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創先爭優述職述廉匯報
時間:2022-01-20 09:53:00
導語:政府創先爭優述職述廉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于年12月底任縣政府副縣長,分管農林、水利、水產、農機、氣象、扶貧、農民負擔、農村集中居住點建設等工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能夠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理清工作思路,盡心履行職責。
到現年將任職以來履行職責情況報告如下:
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分管工作成效顯著
(一)圍繞農村經濟建設中心,大力開展農業招商
圍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濟建設,我把農業招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以支農資金為撬動,吸引縣外資本投資農業,招引大項目、做強優勢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在農業招商中,我充分發揮我縣的土地、勞力、政策等優勢,始終堅持招大項目,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項目,招能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的項目。重大項目談判、簽約、建設、督促檢查全程參與,確保每一個項目都能按合同、按計劃實施。今年以來,共引進農業項目15個,計劃投資4.2億元,已到位1.3億多元。其中,西南崗引入資金4700多萬元,建成畜禽養殖小區5個,龍頭企業4個。
(二)創新工作思路,科學實施高效農業產業項目
在工作中我力求創新,爭創佳績,在創新中探索,在創新中完善。在高效農業項目建設中,我提出了“64631”發展思路:優選出“水產、稻米、畜禽、蔬菜、林果、蠶桑”六大高效農業產業;突出做好“水、山(崗)、林、路”四篇文章;主張大力實施“產業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專業市場建設、農產品質量建設、農民培訓”六大工程;強調“政策、技術、組織”三個保障;明確到“十一五”末,實現“全縣高效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65”的一個目標。每個高效農業項目的確定和建設,我始終堅持要明確投資主體,放大建設規模,擴大輻射帶動面,緊抓質量和進度兩個關鍵,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我都堅持每周現場督辦1次以上。
目前,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高效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現已建成全自動、現代化蛋雞養殖場2個,每個存欄蛋雞都在20萬羽以上,在建的兩個,其中青陽鎮的康源蛋雞養殖場建成后,存欄蛋雞50萬羽,其科技含量、養殖規模全省之最;全縣肉牛存欄5萬多頭,其中上塘鎮大也牧業肉牛養殖基地,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出欄肉牛3000頭,養殖規模全省之最;在車門鄉建成標準化蠶室1000多棟,規模、標準全省之最;充分利用林地,扶持發展生態肉鴨養殖,僅林地養鴨上半年已出欄400多萬羽,投資1.3億元的雙溝澤民禽業,擁有160臺套孵化機的孵化廠即將投產,占地160畝、年出欄肉鴨300萬羽的生態肉鴨養殖小區正在緊張建設中;已建成規模奶牛養殖場13個,存欄奶牛5700頭。
(三)立足群眾所需所想,實事實干求實效
一是認真落實惠農政策。按照各項惠農政策要求,嚴格兌現政策不走樣,先后實施了水稻良種補貼、水稻直補、糧食綜合補貼、能繁母豬補貼、農機補貼等,惠及全縣千家萬戶。在每樣補貼落實工作中,我都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協調解決補貼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分析、總結問題產生的原因,深入鄉村督查、檢查工作開展,確保政策完全兌現。
二是大力推行農業保險。農業保險是新生事物,在我國還是處于試點階段。由于我縣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農業災害頻發,我敏銳地抓住農業保險在我縣試點的契機,將六個試點鄉鎮擴大成在全縣全面推行農業保險。目前,全縣23個鄉鎮全部辦理了水稻種植保險,承保面積達71萬畝,有14萬農戶受益,共收取水稻種植初始成本保險保費(農戶承擔的25)178萬元,承擔風險總額1.42億元。小麥保險、生豬保險正在進行中。
三是深入開展氣象服務。氣象災害是我縣農業、農村頻發性的自然災害,加強氣象災害的預測預報、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率,是減少氣象災害損失的重要手段。為此,我立足現有的氣象測報條件,進一步加大對氣象預測預報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在全縣布點建設20個自動氣象測報站,通過手機短信氣象預報信息,在沿湖鄉鎮的交通道口、學校設立氣象預報電子顯示屏15塊(計劃100塊),有效提高了我縣氣象預報的能力和氣象信息的覆蓋面、快捷度。
四是全力組織抗洪搶險。位于淮河下游,境內有淮河、懷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西民便河等7條流域性河道穿越縣境,總長191公里,承泄上游豫、皖、蘇三省14.8萬平方公里的來水;有10條區域性河道,總長277公里,流域面積1976平方公里;境內擁有洪澤湖湖岸線196公里,其中防洪堤165公里。加上流域性、區域性河道堤防,全縣防洪堤總長達1100公里。此外,還有172個圩區,全市39座小水庫全部分布在我縣10個鄉鎮,是名副其實的“洪水走廊”,防洪任務非常艱巨。
我是分管水務工作的,組織抗洪搶險義不容辭,今年7月1日第一場暴雨后,我立即深入全縣各災害現場,詳細了解災情、雨情、水情、險情,立即啟動各項防汛預案,指導防汛排澇、抗災救災。在此次防汛排澇中,全縣322座泵站、833臺套排澇動力先后投入運行,并投入臨時排澇動力1800臺套,累計投入排澇電力480萬千瓦時、柴油500噸,投入抗災經費約萬元。累計投入三袋23.5萬只、木材20立方米、土工布及彩條布3.64萬平方米、民力21.8萬人次,完成土方15萬方。共轉移安置災民9657人,發放方便面、純凈水、蚊香等救災物資94.6萬元,保證了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五是扶貧濟困送溫暖。扶弱濟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我堅持把扶貧濟困送溫暖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響應縣委關于結對幫扶的號召,組織所分管的各部門領導,先后多次走訪結對幫扶戶,研究、制定脫貧致富計劃,開展了以“制定一個脫貧致富計劃,推廣一個農作物和畜禽新品種,傳授一項農業實用新技術,提供一條致富信息,幫扶一個致富項目”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
(四)著眼農業長遠效應,努力打牢農業基礎
一是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水利大縣,但水利基礎設施落后,一定程度上已經不能適應高效農業的迅猛發展。為改善水利落后面貌,我先后多次帶領縣水務、農林、開發等部門相關同志,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對全縣的機電泵站進行全面維修、更新,有針對性的疏浚縣級河道6條,鄉級河道25條,全面開工建設懷洪新河影響工程、淮北大堤加固、小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建設重點工程,西南崗水源規劃已批復,正在準備開工建設。
二是大力開展農業綜合開發。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屬于中低產田,土壤貧瘠,適耕性差,是農業綜合開發的重點縣。近年來,國家和省每年都投入大量的開發資金,加強對中低產田的改造治理。如何發揮這些資金的最大效益,確保中低產田改造一片成功一片,造福一方,作為分管這項工作的領導,我不斷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保證每個項目確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實用性,確保了所有扶貧開發項目設計科學、質量優良,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充分發揮。
三是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農業科技貢獻率只有45左右,低于全省10個百分點,加強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是從農業大縣成為農業強縣的關鍵。作為分管領導,我始終堅持科教優先,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親自審核培訓計劃,親臨培訓一線檢查指導。今年,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累計已達11.5萬余人次。
四是康居示范村創建。康居示范村創建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分管該項工作以來,多次深入擬建村,調研、分析各村的基礎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文環境等,力求創建方案的科學、實用。啟動了青陽周李、車門朱莊、魏營澗圩、上塘墊湖等7個康居示范村建設。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新建樓房278戶,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鋪設道路2.82萬平方米;下水道5200米;完成綠化5000平方米;路燈34盞;完成“一池三改”600戶,康居示范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在康居示范村創建中,我堅持抓住“三個三”,即:總體部署上抓住“三個點”――科學規劃的重點、示范建設的亮點、規范管理的關鍵點;創建策略上抓住“三個相結合”――康居示范村建設與農村綜合整治相結合、與農村新五件實事相結合、與項目建設相結合;推進動力上抓住“三個依靠”――依靠群眾主動參與、依靠村組干部落實、依靠縣鄉政府推動,來加快康居示范村建設進度、確保建設質量。
二、與時俱進,廉潔自律,理論學習和廉政建設常抓不懈
1、繼續加強理論學習,理論水平進一步提高。為了適應崗位需要,不負組織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我始終把學習放在重要位置,盡量減少應酬,騰出時間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并能學以致用。一是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二是加強政策學習。對中央和省、市出臺的政策,通過學習文件、閱讀報刊、收看電視、上互聯網,及時掌握,并用于指導工作。三是加強業務學習。從提高決策和工作水平出發,主動學習市場經濟、法律及分管范圍內的業務知識。同時注重向領導學習、向班子成員學習、向群眾學習,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和領導藝術。通過學習,提高了駕馭市場經濟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
2、時刻牢記廉潔自律,把廉政工作放在首位。始終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完成,能夠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勵,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筑牢防腐“大堤”,提高自身“免疫力”。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人民公仆,在工作中始終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求實、務實、扎實,始終和下屬及基層群眾打成一片。同時注意管好自己的親屬、子女,不讓他們插手公務,加強對分管部門工作人員行使權力的監督,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消除腐敗。
三、正視存在不足,創新工作方法,再創工作新局面
我調任現職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縣委縣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對照農業、農村發展的要求,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最薄弱也是最迫切的一項工作是水稻機插秧推廣工作。較之于手插秧,水稻機插秧具有省工、節本、高效、后發性強等優勢,技術已經成熟,是水稻栽培的發展方向,我縣的歸仁鎮仁園村是全市水稻機插秧第一村,是全市的示范點。但實事求是的說,我縣機插秧面積也不大,只有11萬畝左右,僅占水稻面積的15.5。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近年來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民圖省事,直播水稻面積大;二是水稻機插秧育苗、整地要求高;三是農村耕地分散,單戶購置插秧機插秧成本高,操作不方便。
通過廣泛、深入調查研究,下一步,我們計劃大面積推廣水稻機插秧,著重抓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實行整村推進。水稻面積大的村,以村為單位,連片推廣,動員大戶購機,組成機插秧專業隊伍,實行收費作業,從育秧、整地到栽插一條龍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和機械動力利用率。二是加大購機補貼。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增加縣財政補貼,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對本鄉鎮購機戶實行補貼,減少農民購機成本,加快機插秧推廣步伐。三是開展技術培訓。機插秧育秧、整地、控水等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結合農民培訓工程,開展機插秧配套技術培訓,普及機插秧技術,為大面積推廣機插秧奠定基礎。
- 上一篇:分析企業內群眾體育活動開展的實踐意義
- 下一篇:假期高中同學聚會企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