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時間:2022-03-22 09:16:58
導語: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深入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三屆十次全會,縣委十二屆十次全會精神,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的具體實踐,加快我鄉脫貧步伐,實現與全面、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立足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省委“五大扶貧工程”和“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市委“三三六六”扶貧戰略和“1+6”扶貧工程,縣委《關于全力打贏扶貧工作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堅持以“統籌城鄉,扶貧攻堅”為統攬,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巴山新居為抓手,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手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嚴格領導責任,凝社會力量,加強基層基礎,確保全市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二、基本原則
1.因戶施策,精準實施。瞄準貧困村,貧困戶,解決群眾最急需的問題,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針對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用電難、通信難、避災難、增收難等外因性貧困和因病、因殘、因技等內因性貧困,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貧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做到扶貧對象、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扶貧措施、駐村幫扶、脫貧戰難“六個精準”,不落下一村一戶一人。
2.統籌鄉村,連片推進。堅持統籌鄉村發展,強力推進連片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特色產業向農村拓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推廣。按照先難后易、梯次推進、均衡發展、全面覆蓋的原則,有序推進2大片5小片連片脫貧攻堅,確保建成一片、提升一片、實現全城脫貧。
3.改革創新,內外發力。讓改革的思維推動脫貧攻堅,積極探索創新扶貧機制和方式,破除脫貧奔康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激活農村各類要素資源為目標,深入開展農村綜合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賦予農戶更多財產權,經營權。深入實施開放式扶貧,不斷提升開放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大力引資引技引智,不斷增強扶貧攻堅的動力。
4.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著力解決規劃引領、政府領導、項目支持、社會動員等難題。堅持扶貧先扶志,提高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釋放群眾的內部動力,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變貧困面貌,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
三、總體目標
按照“四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要求,到2018年,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越過扶貧標準線,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萬元和2736以上,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全覆蓋,村村“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寬帶網”,戶戶“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有增收門路”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四、規劃方案和措施
(一)精準實施“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計劃。
1、通過扶貧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生產和務農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從拓寬致富門路和增加就業機會兩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加大特色產業培育扶持和就業幫助力度。到2020年,通過發展生產和就業實現3千人以上穩定脫貧。
大力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支持具有資源生態優勢和傳統產業優勢的貧困村發展“一村一品”,重點發展鮮果、干果、中藥材、畜牧、水產等優勢特色產業。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村、貧困戶從事鄉村旅游業、支持創建特色旅游示范村和名宿旅游達標戶。幫助貧困村培育農投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們要深度思謀、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地緣、親緣、人緣優勢,大力實施“回引工程”,全鄉每年回引300人回鄉創業,50萬元以上的產業項目5個,每村每年實施產業項目1―2個。
大力增收農民財產性收入。深化農村“八股一權”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股權量化、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建立“分股入紅+保底分紅+利潤分紅”等分配機制,引導貧困戶將耕地、林地、個人財產和集體“三資”股權,采取租賃、入股、委托經營、合作經營等方式,加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農村房、地、林、人、錢、集體資產“六個盤活”,增加貧困農戶的財產性收益。
2、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對居住在邊遠高寒地區、地質災害頻發區、洪水淹沒威脅區的“三區”貧困群眾,實施移民搬遷安置,做到實施一批項目、安置一批群眾、脫貧一批群眾。到2020年,通過移民搬遷安置實現穩定脫貧700人以上。
科學規劃實施搬遷安置。對接移民搬遷政策,科學制定全鄉移民搬遷規劃。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合理安排搬遷地點、搬遷資金和搬遷進度。積極引導和鼓勵支持貧困農戶自主搬遷,實現具有搬遷條件和意愿的貧困戶應搬盡搬。
加大項目政策整合力度。整合巴山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財政專項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工程移民、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項目資金,解決移民搬遷問題。配套發展穩定增收項目,完善公共設施,在新居建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保證移民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3、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對農村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到2020年,實現解決1296人以上穩定脫貧。建立健全鄉鎮扶貧救助中心,用政策保障農村“五保”、特困老年人、失獨老人、孤兒和重度殘疾、智障、重癥精神病、重大疾病患者等無力脫貧特困群眾最低生活標準。出臺扶貧線和低保線“兩線合一”的實施辦法,到2016年末。將低保線提高到扶貧線標準。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推進養老院、精神病院等建設,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解決政府投入不足問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將城鄉貧困群眾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人人有社保,逐步縮小城鄉社會保障標準差距。
4、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群眾,通過降低醫療費用、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等措施救助扶貧。到2020年,實現醫療救助扶持減貧134人以上。逐步提高貧困人口的醫保補助、門診和住院治療費用報銷標準。實行大病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大病救助,探索財政支持貧困戶購買重大疾病醫療保險辦法。設立貧困對象醫療救助基金,專項用于貧困家庭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對需要個人負擔的費用,在年度救助限額內給予補助。加大因殘致貧家庭的救助力度。對貧困戶中的一、二級重度殘疾人,爭取政策由政府全額資助個人參保資金,對貧困戶中的三、四級殘疾人,適度資助個人參保資金。對貧困戶中精神病患者,治療費用全額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和民政救助范圍,不足部分實行財政兜底。
5、通過災后重建幫扶一批。對因地震災害、洪澇傷害、地質災害等受災致貧返貧的貧困群眾,通過災后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幫扶。堅持以人為本,優先推進住房重建,對建不起房的特困戶安排入住農村廉租房。科學規劃,優先安排實施災后急需民生項目,加快推進災區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重建。
(二)深入推進“1+6”扶貧攻堅行動
1、強力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建強基層組織。創新組織設置方式,通過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等方式,在巴山新居、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社等建立黨組織,探索推進連片貧困后進村建立聯合黨支部,增強黨組織扶貧帶動能力。每年確定1—2個后進村(社區),按照黨群部門幫軟村、政法部門幫亂村、涉農部門幫弱村、金融部門幫窮村的思路結對聯姻,強力推進后進黨組織整頓。實行村村幫建、戶戶幫帶,探索實踐駐村幫扶單位、幫扶企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村支部聯建黨組織,形成幫扶共同體。大力推廣“三親三帶三本賬”群眾工作法、“四辦一跟蹤”便民服務工作法,不斷提升服務扶貧的能力和水平。
規范活動場所。加強村級組織活動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引導便民惠民公共服務集中配套,充分發揮服務作用。采取整合項目資金,整合閑置資產、整合組織資源等辦法,按照社區活動場所至少達到200㎡,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面積90㎡的標準,在2016年底,完成邵家河、青山梁等村組織活動場所新建建設任務,完成仙人嵌、馬口背、朽石坎等10個村的改擴建建設任務。
夯實干部隊伍。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扶貧工作隊“兩支隊伍”,推行基層黨組織書記對扶貧攻堅開展承諾、述諾。按照“一好雙強”標準,拓寬選任渠道,把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愿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干部、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高校畢業生選進村“兩委”班子,從機關事業單位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注重在回鄉創業大學生、致富能手、務工返鄉成功人士等群體中發展黨員,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結構。
強化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四項宣傳”,強化村(居)規民約建設,縱深推進村民自治。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一事一議”等民主決策制度,把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納入農村改革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務監督、紀檢監督機制。加強基層黨務公開,細化完善黨務公開目錄,扎實抓好黨務公開工作,將基層黨務公開納入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深入開展“文明聯創、衛生聯潔、治安聯防、應急聯動、困難聯幫、致富聯帶”活動,形成黨組織領導、黨員干部引導、人民群眾互動的農村社會治理新局面。
2、強力推進巴山新居建設。全面落實省委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的要求,從最困難的區域、最困難的貧困戶、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深化產業園區、新型社區、田園景區“三區同建”。進一步完善巴山新居建設規劃,統籌實施巴山新居工程與連片脫貧攻堅,促進農戶向中心村和聚居點、產業基地、重點景區、場鎮聚集。堅持新建、改造、保護相結合,實施分類、分片、分年度建設巴山新居,扎實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整合農村危房改造、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工程性移民搬遷、生態移民搬遷、新村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項目資金優先向貧困村傾斜,與巴山新居工程統籌規劃、同步設施。采取新建、購置、租賃、改造集體閑置房等方式,配套建設農村廉租房,為改不起、建不起房的特困戶、貧困殘疾人提供保障性住房。2016年到2020年,全鄉完成2125戶,其中貧困戶625戶,農村危舊房(土坯房)改造1500戶。新建847戶,改造1278戶,規劃建設中心村1個,聚居點14個,農村聚居度達到50%以上,規劃建設農村廉租房50套。
2016年全面啟動巴萬高速公路沿線村(潘家河、鹿溪溝、仙人嵌)的‘‘巴山新居’’,結合貧困村的項目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為載體,建設朽石坎村、雙鳳埡、盤龍山、馬口背、永豐觀、仙人嵌等村的“巴山新居”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土坯房)900戶,建設聚居點8個。
2017年,啟動建設騾子坡、青山梁、賈村觀村的新居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土坯房)300戶,新建中心村1個,建設聚居點3個。
2018年,啟動建設沙泥坪、天平寺、邵家河村的新居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土坯房)300戶,建設聚居點3個
2019—2020年,鞏固提升。
3.強力推進特色產業扶貧。產業發展是實現農民脫貧奔康的根本途徑。一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業,基本農田建設中低田造5191畝、坡耕地治理3004畝,建立優質糧油生產基地1.5萬畝,優質玉米生產基地1萬畝;潘家河村建蔬菜基地200畝;以朽石坎、騾子坡、鹿溪溝、青山梁、潘家河、盤龍山、天平寺、沙泥坪、雙鳳埡村為主的干果、花椒5000畝;以仙人嵌梨、賈村觀葡萄、永豐觀英脆李為主的鮮果基地2000畝;發展林果、林藥、林牧等林下經濟1萬畝。二是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畜牧產業,全鄉建成‘以仙人嵌為主,各村小型場地為輔’1萬頭優質肉牛生產基地、五萬頭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年出欄禽獸達到30萬頭(只),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村村養牛30頭以上大戶一戶,養豬50頭以上大戶10戶,養雞1萬只以上大戶5戶;水產業發展,發展藕田、稻田養魚1000畝,產值500萬元。三是積極發展休閑創意農業。加快推進以產村融合發展的美麗幸福新村工程,促進農業產業園區變鄉村旅游景區,由農田變景觀。到2020年以巴萬高速互通為切入點,建成以朽石坎、騾子坡、鹿溪溝、潘家河、賈村觀、仙人嵌、馬口背、永豐觀、沙泥坪、雙鳳埡村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貧示范村,依托菜、牧、漁、果、林藥等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農家樂園、開心農場、養生山莊、花果人家、生態漁莊等特色業態,圍繞旅游產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力爭用三年的時間,種植葡萄、梨、李、牡丹、薰衣草、蓮藕等農作物,讓農作物長成美麗風景,變成旅游產品,突出一村一特色,一帶一主業的格局,達到鄉村旅游特色鄉鎮、鄉村旅游經營點一村一個。
4、強力推進以“四網”體系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構成區域便捷交通運輸體系。嚴格執行規劃,充分整合項目資金,實施鄉村道路工程,提升農村公路覆蓋范圍和通行能力,構建安全暢通、便捷高效、城鄉一體的農村公路網絡。
①縣鄉道改造工程.火楊路于2015年啟動,2016年全面完工,長太路2018年啟動改造工程。
②通村通暢工程.2015年解決雙鳳埡村的通暢工程、各村斷頭路11條20公里。
③村道公路改建工程,窄路面加寬28條78.1公里,村道延伸聯網17條30公里,加快完善農村公路網絡,暢通“毛細血管”。
④渡漢橋工程.建成16座307延米,建成渡漢橋工程,總投資2456萬元。
⑤建農村客運車站1個,所有村通客運班車。
⑥抓住巴(中)萬(源)高速公路建設機遇,爭取高速路段互通工程,并予以建設。
構建安全可靠的水務保障體系。以“水量充足,水質達標、取用方便、保障度高”的要求,加強水源工程,凈化處理工程,管網入戶工程建設,全面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率。一是完成場鎮自來水供應常態化,立足實際,加大加強水源工程的可靠論證及建設,確保場鎮居民用水與農民用水間矛盾。二是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至少1.3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完工,資金到位,覆蓋人數,水質達標“四個100%”;三是搞好場鎮污水治理,新建場鎮污水處理站及配套排污干管建設;四是實施好小務水工程建設,整治維修病險庫7座、山坪塘109口蓄水66萬立方米,解決缺水村旱山村缺水問題,建微水池350口蓄水10.86萬立方米,建提灌站21個,新建及維修渠道80.5公里,建成冬屯水田2000畝,新增灌面9120畝。
構建保障有力的農村供電設施及服務體系。著力推進從未改造村電網改造,農網升級改造全面覆蓋,加快實施進村入社到戶電路升級改造工程,合理布局農村變壓器臺區,加快解決農村電網過負荷用電問題,消除農村供區低電壓現象。
構建覆蓋全面的農村信息網絡體系。加快農村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對貧困村、貧困戶實行精細化、信息化動態管理。到2016年末,所有村通寬帶。到2017年來,基本實現村廣電網、通信網、互聯網全覆蓋。到2018年末,農村固定寬帶普及率達到65%以上。互聯網寬帶速率達到100M水平,實現“4G到鄉,3G到村,光纖到戶”的目標。到2020年末,所有行政村、村民聚居點、農村學校信息資源實現全覆蓋。
5.強力推進公共服務配套。加大對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產業、環境保護、法律服務等公共服務配套投入,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產業。構建幫扶體系,保障特殊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深入推行鄉長、村長、家長責任制,嚴格落實父母予以監護人職責,確保每位適齡兒童少年依法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業。2015年秋學期起,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子女,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實行學費減免、補助生活費等教育資助政策。學前教育貧困兒童納入“三兒”資助范圍。大力實施“雨露計劃”,落實免費職業教育政策,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貧困學生按規定免除學費并享受助學金,對家庭經濟貧困大學生新生第一次入學給予路費和短期生活費補助,按規定享受國家助學貸款。按照幼兒園和小學低段就近入學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農村校點布局,努力辦學農村各類學校,按照實際情況辦好必要的村小或教學點,保證每一個孩子不失學、不輟學。
加強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現實問題,自2015年以來開始到2018年底前,所有貧困村建成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2020年底前全鄉村衛生室達到標準化。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到2018年底鄉衛生院有全科醫學,每千名農村居民至少有1個鄉村醫生。看展貧困人口診療服務。2018年底完成全鄉3071建卡貧困人口疾病篩查,提高一般疾病治愈率,規范治療常見病和各發病,引導大病分級住院治療,控制傳染病和地方病。落實醫療衛生保障政策:一是提高醫療報費標準;二是建立醫療費用補助制度;三是全面落實醫療大病救助;四是殘疾人和精神病康復治療;五是實現醫療扶貧專項兜底。通過精準扶貧,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實問題。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支持扶貧。充分發揮現代信息網絡作用,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生產技術、市場信息、政策咨詢,加強科技培訓和科普宣傳,突出抓好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業合作社骨干培訓。開展科普“站、欄、員”建設工作,實現鄉、村、社區科普“站、欄、員”全覆蓋。加快建設科技扶貧示范村和示范戶。
著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通江縣文化惠民扶貧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開展“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創造活動,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習慣,形成文明健康、自立自強、遵紀守法的良好風氣。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上:
①、2015年全面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力爭建設成為省級示范鄉鎮綜合文化站。
②、到2020年,建標準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個,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4個,建成2個農村出版物銷售網點和3個鄉鎮閱報欄。
③、規范管理14個農家書屋和一個社區書屋,建一個標準的通江縣圖書館分館,并及時更新和補充各類時需出版物和地方文藝人才出版物。
④、健全“村村響”應急廣播體系,并實現2020年鄉村應急廣播體系網絡化。
⑤、2016年爭取新建高標準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一個。
⑥、2020年爭取全鄉14個村,2個社區,村村有像樣的文化活動陣地,有一支群眾文藝骨干組成的村級文藝宣傳隊。
二是群眾文化活動上:
①、積極參與各上級宣傳文化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項文化活動,繼續搞好群眾文化娛樂活動進村入戶工作,不斷開拓創新文化活動表現形式,做到群眾自發參與廣場活動天天有,文化站文化基礎培訓活動周周樂,群眾集體活動月月紅,特色文化傳承創新年年見。鄉鎮組織大型活動一年3-5次,配合上級主管部門“文化下鄉”活動,每年都有地方特色節目參與。每周定期進行一次文化基礎免費培訓活動,提高全面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力爭在2020年,村村至少有一支拿得出手,出得了彩的文藝宣傳隊伍。
②、加強紅色文化管理和紅軍精神傳承,對本轄區兩處國家級文物單位進行搶救性保護和管理,讓紅軍文化和紅軍精神在本轄區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時對本轄區21個不同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切實有效的安全管理,讓我們地方文化得到安全保護和有效傳承。每年進行春秋兩次定期文物安全檢查的保護工作。
③、農家書屋和社區書屋進一步得到合適的管理和利用,結合遠程教育做到每年每村不同形式的開展1-2次讀書活動,或者法律、科技、文化致富知識講座。全面提高群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
6、強力推進農民素質提升。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扶持政策體系。按照“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扶貧工作思路,整合農業、人社、民政、扶貧、殘聯、婦聯等部門培訓項目資金,免費對貧困家庭勞動力集中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品牌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實施農村“土專家,田秀才”培訓計劃,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每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人次,確保鄉有一個產業領頭人,村有一個致富帶頭人,戶有一個技術明白人。
7、強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催生新生態,培育新優勢,釋放生態紅利。按照“四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總體要求,強力推進以現代林業建設為核心的生態脫貧攻堅。一是強化生態系統建設。到2018年底,全鄉完成公益林建設1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4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加大以大氣、水、土壤為重點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強水源保護和水質保障,加快鄉場鎮聚居點供排水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以鄉場鎮、村、居民點臟、亂、差治理,垃圾污水處理為重點的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推進改廁、改圈、改灶、改院和治棄、治污、治理亂搭帳篷。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推進聚居點、道路和水系綠化,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到2018年,實施新村綠化14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95%,鄉場鎮生活廢水實現達標排放和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建立以“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鄉村垃圾處置長效機制,達到田園清潔化、家園整潔化、水源潔凈化。二是加快生態經濟建設,1萬畝鮮干果樹基地,以“兩線一片”為重點,著力打造巴萬高速公路以潘家河、鹿溪溝、仙人嵌村鮮果產業線,以朽石坎、騾子坡、青山梁、鹿溪溝、潘家河、盤龍山、雙鳳埡、天平寺為主的核桃花椒產業線,以鹿溪溝、潘家河、仙人嵌、賈村觀、居委會、馬口背、永豐觀、邵家河、雙鳳埡鮮果產業示范區。以優質干果樹5000畝為載體,以巴山土雞、空山黃牛、中藥材等特色品牌為抓手,大力推進林下培育、養殖、種植等林業立體經濟發展模式,建林果專業合作社14個。
(三)建立健全扶貧攻堅投入機制。
1、財政投入。一是積極向上爭取,科學編制規劃,抓好規劃對接,做好項目儲備,加快項目申投積極爭取省、市、縣對我鄉的支持,力爭每年上級投入我鄉資金在同類鄉鎮中位列前列,達到村村年年有事干。二是加大整合力度,按照“五個一批”的要求,以扶貧攻堅規劃為引領,以貧困區域為平臺,以貧困群眾為主體,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推動精準扶貧,按照“資源渠道不變,隸屬關系不變,資金用途不變的原則”以行政編制、優勢產業、連片區域、新村建設為平臺,整合住建、農業、林業、水利、國土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形成財政資金合力,集中解決突出貧困問題。三是撬動社會投入,加大財政貼息,整合各類財政貼息政策,不斷擴大貸款貼息范圍,增加貼息資金規模,引導金融資金參與脫貧攻堅。
2、金融支持。一是建立金融扶貧信貸定向扶貧機制,二是推進“扶貧小額貸款”增收行動。建立征信系統,確保915戶貧困戶100%獲得評級,98%的貧困戶獲得授信,100%的授信貧困戶獲得貸款。三是擴寬特色信貸產品,積極推進特色產業、巴山新居、扶貧小貸、農村產業抵押貸款、扶貧小額信貸、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擔保貸款等適合我鄉貧困人口需求的信貸產品。四是深化推進農村產業制改革,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擴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貸款范圍,簡化程序,著重發展“八權一股”抵押貸款。五是積極爭取優惠政策。
3、不斷創新社會幫扶機制。廣泛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為支撐,專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一是開展“掛包駐幫”定點扶貧,市、縣部門對我4個貧困村聯系指導定點幫扶貧困村工作。向貧困村、基層組織、軟弱散村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落實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貧困村的貧困戶由幫扶單位的黨員干部按照“一幫一”“一幫多”的形式結對幫扶,非貧困村的貧困戶由鄉、村的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實現所有貧困戶全覆蓋。二是支持行業金融扶貧;三是返鄉創業扶貧,每年回引2個以上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確保每年每村有1個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帶動發展。
(四)強化打贏脫貧攻堅攻堅戰的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組織。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鄉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縣上統籌、部門主幫、扶貧到戶的管理機制。黨政主要領導要堅持重大問題親自研究、難點事項親自協調、任務落實親自過問,切實把脫貧攻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鄉(鎮)成立脫貧攻堅辦公室,明確抓人抓扶貧、配備和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肯吃苦的扶貧干部隊伍。
2、從嚴落實責任。實現領導干部扶貧攻堅“一崗雙責”,嚴格落實村“一把手”對轄區扶貧攻堅工作負總責,村傳導壓力到組和幫扶黨員干部,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駐村工作隊、村要承擔落實責任,主要做好精準識別貧困戶并建卡,上報銜接爭取扶貧項目,組織和帶領群眾推進扶貧項目實施、登記造冊、監督管理、信息公開和反饋等工作,讓每一項扶貧政策、扶貧措施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把整村扶貧規劃宣講到每個人,把每個扶貧行動組織到每個人,把扶貧兜底的政策落實到每戶每人。貧困村的“第一書記”、聯系單位、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戶的幫扶聯系干部,全體扶貧人都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使命感和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奮勇擔當、苦干實干,推動扶貧攻堅取得新進展真時效,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3、創新工作機制。堅持黨政主導、部門主幫、鄉主責、村組主力、群眾主體、社會主動、積極優化服務環境,充分組織和動員政府、市場、群眾、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扶貧,努力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要實行脫貧攻堅專項目標管理,建立脫貧攻堅項目臺帳,每年對各村(居)下達減貧任務,鄉及時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定期考核驗收,完成一項銷號一項,要強化脫貧攻堅項目資金的全程動態監管,建立效益評估機制,對脫貧攻堅實行公示公告、項目承諾、明主決策、專家驗收、縣級財政報賬、項目審計、一票否決等充分發揮資金效益。
4、逗硬督查考核。切實強化脫貧攻堅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劃、協調、指導、監督、管理權,加強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把扶貧攻堅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軌道。認真落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和問責辦法,加強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績效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各村領導班子評優的重要依據,對年度任務完不成的村實行“一票否決”并對村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
推進扶貧攻堅、同步奔康,各級黨委干部重任在肩、責無旁貸。能不能應對挑戰,攻堅克難,持續快進,要看我們這班人;能不能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也要看我們這班人。全鄉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將扶貧攻堅的重擔扛在肩上,按照縣委趙萬先書記對全縣干部提出的“要更加注重實在、要更加注重實干、要更加注重實用、要更加注重實效”的工作要求,破難攻堅、創新大干,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心血,書寫決戰貧困的光輝篇章。
- 上一篇: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外拓展
- 下一篇: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