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16 04:56:00

導語:和諧社會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建設思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組織部門作為黨委的重要職能部門,在和諧社會建設中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職責。各級組織部門和廣大組工干部要從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的戰略高度,把握大局,積極創新,加強和改進組織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以長效機制建設為根本,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發揮廣大黨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模范作用

黨員是黨的細胞,分布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組織基礎。我們要積極探索使黨員“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發揮廣大黨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模范作用。建立健全黨員長期受教育的學習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心組學習、黨員電化教育、專題培訓等制度,全面提高黨員的素質和能力;建立健全純潔黨員隊伍的管理機制,探索建立黨員管理工作新機制,完善組織生活會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談話談心制度、黨員定期匯報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費收繳制度等,積極推行“在職黨員進社區”和“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建立健全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服務機制,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建立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定期征求群眾意見制度,廣開言路,暢通民意表達途徑,及時了解基層群眾所需、所急、所憂、所盼,為他們排憂解難。

二、以干部選拔任用為關鍵,強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發揮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骨干作用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在黨,關鍵在領導干部。作為組織部門,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著力提高各級干部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要以提高素質、增強本領為目標,認真落實大規模培訓干部任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加大經濟、法律和社會管理等知識的培訓力度。要以擴大民主、群眾公認為取向,不斷從操作層面和制度層面推進選人用人的公開、民主、公正,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骨干力量。以健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為重點,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干、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干部,絕不能虧待,真正在干部隊伍中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和諧局面。要以科學考察、嚴格考核為重點,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責任制和干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增強選人識人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準確性。要客觀、準確地評價干部的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引導各級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三、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核心作用

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因此,要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以創建“五個好”黨委、“五個好”黨支部為目標,堅持不懈地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要圍繞擴大黨在農村工作的覆蓋面,進一步探索創新黨組織的設置形式。要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在堅持按地域、建制村為主設置黨組織的基礎上,按照有利于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有利于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黨員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原則,根據黨員流向,積極探索創新把黨組織建立在農業專業協會和各種聯合體上等黨組織設置模式,把黨的政治優勢延伸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二要加強鎮村黨組織班子建設。繼續抓住選好配強鎮村黨組織班子特別是黨組織書記這個關鍵,進一步改善鎮村黨組織班子結構,提高鎮村干部的整體素質。要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村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進一步擴大選人視野,拓寬選任渠道,促進農村各方面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要注重從優秀大學畢業生、私營企業管理者、外出務工經商能人、回鄉青年以及退伍軍人中選拔村干部。深入開展“鄉村學華西,干部學吳仁寶”活動,有針對性地抓好鄉村干部的教育培訓、學歷教育、技能培訓、掛職鍛煉和年度輪訓。積極推行村干部考核評議制度,對村“兩委”成員工作業績進行考核評議,公開考核評議結果,對成績突出的政治上給榮譽,經濟上給實惠。要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以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為重點,大力推進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引導農民群眾自覺參與村民自治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項政治權利。堅持和完善黨務、村務公開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勤廉雙月述”、群眾質詢等制度,暢通群眾對村務監督管理的渠道。要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著眼于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打牢構建和諧社會的群眾基礎。落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責任制,建立社情匯集和分析、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建立健全人民內部矛盾處理機制和社會利益協調機制,改進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改變行政手段為主的社會管理方式,學會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教育、協商等手段,依法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帶著深厚的感情做群眾工作,高度重視和維護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保證農村的穩定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