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機制創新交流

時間:2022-11-20 03:19:00

導語:人才工作機制創新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工作機制創新交流

省委、省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吸引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意見》,根據《意見》的精神,****作為欠發達地區,抓好人才工作關鍵是要從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出發,在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工作中,著眼于創新發展思路開發現有人才,著眼于發展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為載體吸聚人才,著眼于“柔性”引進招攬人才,著眼于創優環境用好人才。利用政策驅動,從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構筑完善的政策體系,為各方英才匯集干事創業提供廣闊空間,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推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一、創新人才開發機制

人才既然是第一資源,也就應該是我們創新發展思路的第一著眼點,即把充分發揮現有的人才資源優勢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抓手。****是我國南方最大的石化工業基地。茂石化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擁有近萬名石化科技管理人才及熟練工人,其中高級專業人才達3000多名;****學院為本科院校,擁有副教授以上職稱200多人。這是****的最寶貴財富和賴以加快發展的“第一資源”。為此,****要本著堅持以人為本,把充分發揮原有人才優勢放在首位的原則,根據我國正在進入重化工業新階段的大趨勢、大背景,審時度勢作出加快發展重化工業,迅速在全市掀起以重化工業及其發展平臺項目為重點的建設高潮。目前****已具有各類化工企業400多家,其中茂石化公司名列廣東省工業企業50強前列,另有兩家化工企業躋身廣東省民營企業百強之列。全市工業向高級化、重工化結構演進的步伐明顯加快。這為****大力開發得天獨厚的石化人才優勢資源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只要把企業發展了,大項目上馬了,載體做大了,原有的人才資源就會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外來人才也能隨之而來,欠發達地區的人才隊伍就會不斷壯大起來。

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根據欠發達地區人才總量不足、人才素質不高的實際,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不斷加大對現有人才的培養力度。

——構建人才終身教育體系。著眼于加快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要,努力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組織開展創建“學習型人才”活動,建立財政、用人單位和人才個體三方共同負擔繼續教育經費機制,動員各類人才自覺參加教育培訓;人才教育培訓要有一定經費,對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國家承認的高等院校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在職人員給予必要的經費資助。

——建立人才培養新格局。針對****人才少,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緊缺的現狀,大力實施人才培養工程。要立足現在,著眼未來抓好基礎教育,鞏固、擴大“兩基”教育成果,加快改造薄弱學校,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高中教育優質工程,建設一批在全省、全國都具有重要影響和顯著特色的規范性、示范性、標志性普通高中。抓緊出臺《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大力推進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積極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全面推進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工作的職業化和產業化,加快地方高等教育發展步伐,努力辦好****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大力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辦學,促進各項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實施人才培訓計劃。對黨政人才,通過選送到上級黨校(行政學院)或大專院校脫產培訓和各種輪訓,著重培養其理論素養、戰略思維、世界眼光和黨性修養,全面提高其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通過構建市場化、社會化、技能化的培訓機制,著重培養其提高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對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加大職業培訓力度,把理論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結合起來,短期培訓和中長期培訓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其學術科研水平和轉化科研成果的能力;對高技能人才,努力探索與國內名牌大學以及一些科研機構建立人才培訓協作機制的新路子,利用其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的優勢,建立高技能人才委培基地和實踐基地,著重培養其掌握高科技造福****的能力。

三、創新人才集聚機制

欠發達地區往往在引進、公開招聘的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人數不多,流動性大,穩住人才難。因此要不斷創新人才集聚機制,提高欠發達地區對人才的吸納力和集聚力,全力擴充人才隊伍的整體規模。

——建立“海納百川”的人才引進機制。堅持長期引進人才戰略,重點突破體制障礙,降低人才引進的各類門檻,如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打開人才引進的“大門”,允許符合條件的人才自主落戶****;逐步調整人才引進的結構,不斷加大對優秀黨政領導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城市建設規劃設計人才及高新技術專門人才的引進力度。完善各種引才方式,采取赴會招才、“聯姻”聘才、上網引才、載體納才、項目帶才、信息聯才等形式廣泛引進區域緊缺而又急需的高層次人才。

——建立以企業為載體的聚才機制。一個地區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才載體的缺乏,導致現有人才用不上、留不住,外面的人才進不來、養不起。因此必須結合實際,堅持把扶持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吸聚人才的載體。****目前必須大力加快重化工業發展步伐,采取有力措施,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逐步形成民營企業為人才提供發展空間、人才為民營企業提供發展動力的良性循環,以項目引才,企業用才,讓項目找到人才,讓人才找到“陣地”,讓學校和企業找到了最佳結合點。各級黨委政府在引進項目的同時考慮人才的引進,把項目引進與人才引進的指標列入政績考核內容。

——探索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的原則,變戶籍管理為身份管理,變人員流動為智力流動,進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項目相結合的“柔性”引進機制。著眼于“柔性”引進招攬人才,通過制定有關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采取咨詢、講學、短期聘用、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合作經營、聘請顧問、人才租賃等方式引進智力;支持企事業單位把吸引人才的觸角伸向發達地區,在發達地區建立研發機構,利用發達地區的人才資源,為欠發達地區經濟建設服務;制定立足基層和山區工作的人才傾斜政策,鼓勵人才向基層和邊遠山區流動,支持山區經濟發展。

四、創新人才使用機制

培養人才、引進人才,歸根到底是為了使用人才。要使人才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必須創新人才的考核評價機制、選拔任用機制和正常使用機制。

——創新人才考核評價機制。考核評價各類人才,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堅持從一元標準向多元標準轉變、從重學歷資歷向重能力績效轉變、從重領導評價為主向重群眾評價為主轉變。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由品德、知識、能力和行業評價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對各種類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評價標尺。機關行政管理人才以群眾評價為主要標準,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以市場評價為主要標準,專業技術人才以社會和同行評價為主要標準。建立人才評價計分體系,包括教育程度、資歷狀況、職業資格、業績成果、專業培訓、專業類別導向、地區導向等指標,全面真實地考核每個人才的政策水平、業務能力和工作實績。

——創新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堅持以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為先導,加快建立充分體現憑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選拔任用機制。繼續探索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公推公選等干部選拔任用新模式,在選用黨政人才方面,著重完善選任制、改進委任制、規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實行優勝劣汰,增強干部隊伍的活力;在選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方面,要以推進市場化、職業化為重點,堅持市場配置、組織選拔和依法管理相結合,對國有資產出資方依法實行派出制或選舉制,對企業管理者實行聘任和契約化管理;在選用專業技術人才方面,按照政事職責分開、單位自主用人、個人自主擇業、政府依法監管的要求,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促進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建立人才合理使用機制。進一步更新觀念,徹底摒棄“官本位”思想,大膽調整安置政策,合理設置人才崗位,按照“人崗適應、人盡其才”的原則,把那些檔案掛靠在人事部門卻游離于社會的人才和企業轉制后造成的閑置人才合理使用起來。要根據邊遠山區鎮公務員人才空缺的實際,從掛靠的大中專畢業生中招考一批國家公務員補充到山區鎮任職;根據國有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部分事業單位人才緊缺的實際,選派一批“閑置”的人才和“掛靠”的大中專畢業生到這些單位工作;根據山區中小學教師奇缺的實際,要加大從師范類畢業生中招考公辦教師,以補充山區中小學教師的不足。

五、創新人才管理機制

人才管理至關重要。創新人才管理機制,要與人才引進、使用緊密結合起來,與人才配置、激勵、保障緊密結合起來。

——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人才工作聯席辦公會議制度”,討論決定人才工作重大事項,統一領導人才工作。按照“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的要求,把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所有制經濟組織的人才工作協調起來,把抓好“第一要務”和“第一生產力”、“第一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謀劃發展的同時考慮人才保證,制定計劃的同時考慮人才需求,研究政策的同時考慮人才導向。實行黨政領導干部與高級專家聯系制度,推進社會聽證和專家咨詢制度建設,成立“人才工作智襄團”,加強對人才戰略規劃進行調研、評估,提出決策咨詢建議,使人才政策和措施更具有前瞻性、預見性、科學性和可行性。黨委主要領導經常聽取人才工作匯報,在人才政策制訂,人才工作經費落實,人才工作協調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強組織部門對人才工作職能部門的業務指導,切實把黨管人才原則落到實處。

——完善人才管理法規體系。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的各項人才法規政策和規范性文件,結合實際制定有特色的地方性政策和實施辦法;抓緊編制人才政策法規匯編,加大人事人才政策法規宣傳力度;加強政策法規知識培訓,提高組織人事干部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優化以人才評價、培養、激勵、流動為主要內容,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的政策法制環境,定期檢查人才政策法規執行情況,逐步實現人才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構筑高層次人才創業的生活和科研平臺。堅持“在宏觀管理上統一,在微觀服務上放活”的原則,根據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實際,實行“五允許”政策,即允許科研單位在完成本單位科研任務的前提下,組織高層次人才對外承擔各種有利于社會的科研項目;允許高層次科技人才采取調動、辭職、兼職、停薪留職等方式進行合理流動;允許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在不損害單位利益條件下,利用業余時間從事技術服務活動,收入歸己;允許專業技術人員創辦技術服務性的民辦、私營性質的公司;允許各企事業單位用高薪聘請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以充分發揮人才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六、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必須大力改革現行的分配政策,努力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構建按業績獲取報酬的人才激勵體系。堅持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逐步實現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優化人才勞動所得。改革和完善現行的分配制度,堅持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人才的收入按協議工資制、崗位工資制、年薪制和業績工資加項目工資、基本報酬加效益提成等多種形式的績效分配辦法,實行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工資制度。鼓勵事業單位結合自身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激活內部分配,實現實際收入與檔案工資的分離。引導企業從其凈資產增值中劃出部分,以股份或期權形式獎勵在技術創新中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對特殊人才采取協議工資、項目年薪等特殊的分配方式,引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工資待遇完全放開。鼓勵高層次人才以專利、發明、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將本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轉讓到企事業單位,利益分配可選擇一次性賣斷、分期支付、利益提成、作價入股等分配方式,真正使一流的人才獲得一流的報酬,激發高層次人才參與創業的積極性,推動****經濟的發展。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獎勵機制。堅持以政府獎勵為引導、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力量獎勵為補充的原則,緊緊圍繞****重點發展的產業和領域,進一步制訂、完善并實施好《專業技術人員突出貢獻獎勵辦法》、《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管理辦法》等人才獎勵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優秀科技專家和拔尖人才評選活動,對其中特別優秀的給予科研經費資助;設立“突出貢獻人才獎”,對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重獎;鼓勵企事業單位設立專門人才獎項或基金,對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獎勵,以激發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實施靈活多樣的綜合性人才激勵方式。給人才一個發展空間,用事業、薪酬來吸引和凝聚人才,為一切有志之士提供施展才干、實現抱負的廣闊舞臺,讓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各顯其能,建功立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與人才廣交朋友,用深厚的感情和實際行動來提高他們的政治生活地位,使他們在教育、交通、休閑、保健等方面享受優惠、優先、優質的服務,享受實現自身價值的自豪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得到社會承認和尊重的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