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教學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時間:2022-06-04 03:52:00
導語:黨校教學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進一步發揮市鎮黨校在農村黨員干部隊伍教育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構建新型的農村基層干部和黨員隊伍以及各類人才教育培訓體系,搭建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新平臺,建立健全農村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夯實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基礎,根據中共中央頒布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和自治區黨委關于《*壯族自治區共產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暫行規定》的精神,結合《20*—2010年*農村黨員教育規劃》和《*壯族自治區縣鄉黨校教學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
(一)改革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是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的迫切要求
近年來,*市貫徹落實黨的*大和*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實施“人才強市”和“科教興市”戰略,大力開展基層黨員和干部以及各類人才的培訓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和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市鎮黨校的教學培訓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黨校建設必須適應基層黨建和發展的需要、培養基層干部和黨員的需要、提高黨員素質和增強能力的需要;教學對象需要延伸,教學內容需要拓展,必須改革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構建以市鎮黨校主要陣地為依托,能夠整合社會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質量實現黨員培訓全覆蓋的新型教育培訓體系、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使基層黨員干部及黨組織真正成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模范帶頭作用,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二)改革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是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目標,既要培養大批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干部隊伍,又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農民,更需要培養造就一支黨性強、作風好、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農村黨員人才隊伍。客觀上要求市鎮黨校必須在“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同時,從實際出發,改革教學體制,實行兩個“延伸”,即實行培訓對象由黨員干部向普通黨員、農村黨員和各類人才延伸;教學內容由政治理論向提高能力、素質和各種實用技術延伸,培養造就一大批優秀基層黨員和干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從而實現黨建工作、人才工作和農村經濟工作的良性互動。
(三)改革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是黨校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多年來,市委黨校的主要任務是開展黨員干部全員培訓,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方式比較單一,培訓對象廣泛性不夠,科學開發教學資源意識落后,管理考核服務制度不規范,導致培訓任務不飽和,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尤其是農村黨員,得不到有效培訓。鎮黨校是培訓農村黨員的重要陣地,但在發展中也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鎮黨委重視黨校規范化建設不夠,工作制度不健全,黨校地位不明;黨校辦學經費短缺,發展后勁不足;師資隊伍不穩定,數量極少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市鎮黨校的發展。從改革教學體制入手,完善教學布局,加強市鎮黨校建設,提高管理服務質量,體現主陣地作用是市鎮黨校自身發展的必然。
二、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自治區黨委關于改革黨校教學體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立健全農村黨員保持先進性長效機制,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為出發點,通過改革市鎮黨校教學體制,優化整合培訓資源,構建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和社會化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和各類人才教育培訓新體系,充分發揮市鎮黨校的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和人才智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統籌協調原則。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從實際出發,在市委統一領導下,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發揮市委黨校的主陣地和整合協調作用,優化配置全市教育培訓資源,形成農村黨員干部隊伍教育培訓的新格局。
2、堅持學以致用原則。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應著眼于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的提高,把學習理論與學習實用技術結合起來,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讓農村黨員學得會,用得上。
3、堅持重點突破原則。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即涉及教學內容的改革,又有教學模式的創新;既要推進黨校內部體制的變革,又要對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尤其要注重抓好培訓體系的構建、師資隊伍的建設、培訓對象和內容的拓展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等。
4、堅持開拓創新原則。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要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教育培訓體制,拓寬教育培訓內容,改進教育培訓方式,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努力實現市鎮黨校教育培訓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三)目標任務
通過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形成以市鎮黨校為中心的農村黨員基層干部和黨員隊伍以及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新體系,以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1、通過對市內各部門教育培訓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市內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合理調配、統一使用、提高效率的新機制。
2、通過對教育培訓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創新,拓寬教育培訓的內容,創新教育培訓方法,增強教育培訓效果,使市鎮黨校的教學更加貼近農村基層干部和黨員的實際需要。
3、通過對市鎮黨校管理體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職能分工、目標責任、監督檢查、日常管理、跟蹤服務、獎懲激勵等制度,使農村基層干部和黨員隊伍以及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進一步規范化。
4、通過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使農村基層干部和黨員隊伍以及各類人才的整體素質不斷得到提高,農村黨員“雙帶”(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得到不斷增強,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構建起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的長效機制。
三、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構建新型教育培訓體系
通過對現行市鎮黨校教育培訓體制的改革,構建起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和各類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訓體系。縱向建立由“市委黨校——鎮黨校——專業協會(示范基地)——黨員示范戶(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構成的四級培訓體系,同時把部門黨校、街道、社區黨校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校也納入到培訓體系中;橫向在市委統一領導下,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市委黨校具體協調和統籌利用各部門的教育培訓資源,把各部門的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市鎮黨校的教育培訓體系之中,構建市內以市鎮黨校為中心的一體化教育培訓體系,形成部門分工合理、優勢互補、資源整合、聯動發展的“大黨校”格局。
(二)拓展教育培訓對象
市鎮黨校在重點培訓基層黨員干部(包括市鎮黨政部門的黨員干部、村、社區干部)的基礎上,把教育培訓對象拓展到全市范圍內的全體黨員以及各類人才(包括街道、社區全體黨員、企事業單位各類技術和管理人才、農村各種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負責人)。
市委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是市鎮(街道)黨政部門的鄉科級黨員干部、村“兩委”、社區主要負責人,企事業單位、農村經濟組織、中介組織的骨干,黨員中心戶、示范戶負責人,以及鄉村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師資。同時,依托市行政學校開展對公務員和黨外干部的培訓。
各鎮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是鎮直機關黨員干部、村干部,農村黨員,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負責人,鎮電子信息館管理員。
部門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是部門單位黨員干部職工、部門管轄二層機構負責人、部門責職范圍內的各類人才。
非公經濟組織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是非公經濟黨組織負責人、黨務工作者、非公企業中層管理干部、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產業工人。
街道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是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居委會主任、城鄉下崗失業人員、轄區全體黨員干部。
社區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是社區黨員、社區義工黨員、社區居民、轄區退休黨員干部。
農村專業協會(示范基地)培訓的主要對象是農村黨員中的致富能手、農村各類技術人才和數字農戶骨干。
黨員示范戶(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培訓的主要對象是農村黨員、農村中的入黨積極分子、中心農戶和數字農戶。
各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責范圍,因地制宜地對各類人才進行業務和技能培訓。
(三)拓展教育培訓內容
市鎮黨校的教育培訓內容,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和黨員隊伍以及各類人才的素質和能力這一目標,按照“政治理論+業務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的要求,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的特點,不斷拓展教育內容。
1、加強政治理論的培訓。要進一步加強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教育,加強黨章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任務、國情、區情和市情、鎮情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紀律和反腐倡廉教育,使農村廣大黨員干部掌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全面樹立科學發展觀,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2、加強政策法規的教育培訓。重點加強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重大決策的教育,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和廣大黨員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加強國家法律法規的教育,提高基層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斷增強廣大黨員的法制意識。
3、加強業務知識和實用技術的培訓。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廣泛開展富有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的培訓。一是對鄉科級和村“兩委”干部重點進行市場經濟、社會管理、科技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以及組織領導群眾發展生產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對機關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和公務員重點進行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知識、業務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員重點進行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管理、生產經營和專業技術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生產技能。四是對農村黨員重點進行市場經濟知識和農村實用技術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雙帶”能力。五是對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村黨員重點進行實用技術、就業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能力。六是對街道、社區的黨員干部重點進行街道、社區管理、社區教育、衛生、家政服務等培訓,為街道社區搭建一個文明和諧的教育平臺。
(四)改革市鎮黨校的班次設置
1、改革市委黨校的班次設置,進一步擴大培訓覆蓋面,發揮市級黨校在基層干部和黨員隊伍教育培訓以及新農村建設各類人才培訓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要按照“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隊伍素質”的要求,拓寬市級黨校培訓范圍,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方面人才的培訓力度,在堅持辦好鄉科級干部培訓班、中青年后備干部培訓班、公務員初任培訓班和任職培訓班、理論骨干培訓班等主體班的基礎上,增設農村(社區)“兩委”主要干部、黨員致富能手、非公經濟組織黨員和技術人才、農村專業協會骨干、農村中介組織負責人等專題培訓班。同時,還要辦好相關師資培訓班,為各鎮(街道)黨校、農村示范基地、農家課堂培訓師資。要充分發揮市委黨校作為市委工作部門的職能,加強對全市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街道社區基層黨員干部、農村勞動力培訓的協調指導。以市直各部門(單位)培訓基地以及鎮(街道)、村(社區)培訓點為延伸,協調指導市直部門、各鎮(街道)黨校、農村專業協會(示范基地)、農家課堂舉辦各種面向農村黨員干部、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培訓班。
2、改革鎮黨校培訓班次設置,加大對農村干部、農村黨員、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培訓力度。各鎮黨校要在市委黨校的指導協調下,按照市委黨校培訓計劃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培訓實施方案,辦好本鎮機關黨員及干部職工培訓班、村干部培訓班和農村黨員致富能手培訓班、農村黨員骨干培訓班、農村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農村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專業協會骨干人員培訓班等。同時,依托本地專業協會、黨員示范戶(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開設各種農村種養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班,重點加強對農村黨員以及青年農民的培訓。要根據企業需要,協助企業搞好企業工人崗前培訓、職能技能培訓。要結合“創建數字農戶、培養新型農民”試點活動開展鎮電子信息館管理員培訓班。
3、完善部門黨校培訓班設置,加強對部門單位黨校的宏觀管理。各部門要在市委黨校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職責范圍對口支持農村、企業,因地制宜地對各類人員進行業務和技能培訓。重點辦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術培訓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部門工作人員的各類培訓班。
4、改革街道黨校培訓班設置,加大對轄區黨員干部培訓力度。各街道要在市委黨校的指導下,按照市委黨校培訓計劃要求,結合轄區實際制定培訓實施方案,辦好街道所管轄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培訓班、居委會主任培訓班、社區黨務工作者培訓班、城鄉失業下崗黨員再就業培訓班等,重點提高社區黨組織負責人的整體素質,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
5、完善社區黨校培訓班設置,搭建一個提高居民文明素質教育平臺。各社區黨組織要在市委黨校的指導下,積極開展社區黨員、社區義工黨員、社區退休黨員干部、社區居民等培訓班,要以社區黨校為依托,立足實際,突出特色,采取教育培訓、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大力推廣普及實用技術、家政文明禮儀、科普知識、為社區居民搭建一個提高文明素質,構建和諧社區的教育平臺。
6、完善非公經濟組織黨校培訓班設置,扎實推進非公經濟組織培訓工作。各非公經濟黨組織要在市委黨校的指導下,逐步建立完善非公企業黨校建設,加強對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非公企業中層管理干部培訓、農民工崗前培訓。要結合企業實際需要培養產業工人,把培訓放到生產車間,重點加強《黨章》、《勞動法》、《合同法》、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構建節約型社會等知識的培訓,使企業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為加快企業發展的先行者,合法經營的示范者,共同致富的促進者,實踐宗旨的領跑者。
7、完善農村專業協會(培訓基地)培訓班設置,提高農村協會在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農村專業協會要加強對農民的指導和服務,積極為農民提供技術交流、技術培訓、市場營銷等知識培訓,要圍繞發展主導產業建設一批培訓示范基地,吸引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培訓,重點舉辦致富能手培訓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數字農戶骨干培訓班。
8、改革黨員示范戶(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培訓班設置。要在農村黨員、科技能手和經濟能人家中設立黨員示范戶(黨員中心戶)和中心農戶,并在他們家中開設農家課堂,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政策法規培訓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新型農戶培訓班等,要把培訓延伸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施教。使黨員成為實用技術的推廣者和農民致富的帶頭人。
(五)創新市鎮黨校的培訓模式
提高培訓質量還必須創新培訓方式和方法,不斷探索符合市、鎮、街道、非公經濟組織實際的新型培訓模式。一是創新培訓方式。要根據黨校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的變化,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做到“六個結合”: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課堂培訓與基地示范相結合,教師面授與電化教學(遠程教育)相結合,統一安排培訓內容與“菜單”自選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長期常規培訓與短期專項培訓相結合。二是改革教學方法。理論培訓要改變目前“老師講、學員聽”的現狀,大力提倡以學員為主體,鼓勵學員主動參與,教師與學員進行雙向互動的互動式教學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討交流、黨員論壇、現場教學、情景模擬、問答辯論等現代培訓的新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業務技能培訓要做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要特別重視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的訓練,力求讓培訓對象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用得上。
四、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時間安排
我市作為全區10個試點縣市之一,要切實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精心組織實施試點工作,準確把握改革試點方案的內容和有關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合理安排時間和經費,認真探索,努力取得我市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實踐經驗和制度成果,為全區縣鄉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時間安排,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7月-8月15日為宣傳發動階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的人員和辦公設施,制定實施方案;
2、八大培訓網絡分別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制定實施方案;
3、召開有關會議,落實具體分工,明確各培訓網絡的工作范圍和工作職責;
4、建立師資庫,由涉農部門和市委組織部提供有關人員名單;
5、建立教材庫,由各專題老師編寫匯編成冊;
6、組織教師編寫、收集本市生產建設、社會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建立案例庫。
7、各級培訓網絡確定好所設置的培訓班次、辦班時間、參訓人數、授課老師等;
8、準備有關的文件資料;
9、做好經費預算。
第二階段:8月16日-10月31日為辦班培訓階段
1、市委黨校舉辦10期培訓班,每期100人,共培訓1000人;
2、各鎮黨校培訓3期,每期100人,每鎮共300人,全市共培訓6600人;
3、各部門黨校培訓3期,每期60人,全市共培訓18000人;
4、各街道黨校培訓3期,每期60人,全市共培訓540人;
5、各社區黨校培訓2期,每期50人,全市共培訓2360人;
6、各非公經濟黨組織黨校培訓4期,每期100人,全市共培訓2000人;
7、各村專業協會每村培訓100人,全市共培訓27800人;
8、每村設5個農家課堂,共1390個農家課堂,每個農家課堂培訓30人,全市共培訓41700人。
八大培訓網絡共培訓10萬人。
第三階段:11月1日—11月30日為總結交流階段
召開*市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在一個鎮召開,選擇幾個參觀點。同時寫好總結報告和經驗材料迎接全區縣鄉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現場交流會的召開。
第四階段:12月1日—12月31日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
五、推進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目標,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戰略,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舉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培養造就一支黨性強、作風好、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需要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農民,這在客觀上要求市鎮黨校必須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進一步鞏固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從農村基層實際出發,改革教學體制,實行兩個“拓展”,積極為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作用搭建平臺,同時,各部門、街道、社區黨校也要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各類人才。因此,改革市鎮黨校教學體制,不僅是市鎮黨校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迫切要求,事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從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的戰略高度出發,切實提高對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思想統一到自治區黨委關于縣鄉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決策上來,把這項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二)強化市級黨校的協調功能
市委黨校既要體現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又要發揮市委工作部門的作用。要在市委的領導下,負責對各級培訓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對各部門培訓資源進行整合協調,負責教育培訓計劃的制定及實施、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培訓經費和培訓設施的統一調配使用、培訓績效的評估檢查、培訓資料的歸檔管理等日常事務。此外,還負責協調指導各部門的教育培訓工作。
(三)加強“三庫一地”建設
針對當前黨校現有培訓資源嚴重不足特別是缺乏實用技術培訓師資和實習場地的實際,重點抓好師資庫、教材庫、案例庫和實習場地建設。
1、師資庫的建設。采取“內部挖潛”和“廣借外力”的辦法,建設一支“領導干部+黨校教師+科技專家”結合、專家兼職結合的培訓師資隊伍。一是加強黨校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他們在培訓農村黨員干部、公務員以及各類人才知識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時還要根據需要,不斷充實黨校教師隊伍。二是從市內各部門篩選出一批具有不同專長的專業技術人才組成培訓兼職教師隊伍。三是從自治區、*市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中聘請一批專家、教授和相關課目的兼職教師。四是選拔推薦一批思想素質好、群眾信得過、致富能力強、生產技能高的農村黨員骨干作為兼職教師。五是與其他市、縣黨校系統聯系建立教育培訓師資庫,實現資源共享。六是建立領導干部師資庫,根據領導干部的專業特長,聘請他們給培訓班上課。
2、教材庫的建設。要根據培訓工作的需要,編寫適用的鄉土教材;充分利用市委黨校電教C級網站的作用,篩選符合本市實際的理論教育和實用技術專題片;從本市生產發展的實際出發,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制作實用技術專題片,以發揮其作為培訓“師資”補充手段的作用。市委黨校要建立專題片庫,專題片庫存量要達100種200部以上,各級黨校也要不斷更新充實電教片。
3、案例庫的建設。在普遍研究收集國內培訓案例的基礎上,重點收集、研究和整理本地生產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特別要注意編寫我市范圍內各種成功典型案例,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案例成為培訓的重要“師資”。
4、教學(實習)場地的建設。結合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動就業技能培訓的實際需要,每鎮最少選擇10個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場、養殖場、農戶、企業車間作為現場教學和實習觀摩的示范現場。采取資金、技術、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教學(實習)場地建設上規模、上水平。
(四)理順市鎮黨校的管理體制
一是成立*市行政學校,市委黨校與行政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歸屬市委黨群口統一管理。各級黨校業務上接受市委黨校的指導,行政上歸屬本級黨委領導。二是加強黨校的內部管理。要加大市委黨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對機構設置、人員配置進行調整,按需設崗,以崗定人,明確工作職責;要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為他們提供進修提高的機會,使他們轉變觀念,更新知識,積極主動適應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的需要;要不斷充實和調整教師及管理人員,完善進出機制,形成結構合理的教職工隊伍。三是各級黨校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配備1至3人的專職人員,具體負責本級黨校的培訓工作,并對負責對下一級培訓進行指導。
(五)加強市鎮黨校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市委黨校要逐步完善包括辦公場地、教室、宿舍、圖書資料室、電腦室、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C級站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等現代化辦公設施。二是各鎮、各部門、街道、非公企業黨校要做到有培訓場地、圖書資料室、多媒體等教學和辦公設施,有條件的鎮還要盡可能建立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C級站。三是要對專業協會(示范基地)和黨員示范戶(農家課堂)予以扶持,完善必要的教學基礎設施。
(六)多渠道籌集教育培訓資金,不斷增加投入
要多渠道籌措經費,不斷加大對黨員教育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籌措黨員教育培訓陣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爭取自治區和*市對我市黨校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一是把農村基層干部和黨員隊伍以及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根據財政增長的狀況,逐年予以提高。二是市級留存的黨費應主要用于黨員教育。三是各部門的培訓專項經費,要按照“來源渠道不變、使用途徑不變”的原則,納入全市教育培訓體系經費的總盤子。
(七)建立健全農村黨員隊伍教育培訓工作機制
1、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一是建立各培訓網絡“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重點抓、業務部門具體抓的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訓基地和黨員示范戶的規范化管理,更好地發揮其辦學及示范的作用。三是加強培訓過程管理,年初及時下達教育培訓計劃,年中進行檢查督促,年末進行總結表彰。
2、建立健全成效評估機制。改革現行教學考核辦法,建立評教、評學、評管“三位一體”的綜合教學評估體系。市委黨校由自治區黨校、*市委黨校組織評估,各鎮、各部門、街道、非公企業黨校由市委黨校組織評估,各培訓基地和黨員示范戶由各鎮黨校組織評估。在評估中,參加評估的人員構成應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同時既要重視對實施培訓工作過程的評價,更要重視對培訓效果的評價;既要重視年末考核結果,也要重視平時的考察,把二者結合起來,形成全面客觀的評價標準。
3、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一是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出臺相應的檢查評比辦法,由市委組織部牽頭、黨校負責組織、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定期對教育培訓工作進行檢查和評比,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委給予表彰獎勵。二是把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各級黨委及各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之中,作為干部獎懲和使用的重要依據。三是把基層黨員干部參加教育培訓的情況、學習表現和成效納入黨員和干部管理、考核和評議體系之中,作為干部選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4、建立健全跟蹤服務機制。一是建立信息反饋制度,每期培訓結束前,由培訓部門負責向培訓學員發放信息卡,及時匯總歸檔,掌握受訓學員的相關信息。二是建立跟蹤服務機構,對受訓學員實行全程跟蹤,全面了解受訓對象的培訓成效,對受訓學員遇到的實際困難,給予相應的扶持,以提高他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
(八)切實加強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工作的領導
一是成立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黨校工作的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市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長和分管文教、農業等有關工作的兩個副市長擔任;成員由市委組織部分管干教工作的副部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和37個部門的主要領導組成。二是成立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現有的干教辦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由市委組織部長擔任主任,市委組織部分管干教工作的副部長、黨校常務副校長和市直有關單位領導任副主任。各有關部門要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明確工作責任,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共同推進市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三是加強對下級黨校的指導,市黨校要把各鎮黨校教+學體制改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加強指導和檢查監督。
- 上一篇:藥監局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 下一篇:政治課后思考練習研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