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利用外資的調研

時間:2022-10-17 02:59:00

導語:我區利用外資的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區利用外資的調研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建區以后,我區抓住開放開發的新機遇,實施“開放興區”和“全面開放、整體開發”戰略,大力引進外資,發展開放型經濟,實現了我區經濟“內轉外”的第二次轉型。利用外資對推動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速了我區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高速增長;提升了產業層次,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加了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動了技術進步,為我區“兩個率先”建設奠定強大的物質基礎。目前,為了適應城市化發展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著力推進“二轉三”、“低轉高”和“散轉聚”經濟發展的第三次轉型。在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開放型經濟發展尤其是外資引進,起著先導作用。利用好外資對加快我區經濟轉型發展,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一、我區利用外資的特點

目前,外資企業已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現存注冊運營的外資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08.2億元,增長30.6%,占全區工業產值的40%,其中規模以上的117家外資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6.1億元,增長46.5%,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的30.4%。我區擴大利用外資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從利用外資帶來的負面影響角度看,我區利用外資呈現出以下特點。

1.“獨資化”傾向明顯。隨著我區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市場準入限制的放寬,獨資越來越成為外商投資主要方式。從今年上半年看,全區新批外商獨資企業45家,協議注冊外資6.2億美元,占全區總量的83%,到位注冊外資1.7億美元。并且,相當多的外商獨資企業自成體系、自我循環,形成產業“壁環”,內資企業無法進入外資的產業鏈,如開發區引進的健鼎電子,與它相配套的外資電子企業就有41家,還有百和織造,與它相配套的外資紡織企業就有33家,它們之間形成了較為完整產業鏈。我區的內資企業對外資企業配套不足,關聯性不明顯。這一方面是內資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達不到外資企業的要求,外資企業所需的零部件只能通過進口貿易得到滿足。另外一方面是產業鏈的招商,使眾多外資企業構成完整的產業鏈,實現外資企業之間互相配套,內資企業無法進入產業鏈。

2.利用外資領域不寬。近年來,隨著國際制造業向長三角加速轉移,客觀上,促使我區加大了制造業招商引資的力度,為打造制造業基地重要板塊創造條件。從今年上半年我區引進的外資項目看,集中在制造業的外資項目57個,占全部外資項目的93%,協議注冊外資7.2億美元,到位注冊外資1.95億美元,分別占總數的96%和97.5%。而在服務業、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引進外資項目的數量十分有限,相對而言,我區招商引資的領域不寬,引資的結構不合理。過分集中在制造業上的引資,會帶來產業結構不合理,擠壓性占用本區域內的土地、資金、能源等生產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民營經濟的發展,造成區域經濟的自身“造血”功能的衰退。

3.利用外資區域不均衡。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十多年的發展中,憑借良好的區位優勢、基礎設施條件、政策服務環境,在全區招商引資中,獨占鰲頭。開發區引進外資占全區的比重在90%以上。相反,各鎮的招商引資步伐明顯緩慢,在全區的招商格局中,無足輕重。外資主要集中在開發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區產業整體布局,降低我區優勢產業的集中度和關聯度,會造成開發區與各個集中區的產業配套不夠緊密,不利于我區各大板塊的經濟協調發展。

4.外資企業出口較大。目前,我區經濟發展的外向度較高。2004年,我區進出口總額達到1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5.1億美元,外貿依存度高達70%;在進出口總額中,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2.46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比重達19%,在出口總額中,是以外資企業的出口為主,2004年,外資企業的出口額2.8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其中加工貿易出口0.78億美元,占外資企業出口的28%。這說明我區的外向經濟是一種以外資帶動出口加工的經濟模式。這種外向型經濟模式,在現有的國家稅收政策下,會給地方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從今年上半年看,全區出口退稅0.76億元,影響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8個百分點。

二、利用外資的對策取向

在利用外資過程中,要以民外合璧、民外“雙贏”為目標。堅持量質并舉,力爭實現“四個轉變”。

(一)在招商引資的載體上,要從“小開發區”向“大開發區”轉變。以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東區、工業集中區三位一體的“大開發區”建設為目標。加強開發區東區、工業集中區與開發區的協調共進,打破各自為政、孤軍奮戰的招商格局,最大限度發揮開發區的邊際效應,建立三位一體的發展共享平臺,盡可能在全區范圍內做到“政策共用、品牌共打、資源共享”,形成一體化的產業板塊和引資載體。一是推進產業一體化。按照全區的產業布局,各工業集中區要在充分考慮地理位置、交通環境、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等因素的基礎上,明確產業定位,培育產業特色,加強與開發區產業配套,建立產業配套小區,甘當產業配角。開發區在發展物流、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同時,要推進產業轉移,向各工業集中區延伸產業鏈,滿足城市化發展的需要。要加強區域內引資項目的統籌安排,建立招商項目的共享機制,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考慮各園區的產業特色,對不適應本地落戶的項目,要在全區范圍內統一調配,按照“誰引資、誰受益”的原則,享受招商引資的成果。二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按照“集中、集聚、集約”的原則,加強對園區建設用地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提高園區集約開發水平。要立足開發區、開發區東區、工業集中區一個有機整體,整體規劃。堅持有統有分的原則,推進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污水處理、供水、供熱、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體系要推進一體化建設,統籌財力,統一規劃,統一整合,統一建設。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實現基礎設施資源共享,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各工業集中區要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要求,拉開開發建設的框架,著力推進園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的承載能力和配套能力,促進工業集中區上規模、上水平。特別要推進以多層為主的工業集中區標準廠房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集約發展的最佳載體,進一步加快全區企業向園區集中步伐,提高園區對外招商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三是推進政策服務一體化。要把國家級開發區的各種優勢輻射到所有的工業集中區,分別冠以各工業集中區“開發區xx鎮工業集中區”的名稱,共同打響國家級開發區的品牌。也把開發區的優惠政策覆蓋到所有工業集中區,對落戶的重點規模企業可以比照享受開發區的有關政策。

(二)在招商引資方式上,要從傳統招商向現代招商轉變。在積極發揮政府作用的同時,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多途徑探索新的招商方式,不斷提高招商效果。一要發揮企業招商的主體作用。積極推行以企引外,搭建內外資企業合資、合作的平臺,鼓勵企業通過協議并購、股權轉讓、資產重組等方式,與外資企業嫁接改造、兼并重組或強強聯合,以借助外力,來提升我區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擴大企業規模,實現外來投資本土化,走出一條以資本引資本、以企業引企業、以資本引企業之路。要參照我區企業的技術水平和配套能力,有選擇引進外資,嚴格控制“兩頭在外”的外資企業數量,積極推動我區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協作配套,避免引進“飛地經濟”。二要發揮中介招商的紐帶作用。通過專業的投資中介咨詢機構,將我區的招商項目推向國內外投資市場,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嚴格程序,為招商方選擇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或投資者。要物色一批知名度高的專業投資中介咨詢機構招商引資,讓他們按照錫山的產業定位、發展需求,在國內外廣泛尋求和組織客商來投資,對有優勢的重點項目進行策劃、包裝、推介,通過他們的專業化、規范化服務對項目進行全程跟蹤,使我區由單純依靠政府招商快速轉入市場招商新階段,形成政府推動、企業承辦、市場運作的專業化招商引資機制。

(三)在招商引資重點上,要從比較注重二產向二三產并重招商轉變。招商領域重點要以世界500強及跨國公司項目為主,以超千萬美元以上大項目為主,以高科技產業項目為主,以完善產業鏈項目為主,以大公司增資擴股項目為主,推動產業水平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的延伸和完善。要加快服務業領域的開放步伐,重點拓展服務業招商,改變“重工輕商”的招商格局,實現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圍繞城鎮組團規劃建設和主城區板塊式改造,實施經營城鎮招商,大膽推出一批重點城鎮建設項目,通過項目招商,真正形成政府不投錢、城建不停步的好局面;同時加大對商貿業、房地產業的招商力度,進一步完善城鎮服務功能。圍繞三大物流園區規劃建設,重點引進大型的物流企業。圍繞山的綜合開發,充分利用旅游資源招商。把景區、景點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包裝好旅游項目,吸引外資參與旅游資源開發,參與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四)在招商引資觀念上,實現從靠政策優惠為主向營造綜合環境優勢轉變。在新一輪招商引資的競爭中贏得主動,爭得先,我區要突出綜合環境優勢。要按照“一主一副二片區”城市規劃,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增強城市為產業發展服務,為居民生活服務的功能,改善招商引資的硬環境。要實施全方位外向配套戰略,突出產業配套協作優勢,搞好內外資企業的配套協作生產,促進產業集中、集聚,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產業環境。要努力營造國際化的政務環境,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政府改革,大力營造規范、透明、法制化、國際化的政務環境,切實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努力降低外商投資的商務成本。要切實構筑親商、安商、富商的綜合服務環境。進一步創新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在全區上下確立“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和“環境招商,服務引資”的理念。要健全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把搞好對企業的優質服務作為“立身之本”、“強身之道”,健全從項目咨詢開始到企業建成投產的產前、產中、產后三道服務體系,對企業的需求做到有事必辦、難事幫辦,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要深化服務措施,拓展服務領域,倡導并實行個性化服務,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做服務內容,加強服務的針對性,提高服務的時效性。要完善服務功能,創建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物流、電子商務和信息化、數字化服務,以及信息溝通、交流和本土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