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推廣新體系的典型經驗材料

時間:2022-12-18 06:37:00

導語:農技推廣新體系的典型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技推廣新體系的典型經驗材料

改革體制完善機制構建網絡健全、充滿活力的農技推廣體系

2005年以來,我們××縣針對傳統農技推廣體系與“三農”發展不相適應的實際,從解決體制弊端和沉積問題入手,創新思維,拓寬思路,全面開展了以“優化縣級、強化區域、取消鄉級、健全村屯”為內容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工作。通過半年來的實踐看,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達到推廣網絡健全、隊伍結構合理、工作積極性提高、服務意識增強,農民群眾滿意的改革目的。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縣情實際,把改革作為破除農技推廣體制弊端的治本之策

稅費改革后,特別是“一免三補”政策出臺后,農民種地積極性空前高漲,對科技種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田的渴求也十分強烈。尤其是去年我縣遭受了嚴重的大豆菌核病和水稻稻瘟病的侵襲,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農民對科學種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紛紛到縣鄉農技推廣部門,甚至到省市科研部門咨詢請教,一改過去被動灌輸科技知識的惰性,主動要求學科技,用科技。而與之相對應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農技推廣體系,已經明顯不適應這種形勢的需要。從我縣的情況看,整個農技推廣體系處于“網破、線斷、人散”狀態,無法有效發揮服務職能,滿足農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的需求。從縣級看,農技推廣中心沒化驗室、培訓室、標本室和實驗場,檢驗檢測設備也不健全,到下面去服務基本還是60年代的“一張嘴、兩條腿,褲兜揣著一枝筆”,憑經驗、憑老辦法來指導農民,缺乏高科技服務手段。整個推廣隊伍素質也偏低,64名農技推廣人員本科生只有3個,大專生只有5個,而且還都是95年以前畢業的。農技推廣人員連續幾年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知識結構老化,工作全靠吃老本。同時,工作激勵機制也不健全,有人不會干事,有事沒人干,人浮于事現象比較嚴重。從鄉級看,機構改革后,農技推廣職能劃入農牧綜合服務中心,使農技推廣工作變成“一有三無”,即有工作人員,無站房,無設備,無經費。而且人員偏少,在全縣10個鄉鎮中僅有1人抓這項工作的就有8個鄉鎮。從村屯看,由于取消了原來村級農民技術員和屯示范戶,這兩級已經斷層,處于空白狀態。面對這種形勢,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深入鄉村進行了全面調研,通過調研一致感到,這種體制不改,農技推廣體系將名存實亡,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將是一句空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受到嚴重制約。為此,在認真進行考察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05年11月,我們開始著手推進改革工作。

二、堅持創新思維,扎實推進改革工作

工作中,我們把創新貫穿于改革的全過程,從順體制、活機制、建制度入手,全面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1、創新體制,構建四級服務網絡。現行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核心問題是體制不順。為此,我們從理順體制入手,著力建設了以縣中心為龍頭,以區域中心站為橋梁,以村屯農技推廣協會、屯科技示范戶為載體的四級農技推廣服務網絡。一是強化縣中心建設。將縣農技推廣中心由副科級升格為正科級,隸屬關系不變。針對當前農技推廣工作的需要,對縣中心的內設機構進行了調整,撤消了推廣站、土肥站、經作站、水稻站和環保站,把縣農科所劃歸中心管理,重新組建了測試中心、植保站、科研所和綜合辦,整合職能,提高效率。二是跨鄉鎮建立區域中心站。針對鄉鎮農技推廣職能弱化的實際,把鄉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的農技推廣職能劃出,按照產業布局,跨鄉鎮建立了三個農業技術推廣區域中心站,作為縣中心的下設單位垂直管理,級別定為副科級,站長上掛中心副主任。并從縣中心選派12名業務骨干充實到區域站強化力量。區域中心站公用經費按實際聘用的在職人數核定,統一撥到縣中心管理,實行報制帳,由縣中心在財政結算中心統一核算。三是健全村屯兩級網絡。根據屯型大小,每個屯設2-3個科技示范戶,由村民舉薦,區域中心站考核確定。村成立了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會長由各屯科技示范戶選舉產生,經區域中心站考核后,報縣中心審批確定。

2、創新機制,全面增強農技推廣隊伍的活力。實踐證明,好體制要充分發揮作用,必須有好機制做保障。為此,我們在全力推進農技推廣體制改革的同時,切實在創新工作機制上狠下了功夫。一是競崗定編。對縣中心重新核定編制,核定崗位,沒有下派的人員除主任外全員競聘上崗,簽定三年聘用合同,死編活人,動態管理。對落聘人員實行待崗,發基本工資,三年內單位有空崗,可參與競崗,仍然落聘的三年后納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通過嚴格的考試考核,縣農技推廣中心有4人待崗。對三個區域站我們核定了24個編,暫時使用15個,通過考試考核的方式,從鄉鎮財政開支符合條件的人員中競聘上崗。落聘的鄉鎮原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由鄉鎮政府重新安排工作,并取消相應的技術崗位待遇。二是工資活發。對競聘上崗人員實行津貼和獎金活發,將工資中津貼的30%和獎金作為崗位活發津貼,按照目標考核情況兌現。考核不合格的津貼部分全部扣除,連續兩年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檔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三是利益引導。就是采取調工資、給補助等措施,調動基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一門心思抓好農技推廣工作。對縣中心下派到區域中心站的人員,每人浮動一級工資,高級職稱的每月補助100元,中級職稱的每月補助70元。對從鄉鎮競聘上崗的區域站人員,每人浮動一級工資。屯科技示范戶,可優先承包半坰機動地,村里每年給解決200元的科技示范補助資金。村農技推廣協會會長,可優先承包一坰機動地,村里每人每年給解決400元的科技示范補助資金。

3、創新制度,鞏固擴大改革成果。為保證改革后農技推廣工作的扎實開展,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我們以調動農技推廣隊伍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為重點,制定出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崗位責任制及考核辦法》、《××縣農技推廣協會會長崗位責任制及考核辦法》、《××縣農技推廣示范戶崗位責任制及考核辦法》,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干有目標,獎有抓手,罰有依據,切實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約束人,以制度激勵人,以制度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三、強化組織領導,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靠一般抓法不行。為此,我們切實在強化領導,真抓實干上下了功夫。

1、領導重視,合力攻堅。把改革上升到了縣委、縣政府行為,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以主管書記、主管縣長、組織部長等縣領導為副組長的改革推進領導小組。縣委書記、縣長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改革工作,以政府文件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全縣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施意見》。人事局、監察局、財政局等部門,積極參與,全力搞好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推動了改革的有序進行。

2、嚴肅紀律,保證公平。為保證改革的順利推進,在人員考試、考核,競聘上崗等關鍵環節上,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并邀請市總站的高級農藝師出題評卷,成績面向社會公開公示。同時,明確規定,如果在改革中出現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等問題,一經查實要逐級追究,從嚴查處。

3、提供政策,全力支持。為增強農技推廣部門實力,保證改革取得實效,縣里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出臺優惠政策,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區域中心站的建站費用全部由縣里負責,保證每個站建設200平方米的獨立辦公用房,并為每個區域中心站購買實用工作車一輛;把農技推廣中心的各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個區域中心站除正常的辦公經費外,縣財政每年增撥1萬元經費;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各項補貼,納入財政預算,一定三年不變。

各位領導,同志們,在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中,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按照上級的要求,與廣大農民群眾的期盼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要采取有力措施,繼續完善,繼續提高,使農技推廣工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