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激勵關懷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8 02:46:00

導語:黨內激勵關懷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內激勵關懷經驗交流

黨的十七大強調“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從一些地方的工作情況看,筆者認為,在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工作上,應注意防止和克服認識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簡單化問題。比如,在工作對象上,往往只關注部分困難黨員,忽視其他黨員,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內容上,往往重生活幫扶,輕政治激勵和思想關懷,缺乏系統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季節性的給錢給物解燃眉之急,輕常態化幫扶,缺乏長效機制等。為此,我們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目的、內涵和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系統地做好這項工作。

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的對象是全體黨員

黨作為一個政治組織,每名黨員都需要黨組織的關懷關心,只是因工作崗位、經濟條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側重點。較長時期以來,一些黨組織單純把黨員作為被教育、被管理的對象,很少讓黨員以主人身份即作為黨的建設的能動主體出現,往往片面強調黨員“應盡的義務”、忽視維護和保障黨員“應有的權利”,致使相當數量的普通黨員很難找到和認同自己的主體地位,弱化了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弱化了黨組織對黨員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因此,我們應從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高度,著眼于全體黨員的需求來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堅持做到知黨員所想、解黨員所難、幫黨員所需,在黨內營造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濃厚氛圍,使廣大黨員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獲得為黨工作、為民服務的巨大動力。

為準確掌握黨員思想動態和真實需求,丹東市近年來建立健全了黨內定期走訪慰問和談心交流制度,要求基層黨組織堅持做到“五必訪”,即黨員生病、住院必訪,思想波動時必訪,工作、生活中有重大困難必訪,流動黨員外出返家時必訪,黨員無故不交納黨費、不過組織生活必訪;“六必談”,即黨員工作變動時必談,受到表彰或處分時必談,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必談,出現矛盾和意見分歧時必談,群眾有不良反映時必談,退休時必談,力爭及時掌握每一名黨員的思想動態,幫助解決生活困難和思想疙瘩。這么做,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堅持黨內激勵、關懷、幫扶三者的有機統一

對困難黨員進行幫扶,是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一個部分。對多數黨員而言,最需要的是經常性的激勵和關懷。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堅持激勵、關懷、幫扶三者的有機統一,不能因強調某一個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應把政治上的關懷放在首位,不斷增強黨員的黨員意識和執政意識。政治關懷集中體現為在加強對黨員進行經常性教育的同時,充分尊重和落實黨員的民主權利。黨員民主權利是黨內民主運行的基礎,也是黨員在黨內主體地位的集中體現。黨員民主權利的實現程度,標志著黨內民主的發展程度。《黨章》明確規定了黨員的八項權利和八項義務,《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進一步細化規定了八個方面的權利,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比如,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制度不健全,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渠道不夠通暢,黨員與組織之間、下級組織與上級組織之間權利與義務不對稱等,都不利于調動黨員為黨的事業而奮斗的積極性。因此,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認真落實《黨章》賦予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被選舉權和監督權等各項民主權利,讓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

應以生產和工作上的激勵為主旨,把黨員最廣泛地組織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來。黨的性質表明:我們黨是一個把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本質要求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個由千百萬黨員為了共同的理想、目標志愿組成的具有充分代表性和廣泛性的政治組織。因此,黨的執政活動決不是少數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行為,而是全體共產黨員的共同實踐行為,黨員是黨的執政活動的主體。我們黨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必須通過千千萬萬個黨員在具體生動的執政活動中去聯系群眾、凝聚群眾和影響群眾,進而來完成黨的執政使命、實現黨的奮斗目標。

應以生活上的幫扶為重點,切實保障和維護好黨員的切身利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黨員之間在擁有資產、收入水平、生活品質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由此帶來思想觀念、利益訴求等方面的差異,成為黨內潛在的不和諧因素。建立相應的救助幫扶機制,縮小黨內成員之間的利益差距,是促進黨內團結和諧的最直接的途徑。黨的各級組織特別是黨的基層組織應重視調整黨內利益關系,加強黨內利益整合,努力化解由利益差異所帶來的思想認識差異,通過切實做好幫扶困難黨員工作,努力營造團結、統一、平等、和諧的黨內環境,增強黨的凝聚力。

發揮黨組織的主導作用、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和黨員志愿者的骨干作用

各級黨委(黨組)應加強領導和指導,系統設計工作思路,科學定位責任主體,確保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規范有效運轉。基層黨組織要定期分析黨員思想動態,研究具體的服務措施,積極解決與黨員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難點、熱點問題。各相關職能部門也要發揮自身優勢,有針對性地出臺和推出就業幫扶、醫療保健、法律服務、子女就讀等政策措施和優先服務項目,形成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的工作合力。應牢固樹立黨的上級組織為基層組織服務、黨的基層組織為黨員服務、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的“三個服務”工作理念,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聯系點、結對幫扶、定期走訪、談心交流等制度,加快實現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的常態化、長效化,真正重視、真情關懷和真心幫助基層黨員干部、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

與黨內其他工作機制相配套、相銜接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創造性地推進黨的制度體系建設。在黨員隊伍建設上,中央先后頒布了《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和四個長效機制文件等,為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提供了制度支持。針對目前存在的黨員登記信息難以全面準確、流動黨員管理難以到位、基層黨組織活動經費難以保障等突出問題,應打破“分層管理、城鄉分割”等傳統模式,與時俱進地整合基層黨建工作組織、人才、場地、信息等各種資源,實現黨員管理屬地與區域、產業相結合,盡快形成城鄉黨建“組織共建、黨員共管、資源共享”的新局面。應結合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加快建立黨員動態管理信息庫,尤其是對于城市下崗失業黨員、城鄉貧困黨員和年老多病黨員,要及時準確采集信息,掌握其流動目的地與方向,盡快實現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的全覆蓋;應結合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探索建立流動黨員“雙重管理”制度、教育培訓資源共享制度、城鄉黨員結對互助制度和農民工黨員利益訴求機制,加強對黨員的管理教育和關懷培養,促進黨員之間的良性互動;應積極探索多種籌資渠道,通過完善黨費管理使用方法、黨費拿一點,列入地方財政支出預算、財政撥一點,組織黨員干部定期捐一點等辦法,建立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基金,為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有效運行提供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