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本級預算草案報告

時間:2022-11-04 02:56:00

導語:市本級預算草案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本級預算草案報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年全市和市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及2008年全市和市本級預算草案提交大會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關于**年全市和市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年,在市委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按照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決議,緊緊圍繞“好中求快、全面協調、穩中求進、惠民富民”的總要求,深入落實“三個三”工作措施,壯大財源基礎,增強財政實力,優化支出結構,推進財稅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全市和市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收入超額完成任務,較好地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支出需要。

**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匯總預算為105.53億元,執行數為114.06億元,完成預算的108.08%,比上年增長24.30%。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匯總預算為57.26億元,執行數為61.68億元,完成預算的107.71%,增長23.87%。**年市本級財政總收入預算為50.21億元,執行數為53.5億元,完成預算的106.55%,增長22.53%。市本級地方財政收入預算為27.06億元,執行數為28.93億元,完成預算的106.89%,增長22.93%,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7.07%。

**年全市財政支出匯總預算為61.66億元,執行數為68.82億元,完成預算的111.61%,比上年增長21.93%。**年市本級支出預算為29億元,由于超收財力增加安排支出和省財政補助增加,執行數為31.66億元,比上年增長25.34%,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8.12%。按照現行財政體制計算,**年全市和市本級地方留用資金加上預計的省各項補助、上年結轉、調入資金、結轉下年支出款項等,收支相抵后,**年全市和市本級財政均可實現收支平衡。最后平衡結果待決算匯審后再專題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關于**年全市和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支計劃的執行情況另行報告。

**年,為保障財政預算的順利執行,全市各級財稅部門堅持依法征收、規范管理,圍繞“均衡入庫、持續增長、優化結構、調控有力”的目標,千方百計做好做大財稅收入“蛋糕”,全市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并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為12.73%,比上年提高0.67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54.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7個百分點。在支出預算執行中,圍繞加快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及公共財政的要求,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著力向新農村建設、向低收入人群、向改善民生傾斜,全市財政支出增量中民生支出占80.8%。

(一)促進創業創新,有效培植財源

堅持政策引導、資金支持、體制激勵、優質服務有機結合,積極促進創業創新,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加大科技投入,全市財政科技支出2.9億元,增長40.17%,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促進完善創業創新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和引進創業創新人才,全市財政安排1.16億元,用于職業教育“五大工程”實施和技術人才引進;市財政還撥出專款支持人才公寓建設。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發揮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的作用;全市財政撥付扶持企業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資金2.21億元。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市財政撥付7150萬元,重點加大對旅游業、現代物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支持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提升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推進農村流通網絡建設,營造放心消費的環境。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動外貿增長方式轉變,鼓勵利用外資和對外經濟合作,全市辦理出口退稅25.91億元,撥付財政扶持資金4744萬元。支持節能降耗減排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全市財政撥付專項資金5762萬元。此外,我市還爭取到省以上各類促進經濟發展資金6.06億元。

(二)規范征收管理,積極組織收入

努力提高收入分析和預測質量,增強組織收入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強化戶籍管理、稅源管理、發票管理等基礎工作。以餐飲等行業為重點,深化納稅評估。完善營業稅“以票控稅”辦法,強化稅收源泉控管。進一步規范企業所得稅管理。推行個人所得稅全員申報,成功實施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首次自行申報制度。擴大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征稅范圍,推進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強資源稅征管,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貫徹落實車船稅新政策,加強房產稅征管。推進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做好契稅和耕地占用稅征收工作。完善社保費“五費合征”辦法,統一了單位繳費率,公平了企業負擔。推進工傷保險費擴面征繳,全市新增參保人數18.5萬人。加強對政府性資源收入的管理,有效增加政府統籌的財力。市本級將土地出讓金和城市公用事業(電力)附加費納入基金預算管理,將電視臺廣告收入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規范了地方建筑高等教育費征繳管理。

(三)加大支農投入,推進新農村建設

全市用于“三農”的財政性資金達24.7億元,增長34%;其中預算內農林水事務支出6.02億元,增長39.07%。全面落實各項支農補貼政策,全市財政安排農業發展資金9300萬元,撥付糧油直補、油價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等7609萬元。建成覆蓋全市近46萬農戶的“農民補貼網”,免費為全體農戶辦理郵政“一折通”。全市財政撥付2.74億元,支持老虎潭水庫、大錢港整治、合溪水庫等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改善水利基礎條件;投入財政資金8075萬元,推進土地治理和產業化經營項目實施。安排專項資金補助市校合作項目52個,帶動社會投入24.1億元。全市財政撥付6146萬元,對新農村建設實驗示范鎮(鄉)、村實行“以獎代補”,激發廣大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熱情;撥付3389萬元專項資金,扶持中心鎮發展;撥付9182萬元,支持“百千工程”,完成127個環境整治村建設,新創建40個全面小康示范村;撥付3360萬元,完成河道清淤865公里;撥付1364萬元,改善農民飲用水條件;撥付3610萬元,支持農村路網建設。繼續支持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

(四)著力保障民生,為民辦好實事

通過預算內外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社保基金支出需要。全市社會保障支出24.09億元,增長29.73%。促進就業再就業,全市財政撥付再就業資金5004萬元,用于再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農民工就業服務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等。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市5.51萬人參保;全市財政撥付1706萬元,為企業退休人員進行免費體檢。全市財政撥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補助資金8723萬元,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85元。實行新增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應保盡保”,全市新增參保人數2.2萬。提高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支持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對1335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實施補助,推進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工作。推進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集中供養率達到97%,供養標準達到年人均4500元以上。繼續對老年人乘坐公交車給予專項補助。針對物價上漲情況,及時向全市困難群眾撥付動態物價補貼,對高校學生實行生活補助。建立市級司法救助專項資金,保障困難群體的合法權益。

(五)突出公共服務,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提高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全市預算內教育支出15.33億元,增長28.05%。全市財政投入5360萬元,支持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深入實施。撥付專款對市區中小學生集中接送實行補助,保障學生安全。推進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全市預算內醫療衛生支出4.07億元,增長46.72%,基本形成了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支持建成市公共衛生中心、市傳染病醫院。積極落實建設文化大市的各項政策措施,增加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投入,專項安排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推進中心城市建設,市財政預算內直接安排2.8億元,支持中心城區老居住區改造和消防安全隱患整治,推進人民路、苕溪路等道路拓改工程,支持濱湖大道建設。市財政撥付交通建設資金8035萬元,支持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生態建設,全市財政投入1.97億元,支持建成市工業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16座污水處理廠,爭取到上級財政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補助資金2.82億元、太湖藍藻治理專項資金1500萬元。保障公共安全基本需要,支持鄉鎮公共安全監管中心建設、“三合一”企業整治、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等工作。

與此同時,全市財稅系統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積極創建“群眾滿意基層站所”,加大財稅普法宣傳力度,開展了一系列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的專項活動,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新的提升,納稅人綜合滿意率達到98%以上;市財政局通過了市級文明單位復評考核;德清縣地稅局武康稅務分局被省紀委、省監察廳、省糾風辦評為“群眾滿意基層站所”先進單位,是全省地稅系統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基層單位;市地稅局南潯稅務分局被市紀委、市監察局、市糾風辦評為“群眾滿意基層站所”示范單位。

**年全市財政運行總體情況較好,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公共財政體系不夠完善,公共財政職能發揮還不夠充分;財稅收支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財稅管理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的任務仍然較重;財經紀律的貫徹落實還有不到位的地方,等等。我們要認真分析和研究這些問題,通過深化財稅改革、創新管理機制等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關于2008年全市和市本級預算草案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市推進創業創新、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的深化之年。黨的十七大明確了財政工作的重點、深化改革的要求、支出保障重點和優化結構的方向。經過多年的發展,**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協調性逐步提高,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8年全市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為財政收入的平穩增長奠定了基礎。車船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新政策的實施,資源稅和耕地占用稅制度的改革,會增加一些收入。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財源基礎還不夠穩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依然不少,國家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會對金融、房地產等相關行業及中小企業產生較大影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行業的增長會繼續減緩,加上雪災造成的損失,這些都會影響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而且今年政策性減收因素較多,實施新企業所得稅法、減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實施支持節能減排、促進就業等稅收優惠政策,都將不同程度減少收入。在財政增收難度加大,地方可用財力增勢趨緩的情況下,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財政支出的剛性不斷增強,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因此,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充分估計各種困難,周全考慮應對措施,狠抓增收節支,確保收支平衡。要清醒認識和把握宏觀形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堅定信心迎接挑戰,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財稅職能作用,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按照市委對全市工作的總體部署,2008年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繼續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入推進“三個三”、“三個子”建設,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促進收入擴量提質,著力強化公共服務職能,著力深化財稅管理改革,著力提升有效監管水平,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我們編制了2008年市本級財政收支預算草案,并匯總了所屬各縣編制的財政收支預算。

2008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匯總預算為132.31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預算為71.55億元,增長16%。按照現行財政體制,擬安排全市支出預算78.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9%。全市財政預算收支平衡。

2008年市本級財政總收入預算為62.06億元,增長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預算為33.56億元,增長16%。按照現行財政體制,市本級地方留用資金29.63億元,加上預估省各項補助、動用上年結轉款項、凈結余等7.09億元,合計可用資金為36.72億元,依法補充預算周轉金2200萬元后,擬安排支出預算36.5億元,增長15.28%。市本級財政預算收支平衡。具體分項目的安排情況在財政預算(草案)中報告。

關于2008年全市和市本級基金預算收支計劃(草案)另行報告。

三、關于2008年的主要財政工作

為確保今年預算任務的圓滿完成,我們主要著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大力支持創業創新,綜合運用各項財稅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和稅收杠桿調節作用,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推進經濟發展與財源培育互動機制建設,優化財源結構,提高財政貢獻率。加大財政科技投入,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等重大項目的實施;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組建政府牽頭的創業風險投資公司和信用擔保機構,推動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創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支持做強先進制造業,進一步突出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等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重點,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發展。完善對明星企業、優質企業、重點骨干企業的財稅扶持政策,支持“1155”培大育強工程和“百家成長、千家培育”工程實施。推動現代家庭工業特色區域建設。支持做大現代服務業,增加安排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發展物流配送、金融保險、科技服務、信息咨詢、現代商務、工業設計、創意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推動企業主輔分離,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聯動發展。支持發展休閑旅游業,促進提升商貿業,健全農村和城市社區現代流通網絡。支持做優高效生態農業,繼續加大農業投入,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支持現代農業園區、生態高效農產品基地建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進“三位一體”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全面推行農業政策性保險。積極發揮農信擔保機構的作用,解決農業企業特別是農戶貸款難問題。保障糧食安全,繼續提高種糧補貼水平和實施糧食儲備制度。加大財政扶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力度,支持引進“大好高”項目,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推動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拓展國際市場。支持接軌上海,深化與長三角城市的經濟合作。全面落實鼓勵節能減排的財稅政策,加大對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促進發展循環經濟。

(二)著力促進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變化對收入的影響,加強稅收政策、征管措施的收入效應分析,及時解決組織收入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完善“數據采集、稅源監控、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務稽查”五位一體的稅源管理機制,加強稅源跟蹤管理。建立健全納稅評估指標體系,扎實有效開展納稅評估。強化部門協作,進一步推進社會化征管工作,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完善營業稅分行業和差額征收管理。深入貫徹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依法加強所得稅稅基管理。認真抓好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自行納稅申報工作,實現個人所得稅全員申報全覆蓋,積極落實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減除標準調整政策。堅持“抓大不放小”,繼續加強地方小稅種征管。規范、完善資源稅征管辦法,全面落實車船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新政策,認真做好土地增值稅結算工作。強化對個人私房出租(自營)的稅收征管。以契稅征管為龍頭,深入推進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認真貫徹落實耕地占用稅新條例。進一步重視非稅收入征收管理,增強政府財政實力。深入推進社會保險費“五費合征”,提高征繳質量。完善殘疾人保障金征收工作。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推進政府非稅收入征管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三)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大力推進新農村實驗示范區建設。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全市安排用于“三農”的財政性資金28.16億元。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鼓勵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民組織化和農業規模化生產。大力支持“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實施。大力推進市校共建,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百千工程”,重點支持村莊環境建設、農村新社區建設、小城鎮環境整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和水環境改善。著力推進老虎潭水庫及飲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河道清淤和航道砌石護岸建設。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心城市土地收益主要用于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支持濱湖大道建設、龍溪港東岸綜合改造等重點項目實施,支持老居住區改造和苕溪路、紅旗路、南街綜合整治,推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進交通網絡建設,支持公交事業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農村交通路網。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積極支持主要污染物減排、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污染源普查、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支持生態公益林建設,支持加大對飲用水源的監管監測力度。

(四)著力支持改善民生

支持優先發展教育,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制度,提高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和教師待遇,認真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繼續對中小學生集中接送實行財政補助。支持教育二輪布局調整和高教園區東擴。加大推進職業教育“五大工程”力度,對中職學校一、二年級在校生給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政府助學金,免除農業種養技術類專業學生的學費。落實好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職業培訓補貼等積極的就業財稅政策,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大力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以創業促就業。籌措落實就業再就業資金,完善困難人員就業援助機制,支持零就業家庭、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特別是被征地農民、農村低保對象就業。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優化衛生事業支出結構,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推進婚前免費體檢,促進出生人口素質提高。繼續增加財政社會保障投入,推進社會保障資金多渠道籌措機制建設。加大財政補助力度,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額到112元以上。實施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全面落實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應保盡保”制度,積極探索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繼續支持城鎮廉租住房建設、農村住房保險和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建立糧食、豬肉、食用油等重要商品的實物儲備制度,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做好對城鄉低收入家庭的物價動態補貼工作。支持文化大市建設,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重點支持實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十項工程”。繼續支持市民健身中心建設。加大公檢法司必要投入,保障職能部門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需要。支持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社區矯正和人民調解工作。支持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視對安全生產的投入,促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五)著力完善財稅監管體系

深入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三位一體”的財政改革,逐步完善“收入一個籠子、預算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管理模式。科學編制預算,完善預算定額體系,試行項目支出預算申報限額制度,完善項目支出預算滾動管理。完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基金預算管理。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研究事業單位財政供給方式。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提高預算執行的效率和均衡性。在市級所有行政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組織實施重點項目績效評價,探索建立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機制,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進“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建立健全財政國庫動態監控運行機制。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加強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各環節的監督。落實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實施方案。擴大政府采購規模,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支持采購自主創新和生態環保節能產品,建立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的有效價格監管機制。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強化財政審核工作。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積極防范債務風險。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努力降低行政成本。進一步推進“金財工程”一體化建設。廣泛開展財稅法制宣傳教育,強化全社會依法理財治稅觀念。加強財政監督和會計監管,開展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提高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水平。發揮稅務稽查作用,有效運用調研式稽查,繼續開展稅收專項檢查,維護稅收秩序。

與此同時,我們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增強干部素質,深入開展以“訪千家聯百村、服務發展創新業”為主題的作風建設活動,著力打造勤政廉政的財稅干部團隊,進一步規范執法,優化服務,為圓滿完成財政預算和全年財稅工作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意義重大。我們將在市委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決議,創業創新,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全力實施增強“三力”、奮力崛起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名詞解釋:

“三個三”工作措施:是省財政根據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國家加強宏觀調控以及地方可用財力增長不斷趨緩的新形勢,為促進財稅經濟的良性運行提出的理財措施,主要內容是:在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協調較快發展中,更加強調支持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在依法理財治稅、規范管理的前提下,積極采取措施優化稅收收入結構、政府財力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等三個結構,增強調控能力;財政支出做到“控、壓、保”三個字,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財力保障。

民生支出:根據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公共財政的要求,財政預算分配要向民生支出傾斜,具體包括農業農村、教育、衛生、文化、就業再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公共基礎設施、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支出。

“五大工程”:指我市“十一五”時期為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實施的職業院校助學獎學工程、新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培訓工程、校企合作工程、實訓基地和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高技能“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工程。

社保費“五費合征”:是指社會保險費實行“征管機構統一、參保登記統一、征繳基數統一、征繳流程統一”的征繳辦法,即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的單位社保費,統一以繳費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為計征依據,統一由地稅部門負責征收。

“百千工程”:是“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簡稱。具體目標為:到2010年,全市1000多個行政村的環境得到整治,按照“村美、戶富、班子強”的要求,重點建設好200個全面小康示范村。

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指為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自2005年開始在全省實施的農村中小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面工程、農村中小學愛心營養餐工程、農村中小學食宿改造工程、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

“三個子”:是“收入一個籠子、預算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的簡稱。呂祖善省長在**年1月17日召開的全省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暨財政地稅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一是做到所有的政府性資金一個“籠子”收;二是所有的政府性支出都納入預算一個“盤子”管理;三是所有的資金支出由國庫一個“口子”支出。

“1155”培大育強工程:到2011年,力爭培育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大企業實現零的突破,達到1-2家;年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企業達到10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大企業達到50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達到500家。

“百家成長千家培育”工程:系全省范圍內從2004年底開始,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而實施了“千家成長萬家培育”工程。“千家成長”指每兩年全省篩選1000家左右的成長型中小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我市2004年列入省培育名單的企業有49家,2006年87家;“萬家培育”指全省三年內共培育10000家微小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上規模,我市爭取每年入庫微小企業數在250-260家左右。**年我市有327家微小企業入庫。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十項工程”:指為進一步推進我省農村文化建設進程,根據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和省委關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部署,我省實施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送戲送書工程、農村文化活動繁榮工程、農村文化隊伍素質提升工程、農村文化示范戶創建工程等十項重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