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為動力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時間:2022-09-20 10:24:00
導語:以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為動力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央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寫進“十一五”規劃建議,從戰略的高度,描繪出我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宏偉藍圖。這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重大決策,必將對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加快小康社會步伐產生極大地推進作用。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首先消除貧困。消除貧困的關鍵在于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重點在于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因此,中央“十一”五規劃建議強調要“因地制宜地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一個村、一個村地解決問題,不斷加快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步伐,實現農村的全面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條件。
一、以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為動力,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脫貧保證
在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不解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無從談起。因此,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把“貧困人口繼續減少”列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扶貧開發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貧困人口由2.5億人下降到去年的2610萬人,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8%,成為世界減貧的楷模。我縣實施扶貧開發特別是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方針、政策,始終以扶貧開發作為統攬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全局,突出狠抓了以整村推進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縣累計新修、復修鄉村公路3000多公里,新增通路自然村1050個;新修庫、堰、渠、窖等水利設施15382處,新增灌溉面積17萬畝;新建“三位一體”、“四位一體”生態家園8200多戶;新增磚木磚混結構農房5254戶,實施安居工程12012戶46.7萬平方米;改造學校危房49921平方米;新建村級圖書室57個;183個村建設了村級衛生室;有線和無線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5%,人民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以茶葉、肚倍、煙葉、山野菜、冬棗等為主的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達到48.5萬畝,比2000年凈增37.64萬畝,特色產業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比重達到61.5%,在農民現金收入中的份額達到34%。到2004年底,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89元,比2000年凈增457元。全縣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16.03萬人減少到去年的14.16萬人,減幅達11.67%,其中絕對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7.75萬人減少到6.96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8.28萬人減少到7.2萬人。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不僅使已經實施的47個省定重點貧困村和21個省、市對口幫扶村基本實現脫貧,而且極大地推動了整體扶貧開發、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是以貧困村為單元,統一規劃,綜合建設,分批實施,始終貫穿了扶貧對象的瞄準式和扶貧項目的進村入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施了“整村推進”扶貧規劃的村,貧困發生率明顯下降,農村人均純收入顯著提高。
(二)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效途徑
整村推進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方式的創新。其主要特點是瞄準式、參與式和開發式。所謂“瞄準式、參與式和開發式”就是瞄準貧困等弱勢群體,廣泛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必要扶持下,帶動和促進貧困群眾增強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使貧困村整村實現綜合性發展,最終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目標。“整村推進”建設涉及10項指標,其主要內容不僅包括生產生活、產業發展,還包括社會事業、民主政治、基層組織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實現這一目標,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狀況,實現農村的全面發展,而且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條件。實踐證明,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不僅有利于瞄準貧困人口,有利于扶貧資金進村入戶、提高使用效益,有利于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有利于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貧困村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且能夠將扶貧開發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內容與建設方式完善、建設手段與建設機制的對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措施和有效途徑。
二、以整體規劃為基礎,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方式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在建設,規劃是基礎。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統籌協調、整體規劃。其基本設想是:在2010年之前,全面完成139個重點貧困村扶貧規劃的實施,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促進貧困村經濟社會全面和諧發展,夯實貧困村協調文明發展的基礎,建立和完善貧困村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增強貧困村自我發展的能力,如期實現《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條件。
具體目標: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扶貧開發政策,以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為重點,到2010年,力爭使全縣139個貧困村初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標準。在基礎設施改善上,圍繞解決群眾的行路、飲水、灌溉、就學、就醫、通訊、電視、生產發展、文化科技、生態能源“十難”問題,著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道路寬暢、飲水安全、用電保證、通訊便捷、上學方便、就醫可靠、廣播到戶、電視到家的效果。在增加農民收入上,以培植和鞏固特色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完善市場培育主體和機制,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增值,發展高效、優質、生態、安全農業,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加100元以上。在基層建設上,以爭創“十星級農戶”為重點,進一步加強鄉規民約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村民有章可循、照章辦事,違章必糾,形成鄉風文明的良好風尚,爭做社會主義新型農民;進一步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形成管理民主的村民自治區域。注重村民自治建設,完善村民管理體系,完善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體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平安創建活動,自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群眾安居樂業,最終使重點貧困村實現“有一個好班子、好民風、好規劃、好產業、好基礎、好環境、好成效”的“七個好”目標。在工作方式上,按照“一次規劃、兩年建設、第三年檢查驗收”的要求,采取“先易后難,試點示范,重點重抓,綜合治理”的原則,把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與綠色小康村建設、農村經濟示范戶、老區重點村建設有機結合,整合政策、捆綁項目資金,使每個村年有償和無償資金總投入達到100萬元左右。通過政策扶持、對口幫扶、產業帶動、整體聯動,到2010年,使80%左右的村基本達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標準。
三、以整合資源為手段,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機制
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涉及面廣、艱巨性和復雜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整合資源、整體聯動、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共同促進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
1、整合政策資源。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扶貧開發方針、政策和措施,以“整村推進”為平臺,整合扶貧、各類支農、社會幫扶和群眾自籌資源,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各負其責、渠道不亂、用途不變、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則,加大對貧困村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重點貧困村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對農民免收農業稅,對貧困學生和貧困人口實行救助等,力爭每個重點貧困村有償、無償扶持資金達到100萬元左右。同時,要緊緊圍繞整村扶貧開發任務目標,充分發揮政策、信息、技術、管理、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在貧困村實施有針對性的行業發展幫扶措施,共同推進整村推進工作,確保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實施一個村、脫貧一個村、長遠致富一個村。
2、整合社會資源。社會扶貧是推動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認識社會扶貧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與中直、省直、市直各對口幫扶單位的聯絡和銜接工作,主動聯系,溝通感情,積極尋求各級對口幫扶單位的援助,力爭在爭取幫扶政策、項目、資金上有新的突破。同時,要進一步強化縣直單位駐村幫扶工作責任,進一步動員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通過行業參與、部門幫扶、黨員幫帶、民間救助和個人捐贈等途徑扶貧濟困,努力形成“大扶貧”的工作格局。
3、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要堅持把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納入縣域經濟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辦檢查,嚴格考核兌現,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考各級各部門年度任務目標完成情況的重要依據。激勵和督促各方面緊緊圍繞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落實責任,強化措施,把新農村建設真正落到實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組織保證。
- 上一篇:鄉鎮黨委換屆考察材料
- 下一篇:工作制度寫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