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聯堅持科學發展觀服務經驗交流
時間:2022-09-30 04:08:00
導語:市社聯堅持科學發展觀服務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以下簡稱**市社聯)創建于1958年3月。5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市社聯在中共**市委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廣泛團結全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研究會和廣大理論工作者,緊密圍繞我國,特別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圍繞群眾最關心的理論熱點問題,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不斷開拓前進,逐步成為團結全市社會科學界的學者和學會之家
50年來,**市社聯經歷了籌建成立、恢復發展、繁榮發展和創新發展四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市社會科學界的學者專家開始籌建學術組織。1952年12月,中國史學會**分會成立。1956年10月以后,**市教育學會,中國哲學學會**分會,**市語言學會,**市經濟學會相繼成立。5個學會共有會員300多人。在**市委的關懷下,**市歷史、哲學、教育、經濟、語言五個學會聯合籌建**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并于1958年3月16日成立籌備委員會。3月29日,**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簡稱**社聯)召開成立會,選舉產生了由38人組成的**社聯第一屆委員會,市委文教部部長梁寒冰同志任主任委員。同時,建立了**社聯辦公室。5月15日,**市市長黃火青為**社聯簽發了**市人民委員會社會團體登記證。當年11月,**市委批準成立市委社會科學工作小組,并明確該小組即為**社聯黨組。梁寒冰同志任黨組書記,左健同志任黨組副書記。**社聯的成立,調動了全市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推動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教學和社會科學普及工作,促進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黨和政府工作服務。“”中,市社聯辦公室被取消,市社聯和各學會也被迫停止了活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市委于1978年12月批準恢復**市社聯。1979年2月,市社聯辦公室恢復工作。6月起,市哲學、經濟、歷史、教育、語言學會相繼恢復活動。9月,**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代表會議召開,通過了**市社聯章程,選舉產生了由73人組成的**社聯第二屆委員會,市委書記劉剛同志任主任委員。為了加強黨對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市委于1981年1月確定“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是市級人民團體,應與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等同等待遇,由市委直接領導”。截至1986年10月,**市社聯發展成為包括哲學、經濟、語言文學、歷史學、教育學、法學、社會學等各大學科的145個學會、研究會,組成了一支擁有2萬多名在籍會員、300多個團體會員單位的社會科學理論隊伍。為了適應學術組織迅速增加、學會活動日趨活躍的形勢,1981年4月經**市編委批準,市社聯機關由市社聯辦公室擴展為學會工作部、編輯資料部、普及部、辦公室4個職能部門。1984年12月,**市社聯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由129人組成的社聯第三屆委員會,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肖元同志任主席。聘請劉剛同志為名譽主席。
1988年12月,**市社聯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會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市長李瑞環,市顧委主任郝田役,市委副書記譚紹文、聶璧初等市領導出會開幕式。會上,李瑞環同志寫了重要批語:“發展社會科學對于搞好改革和建設極為重要,當前在社會上存在的許多問題也是個理論問題。現在是需要理論和發展理論的極好時機。**有力量,有成就,應當搞得更好一些。”為了更加廣泛團結組織全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這次代表會議決定,將社聯更名為“**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由158人組成的市社聯第四屆委員會,市委常委黃炎智同志任主席。聘請劉剛、肖元、滕維藻同志為名譽主席。1994年10月,**市社聯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由181人組成的社聯第五屆委員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羅遠鵬同志任主席。聘請肖元、黃炎智、滕維藻同志為名譽主席。
到1999年年底,全市共有113個市級學會注冊登記為法人社團。學會組織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學術活動的繁榮開展。據粗略統計,1987年至2001年間,市社聯暨所屬學會研究會共舉辦各種學術活動2800多次,參加活動的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約120多萬人次,涉及了各個學科的學術探討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對策研究,為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智力服務,促進了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1988年10月,經**市新聞出版管理局批準,市社聯編輯出版的《**社聯學刊》更名為《理論與現代化》,并于1989年3月公開出版發行,2008年進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為我市社會科學界學術研究成果的發表提供了一個新的陣地,市社聯逐步成為全市社會科學工作者之家。2002年,根據**市學校布局調整的需要,市社聯搬離馬場道4號辦公地址,經過兩年多艱苦奮斗,在成都道52號建成辦公新址,為社聯機關和**社科界創造了一個功能比較齊全、設備比較先進、便利寬松的辦公、活動場所,成為市社聯機關建設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2發揮自身優勢,深入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多年來,市社聯與有關單位合作,深入研究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做出了貢獻。1983年,市社聯和市委宣傳部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聯合召開全市理論討論會,會后編輯出版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會議文集。1996年召開的“紀念鄧小平視察**十周年理論座談會”,1997年召開的“迎接香港回歸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研討會”,2001年舉辦的“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理論征文和理論研討會”,2003年舉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征文和理論研討會”,2004年舉辦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今年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等,在全市產生了重要影響。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理論征文、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征文活動均收到理論文章500多篇,評選出的優秀論文,由**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張立昌特意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
神文集》題詞:“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使廣大社會科學理論工作者受到很大的鼓舞。
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市社聯還經常從*邀請著名的專家學者來我市作學術報告和理論講座,分析國際國內形勢,闡釋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從薛暮橋、馬洪、于光遠、張友漁、胡繩到張卓元、李君如、劉樹成、李培林、常修澤,他們的精彩報告和精辟論述,受到市有關領導、社科界和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
3緊貼社會發展,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理論和智力支持
1990年8月,**社聯與市委研究室聯合舉辦“**市進一步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討論會”。市委書記譚紹文、市政府顧問方放、市委秘書長李建國等領導出席會議聽取大家意見。與會專家學者就我市如何抓住國際機遇,發展外向型經濟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思路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2005年5月,市社聯與法國人文科學之家基金會(MSH)共同舉辦“中法現代服務業發展論壇”。論壇期間正式成立了“**中法學術研究中心”。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獨有的社會科學界與自然科學界聯盟,發揮了重要作用。20年來,兩界三方輪流“主盟”,在深入調研基礎上,舉辦了一系列重大理論研討活動,并取得了一批理論研究成果。如2006年立項的“**城市競爭力問題研究”對**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環境等10個方面進行了立項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成果上報給市委、市政府;如2008年立項的“應對突發災害事件研究”為黨和政府應對自然災害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對策建議。多年來,兩界聯盟相繼出版了《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管理》、《環渤海地區科技與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城市競爭力》、《數字**》、《和諧**》等專著和論文集。市委研究室《決策參考》、市委辦公廳《每日要聞》、市委宣傳部《宣傳動態》,以及《**社會科學年鑒》等相繼作了刊載,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了參考,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
今年,**市主辦夏季達沃斯論壇,市社聯受市政府委托,策劃了經濟全球化與產業結構調整、金融形勢與宏觀調控、生態城市建設、**新區發展模式等13個重大課題,組織我市30余名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研究,形成了論壇議題參考報告和精版中英文《引領全球的聲音》文集,作為會議正式材料,送2500名參會者閱讀并供市領導參閱,為宣傳、展示中國的經濟思想、文化思想和應對金融危機、能源危機、氣候變暖等問題所形成的理論觀點起到了很大的反響。
4搭建學術平臺,促進新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快速發展
市社聯始終堅持黨的“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在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上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較好地激發和調動了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圍繞重大學術理論問題舉辦全市、全國或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推動理論研究。二是配合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紀念活動,從理論角度開展深入研究和學術探討。三是構筑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舉辦理論創新論壇,創辦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促進理論創新。四屆學術年會共收到論文2000余篇,評選出優秀論文400余篇,每年編輯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學術文庫》上、中、下三冊,計100余萬字,充分體現了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的和諧氛圍。
5注重群眾需求,大力開展社會科學普及宣傳
1958年到“”前夕,市社聯舉辦的科普工作主要是積極組織所屬學會開展以宣傳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為主要內容。1979年市社聯恢復活動以后,堅持普及與提高兩手抓,在社會科學普及方面不斷開拓,1981年4月市社聯成立了普及部。2002年6月改名為科普處,從而使這項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首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注重提高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是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突出特點。其次,積極開展各類人才培訓工作,以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發展中各條戰線對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
2003年,市社聯推出了科普周品牌活動,已連續舉辦了5屆。5年多來,社科普及周的規模越辦越大,內容不斷豐富,形式逐步多樣,影響日益廣泛,并在以下5個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即“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拓展渠道,擴大規模;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改進形式,豐富內容;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近年來,社聯組織有關學會和專家編寫《社會熱點縱橫談》、《建設和諧**》、《社會科學與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叢書》(四冊)、《**新區在新起點上騰飛》、《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科普讀物。同時,組織編寫了奧林匹克知識、社交禮儀、消費維權等多種宣傳材料。這些科普讀物都越來越貼近百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6做好評獎工作,發揮推進科研創新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是市委和市政府舉辦,市社聯承辦的重大活動。從1983年10月開始,而后,每隔二、三年開展一屆,至今已經開展了11屆。從第8屆開始,獲獎總數和獲獎等級都有了較大的突破,一等獎獲獎成果從第7屆的5項擴大到第10屆的25項。從第9屆評獎開始,還擴大了了二、三等獎的獎項,使獲獎總數達到了235項。隨著我市社會科學學科的加快發展,成果形勢和成果內容的不斷豐富,新學科、交叉學科的不斷涌現,學科評審組的設置由原來的7個學科來劃分,逐步增加了馬克思主義學科組、理論經濟學科組、應用經濟學科組、研究報告學科組和綜合學科組等11個學科組。申報成果也由500余項增加到900余項。在我市社會科學歷屆評獎中,共有2173項成果獲獎。其中:特等獎1項,特別獎3項,榮譽獎29項,一等獎154項,二等獎510項,三等獎1415項,青年佳作獎61項。獲獎成果代表了我市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我市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新局面,評獎工作不斷改進,有力地促進了科研創新和人才成長,發揮了應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 上一篇:賓館落實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人口與經濟關系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