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22 01:00:00

導語: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目錄】

一.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農民增收

二.進行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新模式

三.以工補農激活了特色農業的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

四.以工業反哺農業,農民得到實惠

五.結論

【摘要】

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農民增收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直接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了良好條件,其中以聊城市的時風集團為代表的工業化企業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而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鳳祥集團則帶動了農民普遍的增收,這兩者均是實施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解決“三農”問題的代表性企業。本文以這兩個例子為主要對象調查研究了農民的增收問題。

【關鍵詞】

三農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以工補農

【正文】

一.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于農民增收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為不但農業所生產的糧食和其他食物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農業更是發展工業的原始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是輕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和工業品的廣大市場;是穩定社會、支撐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離開農業這個基礎,什么事業都不可能發展,這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所以國家更是把“三農”問題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而“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鍵又是農民。因為農民是農村社會的主體,也是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主體,農民的地位決定著農村的穩定和農業的興衰。而且農民以占中國大多數人口來算,其收入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GDP水平的高低,所以農民的問題又體現在增加其收入上,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后,農業的進一步向國外開放,給外國農產品以“國民待遇”,會給中國農業帶來很強的沖擊,影響農民收入。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成為現階段國家經濟的重中之重。

二.進行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新模式

我家所在的城市——聊城,地處魯西三省交界處,工業起點低,加上區位、人才、技術等制約因素,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560萬人口中近80%的人在農村,所以解決“三農”問題在聊城顯得尤為重要。聊城“三農”問題正是集中表現在農民收入增長不上去,也就是說解決“三農”問題就是解決如何使農民實現增收的問題。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是一個弱勢產業,在解決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單純依靠農業是不行的,所以近些年,聊城通過進行實施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戰略兩種途徑的探索,做大做強了一批農村的龍頭企業,來突破“三農”問題的瓶頸。聊城工業在全市GDP中的比重由前幾年的只有30%多,到2001年達到43%左右,2002年達到46.1%,再到2003年達到50,3%。與此相反,農業在全市GDP比重則每年降兩到三個百分點,2002年是25.6%,2003年是22.1%。企業發展,農民富裕,這是突破三農困境的一種新的模式,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直接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了良好條件,其中以聊城市的時風集團為代表的工業化企業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而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鳳祥集團則帶動了農民普遍的增收,這兩者均是實施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解決“三農”問題的代表性企業。

⒈工業化促使農民增收

目前,時風集團的30000多工人,大部分來自農村,一年發放工資3個多億,按照其所在縣—高唐的30萬農業人口計算,每個人增收1000元,而且農業機械行業主要是面向農村的,他們的很多配件廠都在農村里,不在城市,因此他們解決的都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安置和更多的農民的增收。工業對農民的帶動作用比農業本身要大的多。時風去年生產107.5萬輛發動機,96.1萬輛農用車,19.7萬臺拖拉機,實現銷售收入84.8億元,利稅4.5億元。在高唐,近300家大小企業給時風提供配件,有2000輛運輸車從事時風產品物流,從業人員達10000余人,加上提供配件、運輸的外地人共有十多萬人,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進程,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⒉農業產業化促進了農民就業

聊城市陽谷縣的鳳祥集團是我國排名第三的雞肉供應商,是集分雞肉、熟制品、調味品、保健品等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中國肉類食品企業50強之一。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18.26億元,利稅10073萬元。近年來,鳳祥集團以“公司+合作社+農場”的基本運行模式,大刀闊斧地走出貿工農一體化、養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他們建起了1800個規模的雞舍,投入近1億元。6000多戶農民利用這些養殖場進行肉雞飼養,鳳祥采取統一管理、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提供飼料、統一對外運輸等五統一措施,為農民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免費送飼料、免費運輸等服務,涉及三省12縣的農民為其提供了6000萬只雞的產量,占其總產量的80%。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達到12000人,帶動山東、河南、河北省數十萬農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而且禽流感時,頂著風險以高于市場價格的正常價格收購農民10000噸雞,養雞戶受到了很大的實惠。同時鳳祥還發動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通過加工轉化玉米和牧草,帶動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同時由此影響到的運輸業和第三產業等,每年創造經濟效益接近4個億。從鳳祥的經驗來看,發展農業產業化,是目前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種有效模式。

三.以工補農激活了特色農業的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

以工補農更是激活了特色農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位于中原油田采油三廠的莘縣古云鎮依靠自身區位優勢,傾力加大措施改善投資環境,使全鎮民營企業迅猛發展。到去年底,全鎮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達6億元,年晚場工商稅收2300萬元,形成了以化工、玻璃制品、紙制品、塑料編織等四大支柱產業,成功地安排了大批農村勞動力,更是用政府資金反哺以工補農,先后發放了大量資金來補貼鎮上的養蠶戶;修村級路;減收清淤款等,有力扶持了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四.以工業反哺農業,農民得到實惠

⒈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解決了農民增收的問題,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則實實在在地充實了政府的錢袋。

為什么有的地方老是侵害農民的利益,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地方手里沒錢,沒有實力就解決不了農村里的問題。以時風集團所在縣—高唐為例,其原來就三四萬人,現在幾個大企業一發展,高唐有錢了,把鄉鎮干部工資與縣里的拉平了,教師工資由縣級財政直接統一發放,過去老是靠鄉鎮養,所謂鄉鎮養就是向農民伸手,現在真正減輕了農民負擔了。像去年停征了農業特產稅,停收了公益事業金。

⒉財政的充盈使得政府在農村的投資有足夠的支撐,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⑴從2003年開始,實施三年村村通油路工程,去年投資4.2億元。修了3480公里的油路。涉及1801個村。2004年計劃投資5個多億,修4000公里,通2000多個村,資金由各級財政和國債及地方自籌,不向農民攤派一分錢。

⑵2003年投資5500萬,解決人畜吃水困難。聊城地處黃河灘區,地表水質比較差,水咸。去年提前完成了吃水攻堅計劃,解決了43萬農民吃水難題。

⑶集中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使鄉村孩子上學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⑷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切實加強了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術培訓,有組織地開展農村勞動力的對外輸出工作,近1/3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

⑸發展農村衛生事業,非典之后,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鄉鎮兩級公共衛生疾病控制和傳染病救治機制,重點改造鄉鎮中心衛生院。從2004年開始,準備用三年時間,改造30所中心衛生院,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已完成6個鄉鎮試點,即將直接在縣試點。

⑹重點開發的“名、特、優、新”的支柱產品,進行工商注冊登記,使優質產品取得專用標志。品牌是進入市場的鑰匙,強化品牌意識,發揮品牌優勢和品牌效益。

⑺強化產品的市場營銷觀念和營銷手段,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拓名優產品國內外市場。如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舉辦或參加各種類型產品展銷會、博覽會;開設產品專營點、專賣店等,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五.結論

總之,工業的發展,擴大了稅源,為廣大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化,大范圍地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提高了農民生活的質量。而兩者的共同發展又使政府財政日漸充盈,使政府有足夠的實力去反哺農業、農村和農民,支持農業,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更好地統籌城鄉發展。雖然“三農”問題是一個發展和長期的問題,現在農民問題依然復雜,但隨著政府政策和農村經濟改革與社會的發展,相信會有一個很好的出路的。

致謝:

感謝吳淑芳老師與實習單位在實習調查期間給予的指導幫助與關懷!

【參考資料】

⒈《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⒉《中國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⒊《中國農業保護問題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年版

⒋《中國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人民出版社1993版

⒌《發揮職業教育在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重要作用》.周濟.求實.總第384期

6.中國農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