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時間:2022-10-19 05:18:00

導語: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文化建設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對于鹽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根據省、市黨委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有關精神,結合鹽津實際,緊緊圍繞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鹽津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這一目標要求,我們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xx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十五”以來,xx縣緊緊依托門戶通道、自然資源、歷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地沿文化和品牌文化優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開展大型文藝演出活動11場,觀眾達29700余人次;文化“三下鄉”活動共開展了41場,觀眾達50000人次;部門專題宣傳24場,觀眾44000人次。啟動實“2131”電影放映工作,市文體局配送了價值12余萬元的農村電影流動放映車和4套電影設備,“十五”期間全縣電影放映703場,觀眾達67.1萬人次,覆蓋率達100%;參加省市文藝調演2場,提高鹽津文藝的知名度;老年文藝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全縣有組織的老年文藝隊1個,在重大節日和各種慶典活動共演出8場,參加300人次。

(二)文化市場繁榮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設的精神,集中整治網吧、歌舞娛樂場所、校園周邊環境,豎決打擊黃、賭、毒,堅決制止娛樂場所接待未成年人、超時經營等違法行為,文化市場進一步規范運行,顯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全縣有各類文化經營戶99戶,從業人員145余人,年創收76萬元,實現利稅5.3萬元。

(三)歷史文化開發多措并舉。一是與旅游相結合開發豆沙歷史文化。豆沙古鎮扼西蜀之要沖,鎖南滇之咽喉,自古就是滇川道上的一個重要關隘,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h委、政府啟動并分步實施了以風景名勝區豆沙景區為龍頭的旅游開發方案,以豐厚的自然歷史文化和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為依托,發展文化旅游。二是加大了保護設施建設投入。對豆沙關古鎮歷史文化遺產進行維修保護,維修保護項目5個,投入資金60余萬元。軟件建設邁出了可喜步伐,在今年5月,縣委、政府邀請了國內專家學者和領導100余人云集鹽津,圍繞挖掘豆沙古鎮歷史文化內涵,探索旅游市場運作,打造旅游精品為主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討。研討會上共形成論文22篇,其中涉及歷史文化的18篇,縣文體局將收集到的這些寶貴材料編寫出版《豆沙關五尺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一書。同時,豆沙古鎮的規劃設計方案已形成,將籌資建設。三是品牌爭創不斷實現,遵循“適度操作、分步實施、逐步加溫、推向高潮”的原則,抓對外宣傳工作,唱響“豆沙關”品牌;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拓寬渠道,精心包裝,強力推介,致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四)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明顯。一是千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投資65萬元、建設面積760.36平方的普洱文化站已建成啟用,正在建設的豆沙文化站、新區文化館投入資金160萬元,建設面積1600m平方。二是非文化長廊設施建設,廟壩文化站投資23萬元,建設面積300平方。三是建設竣工的旅游公廁總投資25萬元。四是豆沙風景區兩座牌樓建設將在今年10月份完工,投入資金30萬元。

(五)民族民間文化普查推進有序。一是成立機構,為順利完成普查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二是進行人員培訓,為普查工作提供了業務保證。三是通過模底調查,確定“廟壩火紙”等7個重點項目,完成上報材料29份,為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四是對普查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類,為民族民間文化的查詢建立了歷史檔案。五是完成了申報工作,經縣政府批準,將《關河號子》等6個傳統文化項目列為鹽津縣第一批縣級民族民間文化傳統文化保護名錄進行公布。形成材料64份,按時上報。

(六)群團文體活動異彩紛呈。一是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其活動內容有:體操、工間操、太極拳、扭秧歌等,累計參加人數達50多萬人次,極大地豐富了全民健身活動內容,受到廣大青少年及中老年人的好評,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二是定期召開籃球運動會。五年間共召開了5次籃球運動會,共有61支球隊,618人參賽。比賽場次共達323場,投入資金40多萬元,觀眾達5萬多人次;三是以生基為主的民族體育活動多姿多彩,別具一格,每年苗族“花山節”吸引了眾多鄰近縣、鄉的苗族同胞前來觀看,五年來共舉辦3次苗族“花山節”,參賽項目共10個,參加人員共2000多人次,投入經費3萬多元,觀眾人數達16000多人次。增強了民族團結,發展了民族體育。四是“十五”期間我縣中小學參加了市級舉辦的中小學田徑運動會2次,獲金牌7枚、銀牌5枚、銅牌6枚,共投資1萬元;五是老年體育活動開展有聲有色。縣老體協利用各種規格節日開展以門球、地擲球為主的體育活動,2004年全市縣老年體育門球運動會在鹽津召開,我縣參加了5個項目,有4個項目分別獲得了名次。同時,我縣老體協積極參加活動,共參加6場次,參加人員177人。在十二個鄉鎮成立了老年人體育協會,極大地豐富了退休老同志的文化體育生活。六是體育場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良好。老縣城燈光球場進行維修改造,修建了門球場、地擲球場,共投入資金40萬元,保護了這些體育場的完好,有利于各項體育活動的開展。七是文體榮譽接踵而至?!笆濉逼陂g全民健身活動受各級表彰7次,縣文體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書協活動內容豐富,共展出8次,擬在今年9月推出《古道行吟•鹽津書畫詩詞楹聯協會會員作品選集》一書。

在取得上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鹽津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和不足。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城鎮文化體育設施落后于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目前,老縣城文化館、縣圖書館館舍面積狹窄,不能滿足正常業務開展;新區還無文化基礎設施,遠遠不能滿足人民文化的需要;鄉鎮文化站大部分無獨立用房,且年久失修,已不能滿足實際發展的需求。二是產業結構失衡。文化產業起步晚,從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經營收入(即文化產品制造業、文化產品商貿業、文化傳播業、文化服務業和其它收入)結構看,全系統產業經營收入主要是服務業和其它收入,反映出我縣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結構處于失衡狀態。三是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人才緊缺。文藝創作、表演行當不齊,編、導、演人員青黃不接,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缺乏才藝素養,文化經紀人才匱乏。四是資源亟待整合。我縣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由于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致使文化資源流失或閑置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按ぬ栕印?、“打鼓草”、“僰人舞”、“儺戲”等是我縣久負盛名的民間藝術,因受各種原因的沖擊,這些民間藝術瀕臨滅絕,亟待拯救。五是現行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縣財政僅能滿足有限的人頭事業經費,文化系統大部分單位甚至連必要的辦公經費都難以保證,文化產業市場機制還未形成,致使文體產業難以啟動,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嚴重影響了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加快鹽津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路及措施

為使文化產業發展既體現省、市的要求,又符合鹽津縣域文化發展的實際,經過深入調查研究,鹽津縣縣域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圍繞一個目標(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建設縣域文化發展強縣),抓住一個機遇(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經濟強省的歷史機遇),堅持五大原則(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相協調的原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改革創新和繼承借鑒相銜接的原則;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抓住發展機遇與依托豐富資源相結合的原則),突出三個重點(豆沙關文旅結合的歷史文化開發;市場文化的調整整頓,規范管理,繁榮發展;公益性文化中開展經營性文化活動)打造六大品牌(以實施“精品工程”為重點,打造文藝創作品牌;以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為重點,打造城鄉文化建設品牌;以推動社區(街道)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旅游文化、軍營文化、商貿文化的普及和提高為重點,打造繁榮農村文化生活品牌;以積極開展創建“民間藝術之鄉”活動為重點,打造開發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以開發旅游文化產品為重點,打造文化旅游業品牌;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打造高規格文旅結合品牌),主攻三大項目(豆沙關歷史文化開發的重大項目;市場文化上的重大項目;公益性文化中開展經營性文化的重大項目),強化四大保障(政策保障,投入保障,社會環境保障,管理保障)。力爭我縣文化產業gdp比重在“十一五”期間達到6%以上。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抓緊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四大機遇,創新思路,整合資源。

鹽津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同時又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發展機遇優勢。我們將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機遇;抓住省委、省政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抓住省委、省政府再次掀起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產業的機遇;抓住豆沙鎮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的機遇。發揚團結拼搏、務實、創新的鹽津精神,把文化產業發展與縣委、政府“開發旅游資源”的發展思路,建設“過境旅游縣”的定位目標相結合。充分發揮我縣的門戶、通道優勢,自然資源優勢,歷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地沿文化、品牌文化優勢,邀請專家進行高層次的策劃,創新規劃思路、開發思路、資源挖潛思路、產品開發思路、熱點亮點思路、文化科技含量思路和宣傳促銷思路,使之擺脫淺層次起步,以高起點的水平進入市場運營。

(二)培植龍頭,突出重點,整體推進。

豆沙關是鹽津文化產業開發的龍頭,要在僰人文化、五尺道文化、古鎮文化、宗教文化上。開展石門漂流,湖泊蕩舟,關隘、古鎮覓古活動,觀賞古關隘風光,領略歷史文化風采,形成雄關、湖泊、古鎮渾然一體的龍頭精品亮點景區,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風景名勝之地,成為鹽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精品景區。

1、文化與旅游相結合。一是開發以豆沙為龍頭的旅游產業,發掘、整理僰人文化,以豆沙古鎮、唐袁滋題記摩崖、僰人山寨三大有形資源和漢族勞作民歌“打鼓草”、僰人舞蹈、儺戲三大無形資源開發為主,形成“人無我有”的高檔品牌,帶動全縣旅游產業開發;二是搞好民間傳統文化普查,開發民族民俗風情,如歌、舞、曲展出,書畫、服飾以及飲食文化等;三是培育發展文化市場,扶持一些有經濟實力的人員開展文化市場經營,鼓勵企業從事文化產業建設、經營,培育發展農村文化戶,填補農村文化薄弱和農村文化產業滯后現象;對有示范性、導向性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立獎勵機制,給予優惠政策和信貸優惠條件,創造良好的產業市場環境。

2、繁榮文藝創作。以樊忠慰的詩歌、李榮曦的書法為代表樹立我縣品牌文化。樊忠慰在省內、國內發表新詩40余首,《綠太陽》詩集獲省政府文學創作二等獎,樊忠慰獲云南第七屆王中文化獎;李榮曦的書法作品在國內外參展、被收藏、獲獎;兩位的作品均參加人文昭通在昆展出;鹽津散文隊伍健康成長,數名新秀佳作在省內、國內大刊上發表問世,為鹽津的文藝繁榮創造了條件。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抓住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省委、省政府實施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抓住對正在實施的我省千里邊疆文化長廊昆水線各點和農村文化站建設,加快我縣千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點新區文化館、新區圖書館、豆沙文化站、柿子文化站、鹽井鎮文化站、普洱文化站、灘頭文化站建設步伐;加快非長廊建設點廟壩、中和、艾田、串絲、落雁、興隆、牛寨等鄉文化站建設步伐,改善全縣文化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增強文化產業發展后勁。

4、培育文化市場。要通過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增強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吸引力,引導消費。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充分履行法律賦予文化部門的職責,實施管理,加強文化娛樂業的引導,大力發展民族民間文藝展演、民間工藝品展銷和民俗文化旅游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逐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

5、加強隊伍建設。專業、業余、管理、文經四支隊伍是文化隊伍建設的主流。專業隊伍主要抓人才調入、專業培訓培養,改變文化人才數量少整體素質偏低的現狀;業余隊伍主要抓業余文化協會組織,骨干培養和群眾、民族、民間、校園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他們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要高度重視行政、文物、市場三支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文經隊伍主要為了促進文化產業開發,在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經營上培養一支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隊伍,充分發揮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在深化文化體制、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強化內涵,提質升檔,切實抓好七項工作

1、主要課題的定位研究。聘請專家對鹽津歷史文化中一些主要課題進行學術研究,科學定位,為發展創新提供歷史依據。

2、歷史文化的考證定位??甲C僰人懸棺年代,阿杓墓年代及是否是烏蒙王,史萬歲南征是否經豆沙關,馬湖府邊界線,李蘭義軍在牛寨整編,何提督簡史,趙端橫江起義,在鹽津等史料。

3、民族民間文化的深層挖潛。對僰人文化、五尺道文化、“三川半”文化、移民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定位、整理、開發。

4、流散史料的征集鑒定。為研究鹽津新石器以來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廣泛征集民間有史料價值的詩文、器皿、錢幣、書法、繪畫、雕刻、族譜、契約、工藝品等實物史料,為研究工作提供詳實的佐證史料。

5、依據資料,撰文纂書。把有價值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名人玉音、前人足跡、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特色文藝,通過收集整理、編纂成書、出版發行,展示鹽津厚重的歷史文化風采。

6、攝影攝像,集冊制片。把鹽津有檔次的自然風光、歷史文物、民間文藝、民族風情,通過攝影攝像方法,精心選擇剪輯,出畫冊,制作專題片,以圖像系統展示鹽津山川人文風光。

7、突出地方特色,開發旅游產品。一是開發烏骨雞、臘肉、九香蟲、竹筍、魔芋、茶葉等天然食品;二是開發豆沙粑、黃粑、豬兒粑、泡粑、油花子、甜漿油糍、水粉等名特小吃;三是開發天麻、蟲草為主的中藥材保健產品;四是開發竹編、竹雕、木刻民間工藝品;五是開發蘭花、盆景、根藝產品;六是開發地方書法、繪畫、攝影藝術產品。

(四)悉心謀劃,創建載體,廣泛宣傳,強力推介。

要立足本土特色,精心組織人員,謀劃宣傳方案,從十個方面抓好文化宣傳推介:一是發揚“云南團隊”精神,參與全省實行整體宣傳促銷戰略;二是準備宣傳資料,積極參與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游節宣傳活動。三是加強同周邊省市縣旅游部門、旅行商、新聞媒體和中介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四是拍攝旅游宣傳專題片,在電視臺宣傳我縣的旅游資源、區位交通優勢、優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融資環境;五是準備宣傳材料、圖片,通過新華網進行圖文并茂的宣傳;六是請省內、國內有影響的報刊雜志社,到我縣進行采訪報道宣傳,同時拍攝印制專頁或綜合性的宣傳畫冊進行宣傳;七是充分利用每年的“五•一”“十•一”黃金周開展宣傳;八是在滇川交通干線和昭通、宜賓兩市設大型宣傳廣告牌進行宣傳;九是開展專題研討、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產品展銷進行宣傳;十是舉辦“南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節,擴大宣傳效應。

(五)嚴格執法,強化管理,優化環境,提供保障。

依法規劃,依法開發,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保護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使鹽津的文化產業發展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要著力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組建文化執法隊伍,培訓執法人員,提高執法水平,完善執法手續,開展執法工作,做到宣傳有人抓、市場有人管、違法有人究。二是開展文化法規宣傳。宣傳國家、省的保護、規劃、開發、經營、安全、消防、衛生、納稅等方面的法規,增強部門、行業、經營、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法律水平,自覺依法開發文化資源。三是嚴格依法管理。對文化規劃、開發、經營、保護的領域和行為進行全程的監督管理,防止違法違規的行為出現,給資源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四是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建立健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行業資格認證制度,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制度,安全質量監督檢查制度,應急處理制度,投訴舉報制度。五是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嚴格執行各項法規,全面規范經營行為,嚴格查處一切違法案件,實行公開曝光,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六是搞好部門配合,開展聯合執法。要強化公安、工商、國土、質監、建設、環保、消防、安全、衛生等部門的職責,形成齊抓共管,聯合執法的保障體系。

(六)加強領導,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為確保文化產業的有序推進,全縣將從四個方面加強對文化旅游工作的領導。一是實施分級開發戰略,全面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全縣縣、鄉兩級根據資源結構、條件,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揚長避短,突出特色,拓展市場,發掘亮點,從而以點連線,以線連片,形成整體合力。二是要求各鄉鎮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定期研究,強化督促和引導,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組織保障。三是建立完善獎懲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積極性,切實搞好服務工作。四是調整工作重心,實現政府管理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