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省晚稻生產成本及收益分析

時間:2022-08-01 04:53:00

導語:關于省晚稻生產成本及收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省晚稻生產成本及收益分析

據對我省35縣(市)352戶調查戶晚秈稻生產成本、收益情況的調查,由于大面積遭受稻飛虱等病蟲害的侵襲、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糧食市場價格的下跌等諸多因素地影響,*年我省晚秈稻生產呈現“單產下降,種植成本增加,收益減少”的特點。

一、種植面積增加,單產下降

國家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及對種糧實行直補和給予良種補貼,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許多農戶挖掘潛力,提高復種指數,盡力擴大種植面積。全省糧食種播面積5250.3萬畝,較上年5124.3萬畝增長2.46%;總產量1854萬噸,較上年1803.4萬噸增長2.81%。但晚稻在生長晚期因持續高溫少雨,為病蟲害特別是稻飛虱的蔓延創造了有利條件,全省尤其是中北部地區普遍受災,致使單產下降,調查戶畝均產量為382.30公斤,較上年的416.6公斤減產34.30公斤,減幅8.23%。

二、生產費用增加,生產成本上升

全省每畝平均總生產成本*年為429.17元,比上年的418.70元增加10.47元,上升2.50%;其中物質與服務費用226.87元,較上年204.44元增加22.43元,增長10.97%。主要原因:一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化肥、農藥、種子價格均比上年有所上漲;二是石油產品價格的上漲使機械作業費和燃料動力費有所增加;三是我省施行全面免繳農業稅,減少了成本支出;四是農業生產有機構成逐步提高,勞動強度減弱,用工數量繼續下降,但勞動日工價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大方面:

1、每畝化肥費用82.19元,比上年的70.96元增長15.83%。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及運輸費用的增加,化肥價格一路飚升。春播期間由于宏觀調控的作用,各級物價部門加強了對市場農資價格的監管,價格總體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下半年,化肥價格在生產、運輸成本提高的推動下再度上漲,晚秈稻在化肥用量減少的情況下,費用卻反而增加。據調查資料顯示化肥綜合平均價格較上年上漲21.17%。化肥價格攀升還有另一重要因素是質量監督部門加強了對農資市場的質量監管力度,對不按規定含量生產復合(混)肥的企業的從嚴處罰,使生產企業不得不下足原料,按規定配方生產,增加了生產成本,其價格也水漲船高。由于化肥價格不斷上漲,糧農減少了化肥的投入,今年每畝化肥用量19.08公斤(純量),較上年19.96公斤減少投入4.41%。其中,化肥價格上漲使糧農增加支出15.02元,化肥用量減少降低支出3.79元。

2、農藥用量的增加和價格的上漲,促使農藥費用增加較多,達

到42.81元/畝,較上年的24.92元增長71.79%。晚稻生產中期2次遭受臺風襲擊,后期持續高溫少雨,為稻飛虱等蟲害的繁殖和蔓延創造了有利條件,全省大部分地區均不同程度遭受其侵害,特別是中北部地區,遭受了較大的損失,有的稻田顆粒未收。為對抗蟲害,農民增加了施藥頻率,致使農藥用量、農藥費用、用工量增加;由于病蟲害發生突然,范圍又廣,造成部分農藥緊缺,價格飛漲。如新建縣的葉蟬散價格,由9月上旬的2.75元/kg上漲到9月下旬的7.50—11.25元/kg,漲幅達173%以上,受災較輕的石城縣,葉蟬散價格也上漲20%以上,且貨源緊缺,供不應求。

3、種子價格的上漲,亦是造成生產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場上稻谷種子繁多,價格不一,也有部分農戶自留普通品種,價格相差較大,但價格比上年普遍上漲,*年畝種子用量為1.53公斤,今年降為1.49公斤,而種子費用卻由13.02元增至16.35元,價格漲幅28.95%。從畝種子用量減少的趨勢可看出,種植優質品種的農戶越來越多。

4、機械作業費及燃料動力費的增加,表明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畝機械作業費用由上年的20.30元增至今年的33.25元,而畜力費用由上年的18.39元降為17.03元,同時,用工天數也由上年的12.0個工日(含雇工)降至今年的10.83個工日,這說明農業機械化的程度提高了,不少調查戶從整地到收獲均使用機械作業,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另一方面,由于石油產品價格的上漲,燃料動力費用增加,也促使機械作業費用的增加。

5、農業稅的全面取消,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生產成本降

低。*年,我省提前全面取消農業稅,畝成本減少17.87元。

6、工價提價,用工量減少,人工成本降低。由于機械作業化程度的提高,勞動力得到一定的解放,用工量有較大幅度的減少,減幅近10%,但工價隨著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統一工價由上年的13.50元增至15.40元,提高14.07%。兩者相互作用,人工成本由上年的166.88元增加為169.05元,增長1.30%。

7、土地成本的增加,反映出農民種糧積極性地高漲。由于全面取消農業稅及對種糧農戶實行現金補貼政策的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種田的積極性,不少外出務工戶紛紛回鄉種田,流轉地租金普遍看漲,平均租金提高。如石城縣的租谷由上年的100—150公斤/畝提高到200—250公斤/畝,翻了一番。由于平均流轉地租金的提高,使得自營地折租相應提高,由*年的每畝44.32元提高到47.55元,流轉地租金由3.06元提高到7.32元。

三、產量、收購價格下降幅度大,種糧收益減少

*年我省遭遇較大自然災害,晚稻畝產由上年的416.60公斤減少為382.30公斤,減產8.23%。

*年是一糧食豐收年,價格堅挺,農民售糧多,大部分地方倉容吃緊,而今年糧食購銷不活躍,價格又較低,農戶售糧積極性不高。全省晚稻平均收購價為每50公斤72.56元左右,較上年77.25元下跌4.69元,而其中優質稻下降幅度更大,達15—20元。由于產量減少使糧農減少收益49.78元,由于價格降低使糧農減少收益39.08元。

從調查戶所反映的銷量和價格分析,實際出售糧食畝平171.10公斤,商品已售率為44.76%,目前全省糧食收購市場不活躍,農民手中還有部分余糧未售,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國有糧庫倉容已滿。從全省價格監測點反映的情況看,全省大部分國有糧庫均已裝滿,基本上不再向農民收糧。農民只能將糧賣給個體糧販或加工企業,價格一般在66—70元之間,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

2、收購單位對糧價的前景渺茫,在價格下跌趨勢下,不敢貿然收購。另一方面,糧食外銷困難,也是影響收購的一重大原因。往年,我省的糧食主銷廣東、福建、浙江等地,而今年我省的收購價格均高于或等同于周邊省,廣東還有不少低價糧反而流向我省贛州一些糧食加工企業。

3、部分收購企業不分稻谷品質,優質稻亦按普通稻收購,價格一律為72元/50公斤;另一方面,由于今年晚稻普遍受病蟲影響,農藥施用較多使米質下降,新晚米口感下降,不大受消費者歡迎,優質稻也同樣,所以收購部門后期還下調了收購價格,如泰和縣、樟樹市等縣(市)將“馬壩油粘”的價格由原來的93—95元/kg,下調為88—90元,923優質稻的價格由88元下調為80元,不僅銷售量減少,還大大損傷了農民種優質稻的積極性。

4、新晚谷出米率低,是造成收購量減少的又一重要因素。據新建縣某大米加工廠反映,由于受稻飛虱等蟲害的嚴重影響,今年的晚谷質量差,出米率比往年低10個百分點左右,加工企業基本無利可圖,造成收購量減少。

5、農戶惜售,等待價格上漲的心理普遍存在。在上兩年糧價行情特好的促使下,許多不急于用錢的農戶還在等待好價錢,待價而沽。由于今年受蟲害影響,晚稻產量下降,且目前市場價格已趨于穩定,市場價格不會有較大的波動,特別是隨著春節的臨近,需求量增大,相信價格應該會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四、現金成本略有上升,現金收益減幅大

*年,農戶每種一畝晚稻,現金成本為238.38元,比上年的217.78元,增20.60元;每50公斤主產品現金成本29.79元,較上年24.85元增加4.94元,增長19.88%;每50公斤主產品現金收益42.77元,較上年52.40元降低9.63元,降幅18.38%。

五、對穩定糧食生產,確保農民增收的幾點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的服務和指導,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

1、農業技術服務部門應加強對病蟲害的預警、預測,大力普及農業科技特別是病蟲害防治知識,同時指導農民科學、合理用藥,切實減輕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損失。如袁州區調查戶易仕永在農技部門的指導下,采用分行殺蟲、灌水養田的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稻飛虱蟲害的蔓延,確保了晚稻增產增收。

2、工商、質監、物價等部門應加強對農資市場、質量、價格等監管,有效抑制化肥、農藥、種子等價格上漲,降低生產成本,保護農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3、加強對糧食價格的疏導,穩定糧食價格。國有糧食部門應發揮主渠道作用,嚴格按質論價,不折不扣地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引導市場糧價適度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