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醫學的一枝奇葩
時間:2022-02-11 11:26:00
導語:民族醫學的一枝奇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右中旗是以蒙古族為主題,也是以蒙古族為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在這里,蒙族文化源遠流長,獨具魅力。中旗蒙醫院、蒙醫藥研究所就是在這片沃土上建立、發展起來的。
科右中旗蒙醫院(研究所)是集蒙醫藥科研與蒙醫臨床醫療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科研、教學單位,始建于1973年。在近30多年的歷程中,一批蒙醫蒙藥研究學科帶頭人脫穎而出,并推出了一批具有很高醫學價值的研究成果。蒙醫院(研究所)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辦院宗旨,良好的服務使蒙醫院成為中旗老百姓最信賴的醫療單位之一;堅持蒙醫特色、蒙西醫并重的建院方針,走出了特色辦院的路子。1997年10月,他們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自治區驗收,步入國家“二級乙等”醫院行列。
蒙醫院(研究所)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固定資產520萬元,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編制床位80張,職工130名,專業技術人員97名,其中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21名,主管護師4名,主管藥師1名,醫(藥、護)師46名。設有內、外、婦、兒、五療、口腔、眼科、耳鼻喉、肛腸、骨傷、皮膚、急診等十二個臨床科室;宮頸糜爛、糖尿病兩個重點專科;心血管、腦血管、風濕、胃、腎病專科;內、外、婦、兒四個療區;檢驗、放射線、功能檢查、細菌室、病理室等五個醫技科室;藥劑科、制劑室、預防保健科、手術室等五個輔助科室;醫務科、護理部、設備科、總務科、財務科、醫???、院辦室等七個職能科室。擁有日本產CT、彩超、韓國產多功能B超、24小時動態心電監護儀、動態血壓監護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500毫安X光機等萬元以上設備26臺件;有年產3000公斤丸、散、膏、丹、湯等五個劑型120余種的蒙成藥制劑室,制劑供給率100%。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中旗蒙醫院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幾經風雨,幾經榮辱。隨著時代的變遷,蒙醫院(研究所)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從建院到1987年是第一個階段,是建設和發展較快時期;第二時期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第三時期是1995年以后到現在,醫院管理、蒙醫藥研究、臨床醫療開始走上科學化、規范化軌道,進入健康發展的時期。
在第一階段,雖是建院伊始,但從無到有,逐步擴大建筑面積,增加人員,引進部分比較先進的醫療診斷設備。尤其是在蒙醫蒙藥研究方面成績突出,編寫、翻譯出版了《蒙醫常用方劑選》、《蒙醫鄉村醫生手冊》、《斯日吉德米格》、《寶音扎布肝病防治》、《長壽奧秘》等醫用工具書。《用蒙藥實驗治療肝病》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在此期間還舉辦了三期全旗鄉村醫生培訓班,培訓150余人次。1978年,出席全國科技大會,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面對剛剛興起的商品大潮,蒙醫院(研究所)在新舊交替轉軌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盡管如此,這期間的科研工作依然比較活躍,《哈屯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尼哈期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獲興安盟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在盟級以上專業刊物上發表業務論文10余篇。但是由于醫院管理不善,制度不嚴,醫療設備落后,醫院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始終徘徊不前。至95年,醫院庫存藥品僅有26萬元,外欠債33萬元,職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抓藥難,打針難,看病難”現象時有發生,醫院的兩個效益開始出現滑坡現象。
1995年5月,中旗第一次干部制度改革試點在蒙醫院(研究所)進行。從此科右中旗蒙醫院(研究所)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這一年,旗委組織部決定在社會上公開選拔聘任院長。當時任中旗義和道卜蘇木衛生院院長的白全龍在選拔、招聘過程中“過關斬將”,以年輕、業務強、會管理等諸多優勢脫穎而出,白全龍組閣了新班子。新班子是一個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群體。他們團結一致,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在工作上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員工做到的,他們首先做到。班子領導個個是業務尖子,在業務上分兵把口,獨檔一面。院長白全龍(蒙醫主治醫師)對蒙醫內科消化系統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還是出色的外科主刀醫生,技術嫻熟,深受患者歡迎。僅2000、2001年兩年間上臺做各種手術160余例。他的論文《蒙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0例》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他的事跡被編入人民日報出版發行出版的《時代名流·東方之子》一書中。在業務上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鉆研提高,盡職盡責地為患者服務。一次,有一名外地患者患急性闌尾穿孔,并發性胸膜炎,高燒不退,處于昏迷狀態中,來到醫院時已凌晨3點多鐘。白全龍處理完一個危重患者,剛回家躺下,就有人敲門來找他。他二話沒說,立即起床,騎上自行車急速趕到醫院進行手術處理。經過3個多小時的搶救治療,患者脫險了,家屬含著眼淚,握著白院長的手激動萬分:“你真是人民的好大夫”。類似的熱情服務于患者,以開拓進取、不謀私利、求真務實的精神當好“班長”,為廣大干部職工樹立了典范,贏得了群眾的尊敬與信賴。人們豎起大拇指:“白院長真是好樣的”。
副院長霍俊亮,副主任醫師,盟政協委員,每年成功地搶救近百例急危重患者,系統治療內科疾病300例以上,治愈好轉率在90%以上。受到廣大患者和家屬的普遍好評。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系統掌握了內科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治方面造詣較深。他撰寫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綜合治療》、《鈣拮抗劑的臨床應用》、《急性心肌梗塞的搶救與治療》等幾篇在省級和國家級刊物上。其中有一篇被評為優秀論文。
副院長那順布和,蒙醫主治醫師,在蒙醫治療腦血管病、肝病、婦科病方面醫術精湛,在理論上有很高的造詣。他發表過論文《用蒙醫藥治療肝病》、《尼哈期塔拉哈治療婦科病》、《哈屯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呼和散治療出血熱》等,其中兩篇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一篇獲興安盟科技進步二等獎。那副院長可以說是業務上過得硬的學科帶頭人。
副院長包長順,蒙醫主治醫師,擅長蒙醫治療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對糖尿病的并發癥的治療有其獨到之處。根據蒙醫藥經典、傳統理論,潛心研究,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用“清糟歸精”原理研究出治療糖尿病的“喜晶系列”新蒙藥,經468例患者臨床觀察,總有效率為77.9%。
副院長胡云峰,蒙醫主治醫師,擅長蒙醫治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風濕癥等,對蒙藥配、炮制技術、理論等都有獨到見解。
一正四副五個院長,個個都是業務骨干。他們憑著精湛的醫術和高度的責任感,贏得了醫護人員及廣大患者的信賴。這個富有朝氣的年輕領導班子構筑起一座堅固的戰斗堡壘。面對鮮花和榮譽,他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求索的道路何其漫長,在攀登蒙醫學高峰的路途上還會遇到無數艱辛。如何帶領蒙醫院全體員工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進,成為領導班子經常考慮的重要問題。幾經反復,幾番討論,他們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終于達到共識,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塑造醫院新形象。
醫療衛生事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行業。要在醫護人員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醫德教育,提高醫護人員道德素質,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以“醫術精湛,服務一流,信譽第一”為總的指導思想,制定了《醫護人員行為規范》,開展文明用語20句、禁語40例活動,醫護人員掛牌上崗。通過開展“敬業愛崗、講理想,比貢獻”、“假如我是一個病人”、“白求恩杯”、“辛苦我一人,幸福千萬家”等系列活動,強化了“醫院就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識。
二、完善各項制度、標準,建立起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醫院科學管理必須依靠嚴格的規章制度來保證,靠質量控制來實現。為達到這個目標,成立院質控領導小組,設質控辦,制定、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業務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在醫療質量、護理質量、服務質量、療區管理、設備管理各方面形成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制劑生產嚴格掌握質量標準,每批次制劑均有質檢,保證藥品質量,使藥檢抽查合格率達到95%以上。購置醫療設備,要按要求申報審批制度進行論證和評價,以院、科的實際需要為購置依據,進行效益預測,按技術條件審批。在藥品與后勤物資的采購方面,第一要保證質量,價格合理;第二按審批程序憑單驗收質檢入庫,核對無誤,簽字報帳;醫療器械從主渠道進貨。嚴格按照要求管理,杜絕出現假、劣產品流入使用。庫房管理做到計劃、采購、保管、發放、結算、盤點等各環節都與管理人員利益掛鉤,制止物品浪費、流失現象。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對療區管理、設備管理,建立量化考核體系,按時進行月查,季評。
嚴密的科學管理使全院干部職工形成了合力,營造了很好的環境氛圍,醫院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層出不窮。當患者尤其是農牧區患者有困難時,醫護人員總想方設法幫助他們,送藥、送水、送飯……患者陪床家屬沒錢吃飯,醫護人員就把他們帶到自己家里,吃個十天半月是常有的事。一次,西爾根蘇木一個叫玉花的患者因患急性黃疸性肝炎住院治療,只住了5天院就要出院。總護士長其木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親切地詢問患者。當得知患者確屬家庭困難實在拿不出錢時,立即把自己僅有的300元錢借給患者,并且多次從家里做飯做菜送到病人床前,從各方面細心照料。玉花激動地說;“你們不是親人、剩似親人啊”。在蒙醫院,為患者做點事對醫護人員來說已習以為常。正因為醫護人員與患者水乳交融,有些病人出院,拉著醫護人員的手久久不愿離去。有的患者與醫護人員成了朋友,逢年過節或者上街辦事的時候都要繞道到蒙醫院看看。
97年,為創建國家二級乙等醫院迎接驗收,有兩個療區的醫生、護士任務格外繁重,工作量大。他們早來晚走,放棄節假日休息,餓了泡一碗方便面,渴了喝一口白開水。在副院長胡云峰的帶領下,大家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有的同志因熬夜休息不好,身上哆嗦,嘴是都起了泡,扁桃體發炎,更多的同志身體消瘦,體重下降。但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打退堂鼓。他們硬是憑著“院興我榮,院衰我恥”的主人翁精神,憑著為民族醫藥的發展做貢獻的責任感完成了預定的任務,順利通過驗收跨進國家二級乙等醫院行列。通過驗收后,副院長胡云峰、護士長其木格累倒了。院長白全龍感慨萬千,他說:“因為有這么一批干部職工撐著這方天地感到自豪!”
三、加強以“四新”為主的繼續醫學教育,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擴大知識面,狠抓職工隊伍業務建設。
醫療單位不僅是有著良好的服務態度,更重要的是,要以較高的醫護水平解除病人痛苦。對醫院來說,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實質問題。醫院提出要求,要全體醫護人員重視知識更新,隨時掌握“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緊緊圍繞繼續醫學教育,大興學習之風。醫院結合蒙醫藥特點申報96個“繼教”項目,并且每一個項目都指定有一定臨床經驗、理論水平較高的中級以上人員承擔講課任務。幾年來,累計集中授課236學時,參加“繼教”2280人次,有計劃、有組織的對未受蒙醫理論教育的醫護人員進行“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促使業務人員不斷接受新知識。副主任醫師那日基礎理論、基本功扎實,同志們都愿意聽他的“繼教”課。他克服困難,邊治療、邊備課,拖著虛弱的身體按時到場講課。凡是承擔講課任務的同志,都做到備課有教案,講課有實際操作示范。大家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在全院形成了認真學習的風氣。
四、提高科研能力,把握科技興院戰略
醫院要發展,醫療是立本,科研是求新。要使醫院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勢頭,必須重視科學研究,只有用科學開創的新知識才能解決醫療難題,提高醫療水平;只有不斷提高醫療水平,才能使醫院形成專業特點,發揮更大優勢。
蒙醫院堅持突出蒙醫特色,蒙西醫并重的建院方針,提高科研能力,提高醫療服務中的科技含量,不斷引進現代醫學技術,新成果,在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有機結合方面進行不斷探索和研究。近幾年,在推廣應用《蒙醫藥實驗治療肝病》成果基礎上,對各型肝炎的療效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通過臨床觀察,對比分析,該成果對甲、乙型肝炎療效顯著,尤其對乙型肝炎“五項指標”的轉陰具有較滿意的效果,在肝病治療上顯示出專科優勢。主治醫師、副院長包長順帶領科研隊伍在蒙醫藥治療糖尿病領域鍥而不舍,孜孜以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主治醫師、副院長那順布和因科研能力強多次參加院里承擔的科研課題的研究。在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的《哈屯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課題,他承擔了新藥的組方、炮制任務。他為了使藥物既減少毒性減少副作用又能達到理想治療效果的目的,在藥物炮制過程中被煙熏、被火燎、眼睛紅腫淌淚,手上燙起酒盅大的水炮。不僅如次,他還親身體驗減毒效果,致使多次出現口舌麻木、腹脹腹瀉等中毒反應。他不怕苦、不怕累,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他不氣餒,終于炮制出無毒性療效的方劑。
五、強化醫院分級管理,加強科室建設,擴展項目,促進醫院整體水平的提高。
醫院分級管理是科學的管理方式,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使醫院管理達到正規化、規范化、科學化目標,分級管理是最佳選擇。
蒙醫院把分級管理作為提高醫院整體素質的基本方式來抓。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院長逐級抓。舉辦科室主任專題學習班,進一步明確他們既有行政管理職責,又有學科帶頭人責任目標。向全體醫護人員深入細致宣傳分級管理的意義、目的,全院上下認識到位,思想到位,行動到位,組織、制度、監督、檢查“四落實”。各科室之間開展技術科研競賽,開展橫向聯合,挖潛增效,創造條件擴大新項目,形成了“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
電診科增加了彩超、動態心電檢查項目。
外、婦科開展硬膜外麻醉、疝修補術、小腸吻合術等業務。還從通遼等地請專家教授開展甲狀腺次切除術、腦穿刺、卵巢囊腫切除術、宮頸瘤隱式摘除術、子宮脫垂隱式復位術等醫療項目。
放射線科開展腰骶椎、攝片、膽囊造影、全消化道鋇透等新業務項目。
CT室檢查頭顱(腦外傷、腦血管、腦腫瘤、)鼻、副鼻竇、眼球、肝、膽、脾、腎、頸椎、腰椎、股骨頭及各大關節,并有CT、腦外科專家長期坐診。
制劑室改善藥品包裝,查粒實現半自動化,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檢驗科開展“反應蛋白”、“胎甲求球”、“T3T4”等40多項業務。針對本地區常見病、多發病近年引進了血流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快速生化分析儀、放免檢測儀、尿十項檢測儀等高科技醫療診斷設備,提高了醫療行為中的科技含量。
這些科室的加強和新業務的開展,填補了部分空白,為臨床工作提供了方便。
實踐證明,科室管理是醫院全方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室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醫院整體管理;各科室只有處于最佳運行狀態,醫院才成呈現勃勃生機。
通過五個方面的探索、改革,中旗蒙醫事業攀上了新的高峰,取得了明顯成效。下列一組數字真實地記錄著幾年改革的成果:
1995年2003年
建筑面積2855m²4200m²
固定資產87萬元520萬元
醫療設備23萬元300萬元
藥品庫存26萬元180萬元
門診人數10369人(次)26500人(次)
業務收入35.5萬元344萬元
十年磨劍鑄輝煌,蒙醫院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憑著對事業的摯愛,中旗蒙醫人在求索的路上披荊斬棘,迎來了蒙醫事業燦爛的春天。他們顧不上拭去連年征戰的一路風塵,又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奮進。也正是這支強有力的隊伍,在特殊時刻向黨和人民遞交了滿意的答卷,用實際行動打響了中旗蒙醫院的名字。
98年8月,一場人力無法抗拒的特大洪水襲擊了中旗巴彥呼舒鎮。頃刻間,巴鎮一片。生死存亡之際,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蒙醫人選擇的是前者。白全長、胡院長帶著搶險隊冒著生命危險,義無返顧直奔醫院;與此同時,那副院長在醫院正全力以赴組織人力搶修保衛醫院的第三道防線,護理部主任其木格在最險要地段幫助職工搬家,在最危機關頭,蒙醫院干部、職工沒有一個顧及小家。搶險隊趕到醫院后,立刻投入醫院保衛戰。醫院三面環水,水深處3米,最淺也有1米,而醫院大院卻滴水未進,這真是奇跡!蒙醫人創造了奇跡,國家數百萬元財產免遭損失。
洪災期間,白全龍院長帶領著班子成員,躺著洪水一一走訪受災職工家屬,組織人員搬遷。當把最后一個受災戶安置完了,他也累倒了,經幾天輸液才緩過來。
災后,蒙醫院及時向進水的其它醫院捐贈5300多元藥品,以解燃眉之急。又推出了“優惠醫療為災民獻愛心”活動,災民看病實行免費或減半醫療費、不收醫療費,并迅速組織3支醫療隊奔赴重災區防疫防病。
2003年的春天,陰云突然遮住了陽光,天空不在蔚藍,鮮花不在絢麗,人民的生活不在多彩,疫情打破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的憧憬。25萬各族兒女,在旗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職責把醫務工作者推到了這場特殊戰場的第一線。衛生戰線的廣大職工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英雄戰歌。
當非典肆虐我國部分地區,并有蔓延趨勢,但還離中旗十分遙遠的時候,蒙醫院領導班子審時度勢,未雨綢繆,把工作重點集中到防控非典工作上來,于全旗較早地進入防非預警狀態。從4月3日開始,醫院院務會每天安排大早會,通過早會形式向職工公布全國非典疫情動態,學習“非典”防治知識,指定人員在院內重點臨床科室采取消毒措施,同時對有關科室醫護人員進行系統消毒、隔離、防護、防治知識培訓。根據媒體宣傳報道搜集“非典”相關資料,編印《科右中旗蒙醫院防治非典技術操作規范》,制定《科右中旗蒙醫院非典型肺炎疫情應急處理預案》。及時成立了“防控非典領導小組”、“非典防治知識宣傳領導小組”、“非典治療小組”、“非典預防消毒領導小組”等非常時期非常機構。指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職責,嚴格執行。組織相關人員負責“防非”藥物的篩選工作,在傳統蒙成藥方劑中指定“義森哈日”,“胡和嘎日迪”為防止非典專用藥,于政府公布前半月生產包裝,并投入臨床。做到了組織到位,宣傳到位,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全院提前進入臨戰狀態。
4月23日,旗非典指揮部指定中旗蒙醫院為科右中旗防治“非典”定點醫院之一,醫院院務會沒有感到意外,因為無論從醫院規模,技術力量,職工整體素質,環境條件都有能力承擔這一艱巨任務。同時認為這是旗委政府和全旗各族人民對醫院的信任。醫院決定成立感染科,門診樓設立“發熱分診臺”,分流發熱病人。住院樓門口設立“進出檢查站”,嚴禁發熱病人流入。院內消毒由日一次增加到日三次,加大空氣環境滅菌效果。加強人員個人防護培訓,接觸非典病人力爭不倒下一個人。4月25日召開防非誓師大會,全體職工握起右拳莊嚴宣誓:“忠誠黨的衛生事業,堅持崗位,堅決服從指揮,絕對服從命令,時刻準備著為人民健康、生命安全獻出自己的一切,誓死捍衛白衣天使崇高形象”的誓言回蕩在會議室上空,凝重、豪邁的誓師場面增強了全體職工戰勝非典惡魔的信心。
5月1日,基本符合專業要求的240平米感染病區建成。首批15名醫護人員進住感染科開展工作。感染科成立后共收治發熱病人12例,其中排除、治愈高度疑似病人7例。完成外來、返鄉,外地施工人員體檢1280人次,分流普通病人3789人次,為實現“把住興安盟南大門、力爭不傳入、實現無疫區”目標,保住興安盟這塊凈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回想起那一段經歷,激動不已,至今難以忘懷的是:當26個省區發病人數劇增,我區成為全國非典疫情蔓延六個重災區之一,中旗外地務工人員反鄉高峰,發熱病人不段增多的嚴峻形勢,給醫務人員沉重壓力的時候,巴一中領導代表全校一千多名師生前來慰問,巴鎮生日蛋糕城金獻海老板代表廣大個體戶前來慰問,全體醫護人員受到極大的鼓舞。他們深深的感覺到,蒙醫人不是孤軍奮戰,在他們身邊廣大人民群眾無時無刻都在關注著蒙醫人,關懷著蒙醫人,關心著蒙醫人,支援著蒙醫人,有強大的后盾支持著蒙醫人。
當防非誓師大會上全體職工舉起右拳宣誓的那一刻,120名職工把一腔忠誠和生命完全交給了黨和人民的衛生事業。那種莊嚴、肅穆的場面,那種精神用“氣吞山河,視死如歸、豪邁激情泣鬼神、驚天地”來形容毫不為過。鏗鏘雄壯的誓言余音仿佛還在回蕩。
當醫院需要15名醫務人員組成第一批治療小組進入感染科時,醫護、醫技科室人員主動請櫻,表決心,紛紛要求到一線工作。難道他們就不知道面對是生與死的抉擇嗎?不,做為醫務人員他們的心里比誰都清楚,非典無預防藥,沒有特效藥,不知傳染源,其危害性和危險性可想而知。尤其,中旗蒙醫院不是傳染病院,醫護人員除了書本上的那點知識外,任何人都沒受過專業培訓。但他們的第一批15名醫護、醫技勇士懷抱赤丹忠心,冒著“以身試典”的風險,抱著“以命換命”的英雄氣概,告別妻兒、老小,義不容辭,義無返顧,從容不迫的踏上了為第一批,為第二批戰友鋪平道路,積累經驗的征程。他們是戰場上的“敢死隊”,必要時“堵槍眼”。一住就是56天。要知道進隔離病區要穿4層防護服、戴16層口罩、穿膠鞋、戴防護鏡、不透氣的帽子。不動則已,一動一身汗浸透全身,一天聞到的是消毒液氣味,直惡心,毫無食欲。但他們毫無怨言,堅持到最后勝利。疾風知勁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他們是億萬抗非戰士中的中流砥柱。他們這種不負誓言,不辱使命,為事業勇于獻身,以實際行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本身就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內涵的具體表現。
在整個防控非典這一場無硝煙的戰場上,中旗蒙醫院全體職工的言行,精神風貌,實際行動,較高的政治覺悟,高尚思想境界,穩定的心理素質,再現了蒙醫人“保二乙爭二甲”頑強拼搏,無私奉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精神;“九·八”抗洪,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爭取勝利精神;成了“堅忍不拔,頑強豪邁,壯懷激烈的抗‘非’精神?!边@就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由于防控非典工作成績突出,感染科15位同志受到旗級嘉獎,一名同志受盟級嘉獎,二位同志分別榮立三等功,護理隊伍獲盟級“三八紅旗”先進集體,全旗衛生系統非典防治知識競賽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洪水和非典考驗了蒙醫人民,蒙醫人以英雄群體形象向世人證明,蒙醫人是經得起考驗的,是能戰斗的隊伍。什么是蒙醫精神?蒙醫精神就是大無畏精神,就是無私奉獻精神!有了這樣一支隊伍,干什么事業能夠不輝煌呢?
科右中旗蒙醫院(研究所)的確是民族醫學這塊土壤上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