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施意見
時間:2022-01-25 12:47:00
導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全市生豬飼養量278萬頭,出欄量171萬頭。肉牛飼養量27萬頭,出欄13萬頭。羊飼養量達到110萬只,出欄量57萬只,羊毛產量1550噸。肉驢飼養量34萬頭,出欄量9萬頭。白鵝飼養量達到533萬只,出欄量450萬只。肉雞飼養量654萬只,出欄量520萬只。蛋雞飼養量1650萬只,出欄量905萬只。兔飼養量8萬只,出欄量4萬只。奶牛存欄達到4萬頭。年產豬皮171萬張,牛皮13萬張,羊皮57萬張,兔皮4萬張。全市肉、蛋、奶產量分別為21萬噸、8萬噸、13萬噸,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5億公斤,是遼寧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之一。
近年來,我市依托資源優勢,農產品加工業得到較快發展,涌現出一批起點高、成長快、規模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截至20*年底,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70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8戶,比2003年增長171%,年均增長34.1%;完成銷售收入51億元,比2003年增長340%,年均增長68%;實現利稅4億元,比2003年增長310%,年均增長62%。涌現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2戶,從業人員5萬余人,帶動農戶25萬戶。現有主導產品17大類,近千個品種規格,重點包括肉制品加工、木業加工、皮革加工、糧食加工、植物油、各種酒類、淀粉加工、調味品、食用菌、乳制品、飲料、果品加工、方便速凍、紡織服裝、中藥材等,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農產品加工業的主要經營模式,作為轉型接續替代產業的農產品加工業已初具規模,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我市農產品加工業雖然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與省內兄弟城市和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精深加工產品及高附加值產品匱乏,產品檔次低、品種少、包裝差、更新換代慢。二是產業集聚效應不強。由于基礎薄弱,現有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數量少,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得不到充分發揮。三是區域性產業鏈不健全。從農產品基地建設、原料配套到農產品深加工完整的產業鏈條尚未真正形成,產品結構單一。四是技術裝備水平落后。80%企業加工設備的裝備水平處于上世紀70-80年代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不足5%,一些傳統名特產品大多是作坊式加工,傳統式生產。上述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
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基本思路
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和改善投資環境為突破口,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立足優勢資源,按照市場需求,依靠科技進步,走農工科貿一體化和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提高農產品加工能力,積極培育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增強產業競爭力,逐步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轉變,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0年末,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力爭達到下列目標:
——總量快速增長。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力爭達到300億元,其中:食品加工業計劃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林木加工業計劃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皮革加工業計劃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紡織服裝業計劃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全市農產品加工業新增就業崗位10萬個。
——布局更加優化。加快建設彰武林產品加工園、彰武農產品加工業園、阜蒙縣農產品加工園、清河門區皮革加工園、高新區農產品加工園、高新區紡織工業園等6大專業園區建設,引導優勢企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帶動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質量和安全水平。
——產業實力明顯增強。培育壯大35個重點骨干企業,形成5個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10個超5億元、35個超億元的加工型龍頭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
——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省級以上(含省級)名牌產品達到20個,中國馳名商標達到1個以上。
三、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重點
根據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條件和發展要求,未來三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要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業、林木產品加工業、皮革加工業、紡織服裝業等4大產業;培育壯大35個重點骨干企業;規劃建設彰武林產品加工園、清河門皮革加工園、高新區農產品加工園、阜蒙縣農產品加工園、彰武農產品加工業園、高新區紡織工業園等6大專業園區。
(一)食品加工業
重點發展肉制品、糧油、特色農產品、酒類及飼料、乳制品加工業,到2010年,全市食品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
——肉制品加工業。加強畜禽養殖基地建設,提高工業化屠宰集中度,增加畜禽加工產品的生產規模,大力發展冷鮮分割肉、熟食制品、副產品深加工等三大類主導產品。雙匯肉類年屠宰達到300萬頭,*六合年屠宰肉雞達到3500萬只,美中鵝業年屠宰量達到1500萬只。重點扶持*雙匯、*六合、美中鵝業、德美客、豐僑、關東肉業、興堯驢業等龍頭企業。到2010年,全市肉類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
——糧油加工業。充分發揮*地區土地資源豐富和農作物加工的基礎優勢,重點開發糧食深加工系列產品,加強優質大豆、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基地建設,研究植物油低溫冷榨制油新技術,開發生產優質精煉油、高級烹調油、色拉油、調和油、專用油和營養保健油,并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開發花生、大豆蛋白等深加工系列產品。同時,要積極發展飼料工業,促進糧食加工、轉化與增值,帶動飼料作物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鼓勵開發新的飼料添加劑,加快發展混合料、濃縮料,開發非常規飼料資源和特種動物飼料。重點扶持鈴蘭味精、華豐公司、鑫吉糧油、*植物油、維遠公司、振隆土特產公司、科威飼料等企業。到2010年,全市糧油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
——特色農產品加工業。以南瓜、蔬菜、食用菌、特色雜糧等加工為主,打造具有特色資源的加工業。以振隆公司、實維天公司、申博公司為龍頭企業,重點開發果蔬速凍深加工系列產品。以田園實業、*華農、三江公司為龍頭企業,重點開發食用菌深加工系列產品。到2010年,全市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
——酒類及飲料加工業。培育壯大現有企業,白酒生產以三溝酒業為龍頭,年產量達到5萬噸;啤酒生產以*梅雪集團為龍頭,年產量達到10萬噸;果酒生產以長白山奇為龍頭,年產量達到1000噸。飲料生產以啤酒廠飲料分廠、香香集團、爽仙飲料公司和蒙古貞酒業為龍頭,各種飲品年產量達到5萬噸。重點扶持三溝酒業、蒙古貞酒業、梅雪啤酒和香香集團等企業。到2010年,全市灑類及飲料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乳制品加工業。加快優質奶源基地建設,重點加快阜蒙縣、高新區等乳制品產業的發展,擴大*伊利、輝武乳業、綠山羊奶等企業的生產規模,加快發展液體奶、酸奶、配方奶和高品質奶粉等主導產品。重點扶持*伊利、輝武乳業、綠山羊奶等企業。到2010年,全市乳制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
(二)林產品加工業
全市林產品加工業要以彰武林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為重點,一是加快推進園區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招商領域,積極吸引各種生產要素集聚,要為龍頭企業搞好配套,有效拉長產業鏈條。二是把建設林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和規劃建設沈彰新城結合起來,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企業發展提供基礎條件。三是在培育現有企業的同時,迅速增加總量,重點引進各種板材,建筑模板、木塑、木制家具等木材深加工企業,園區企業發展到30家,全力把彰武打造成全國重要的林產品生產加工集散地。四是在建設彰武林產品加工業園的同時,重點扶持新金隆木業、住林木業、銀茂木業等龍頭木材加工企業。
到2010年,全市人造板的總產量達到400萬立方米,其中:膠合板類產品230萬立方米;高(中)密度纖維板70萬立方米;刨花板45萬立方米;其它材料55萬立方米;各類家具24萬套。全市林產品加工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
(三)皮革加工業
依托我市年產170萬張豬皮、60萬張羊皮和4萬張兔皮的資源優勢,重點建設清河門區皮革加工園區,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采取邊建設邊招商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承接南方沿海地區皮革產業轉移所帶來的企業和項目,招商重點放在溫州、海寧、無錫等皮革發展集中區域,園區以制革、制鞋、皮衣、皮件及其制品為主導行業,以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機械、輔料等為配套行業,重點發展質量好、檔次高、品牌好的綠色環保型產品,全面提高皮革及制品、配套產品的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全市皮革加工業重點以清河門區皮革加工園為載體,構建園區型皮革工業體系,把清河門區皮革工業園區建成東北最大的皮革生產加工業基地。
到2010年,園區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日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制革能力達到500萬標張。全市皮革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
(四)紡織服裝業
緊緊抓住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和遼寧省支持發展服裝產業集聚地建設的有利機遇,充分利用我市勞動力成本較低、政策優惠的優勢,加大技術改造和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快速發展。一是紡類產品要充分發揮現有存量資產優勢,淘汰陳舊設備和落后的生產工藝,引進渦流紡、復合紡等高水平的紡紗技術,努力提高高支、精梳、無接頭等精品紗和高檔紗的比重。二是織類產品要緊緊圍繞無梭布、高檔面料和高檔裝飾材料等產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噴氣織機和劍桿織機等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力和生產能力。三是印染類產品要緊緊圍繞為中高檔面料染色配套,重點發展柔軟、仿真、涂層、功能性整理等高附加值產品。四是服裝類產品要積極推進“珂曼”等公司與世界知名服裝企業的合作,組建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集團公司,大力弘揚北派女裝文化,注重打造“珂曼”、“貝丹琦”、“典特”等品牌服裝,利用我市北派服飾在國內有一知名度、影響力的優勢,借助外資、外力、外智來做大做強骨干企業。重點扶持福棉集團、超懿集團、珂曼公司、貝丹琦公司等企業。
到2010年,全市紡織服裝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
四、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制定和實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
要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規劃工作,各縣區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今后發展的主導產業和重點培育的龍頭企業。一是在產業發展上要處理好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關系,初加工普及,深加工集約,使初加工和深加工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在區域布局上要處理好大中小企業的關系,合理布局市、縣(區)、鄉鎮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三是在行業布局方面,重點行業要建立起若干個覆蓋面廣、起到行業支撐作用的大型加工龍頭企業,各縣區都要圍繞主導產業培育[Page]2—3個加工重點龍頭企業。
(二)積極培育農產品加工業主導產業
我市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和明顯的農牧資源優勢,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主導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結合我市農業的優勢產品和優勢資源,積極構筑以食品加工、林產品加工、皮革加工、紡織服裝等4大產業為重點的農產品加工業新格局。一是各縣區要結合自身資源特點和傳統優勢,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發展切合本地區實際的主導產業,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產地加工。二是要大力推廣采用農產品采后處理及精深加工技術,重點突破酶工程、生物工程、現酵工程以及新型高效殺菌、防腐、保鮮、冷凍、干燥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開發新型、高附加值工業產品和醫藥中間體、功能性健康食品和配料等,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三是要大力發展利用農產品加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循環利用,做到物盡其用,不斷拉長和加寬產業鏈條。四是要充分發揮生物制藥、傳統蒙藥、中成藥的比較優勢,積極推動*仙鶴制藥有限公司、*蒙藥有限公司及*柏德生物制藥為代表的醫藥企業快速發展。
(三)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農產品加工業要實現突破性發展,必須依靠大企業拉動、大項目支撐。要集中土地、資金、人才、技術、政策等各種要素資源,重點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能帶動行業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鼓勵企業通過合資合作、整合重組等多種形式,將企業做大,將產業鏈拉長,將產品做精做深。積極扶持企業的大項目建設,各縣區、各有關單位要爭取每年扶持2-3個高水平的大項目,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企業競爭力。目前,我市夠規模的龍頭企業還不多,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的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企業僅有15家。下一步,一是要發展壯大一批重點企業,對雙匯集團、美中鵝業、新金隆木業、振隆土特產、維遠食品、三溝酒業、福棉公司等35戶重點企業予以大力扶持,盡快把它們培育建設成為銷售收入超20億、超10億、超億元的企業。二是要引進大企業、上大項目,盡快形成一批有優勢、有特色、有前景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堅持大中小一起上、生產型市場型中介型一起上、外引內育一起上,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發展一批龍頭企業。三是對具有一定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的閑置資產,要力爭啟動盤活一批,并注重發揮其傳統優勢,用好原有的品牌。
(四)加快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建設步伐
一是各縣區和相關部門要做好對農產品加工園區規劃的指導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龍頭企業向園區集聚。要加快推進彰武林產品加工園、清河門皮革加工園、高新區農產品加工園、阜蒙縣農產品加工園、彰武農產品加工業園、高新區紡織工業園等六大具有地域特色的專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工作。二是要加強現有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和鼓勵國內、國外投資者到我市開發農業資源,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彰武縣要重點引進林產品加工企業,盡快將彰武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林產品加工集散地。高新區要重點培育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和紡織工業園,推進乳類、果蔬類、方便速凍類和肉類產品群的做強做大,加快紡織工業發展。清河門區要重點建設皮革加工園,做好產業定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盡快達到企業入園標準,要采取邊建設邊招商的方式,全力打造北方皮革生產基地。三是各縣區要圍繞雙匯、六合、伊利、美中鵝業等重點企業,建設一批外向型食品工業園區,承接國內外食品企業的輻射和轉移,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促進園區向集群化方向發展。
(五)加大招商引資和全民創業力度
進一步加大農產品加工業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精心篩選、包裝、推出一批重大項目,運用各級工業園區的優惠政策,面向國內外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一是明確農產品加工業招商重點區域,食品加工業招商重點區域重點放在長三角、珠三角、閩南地區,林產品業招商重點放在廣東、河北、浙江、山東、吉林一帶,皮革加工業重點放在溫州、海寧、無錫等地區。二是各縣區要結合地區資源優勢,明確農產品加工業重點招商產業,創新招商機制,改進招商方式,打造良好的招商平臺,吸引更多的境內外農產品加工企業、資金、技術、人才進入我市農產品生產和加工業領域。三是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圍繞產業主導產品、配套產品來招商引資,促進產業縱向專業分工和橫向競爭合作,實現由單個項目招商向產業集群招商轉變,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以促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四是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一縣一品、一鎮一業,建立標準化的優質原料種植和養殖基地,并與園區建設和產業集聚相結合,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實現產、加、銷一體化,形成專業協作和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
(六)大力實施特色品牌戰略
一是通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分行業確定重點打造、重點培育對象,實行重點支持,抓好優質特色農產品加工品牌的國內外注冊,促進品牌向名牌轉化。二是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將做大品牌戰略與做強龍頭企業戰略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鼓勵支持企業爭創品牌政策,發展一批大中型優勢特色品牌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三是要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積極爭創省市名牌。各縣區、各部門要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圍繞提高產品質量,注重改進包裝水平,按照名牌產品評定要求,加強服務和輔導,積極跟蹤推進,組織申報,使更多的產品進入國家和省、市名牌產品行列。
(七)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力度
當前我市農產品加工業正處在擴大總量規模,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大扶持力度至關重要。一是抓好政策落實。我市已出臺一系列扶持食品工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措施,各縣區、各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將各項財、稅、土地等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精心包裝符合產業政策,高標準、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加工業項目,積極爭取國債資金支持,同時要繼續加大省技改財政貼息資金對我市農產品加工業項目支持的爭取力度,用好用足國家和省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產業項目貼息及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專項和節能減排等優惠政策。三是加大融資扶持,緩解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難問題。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為企業和金融部門搭建好銀企對接平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要進一步做好對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四是加強人才技術培養,支持和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創新中心,鼓勵企業建立技術中心。
(八)切實加強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組織領導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我市經濟工作中一件帶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大事。市經委做為全市經濟綜合協調部門,具體負責食品工業的規劃、組織、指導、協調、監督、管理工作。市農委、食品辦、農業產業化辦、農業綜合開發辦、綠辦等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協作,轉變職能,改善服務,各縣區要把農產品加工作為一項重要經濟工作來抓,動員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形成合力,推動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 上一篇:個體工商戶做強做大意見
- 下一篇:退職職工生活待遇標準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