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14 02:45:00

導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交流材料

是傳統的農業大市,是省優質糧棉油和優質水產基地。年以來,我們搶抓被列為全國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試點縣市機遇,強化組織領導和宣傳培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形成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上下聯動、創優爭先的良好態勢。農民盲目施肥、偏施氮肥的傳統習慣基本轉變,按卡施肥、按方施肥的科學方式全面推廣,施肥結構更加合理。五年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29.7萬畝,覆蓋198個村,涉及10.2萬農戶,推廣施用配方肥3.9萬噸,比過去常規用肥減少1129噸,增加農作物產量3.8萬噸,節本增效8965萬元。主要作法是:

一、加強測土采樣,積累技術成果

按照測土施肥項目實施方案,認真做好測土采樣基礎工作。根據地形地貌、土壤類型、耕作制度和灌溉條件的差異,利用土壤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和行政區劃圖三圖疊加,合理確定采樣單元,廣泛開展土樣采集測試。五年測土采樣8942個,化驗分析7萬多次,發放配方施肥通知單29萬份。通過大量的土樣分析測試、農戶調查和田間試驗,我們摸清了全市土壤肥力狀況,完成了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提出了主要作物施肥配方204個,為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抓好試驗示范,增強帶動效應

一是規范試驗操作。準確把握主要土壤類型,按照肥力高、中、低分別設置試驗田、示范田、對比田,實行“三田”配套,做到試驗到點、示范到戶、責任到人。堅持統一主推作物品種、統一精量播種、統一基本苗、統一秤肥下田、統一田間管理、統一記載標準、統一收獲計產、統一分析化驗,促進了糧食增產和農業節本增效。鎮桑樹河村村民曾祥華曾向溫總理提出測土配方施肥建議,是我市試驗操作服務對象。通過規范測土配方施肥,年曾祥華種植的水稻畝平增產55公斤,油菜畝平增產18公斤,節省肥料投入10%,全年種植業增收3000多元。

二是規范示范區建設。按照市有萬畝片、鎮有千畝方、村有示范戶的要求,創建標志示范區,用看得見、摸得著、最直接、最客觀的形式,展示測土配方施肥效果,并在農業生產關鍵季節組織農民現場觀摩。為了增強示范帶動效應,我市將測土配方施肥作為科技入戶工程的第一技術,安排100多名農技人員,每人承包25個種植大戶和科技示范戶,負責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服務。全市興辦村級千畝測土配方施肥綜合樣板18個,萬畝示范樣板6個,五年興辦示范樣板9.2萬畝。

三是規范數據管理。詳細掌握土壤供肥性能、需肥規律和肥料效應,不斷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開發全市施肥決策系統,并將復雜的土壤養分豐缺指標、施肥指標簡化為施肥推薦表、施肥建議卡。同時,開通農信通短信平臺,向農民發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防治等實用信息,接受群眾電話咨詢,解難答疑。通過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及時為農民提供了品質優良、配方科學、價格合理的配方肥料。

三、創新推廣模式,構建長效機制

著力構建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的長效機制,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市在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定點企業提供配方肥產品的基礎上,堅持技術引路、產品跟進,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一是結合配方肥應用,創新“五個一”模式,即一個技術服務系統、一幅科普掛圖、一張土壤測試結果表、一張施肥建議卡和一個配方肥基層供應網絡。充分發揮供肥網點的宣傳陣地作用,向農民講清楚技術,讓農民弄明白產品,使農民欣然接受。二是開展“一講三帶”,促進技術服務到位。明確要求技術人員下鄉講技術、作指導,必須隨身攜帶土壤測試結果、施肥建議卡和技術資料,讓農民熟練掌握測土配方施肥的操作規范。三是推進“四家一方”服務模式。把專家、廠家、商家、農家有機結合在一起,專家出配方、搞服務,廠家做產品、建網絡,商家供肥料、送資料,農家用技術、得實惠。四是引導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積極參與,以點帶面推動配方肥使用。在配方肥購買價格上,對示范區農戶、種糧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每袋優惠5至15元,讓農民施用配方肥率先嘗到節本增收和省工省事的甜頭。問安方家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集中耕地面積4349畝,大面積使用水稻、油菜配方肥,僅今年施用水稻專用配方肥就達到186噸,現已預訂秋播油菜配方肥100噸。五是結合“以錢養事”新機制的運行,保障技術推廣。各鎮將測土配方施肥作為農技推廣的重要內容,切實抓好土樣采集與農戶調查、一對一培訓指導農民、發放施肥通知單、組織現場觀摩等具體工作,有效解決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

四、推進平臺建設,提高服務能力

加強服務能力建設是促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的基礎和保障。我們著眼于“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導”五個關鍵環節,從充實技術力量、完善組織機構、更新儀器設備、建立示范基地入手,不斷完善服務平臺。投資36萬元,配置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化驗分析儀器、數據處理和技術培訓設備、應用軟件等,實現分析設備自動化、樣品測試批量化、數據管理信息化。加強化驗室制度建設和質量管理,不斷提高測試技術水平。圍繞建設數字農業,全面采用專家演繹系統,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和信息化服務能力,構建完善的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配方施肥決策系統和專家咨詢系統。組建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優的專業技術隊伍,建立了較完整的土肥技術服務、監測和管理體系,帶動了水稻輕簡化栽培、超級稻示范推廣、油菜—菜兩用、馬鈴薯免耕栽培等其他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