量的糧食儲備,不僅是有效地落實黨和政府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農民利益,提高種糧農民的積極性,為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做貢獻,也是為地方政府救災、為大型糧食儲備庫屯積糧源,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
近兩年來,我們認真分析形勢,堅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在基層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大量分流企業富余職工、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積極開展糧油購銷業務,沒有丟掉糧食經營這個主業,把倉儲設施的維修和建設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主動爭取并贏得市、縣糧食、財政等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后自主籌集維修和建倉資金160多萬元,對地處210國道、修建于上世紀50—60年代的老糧倉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維修和改造,還新建倉庫1200噸(容量)。使原來破舊不堪的6000噸(容量)老糧倉舊貌變新顏,還添置了機械通風、環流熏蒸和電腦巡測等較先進的現代化科學儲糧設施。除了每年自主經營糧油上萬噸以外,還組織糧食職工到農戶手中收購糧食7161噸進倉儲備(其中最低收購價糧食6209噸、商品糧食952噸)。現在,糧食儲藏安全,品質良好,職工有活干,企業有效益,農民有糧不愁賣,地方救災心不慌,國家要糧有保障。
2005年“7.8”洪災期間,萬源、宣漢普降暴雨達545.8毫米,地處宣漢中河流域的我站新華、廠溪、黃金一帶二萬多人圍困在洪水之中,沿線10多萬人受災,所有通訊設施損毀并中斷5天,僅有的一條縣際公路被泥石流堵截、中斷—月之久,數萬人等米下鍋。這時,在災區內,我站所屬僅有的一座倉庫的糧食未被水淹,我們當機立斷,從農村調來多臺打米機,晝夜加工大米供應災民,為政府分了憂,為災民救了急,穩定了災民的恐慌情緒。
回顧基層糧站倉儲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歷程,以及目前改制中,一些企業的倉儲設施現狀,無不令人擔憂。
1998年糧改初期.特別是20*年以來,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糧站,由于缺少資金,糧食倉庫建設和維修工作已經欠下了一筆不小的歷史舊帳,大部分倉庫連續5年以上沒有維修、有的甚至連翻蓋屋面,防止漏雨的資金都無法解決,致使40%的糧倉防漏雨性能極差,遇到下雨天,需要派人24小時值守,防止濕透糧堆或因屋頂倒塌傷人,稍不小心,或遇到工作責任心不強的糧食保管員,就會釀成上萬斤糧食進水,急需翻曬,造成很大的損失;修建于上世紀50-60年代的亂石墻倉庫和部分90年代以前修建的倉庫,有50%的墻體變形、開裂、透風,有的甚至面臨倒塌,即是折房排危還不知道經費從何而來!有60%的倉庫望板脫落,瓦片裸露,陽光直透糧堆,無法正常熏蒸殺蟲,只好破常規用薄膜壓蓋施藥搞熏蒸,以保糧食安全;有70%的糧倉地坪嚴重返潮,無法裝糧。近幾年來,因糧食購銷企業體制改革,連續分流職工,要千方百計籌措下崗職工安置費,有的企業連續幾年沒有投資過一分錢維修和翻蓋倉庫,使之雪上加霜。
筆者認為,在一個縣保持3-5個農村糧站有充足的糧食倉儲條件,在運輸便捷的公路、鐵路沿線較安全地段,恢復一定數量的糧食倉容很有必要,也勢在必行。首先,主管部門應作出規劃,合理布局,對現有基層糧站按照優勝劣汰進行企業整合,實行“精兵簡政”。其次,要重塑糧食人形象,打造糧食精品,真心服務社會。經過糧改,企業整合,留下來的糧食人不僅要熱心本職工作,而且應熟悉自身業務,有糧食購銷工作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糧食人”的心,下定決心把自己與“糧食”二字捆在了一起,在工作上始終奉行國家、農民、企業三者利益同時兼顧。三是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在農村、農業和農民政策的同時,也很有必要考慮農村糧站在倉儲設施建設和為國儲糧的基礎作用。
- 上一篇:農村糧食流通思考
- 下一篇:糧食價格波動貨幣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