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就業對策研究

時間:2022-02-04 04:56:00

導語:婦女就業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女就業對策研究

房山是京郊農業大區,全區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山區、丘陵各占三分之一。總人口87萬,其中農業人口47.8萬。農村勞動力25萬,其中女性勞動力12、25萬,占49%。為了進一步了解農村婦女就業愿望和就業需求,以及需要政府提供的就業幫助等信息,我們深入到部分鄉鎮、村進行了實地走訪、座談和隨機調查,掌握了一些值得參考和分析解決的問題。

一、目前農村婦女就業現狀

通過調查發現,18-55歲的女性勞動力中有65%左右的人從事一產,其中大部分人以耕種責任田和承包田為主,少部分人從事養殖、種植等;有20%左右的人從事二、三產業,其中大部分人在附近一些企業、公司當工人,少部分人在機關、其企事業單位、公司做管理、技術、財務人員;有15%左右的人在家做全職太太,其中一部分是通過改革開放先富裕起來的婦女,一部分是沒有承包田和責任田的婦女,還有一部分是老人有病需要人照顧,孩子小需要人帶等。農村婦女就業還呈現年齡小的就業率高,年齡偏大的就業率低的特點,而且年齡偏大一些的婦女從事一產的多,年齡偏小的婦女從事二三產業的多。以上數字是隨機調查推算結果,并非準確數字。

二、農村婦女就業率偏低的原因

一是男女不平等的就業觀念根深蒂固。受中國幾千年男女不平等和男主外女主內思想觀念的影響,農村婦女把從事家務勞動,支持丈夫外出闖蕩作為自己的天職,這個思想認識不僅在農村,也不僅在農村婦女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即便在城鎮,在男性頭腦中也同樣如此,這是影響農村婦女就業的根本性原因。

二是家庭聯產承包制的發展形式。八十年代初,農村改革實行土地承包后,平原和丘陵鄉鎮家家有責任田或承包田需要耕種和管理,受傳統種植觀念影響,大部分農戶只種玉米、小麥兩種農作物,一年下來也只忙乎三夏、三秋二十幾天的時間。這項承包制度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同樣形成了男人外出打工天經地義,農村婦女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作好家務的同時兼管責任田和承包田的耕種的家庭分工方式,這也是阻礙農村婦女走出家門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四自”意識淡薄。有些農村婦女存在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缺乏自主創業精神;有些婦女存在嫁雞隨雞的想法,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托付或依靠在丈夫身上,即使家庭困難也不愿出頭露面;有些婦女受計劃經濟影響,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還依賴于村里能夠發展集體企業,實現自己不出村就上班的夢想;有些婦女存在畏難情緒,不愿意也沒有能力從事具有挑戰性和風險性的工作。從座談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沒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很難使農村婦女戰勝自我,這也從很大程度上禁錮了農村婦女實現自主創業和就業。

四是文化素質偏低,就業技能單一。據統計,農村女性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程度的約占13.5%,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專文化程度的約占20.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1%。文化素質偏低,占有發展資源又少,直接影響了農村婦女向二、三產業轉移,向高科技企業求職。由于歷史與現實的原因,許多農村婦女基本只具有農業生產技能,不具備二、三產業方面的就業技能,這也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她們向其他領域的發展。

五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地理位置受局限。全區462個行政村,每個村和每個村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狀況不一樣,農村婦女的就業狀況也不一樣,山區鄉鎮以煤礦產業為主的,婦女就業率就低,受地域限制,外出就業的也少;平原鄉鎮發展速度快的,婦女就業率相應較高,受地域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外出就業的明顯多于山區;平原鄉鎮發展緩慢的,婦女就業率較低,但受地域和生活困難的影響,外出就業的相對增多。

六是從業結構不合理,就業時間短、報酬低。在農村婦女所從事的行業中可以看出,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的體力勞動的多,從事各類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腦力勞動的少;農村婦女就業時間短,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的少,勞動報酬低于男性。

三、促進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的建議及對策

促進農村婦女就業增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當前,我區經濟建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良好時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業興區戰略的實施、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為解決農村女性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客觀環境。但由于農村勞動力服務工作起步較晚,農村富余勞動力規模較大等原因存在,農村婦女勞動力就業工作仍面臨著巨大挑戰,還需要從思想認識、政策服務、資金支持、強化培訓等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拓寬就業渠道。

1、轉變觀念,積極營造有利于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外部環境

一是進一步加大《房山區“***”時期婦女發展規劃》的宣傳落實力度,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促進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婦女就業與創業的良好氛圍,形成尊重農村婦女的社會價值,達成“農村婦女也是一支偉大的人力資源”的共識。二是充分發揮各級婦聯組織聯系婦女的組織服務作用,弘揚婦女“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四自”精神,鼓勵農村婦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女性,通過深化“雙學雙比”、“巾幗建功”等競賽、爭創和評比表彰活動,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村婦女參與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利用多種宣傳媒體,大力宣傳婦女就業和創業的先進典型事跡,激發和帶動更多農村婦女實現自主創業。四是建立和完善分性別就業統計,特別是非正規就業統計和工資收入統計,使婦女就業決策更具科學性、工作更具針對性。

2、依法維權,制定和完善農村婦女就業優惠政策

一是各級政府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針對農村婦女弱勢就業全體的需求制定并實施相關優惠政策。例如在資金、稅收等實質性的問題上給解決農村婦女就業的單位提供獎勵性政策,刺激針對農村婦女勞動力的市場,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改善農村婦女就業難問題。二是健全和完善創業援助機制,為農村婦女提供各種降息、貼息和無息創業貸款或成立創業基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勵農村婦女實現自主創業。三是各部門、各單位依法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切實保護婦女勞動就業權,為她們創造平等就業的機會。

3、加大力度,建立健全農村婦女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提高農村婦女素質和就業技能是破解就業難題的關鍵。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配合、婦聯牽頭、多方參與”的思路,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實施“新型女農民培養工程”。一是讓區婦聯開設的“和諧家庭”大講堂走進農村,走進家庭,走進農村婦女,通過面對面的提供社會、政治、經濟、人文、自然環境等百科知識,全方位武裝農村婦女頭腦,切實提高農村婦女的綜合素質。二是發揮區“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協調小組的綜合職能,成立由區農委、區財政局、區婦聯、區勞動局、區科委等部門組成的區級農村婦女培訓聯席小組,各鄉鎮、村成立響應組織,形成強大的組織網絡,保證培訓有人抓有人管。三是建議政府按每人每年100元的培訓補貼標準增加財政預算,提高農村婦女培訓經費是作好培訓的有力保障。四是發揮各村“巧姑靚嫂”培訓學校、基地作用,與房山區育龍學校、宏圣技能培訓學校合作,加大農村婦女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性的培訓力度。

4、多措并舉,拓寬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渠道

一是領導重視,把促進本地區農村婦女就業創業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二是充分開發社區服務行業的就業崗位,開展好適合農村婦女求職的家政、護理、商業等便民利民服務。三是繼續開展好“巧姑靚嫂”就業示范基地和“巧娘工作室”的爭創活動,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通過手工編織、刺繡等解決彈性就業問題。四是發揮女能人的帶動效應,大力培養農村致富女帶頭人。近年來,我區涌現出一大批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民俗旅游業等方面的致富女能手,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較強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各級黨委、政府應注重整合、扶持這部分人力資源,讓她們通過“基地+農戶”的形式,安置更多農村婦女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