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貴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0 04:47:00
導語:看病貴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針對群眾反映的“看病貴”問題,我委選擇了部分地、州、市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群眾看病貴的具體表現
(一)醫療費用上漲較快,超過居民收入的增長率。據衛生部門統計,我區**年門診病人平均醫療費用為每人次104.87元,住院病人平均醫療費用為每人次3404.11元,比**年分別增長68.8%和50.4%,年均增長13.7%和10%。**年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499.96元,比**年增長51%,年均增長8.6%;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長率為7%,醫療費用增幅超過了同期居民收入的增幅1.6個百分點。
(二)住院費用高。我們對部分地、縣、鄉級醫療機構今年上半年15種常見病種的住院費用情況進行調查(具體見附表),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醫療費用最高,平均每例為10365.48元;兒童支氣管肺炎患者醫療費用最低,平均每例為1165.36元。地州及以上醫院的住院費用較高,鄉級住院費用最低。順產接生:地、州及以上醫院平均為每例1551.55元,縣級醫院平均為每例1150.09元,鄉級衛生院平均為每例470元;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地、州及以上醫院平均為每例2775.88元,縣級醫院平均為每例2220.79元,鄉級衛生院平均為每例1051.27元。
(三)部分藥品價格仍然偏高,一些政府定價的藥品價格仍有20%左右的降價空間,部分市場調節價的藥品價格上漲了30%以上,心腦血管、骨科等患者使用的部分醫療器械價格在5000元至4萬元。
二、看病貴的原因分析
導致群眾看病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醫藥費用持續上漲,一方面有經濟發展、技術進步、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后導致的費用正常上漲,另一方面也有藥品價格偏高、過度醫療及醫療服務亂收費等導致的費用不合理上漲問題,其主要原因包括:
(一)藥品和醫療器械在醫療費用中所占比重較高,政府調控能力有限。據統計,藥費占門診病人醫療費用的50%以上;占住院病人醫療費用的43%。除了藥費外,醫用耗材費占患者醫療費用的比例較高,心血管患者使用的醫療器械最高達到數萬元。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價格管理方面,政府定價范圍有限,價格調控能力較弱。按照現行有關法律法規,政府定價范圍的藥品占市場流通藥品數量的12%,占全部藥品市場份額的40%左右;醫用耗材全部實行市場調節價。政府定價藥品雖多次降價,但受體制、機制及各方面利益沖突的制約,許多政府定價藥品價格還沒有降到合理水平。對實行市場調節的藥品和醫用耗材還缺乏有效監管手段。
(二)體制和機制不合理,部分醫院受利益驅使,過度醫療和不合理用藥,很大程度上增加群眾不合理的醫藥費用負擔。由于政府財政投入不足,醫療機構長期實行“以藥補醫”的機制,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藥品銷售存在經濟利益聯系,藥價越高,醫院的藥品收入越多,醫院、醫生的效益就越好。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已19次降低藥價,自治區也相應多次降低藥價,政府定價藥品價格不斷下降。而且通過醫院用藥集中招標,藥品市場價格總水平的走勢是下降的。據統計,**-**年我區藥品零售價格總水平連續三年負增長,分別為-15.6%、-3%和-1.2%。盡管如此,同期衛生部門綜合醫院門診病人人均藥費的增長率為2.1%、-1.1%和12.9%,住院患者人均藥費的增長率為0.5%、-0.6%和10.9%。我們對部分醫院的用藥情況進行調查,醫生開大處方,用貴藥、高檔藥,不用或少用價格低、降價幅度大的藥品的現象普遍存在,三甲醫院尤為明顯。亂檢查、過度醫療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部分醫院為了參與市場競爭和評定等級,自籌或貸款買來購入大型醫療設備,造成大型設備的擁有量遠超過本地區的需要量。為了收回成本,醫院要求醫生多做檢查增加收入,甚至按開檢查單多少提成,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增加了住院病人費用。通過對部分醫院調查,近年來患者醫療費用支出中檢查費的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
(三)醫療保險覆蓋面小,多數群眾自費看病,是群眾感覺“看病貴”的重要原因。我們對部分醫療機構調查發現,住院病人中享受醫保的患者平均占總數的20%左右,大醫院這個比例稍高些,縣級醫院不到10%,鄉級衛生院的比例更低。享受醫保的人群主要是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和少部分企業職工,大部分職工、中小學生、低保人員、失業人員,以及絕大多農民沒有醫療保障措施,靠自費就醫,這部分人群對看病貴的感覺尤為明顯。
三、解決看病貴的措施
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情況復雜,難度較大,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和機構協調,本著“齊抓共管、各司其職、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指導思想,采取有力措施,通過建立健全法制,推進相關體制改革,具體措施有:
(一)加大鄉鎮衛生院建設力度,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試點,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面。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農村衛生服務設施和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是保障農牧民去看病、看得起病、看好病的三個重要方面。其中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設施是基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要求,近年來自治區已籌資1.64億元(其中國債1.33億元,地方配套3116萬元),用于42個縣、市427個鄉鎮衛生院的建設。今后還要繼續通過加大投入,改革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加強人才培養等措施,以提高服務能力為核心,以鄉鎮衛生院建設為重點,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完善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功能,從整體上為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
自**年自治區正式啟動了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試點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截至**年6月30日,全區開展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試點縣(市)54個(其中1個為自治區試點縣),覆蓋農牧業人口653.17萬人,參合人數達550.44萬人,平均參合率達85%。按照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精神,履行好發展改革和價格部門的職責,積極推進我區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投入和建設,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把患者從大醫院向社區分流,降低醫療服務費用。近年來我區實施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項目,截止目前,全區已有9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9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價廉的醫療保健預防服務。今后將按照區域衛生規劃,通過調整現有城市衛生資源,以政府舉辦的一級、部分二級醫院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醫療機構等基層醫療機構的轉型或改組改造為重點,統籌安排各類衛生資源的增量配置和存量結構調整,推動城市二級以上醫院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深入基層設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延伸服務,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水平,同時要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搞好項目建設。
(三)進一步研究醫藥利益脫鉤政策。要把醫藥分業經營作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徹底切斷醫院和醫生同藥品銷售之間的利益關系。
(四)逐步擴大公共財政對醫療衛生事業支出的比例,使其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據我們調查,財政撥款占醫院總支出的比例,三甲醫院不足5%,地、州級醫院在15-20%,縣級醫院在20-40%。政府應集中財力辦好濟困醫院、平價醫院等公益性醫院,擴大公益性醫院的比例和規模,以較低費用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其余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政府應從財政稅收等方面予以扶持,保障其正常運行。
(五)進一步加強醫藥價格管理,強化醫藥價格監督檢查,積極研究探索醫療付費方式改革。一是繼續降低政府定價藥品價格,及時根據成本和供求變化等情況,降低價格偏高的藥品零售價格,保持品種劑型規格間的合理比價關系,抑制企業不合理地改換藥品劑型規格等行為,維持市場公平的價格競爭環境。同時積極探索鼓勵臨床必需、價格低廉、購買困難的常用藥品生產銷售的相關政策。二是規范企業自主定價藥品和醫用耗材的價格行為。通過價格公示、公開曝光和勸諭等方式,引導企業規范市場價格行為,必要時應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干預。充分利用和發揮招標采購競價作用,通過規定流通差價率等方式,壓縮中間環節的價格空間,抑制市場價格的不合理上漲。三是繼續抓好醫療機構價格公示和醫療費用每日清單制度。四是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水平,適當提高手術、床位、診療、護理等項目的價格,降低過高的大型醫療設備檢查收費標準,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五是積極研究探索醫療服務付費方式的改革,有條件的地區可試行常見病按病種付費等新的付費方式。通過改革,轉變醫療機構診治行為,促進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施治。
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前進的一年。自治區發展改革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的任務,加強對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的監管,切實負起責任,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努力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