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改革意見

時間:2022-11-21 04:29:00

導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改革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改革意見

從20*年開始,我區在街道組建公共衛生分中心,承載和落實社區公共衛生任務,同時積極探索公共衛生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機制,構建起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安全網。但是,由于受觀念、投入、監管和治理等多重因素影響,社區衛生服務組織尚未從根本上扭轉重醫療輕預防、重院內輕院外、重功利輕公益的傾向,致使“重心下沉、關口前移”在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一樞紐層面,改革亟待進一步深化。最近,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在我市召開的全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聯系城市工作研討會上指出,當前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一是要完善社區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功能;二是要探索建立責任醫生制度,轉變服務模式,密切醫患關系;三是要采取多種途徑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加強培訓教育,依靠廣大社區衛生人員自身的努力,與居民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取得居民信任;四是要落實政府投入的政策,改革運行管理體制,既不能吃大鍋飯,也不能走市場化道路;五是要建立和規范管理績效評價考核制度,完善崗位責任制,改革人事分配政策,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為此,我們擬以解放思想為先導,著力創新驅動,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改革為突破口,努力實現醫務人員思想觀念革命性的轉變、基層衛生資源功能結構性的裂變、衛生服務模式顛覆性的劇變和機構內部運行機制徹底性的突變。

一、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堅持“民生為本、健康為根”的理念,高舉全民健康旗幟,實施健康社區戰略,著力克服制約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調整衛生服務結構,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做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社區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團隊,承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強化技術合作與資源融合,引導各級各類優質資源共同服務于群眾健康,實現“重心下沉到網底,關口前移到社區”,呼應醫藥衛生體系改革關于加強公共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的要求,堅持以健康為中心,實現預防、治療、康復相結合,忠實為社區居民服務,為實施健康社區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改革的目標

通過改革,建立覆蓋全體居民、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以一體化、標準化、制度化、信息化為導向,做到設施配備多能、人員培訓全能、健全服務功能、提高健康效能,使其真正成為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的有形載體。深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的有效合作機制,按照網絡化、項目化、績效化、規范化的標準,組建社區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團隊,使其成為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的功能載體。建立“收支兩條線、基本用藥零差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運行機制,使有真才實學的人才進得來,使不合格的人員出得去,實現“政府主導,獎勤罰懶,群眾受益”,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問題,讓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群眾,社區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比例占本地區門急診總數的60%以上,社區門診次均費用比三級醫院低50%以上,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度達85%以上,努力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利益與和諧的統一,促進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改革的原則

改革的總體原則是“七個一體化”,即:體制創新和符合區情一體化,主動改革和遵循衛生事業發展規律一體化,中心科室和服務站站室一體化,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一體化,公衛分中心和社區團隊管理一體化,功能、形象載體與健康社區工作平臺一體化,改革動機與健康績效一體化。

1.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群眾提供質優、價廉、均等化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

2.立足區情的原則。堅持從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出發,遵循我區衛生事業發展的內在規律,走出一條具有雨花特色的衛生發展道路。

3.改革創新的原則。堅持依靠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建設,依靠創新提高質量和服務,以有限的衛生資源爭取最大的健康績效。

4.積極穩妥的原則。堅持“改事不改人,傷筋不動骨”,一方面積極推進改革,另一方面注重改革方法和步驟,保障改革順利進行。

四、改革的內容

一是改革管理體制。突出防治一體,以防為主,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工作統一由一名業務院長分管,力求使醫院成為一個開放的社區,使社區成為開放的醫院。

二是優化功能結構。打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有臨床科室設置,實現2部1辦新的功能架構,即行政管理部、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部和綜合辦公室。其中,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部由醫療康復分中心、公共衛生分中心和若干公共衛生服務團隊組成,使垂直的樹狀結構變為廣覆蓋、均等化的扁平結構。

三是整合衛生資源。將現有衛生技術人員全部編入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團隊,以每團隊服務近萬名居民為原則,全區組建22支社區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團隊,提供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基本醫療“六位一體”的服務,進一步將公共衛生資源貼近網底,將適宜社區開展的服務項目全部下沉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完成7個大項、63個子項的社區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項目。

四是轉變服務模式。嚴格執行社區醫生崗位責任制,建立固定的服務對象,以簽訂家庭保健合同為抓手,變過去被動、階段性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以個人生命周期為主線的主動、上門、連續、全程公共衛生服務,做到:疾病預防立足社區,打造反應靈敏的社區疾病防控網;衛生監督進駐社區,織就群眾放心的社區食品安全網;婦幼保健服務社區,構建溫馨知心的婦女兒童關愛網;應急行動依靠社區,構筑快速高效的突發事件處置網;三級醫院牽手社區,形成方便快捷的城鄉醫院雙向轉診網;醫療救助惠及社區,編織惠及百姓的衛生公益利民網;醫療保障普及社區,筑牢公平可及的基本醫療保障網;服務能力支撐社區,建成人人享有的基本衛生保健網;健康管理扎根社區,構筑一流品質的健康管理網,使衛生服務進一步貼近一線、貼近基層、貼近健康。

五是創新運行機制。取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經濟收入考核指標,確定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經費補償標準,按照考核體系健全、服務數量準確、醫療質量真實、群眾滿意度過硬、考核方法可行的原則,對社區衛生和公共衛生機構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單位、全站、全團隊、全人員的績效考核,鼓勵多勞多得、優勞優得,把醫療衛生隊伍的積極性由創收項目轉移到公益項目上來,把工作著力點轉移到減少社區各種疾病發生上來,徹底解決“重醫療輕預防、重院內輕社區、重功利輕公益”問題,促進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進一步回歸公益性質。

六是完善支撐體系。全面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質量管理、藥品管理供應、資金財務規范,設備設施運行等工作。在區級公共衛生單位公開選聘公共衛生助理下派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分中心任主任,選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到區級公共衛生單位掛職業務科室副主任,建立人員互派制度,實現共建、共享、共榮、互融、聯動的合作機制。

七是提升工作效能。(1)以三級醫院支援社區為契機,“騰籠換鳳”,充分吸納省人民醫院、市胸科醫院、市腦科醫院、市第一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三級醫療機構優質資源,實現更為廣范的“錯層下沉,縱向合作”。省人民醫院與區衛生局形成一體化、緊密型的全方位的合作。省人民醫院向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派出專家和技術團隊、相關專業設備,支援臨床科室建設,首選合作開設神經內科病區;在區婦幼保健所設立雨花社區眼保健中心,填補城南地區兒童眼科診療的空白,健全其服務功能。(2)與殘聯合作建立社區殘疾人康復室,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與殘疾康復工作的協作,將殘疾康復服務納入社區衛生服務項目,提高殘疾康復服務能力,注重提高殘疾人獲得康復服務的可及性;與體育部門合作建立5個國民體質監測站,擴大體質測試人群和建立國民體質檔案,為社區居民身邊提供方便實用有效的體質監測服務;與紅十字會共同建立合作醫療大病救助基金,對轄區內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度個人醫藥費用在3萬元以上低保戶、五保戶,6萬元以上特困大病患者開展救助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卡”持卡人實行五免五減半政策優惠;與計生部門共創“世代服務”品牌;與工、青、婦等組織共同培訓艾滋病防治志愿者隊伍。(3)促進衛生系統和社會各個組成部分以及衛生系統內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系和互動配合,改變零散和粗放的狀況,使之運行高效、水平提升,提升衛生系統的整體績效,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五、改革的方法和步驟

1.中心突破(20*年3月—4月):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管理體制和治理結構改革,取得改革突破。

2.縱向合作(20*年5月):通過建立指導和協作的長效機制,全面加強與省、市三級醫院的縱向合作。

3.橫向融合(20*年5月—6月):加強與各部門、組織、單位的橫向融合,共同保護和增進群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