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盲工作講話2
時間:2022-06-01 04:07:00
導語:掃盲工作講話2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掃盲工作總結我們召開全省幼教、特教、掃盲工作會議,目的是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總結“九五”以來我省幼教、特教、掃盲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落實全國幼兒教育工作會議、特殊教育工作會議和掃盲工作會議部署的各項任務,深刻認識基礎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對幼教、特教、掃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明確“十五”以及今后更長一段時間內我省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目標和重點任務,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全面推進江蘇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下面就我省的幼教、特教、掃盲工作談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九五”期間我省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簡要回顧
“九五”期間,我省從事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同志們深入學習,解放思想,全面落實中央和省有關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扎實工作,不斷進取,使我省幼教、特教、掃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并為全省基礎教育的整體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下面,我分三塊對“九五”期間幼教、特教、掃盲工作情況進行簡要回顧。
(一)幼兒教育方面
1997年,原省教委在昆山召開了全省幼教工作會議。五年來,各地教育部門在婦聯、衛生等有關部門支持下,圍繞“九五”發展目標,積極推進幼兒教育現代化,蘇南、蘇中、蘇北涌現了一大批既有現代教育理念、又有現代技術裝備的現代化幼兒園。全省一類園從1997年的500所增加到1400所,在一類以上幼兒園接受優質教育的幼兒從1997年的15.1萬上升到47.9萬,占全省學前三年幼兒總數的33%,優質教育資源正在不斷擴大。多元化辦園體制不斷完善,社會力量辦園從1997年的542所增加到目前的2183所。幼兒教育師資隊伍進一步優化,學歷達標率由五年前的75%上升到92.72%,大專以上學歷教師占21.1%。
在規模發展的同時,我省幼兒教育的管理體系和教育實踐水平也達到了一個歷史性高度。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到“九五”期末,我省幼兒教育基本形成了一個以縣、鄉為主的完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系。基層幼教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各地幼兒教育制度化、現代化發展和教師隊伍的成長、先進經驗的推廣提供了保證。廣大理論與實踐工作者在幼兒教育的課程改革、幼兒素質的和諧發展、幼兒教育的社會化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使我省的幼兒教育總體上呈現出生動活潑的發展局面,為幼兒教育的進一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在這五年當中,特別是近兩年來,幼兒教育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矛盾也比較明顯。其一,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于學前三年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我省學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率與建設教育強省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省學前三年教育的適齡兒童人數是183萬,但入園率才達到78%左右,這與教育部對經濟發達地區90%入園率的要求和建設教育強省的目標相距較遠;其二,南北之間、城鄉之間差異很大。“九五”期間,我省城市幼兒入園難的問題基本解決,但面廣量大的農村及城市流動人口幼兒教育的問題還遠遠沒有達到平均水平。蘇南五個市學前三年入園率已達到95%以上,蘇北部分地區最低的只有64%,地區間的不平衡還比較嚴重;其三,在當前農村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的體制改革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地區指導思想還不明確,配套措施還不完善,工作方式比較簡單化,導致幼兒教育管理水平下降,師資隊伍不穩,事業發展受到很大影響。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認真對待,認真解決。
(二)特殊教育方面
“九五”期間,在民政、殘聯等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堅持“普及與提高并舉、以提高為主”的方針,以創建“特殊教育現代化示范學校”為重要舉措推進特殊教育現代化建設,普及并鞏固殘疾兒童九年義務教育,積極發展殘疾人學前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開展特殊教育科研,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特殊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殊教育的學校數、在校學生數、年招生數以及畢業生數都在全國名列前茅。到“九五”末,全省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基本達到與當地其他兒童少年同等教育水平,視障、聽障、智殘兒童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達到95%以上,7—15周歲殘疾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比率穩定在90%以上。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大量隨班就讀和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為主體的特殊教育發展格局。
與殘聯密切配合,通過學校辦學、社會辦學、個人辦學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訓練、早期康復。城市殘疾兒童學前一年入園率達到60%,農村達到45%。目前,全省有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機構50多個。
積極發展殘疾人高級中等與高等教育。全省60%的特教學校創辦了盲、聾職業高中和中專班,開設了按摩、推拿、計算機、機械、美工、服裝設計等專業。通過“雙證制”的實施,為殘疾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全省現有8所高級中專(職高)特殊教育學校,并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第一所聾人普通高中——南京聾人高中。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金陵職業大學等高等學校開辦了盲、聾人專科教育。
加大特殊教育投入,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近幾年我省特殊教育總投入近2億元,新建高標準校舍3萬多平方米,添置了大量的微機、語言測試設備、多媒體及電視播放設備等。到2001年底,27所學校通過省級評估驗收,成為“江蘇省特殊教育現代化示范學校”。
“九五”期間,我們切實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目前,我省特教學校專任教師98%學歷合格,科研的拉動和“特教學科帶頭人”的評選、特教教師的國際交流等活動使我省特教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并涌現了一大批有科研、有實踐、有特色的典型學校。
“九五”期間我省的特教事業仍然存在著一些比較普遍的問題,比如經費投入渠道不暢,數量不足;不同地區之間特殊教育的規模和條件差異過大;對殘疾兒童群體情況了解不細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今后認真地加以研究和解決。
(三)掃盲工作方面
“九五”期間,我省各地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制定相應政策,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工作,共掃除青壯年文盲30多萬人,為地方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在這期間,掃盲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十分明顯。1995年,全省大約有青壯年文盲50萬人。“九五”期間,在掃除30多萬青壯年文盲之后,這個數字應該有明顯下降。但據2000年全省人口普查資料,15到49歲的文盲人口仍然達到了48.26萬人。從“九五”開始到結束,全省青壯年文盲總量沒有明顯減少,成人文盲率排在全國第十一位。雖然從客觀上來說,這與我省流動人口、外來婚嫁人口等數量的增加有關,但文盲較多的現實與我們經濟、文化和教育大省的發展水平很不相稱。掃盲工作任務還十分艱巨。
二、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意義
做好“十五”以及今后一段時期的幼教、特教、掃盲工作,首先還是要解決認識問題。前不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剛剛閉幕。十六大堅持以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為指導,總結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提出了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全黨的奮斗目標,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給我們研究幼教、特教和掃盲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南。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十五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順利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達到800美元左右。江蘇在1993年就完成了這個任務。1994年省委在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到2000年我們還要翻一番。跨入新世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奮斗目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在此基礎上,再奮斗幾十年,到建國一百周年之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完成我國建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的第三步跨越。這個跨越還要分若干階段,黨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分為2010、2020、2050,江總書記指出這對我們民族來講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年初的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指出了世界發展的總趨勢中有三個沒變: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沒變;政治多極化趨勢沒變;發展的機遇仍大于挑戰這個戰略沒變,這“三個沒變”給我們民族的偉大振興提供了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外部條件。我們如何抓住這個機遇發展自己?總書記提出這個戰略機遇期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全面實現現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全面建設小康是針對總體小康的三個不足而言,即發展的總體水平不高;缺乏全面性;發展不平衡。所以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促進發展的全面性、平衡性,就構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的具體行動。從發展的戰略上看,它要求實現不同區域、不同人群的共同進步,追求均衡化的發展。總書記在闡述小康社會形態的四個主要方面即經濟發展問題、政治民主問題、文化繁榮問題、生態優化問題時,于第三部分闡述了科技教育,對我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一,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如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問題;第二強調基礎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既要注意新的提高、又要抓好薄弱環節,掃除文盲,實現均衡發展;第三從教育服務于社會、作用于社會來講要體現全面性,要發展終身教育、全民教育,形成學習化社會,并且促進人的自身的全面發展。我們必須從十六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出發,真正把握中央對基礎教育發展的要求。
在去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中央對基礎教育的發展明確提出了“新三片”的規劃,即,在尚未實現“兩基”的15%人口地區,打好“兩基”攻堅戰;占人口50%左右、已實現“兩基”的農村地區,重點抓好“兩基”鞏固提高工作,使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進一步提高;占全國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滿足社會對高中階段教育和學前三年教育的需求,重視發展兒童早期教育,到2010年,基礎教育總體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前不久教育部下發的《基礎教育工作分類推進與評估指導意見》對此作了進一步說明。
“新三片”規劃體現了“積極進取、實事求是、分區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目標是實現中國基礎教育的持續均衡發展。為完成中央的統一部署,不同區劃中的基礎教育肩負著不同的發展使命。江蘇屬于35%的經濟發達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根本方向,以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總攬全局,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這一目標與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富民強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社會發展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從完成“兩基”任務,到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基礎教育,目標上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但推進的過程必須扎扎實實,不能脫節,更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號上,基本的思路就是要在鞏固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提高。
首先要堅持不懈地突出“兩基”重中之重的地位。總體上看我們已經實現了“兩基”目標,但“兩基”本身還存在著水平不等和程度不均問題,存在著“反復”的可能,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沒有高水平的“普九”,就沒有高水平、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就是從“普九”的比例上看,不少地方也出現了反復和波動的現象。掃盲工作也是這樣,就像前面我們說到的那樣,原有的一部分文盲掃除了,還可能出現一批新文盲。“兩基”不鞏固,重中之重的地位沒有得到堅持不懈的強化,江蘇基礎教育總體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就會受到影響。
其次,要做好鞏固工作,當前階段的關鍵問題是要花大力氣解決一個均衡發展的問題。從我省的情況看,基礎教育發展的不均衡現象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城鄉之間發展不均衡;第二是學校之間發展不均衡;第三是群體之間發展不均衡,殘疾人群體、流動人口和下崗人員等弱勢群體與一般群體、優勢群體之間的教育機會和環境存在很大差異;第四是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在我省,蘇南蘇北之間還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第五是學生素質發展不均衡,重知識性基礎,輕能力性基礎、創造性基礎。這些均衡問題不解決,基礎就不穩固。
為完成“鞏固”的任務,特殊教育和掃盲教育工作者擔負著重大的責任。掃盲本身是“兩基”的任務之一,特殊教育是義務教育以及整個基礎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特殊教育和掃盲教育的對象是我們這個社會上最弱勢的群體之一,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到“三個代表”思想的落實,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全面的小康社會是一個拒絕歧視、較少差異的社會。這是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必然要求。高水平、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是更加現代、更加文明的教育,它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貢獻,集中地體現在平等地面向每一種人群、每一個個體以及人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促進每一個公民的發展,幫助每一個公民獲得更多的機會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在教育以及全社會新的發展形勢下,我們應該增強從事這項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基礎教育要“提高”,要達到“高水平、高質量”的目標,就是要解決一個向兩頭延伸的問題,建立一個更加完整的基礎教育體系。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整個教育事業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質量對整個基礎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王湛副部長在去年11月召開的全國幼兒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國是人口大國,0—6歲兒童多達1.3億,是世界同齡兒童數量的五分之一。通過早期教育煥發這些兒童巨大的學習潛能,將極大地提高我國教育的水平和國民整體素質,對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當代幼兒教育已深入到腦科學、生理科學領域。當代腦科學指出,人腦有萬億個神經細胞,其中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在兒童早期就開始發育。有研究證明0-4歲人腦的發展所奠定的人的學習能力大體上可開發50%,4-8歲可再開發30%。因此,一個人早期的腦開發對后天能夠獲得的學習能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兒童個體的發展來看,早期的語言、運動、情感以及社會化發展對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開發年輕一代的創造潛能,不能錯過關鍵期的教育。從幼兒教育與整個基礎教育的關系來看,實踐證明,幼兒教育發展得好的地方,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成績以及學習的主動性都會表現出良好的狀態。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必須從幼兒以至嬰幼兒開始。抓住了早期教育,就是抓住了提高基礎教育效率的關鍵。
對于促進社會全面進步而言,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意義也同時表現為是社會人力資源開發的直接要求。這幾年,特教、掃盲都走上了文化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的道路,不僅讓受教育者獲得基本認知能力,還讓他們獲得自立于社會的能力。掃盲中出現了功能性掃盲,對掃盲對象進行初等職業技術培訓。殘疾兒童完成九年文化教育以后也開始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已經在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從社會意義上講,這也彌補了人群間受教育的差距,體現了教育的平等和社會的公正,是維護基本人權的表現。從文化意義上講,兒童早期發展是提升人的水平發展的關鍵。因此,幼教、特教、掃盲工作都有重要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的意義,我們應該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找到我們教育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
此外,我們應該看到,當前階段開展幼教、特教、掃盲工作有著良好的背景和條件。近年來,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和發展問題受到了黨和政府高度的重視。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社會經濟和文化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長,過去不太受到關注的生活領域和人群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社會發展和政策環境為江蘇幼教、特教、掃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最為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九五”以來,江蘇基礎教育的事業規模和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后,我省一方面繼續高質量地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教育促小康工程,加大布局調整和危房改造的力度,一方面加快了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步伐。在這些良好的事業發展條件下,我們完全應該滿懷信心,乘勢而上,努力開創我省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新局面。
三、“十五”期間我省幼教、特教、掃盲教育的目標與重點工作
根據國家《關于“十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特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關于“十五”期間掃除文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教育廳已印發了《江蘇省特殊教育“十五”發展意見》、《江蘇省“十五”期間掃盲工作意見》,并即將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根據建設高水平、高質量基礎教育的要求,結合“九五”期間的成就,到“十五”期末,全省幼教、特教、掃盲工作要達到如下總體目標:
幼兒教育:學前三年教育普及率達到90%,辦好一批0—6歲示范性托幼中心,初步建成具有江蘇特色的0—6歲學前教育體系;大面積提高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能力,進一步推進幼兒教育現代化工程,實現幼兒教育的信息化和優質化,全省幼兒教育的數量和質量基本滿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特殊教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到2005年,“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要達到與當地普通兒童少年同等教育水平,入學率達到95%以上,其中城區和經濟發達地區達到98%以上,農村達到92%以上;大力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城區學前一年入園率達80%以上,農村達50%以上,積極支持幼教、特教機構以及家庭、社區開展3歲以下的殘疾兒童早期康復活動;積極發展殘疾人高級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掃盲工作:全省掃除45萬現有文盲。重點掃除青壯年(15—50周歲)文盲;全面掃除有學習能力的青年(15—24歲)文盲;鼓勵50周歲以上的文盲接受掃盲教育;以鄉(鎮)為單位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并鞏固在95%以上;堅決杜絕新文盲產生。
上面的這些總體目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任務非常艱巨。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全省各地必須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計劃,突出工作重點,狠抓落實,注重實效。下面我分三塊談一談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務。
(一)幼兒教育方面
1、堅持“分區規劃,分類指導”
我省幼兒教育的南北之間、城鄉之間差異很大。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在工作中,要堅定不移地從全省統一的發展目標出發,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
各市城區和縣以上城鎮以及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學前三年受教育率達到95%,積極發展0—6歲兒童的教育,至少辦好一所0—6歲學前示范性托幼中心,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普遍受到科學育兒指導;經濟發展中等程度的農村,學前三年受教育率達到90%,積極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實驗,90%的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受到科學育兒指導;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農村,學前三年受教育率達到80%,基本滿足家長送子女入園的需要,大多數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受到科學育兒指導。
各地要以這些具體目標為標準,規劃今后一段時間幼兒教育工作。要強調全省規劃的嚴肅性,完善配套措施,確保計劃的實現。
2、繼續深化幼兒教育體制改革
從歷史上看,我國1956年提出的發展幼兒教育的方針是:在城市中由廠礦、企業、機關、團體、群眾舉辦;在農村提倡農業生產合作社舉辦;教育行政部門在可能的條件下有計劃地辦一些幼兒園;衛生、教育部門應該辦好幾個幼兒園和托兒所,起示范作用。1979年我國提出堅持兩條腿走路,國家辦園和社會力量辦園相結合的發展幼兒教育事業的方針。1988年提出在地方人民政府舉辦幼兒園的同時,主要依靠各單位和社會各方面力量辦園。這一系列的方針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研究在政府指導下如何動員社會力量辦園,從而擴大我國兒童接受正規早期教育的機會。因此,幼兒園形成了與義務教育不同的“地方負責,分級管理,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的管理體制。
今后幾年全省繼續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的幼教管理體制,繼續堅持“以政府辦園為骨干、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的發展方針。
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社會情況出現了重大變化,我國處于社會經濟運行機制和生產方式的轉型期。過去的企業人、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社區人。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社區建設已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幼兒教育發展的格局將逐步轉向以社區為背景,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管理機制。我們必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各地實際,重新思考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推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于社區,服務于群眾。社區是政府組織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對外開放的平臺。理想的社區管理,應該是在政府支持下,出現一種非政府、非市場的社會公益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公民的自治管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的幼兒教育要反映社區的民主管理的特點。幼兒教育最終必將納入滿足公民需要的、依托社區資源進行的、促進社區發展的社區教育體系。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建立以社區為依托,政府領導統籌,教育部門主管,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社區內各類幼兒教育機構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幼兒教育管理機制。不再把0—3歲兒童和0—6歲兒童的保育教育按部門劃分權限,而將整體考慮兒童的教育規劃,以兒童的發展為中心,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但現在我們的改革還沒有到位,理想的社區運行還未成熟。這個時候,政府更應加強統籌:統籌發展規劃;統籌收費、分類等政策;協調醫、保教等管理部門;統籌公辦、民辦等各種資源。隨著十六大精神的進一步貫徹落實,我們要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推進社區公民參與管理活動。
“九五”期間,各地政府和政府部門舉辦了一批質量較高的幼兒園。今后,這類幼兒園的數量和規模要繼續擴大和發展,示范和導向作用要繼續增強。要明確政府辦好示范性幼兒園的責任。現在有部分地區在改制思想還沒有明確的基礎上,就以甩包袱的姿態將幼兒園“處理”掉了,這是不對的。中央最新的方針仍然重申政府有責任辦好示范性幼兒園。但是我們有的地方公辦園一所都沒有了,政府怎么行使職能?示范性幼兒園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起模范帶頭作用;另一個是起管理作用,它是政府管理的依托,形成指導服務網絡的基礎。在教育部報國務院的文中提到幾個問題:縣級以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辦好一定數量的示范性幼兒園;農村各鄉鎮政府必須辦好中心幼兒園。關于改制問題,政府舉辦的公辦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園不能簡單地一賣了之,企事業單位改制可采取國有民辦、聯辦等多種方式進行。公辦園轉制必須報省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轉制時要確保當地幼教事業的發展和教師的合法權益。要抱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妥善處理體制變革的問題。不能因為有了社會力量的參與,政府部門就馬上退出。更不能將政府部門舉辦的幼兒園簡單變賣,造成教育資產和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失。
“十五”期間,入園率的提高對幼兒教育規模發展的要求提高。必須根據現有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堅持“兩條腿走路”,形成公辦民辦共同發展、正規與非正規形式相結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發展格局。尤其是對新辦園,我們應堅持在登記注冊、分類定級、教師培訓、職稱評定等促進幼兒園發展的重要政策方面一視同仁。
要特別重視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十五”期間,應當堅定不移地把發展農村幼兒教育作為工作的重點,把農村幼兒教育發展的情況作為考察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業績的重要方面。為此,一是要抓好中心幼兒園的建設,擴大中心幼兒園的規模,更好地發揮中心園的辦園效率和輻射作用;二是要防止和克服只抓學前一年入園率的傾向;三是要充分調動鎮村兩級辦好幼兒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委員會的作用,結合布局調整,將空余的教室和其他資源主要用于舉辦幼兒園(班),切實解決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問題。為農村幼兒能夠接受高質量的教育,為農村地區真正全面實現小康竭盡全力。
3、進一步強化對幼兒教育的管理
從“九五”開始,幼兒教育的管理問題變得十分突出。管理工作的強化,不但對保證幼兒教育的質量起著關鍵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發展導向意義。今后主要從四個方面加強管理
一是加強幼兒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縣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安排專人擔任的幼兒教育管理干部,教研部門必須配備專職幼教教研員。同時要明確,鄉鎮以下幼兒園的管理是鄉政府的責任。有條件的地方,每個鄉鎮也要明確指定一個幼兒教育管理干部;沒有條件的鄉鎮,也必須設有幼教輔導員,幼教輔導員可由鄉鎮中心幼兒園園長擔任,也可由鄉鎮中心小學副校長或文教助理兼任。只有配備了一支強有力的幼教管理隊伍,才能保障幼兒教育的各項方針政策得以貫徹落實。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審查幼兒教育管理干部的資格,提高管理者的專業化水平和科學管理水平,切實解決“誰來管”的問題。
二是幼兒教育管理者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不要把幼兒園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混為一談。要盡快地進入角色,摸清家底,建立本地幼兒教育發展現狀的詳細檔案,認真做好0—6歲兒童的普查登記工作,建立臺帳,建立幼兒園園籍制度,保證幼兒的受教育年限。要提出并實施本地幼兒教育合理的發展規劃,以更高的熱情促進事業的發展。
三要繼續引導民辦幼兒園(改制園)的發展。民辦園在登記注冊、分類定級、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要與公辦園享受相同的待遇。要完善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督、檢查制度,規范民辦園的審批程序,嚴格按照《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的規定辦好有關手續。審批民辦幼兒園時,要充分考慮布局設置的合理性,定量控制,防止盲目辦園,形成惡性競爭。已經舉辦而沒有進行申報登記的民辦園必須補辦審批手續,領取辦園許可證,不符合辦園條件的一律要求停辦。同時要為民辦幼兒園制定相關政策,確定適當的收費標準,使民辦幼兒園得到健康發展。要注意在民辦幼兒園中扶持一批辦園方向端正、管理規范、教育質量較好的幼兒園,發揮它們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四要堅持依法治教。國家頒布的《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及省頒發的《江蘇省幼兒教育暫行條例》等法規、文件仍然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實施幼兒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據,必須認真貫徹落實。要規范幼兒教育的管理行為,針對當前在登記注冊、園長和教師資格管理、辦園體制改革、收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規范甚至違法行為,嚴格管理,加強執法監督,促進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
4、認真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001年7月國家正式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綱要》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制訂的,是指導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科學綱要,它總結了近年來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經驗,立足于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現實,在充分吸納世界范圍內早期教育優秀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闡明了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力求體現終身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思想;倡導尊重兒童、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師生共同成長等先進的觀念。它的頒布標志著幼兒教育的課程改革已經與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步啟動,對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我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統一部署,幼兒教育的課程改革與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同時展開。從2001年開始,全省已組織多次專門的培訓活動,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師資培養培訓部門要把幼兒園教育新綱要的執行納入到統一的計劃當中,把它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次,要通過培訓的組織,把教師和園長觀念的轉變作為落實《綱要》精神的核心,堅決反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確立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組織模式,教育部曾經組織各地在幼小銜接問題上作了大量調查研究,結論為到小學后,影響、學生學習的第一位因素不是知識準備情況,而是兒童社會性的成熟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兒童是否處在對學習和探索的積極主動的狀態,我們過去過多地強調像成人一樣給兒童灌輸知識,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要改變這樣的教育狀況就必須從園長和教師的教育觀抓起;第三,要把新的觀念與實踐結合起來,用實踐來體現先進的教育觀念,關注兒童在真實教育情境中的實際體驗和經歷,體現以兒童和兒童的發展為中心的精神;第四,把貫徹《綱要》精神與開展托幼一體化實驗結合起來,促進兩類教育的有機整合與銜接,構建完整的早期教育體系;第五,要進一步提高幼兒教育社會化的水平。進一步促進幼兒教育科研、資源建設、服務網絡的社會化發展。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真正把幼兒教育變成全社區所有成員共同關注的事業。
5、增加對幼兒教育的經費投入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政府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要繼續安排幼兒教育的經費,并保證做到逐年增長。財政經費主要用于教育部門已經舉辦的幼兒園,保證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保證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和表彰獎勵等。
同時,各地政府要采取多種措施,積極籌措幼兒教育發展資金,并保證專款專用。要更多地關注農村幼兒教育和弱勢群體的幼兒教育,調動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的積極性,多方解決鄉鎮與農村幼兒教育的經費投入問題。要積極鼓勵社區、集體和個人的出資辦學、捐資助學行為,完善政策與制度,提高經費使用的效益。
幼兒教育屬非義務教育階段,因此,各地要建立切實可行的制度,形成教育成本合理分擔的機制。要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嚴格按類別制定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加強對幼兒教育收費和使用的管理,切實減輕家長負擔。
6、加強園長和教師隊伍的建設
新形勢對我們幼兒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比中小學更加突出,盡管我省幼兒教育的師資水平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體上與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各地要加強師德建設,針對幼兒教師在師德修養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按照教師成長的特點和師德教育規律,不斷改進師德教育的方式,提升教師的思想境界,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理想,培養教師對幼兒崇高的情感。
要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學歷水平和專業技能。今后,全省幼兒教師學歷層次的提高要通過培養、培訓兩個渠道進行,爭取到“十五”期末,各市城區和縣以上城鎮以及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60%以上幼兒教師達到大專以上學歷,園長達到專科以上畢業程度;經濟發展中等程度的農村40%教師達到專科以上畢業程度,園長達到專科畢業程度;經濟發展較低的農村,90%的教師達到國家規定的合格學歷,20%教師達到專科畢業程度,大多數園長達到專科畢業程度。
要嚴格把好幼兒教師和園長的上崗關,嚴格執行《教師資格條例》對幼兒園教師資格的各項規定,在全省范圍內嚴格實行園長、教師資格認定制度。不符合任職資格的,一律不允許頒發資格證書。無資格證書的園長和教師要在規定的期限內參加培訓和資格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清退。
同時要保障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特別要對民辦或轉制幼兒園教師的工資、住房、保險等各類待遇作出具體的規定,使其與公辦幼兒園以及中小學保持一致,促進幼兒教師、園長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二)特殊教育方面
1、著力解決特殊教育發展的區域平衡問題
我省的特殊教育工作總體上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域差異。特殊教育發展好的地方,不論是入學率、硬件設施還是隊伍素質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實現“十五”目標困難不大。也有部分地區的情況需要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特殊教育薄弱地區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要不斷提高認識,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綜合利用當地政府、殘聯以及各種社會團體、個人的力量,加快特殊教育發展的步伐。全省今后也要對這些地區制定適當的傾斜政策,并加大檢查監督的力度,創造條件,促進區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省政府統籌下,蘇南五個市和蘇北五個市已結成對口支援關系,包括建立在教育方面共同發展的制度。前段時間,教育部轉發了蘇州地區對口支援陜西榆林地區的經驗,我們要本著這樣一個好的精神加快蘇南蘇北的聯動,促進共同發展,解決發展均衡的問題。
2、發展特殊教育的內涵,滿足發展需求
總體來看,“十五”期間我省特殊教育發展的重點在于質量的提高、內涵的發展。提高質量、發展內涵,首先要關注殘疾兒童在入學之后的實際受教育環境。特殊教育學校要不斷豐富現代特殊教育的內涵,保證建設和發展的標準不低于普通學校。加大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力度,提高特殊教育的社會化、現代化水平。要加大在普通學校設立特殊教育班和開展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工作的力度,提高隨班就讀的教學質量,為殘疾兒童提供更加自然、平等地融入社會群體的機會。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師德建設,加強特殊教育科研,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其次,要提高殘疾兒童接受教育的年限和層次。有條件的地方,要在全省總體目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學前三年的早期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我們要求全省各市至少設立一所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機構,特殊教育學校必須附設殘疾兒童學前班,各市重點發展一所高級中等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的高級中等教育主要以職業教育為主。同時我們還要與更多的高校進行聯合,舉辦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普通高校必須招收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入學,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新辦面向殘疾人的專業,鼓勵殘疾人通過自學考試和遠程教育等方式,接受高等教育。
3、增加經費投入,進一步落實助學政策
各地要采取切實措施,增加特殊教育的經費投入,將殘疾兒童少年教育事業費、基建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要保證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足額按時到位,并按“兩個增長”的原則逐年增加,這是殘疾兒童少年教育經費來源的主渠道,必須予以保證。各地在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校校通工程等項目時,要向特殊教育學校傾斜。各地要積極扶持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以彌補學校經費不足。
“十五”期間,省繼續設立特殊教育專項補助費,并逐步增加,各市也要設立相應的配套經費。同時要聯合多方協作,爭取民政部門和全社會共同關心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保證殘疾兒童不因為教育費用問題失學、輟學。
提高學生助學金標準。從明年開始,省、市、縣共同努力,免去殘疾兒童的全部雜費、代辦費。蘇北地區由省里解決,蘇中地區由省、市共同解決,蘇南地區主要由地方解決。
4、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十五”期間,全省每年由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100名特殊教育師資。我們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要逐步配備專業課教師、心理康復教師、言語康復教師、醫療康復教師、特教工程技術員等專業技術人員,使特殊教育師資更趨專業化。
要高度重視特殊教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充分利用已有的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每年舉辦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培訓班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班,定期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和評選學科帶頭人。各市要對普通學校從事隨班就讀的教師進行系統培訓,調配到特殊教育學校工作的普通學校教師及應屆普師畢業生,要實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省教育廳將委托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對全省非特殊教育師范畢業的特教師資進行系統培訓,系統學習特殊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促進特殊教育師資整體水平的提高。
各地要保障和提高特殊教育戰線教職工的待遇,保證工資和特殊教育津貼足額按時發放,并積極創造條件,提高特殊教育津貼標準。在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要對特殊教育教師給予適當的傾斜。對普通學校主要承擔殘疾兒童少年教育任務的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崗位補助。
(三)掃盲工作方面
“十五”期間開展掃盲工作,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掃除文盲工作條例》和《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堅持“一堵、二掃、三提高”的方針,堅持分類指導、分區規劃的原則,鞏固擴大掃盲成果,重點推進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和婦女掃盲工作,努力掃除青壯年文盲。突出效率原則,積極進行掃盲課程和教學改革,初步建立以學習需求為導向、滿足文盲基本學習需求的掃盲教育機制,提高掃盲教育的效益和質量。《江蘇省“十五”期間掃盲工作意見》下發時,文盲人口最新統計結果還沒有出來,因此,現在我們把《意見》中“掃除8萬現有文盲”的目標及時調整到45萬。
1、健全工作檔案,明確工作計劃,提高管理水平
各地要針對“九五”期間新增文盲數量巨大這一情況,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資料,以行政村為單位,逐個登記造冊,建立文盲檔案。要特別關注青壯年文盲人員分散、婦女文盲比例較高的實際,把他們作為掃盲工作的重點對象。近期,各地要以縣(市、區)為單位,逐一對所轄鄉鎮的青壯年文盲檔案資料進行檢查,一定要做到文盲資料清楚、完備。對復盲、遷移性文盲、婚嫁人口文盲等新增文盲,要隨時建檔,形成完整的文盲基本情況資料,對文盲進行動態管理。健全對文盲情況檔案、規劃和計劃檔案、項目管理檔案、掃盲教師及工作情況檔案、教學和教研資料檔案、評估考核檔案等各類檔案的管理制度,大力推進掃盲教育和管理的網絡化,逐步提高掃盲教育的現代化水平。
各市、縣(市、區)要根據當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情況資料,編制“十五”掃盲規劃和各年度掃盲工作計劃。要以村村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和超過95%、徹底掃除15—24周歲的文盲為目標,來編制規劃和計劃,要突出以青壯年文盲集中的縣(市、區)和鄉(鎮)為工作重點,明確掃盲的目標、任務、要求、責任等。按照掃盲規劃和年度計劃設立有關掃盲項目,按項目組織實施。對項目管理,省里將組織市級掃盲管理干部到國家掃盲培訓中心進行培訓。各市、縣(市、區)也要對所轄縣(市、區)和鄉鎮的掃盲人員進行培訓。
為更好地保證掃盲工作的開展,各市縣要按現有的政策,提供掃盲工作的專項經費,并保證其足額、到位。
2、嚴格小學入學和學籍管理,降低輟學率,堅決杜絕新文盲產生
全省新文盲不斷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每年全省小學一年級適齡兒童沒有入學的就有1萬名,占1.6%。另外,全省小學鞏固率為99.7%,尚未達到100%,以小學在校生600多萬總數計算,每年又將有2萬多兒童因為輟學成為新文盲。“兩基”的鞏固問題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小學入學年齡全省統一為六周歲,要杜絕提前或推遲入學。要特別關注和解決女童、殘疾兒童入學問題。要充分運用法律、行政、輿論和教育手段,確保每一個適齡兒童能夠接受義務教育,堅決杜絕新文盲的產生。各地特別要防止小學生因學校布局調整、收費、考試成績不好受到歧視等原因造成流失,成為新的文盲。
3、改革掃盲管理方式,實行項目管理制
規劃年度掃盲計劃,以文盲突出的縣、鄉為重點。設立青少年、少數民族、婦女等掃盲的專門項目,集中力量掃除數量集中的同類項目;按項目的組織實施,明確領導責任,做到經費專用、工作到位。
4、積極進行掃盲教學和評估改革
要轉變掃盲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識字與學習科學基礎知識、生產勞動技術相結合的掃盲教學方式;逐步建立以學習者學習需求為導向、滿足文盲學習要求的掃盲機制,提高掃盲的質量和效益。探索多種形式的功能性掃盲途徑和方法,不斷適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生活的需要。改革掃盲的評估方法,重視掃盲教育的過程評估,改變主要以識字為主的評估方法,向考核學員實際文化能力和應用性技能水平的評估轉變。
5、進一步完善掃盲教育實施網絡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掃盲工作的負責部門和人員,負責掃盲的日常工作。農村掃盲工作由鄉(鎮)政府負責,要組成行政領導牽頭,教育助理和中心小學、成教中心負責人參加的掃盲工作班子,具體負責掃盲的組織實施工作。城鄉用工單位(包括私營),法人代表是掃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按照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掃盲規劃和要求,負責掃除本單位現有職工中的青壯年文盲。
有掃盲任務的地方,農村中小學和鄉(鎮)、村成人學校要把設置掃盲課程和承擔掃盲教學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和職責,負責本施教區內的具體掃盲教學。教師參加掃盲工作要計入工作量,對超工作量的給予課時補貼。教師參加掃盲工作的成績作為職稱評定、考核晉級、評選先進的依據。文盲較多地區,可以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掃盲活動,把參加掃盲活動列為學生社會實踐、綜合實踐和假期活動的內容。居住分散和零星的文盲,難以組成掃盲班的,可以采取“包教包學”的方式掃盲。各地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為農村中小學、成人學校承擔掃盲教學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農村成人學校要按照省定編制配備教師,人口為5萬及以上的鄉鎮為3人,其他鄉鎮是2人,明確掃盲工作及管理責任。掃盲任務較重地區,要有專人全職從事掃盲教育工作。
要落實掃盲經費,今年在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中,對農村成人教育經費作了明確規定:由縣財政撥款的成人教育經費由每人0.2元提升到0.5元。可以運用于掃盲、職業培訓、勞動轉移的技術培訓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注意運用這個政策。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促進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新發展
幼教、特教、掃盲工作與普通的中小學教育相比,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在幼教、特教、掃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中,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各地的經驗和實踐反復證明了這一點。
加強領導首先要解決領導者自身的觀念和認識問題。當前階段,我們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就是要求領導者牢固地樹立“執法為民”的思想,努力實踐“三個代表”,把自身的工作、把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聯系起來。幼教、特教、掃盲工作關系著全省人民群眾的生活,關系著弱勢群體的利益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關系著我省基礎教育高水平、高質量的發展目標能不能順利實現。各級領導干部應當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對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領導責任。在思想上,幼教、特教、掃盲工作要有位置,位置問題不解決,工作就無法得到應有的落實。
其次,各地要集中力量,創造條件,解決組織健全和人員配備方面的問題。“十五”期間,幼教、特教、掃盲工作事業發展的任務在加重,但少數地區的管理力量反而在削弱,原有的一些職能機構被取消,人員被安排從事其他工作。這種現象要堅決防止。
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前一段時間各地幼教、特教、掃盲工作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管理上的復雜性有所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要加強對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領導,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領導部門之間不能很好地協調,實際工作中就會出現相互扯皮的現象,甚至會出現管理上的真空。
要加強領導責任的落實,要從對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規劃抓起。各市縣要把幼教、特教、掃盲工作嚴格列入本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的整體規劃。為此,各市縣區領導要加強對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調查研究,對照發展目標,對存在問題和本地區的薄弱環節進行歸總梳理,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實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對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領導制度,要定期召開專門的工作會議,研究解決本地區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突出問題。加強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經驗交流,樹立典型,表彰先進,促進事業發展。
要加強對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檢查和督導。目前,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發展處在一個關鍵階段,檢查、督導和評估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后,省里將加大對各地專項檢查、督導和評估的力度,及時發現問題,限期整改。要把幼教、特教、掃盲工作作為“兩基”檢查督導、教育現代化建設評估驗收的重要內容。在基本的項目指標以及重點工作的開展方面,堅決實行一票否決的制度。要把幼教、特教、掃盲工作檢查、督導和評估的情況作為干部考察和任用的重要標準。各市縣也要相應加強檢查、督導和評估,采取有效的行政手段,使幼教、特教、掃盲工作走上更加規范的發展道路。
同志們,幼教、特教、掃盲工作在基礎教育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關系到江蘇基礎教育新的戰略目標的實現。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形成了許多有效的經驗。“十五”期間,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目標更高。我們有了發展的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讓我們為實現“十五”期間幼教、特教、掃盲工作的新目標共同努力!
- 上一篇:掃盲工作講話
- 下一篇:鎮掃盲工作專題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