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就業成為城市就業新的增長點

時間:2022-03-07 03:28:00

導語:社區就業成為城市就業新的增長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就業成為城市就業新的增長點

一、社區發展是歷史階段的產物

社區是國家與社會的接口,社區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交匯點。社區發展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的理念,中國的社區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必然要經歷一個由政府啟動、政府推動,逐步發展到政府推動和社區參與并存,以至于到社區制度最終形成、實現社區的自我管

理、自我運轉的三個階段的發展。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城市社會行政管理存在兩條線:一是以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即企事業、機關、學校等單位為依托,實行單位辦社會,政府通過對單位的管理實現社會控制;一是以地方行政組織為依托的地域管理,即市——區——街道——居委會逐級管理,這類管理的對象以無單位歸屬的市民為主,包括待業人員、無業人員,困難及特困居民等邊緣人群。從社會需求滿足的角度看,當前中國社區建設的興起也是社會自我發展的結果。隨著企業改革的推進,“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社區人”,人們與單位的生活依賴被割斷,社區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空間;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活躍發展,人們的職業變化、空間流動日益加劇,地域性社會管理一條線的壓力劇增。在這種情況下,地域性管理的功能被得到重新認識和重視,并以社區建設的形式得到空前強化。同時,在當前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社會生活服務的社會化水平不高、人們收入水平有限以及個人資本的積累還很缺乏,社區居民的許多困難只能求助于社區來解決。居民們越來越發現他們在社區有著許多共同的利益,有必要也有權利組織起來,自力更生,守望相助,維護共同利益,滿足共同需求。于是在街道、居委會的組織和指導下,社區服務首先登場亮相。

二、社區在推動就業、緩解就業壓力中的作用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關系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系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就業是擴大就業和促進再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就是要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這個目標,依托街道社區黨組織和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通過挖掘社區就業潛力、開發社區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提供就業服務和實施再就業援助、幫助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問題,達到擴大就業、穩定就業目的,使本社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基本走上就業再就業之路。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1、社區就業補充了就業機會。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我國下崗、失業人員呈逐年遞增趨勢,下崗、失業人員大多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較低,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中處于弱勢人群,相當多的人根本無法回到正規部門再就業,因此雖然近年來下崗職工數量有所減少,但下崗人員的再就業率也開始降低。下崗職工協議期滿出再就業服務中心,對再就業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在勞動適齡人口增長、城鄉人口流動加劇和企業改革繼續深化,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競爭的綜合背景下,城市就業和再就業問題顯得日益嚴重。采取多層次、多形式的靈活性就業是促進城市就業的重要方式,社區就業作為一種非正規就業方式,對于勞動的專業技能和年齡要求相對比較低,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階段性和時間彈性,能夠對下崗、失業人員起到一個蓄水池的承接作用,成為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補充渠道甚至是主要渠道。如邯鄲市的社區平臺建設工作,以起步早、標準高、效果好,2005年,全市共建立勞動保障事務站208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室260個,專職工作人員1300多人,新創辦社區就業實體483個,發展服務型企業、勞服企業及生產自救基地等經濟組織72個。通過社區就業實體、勞服企業、服務型企業及生產自救基地等經濟組織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000余人。

2、社區就業促進城市社區建設。8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開始通過社區服務促進城市社區建設,社區公共生活空間不斷擴大,開始向社會自治發展,社區公共服務功能不斷發展。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重點所在,也是社區管理、文化、衛生、環境、治安等各方面工作開展建設的基礎,不僅能為居民教育、就醫、購物和消費等方面提供便利,而且有助于社區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強。城市社區服務實際上為各個城市中通過社區服務落實群眾各種需求,促進解決各種公共事務都得到良好的實踐和發展。以社區服務為重要的內容的基層社區建設為將社區服務和社會福利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社會化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和方便的全方位活動,并滿足日益增長的各類社會公共需求,并在此過程中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社區就業不僅是吸納勞動力的良好渠道,可以發揮社區以及居民自治作用就地化解就業問題,同時是適應了改革開放以后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變遷,通過社區服務就業能夠更好地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在基層社會出現的各類公共事務和實際困難,提高社會整體的就業需求。

3、社區就業促進經濟結構向社會服務業轉型。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結構不斷進行調整,加劇了結構性失業人員的增加。這種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勢:國民經濟從工業經濟或是前工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和后工業經濟社會轉變,傳統的第一、二產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所在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社會服務業在經濟總體結構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服務就業的發展,在基層社區找到一個最佳結合點,就是社區服務業,這包括保潔、保綠、保安等社區服務,也包括家政、護理、家庭教育、文化娛樂等各類社會服務。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社區就業的發展是很欠缺的,社區服務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我國社區就業的份額提高到12%,大約可以增加2000萬個就業機會。有意識地通過發展社區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并在此同時達到促進再就業的目的,已經成為當前經濟工作部門和就業保障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社區就業逐漸成為再就業的主渠道。如果以社區為依托,加強社區服務的創新,提供全方位和多層次的社區服務,建立起完善的社區服務網絡,社區服務業完全可以走上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未來社會服務產業發展和就業機會的增長將具有巨大的潛力。

4、社區就業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和諧社會,按黨的十六中全會決定的表述,就是“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民本主義是現代社會的一種主要的價值觀,民本主義要求以民眾為中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社會活動中注重滿足人的多樣化需要和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優化社會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此,在社會發展方向上,要求由注重經濟增長轉向注重社會全面進步,由注重國家的工業化轉向注重社會現代化。社區建設適應了這一要求。因此社區建設是一個以居民社會生活共同體為基點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社會運動,它的宗旨正是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高質量的生活需求和全面發展為出發點,致力于形成安定、安全的社區治安秩序、便民利民的服務網絡、團結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舒適優雅的社區環境和規范有序的社區管理。社區的成長和社區建設的發展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而推動社區成長和社區建設事業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從事社區工作,在社區實現就業。安居樂業,穩定了社會。

三、搞好社區就業的幾點建議

1、依托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建設工作,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素質。培養一支專業化的社區服務隊伍和高素質的社區管理人員,帶動社區建設和社區就業事業的發展。從具體措施看,當務之急是一方面在已有資源基礎上加強社區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定期舉辦各種培訓班,通過授課、交流等形式,提高社區服務從業人員和社區管理者的專業水平,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待遇水平,吸引社會上的高素質人員加入到社區工作的行列,另一方面還要在高校設立譬如“社區工作”之類的相關專業,為社區服務業的大發展培養高級管理人才。

2、切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發展社區服務擴大就業,政府一定要放寬對從事社區服務領域的經營政策,鼓勵人們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創業。特別是對微利服務項目應落實各種稅收和減免行政性收費等優惠政策;通過提供靈活的社會保險入口,解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問題;通過政府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一定的扶持資金支持,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實際困難;通過解決社區就業的場地不足問題,建議采取行政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方式,解決社區就業個人和機構的場地問題,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場地等措施。如邯鄲市出臺各種相關優惠政策措施,通過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利用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形式,開展“社區處處是綠燈”、“你就業我掏錢”、利用“就業橋”和勞動就業宣傳日等宣傳活動,擴大社會影響,把現有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3、推進社區服務產業化。社區服務產業化是社區服務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實現了社區服務產業化,才能真正促進社區就業的發展。社區服務產業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社區服務多元化。(2)社區服務市場化。(3)社區服務規模化。社區服務產業化以后,供給方可以隨時滿足顧客的即期需求,開發顧客的潛在需求,努力創造顧客的未知需求。

4、完善社區就業管理。(1)實施分層管理。在市區兩級政府成立專門的社區就業管理機構,通過制定政策、組織培訓、完善信息網絡等綜合服務發揮指導和扶持作用,創造適合社區就業的良好外部環境。(2)建立公益性載體。在各層次建立的社區服務機構,屬于公益性的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所有管理和服務均應當免費。這類機構的經費來源應當由政府按照一定標準撥付,解決日常開支問題。(3)協調合作,簡化手續。再就業工作是一件關系到社會穩定的大事。各管理機構均有自己的管理權限,應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協調配合,簡化手續,為符合要求的經濟實體提供方便。

5、將“增加社區就業”作為社區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增加勞動保障部門在社區建設中的參與度,使社區建設與增加就業的結合得到組織上的保障,形成“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同時加快社會保障社區化的進程,把社區就業人員置于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內,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這也有利于引導失業下崗人員轉變擇業觀念,更多地在社區實現就業。如邯鄲市勞動就業服務局從04年以來,創造性開展了社區就業“三無”創建活動(“三無”即:無下崗失業人員居民樓、無下崗失業人員居委會、無下崗失業人員辦事處),到05年,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在本轄區內大力開發社區就業崗位,通過“十個一批”安置辦法,實現本居民樓、本居委會、本街道沒有一名下崗失業人員目標,這“十個一批”為: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拓展門店安置一批、擴大社區服務門類安置一批、綠化環衛保安安置一批、家政服務安置一批、能工巧匠特項服務安置一批、動員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安置一批、下崗職工自主創業安置一批、勞務輸出送走一批、其它靈活就業安置一批,到去年底,市內三區已有16個居民樓實現無下崗失業人員居民樓目標。

6、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成果發展社區服務。利用信息技術,開辦社區網上辦公、辦事和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進行以街道和小區為單位的社區信息化建設,提升社區服務的技術層次。抓街道、社區就業工作,實現就業用工信息化是關鍵。如邯鄲市狠抓了就業用工信息化、網絡化建設,省、市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全市19個縣(市、區)勞動就業服務局、173個鄉鎮(街道)、市內68個社區勞動保障事務站、72個勞+動保障工作室已基本實現了與市就業服務局信息聯網。同時已建立起包括下崗職工、失業職工、城鎮新成長勞動力、農村勞動力及相關高級人力資源的多層次、全方位、點面結合的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建立起了網上求職、短信求職、網上就業指導、短信就業咨詢等新穎的個性化就業服務。至此,已在全市逐步建成較為完善的就業信息網絡平臺,形成遍布全市的就業信息網絡。基本實現足不出戶達到網上求職、用工登記、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就業服務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