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氣象局加快氣象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8 02:30:00

導語:區氣象局加快氣象事業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氣象局加快氣象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為了加快我區氣象事業發展,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意見》(**政發〔20**〕3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提高對加快我區氣象事業發展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是防御和減輕我區氣象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盆地、丘陵、山地兼有,地形復雜多樣,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暴雨洪澇、高溫干旱、雷雨大風、雷電和冰雹等重大災害性天氣發生的頻率不斷增加,強度不斷增強,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概率在上升,已成為我區經濟社會向高層次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目標實現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服務,對于提高全社會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的能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我區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區氣象事業取得了較大進步,理順了我區天氣預報服務、常規氣象監測等業務工作體系,預測預報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但是,氣象事業的發展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差距,綜合氣象觀測體系很不完善,預報預測水平滿足不了社會需求,氣象災害預警體系和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系統還不完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獨立的預測預報業務系統,地方氣象事業發展滯后,氣象社會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等,這些不足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我區氣象事業的發展,提高我區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和原則

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理念和發展方向,按照“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的要求,進一步強化防災減災監測體系建設,提高預報預測水平,建設地方氣象事業與國家氣象事業相結合、相適應的具有省內先進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提升氣象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與支撐能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一流的氣象服務。

發展目標:到20**年,初步建成結構合理、布局適當、功能齊備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和科技支撐保障系統,建立健全比較完善的氣象社會管理體系,完善穩定增長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使我區氣象整體實力接近同級先進水平。

發展重點:完善我區的綜合氣象觀測體系;建立獨立的地面、農業氣象、生態監測和預測預報業務系統,更新軟件和硬件設備,提高綜合氣象服務水平;建立完善的氣象災害預警體系和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系統;發揮部門和地方在**觀象臺建設中的聯動積極性,提高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氣象依法行政和氣象行業管理能力。

基本原則:堅持科學技術研究與業務工作相結合、業務工作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社會服務與自身發展相結合,提升能力、重點突破的原則,圍繞地方特色經濟開展氣象服務;加強部門協作,實現氣象資源和氣象信息的全社會共享。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氣象基礎保障能力建設。

加快建設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是我區公共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氣象為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社會各界做好服務的重要基礎。加快建設區域氣象觀測站網,提高我區觀測站網密度,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省、市、區匹配建設14個區域氣象觀測站,其中:溫度、雨量兩要素站8個,城市站3個,交通站2個,中尺度多要素站1個;配合國家搞好氣候觀象臺建設,協助解決選址、土地征用等問題,并提供工作方便,給予必要減免支持,以完善我區的綜合氣象觀測體系,提高對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能力,并給予一定的維持經費支持,保證其穩定可靠運行。

加快建設氣象信息共享平臺。氣象信息共享平臺是基礎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區主要依托省、市氣象信息數據庫,建立獨立的氣象信息服務平臺,按市、區配套解決的思路,建立區級氣象信息公共服務網站和專業服務網站,市級主要負責辦公樓等基礎設施建設,區政府主要負責信息服務平臺軟、硬件設備建設,給予必要的維持經費支持,保障其信息服務正常運行,以提高各種氣象及氣象災害觀測數據共享水平。

提高天氣、氣候預測預報準確率。天氣、氣候預報預測準確率是氣象工作的核心。要以省、市氣象業務系統為支撐,建立我區氣象預報預測、農氣生態監測、大氣成分監測等業務服務系統,設立氣象科研、項目專項經費,用于業務服務系統開發與建設,使用現代網絡、計算機技術,推進氣象預測預報精細化進程,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水平,特別應加強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系統建設,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旱澇趨勢氣候預測。

建立氣象災害預警應急服務系統。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氣象災害預警應急保障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要應對我區突發氣象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必須加快構建氣象災害預警應急系統,把氣象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應急保障建設規劃,分期分批解決現場監測、野外電力、通信設備、交通工具等基礎設施,逐步建立完善各級政府組織協調、各部門分工負責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發揮氣象部門在災害監測、調查、影響評估等方面的作用,增強對暴雨、洪澇、干旱、冰雹、雷電、大風等災害的氣象預警能力,提高氣象部門應對農林業病蟲害、森林火災、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及有毒有害氣體、區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保障能力。

健全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氣象部門要加快公共氣象服務現代化建設,不斷改善公共氣象服務手段、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氣象服務的迫切需求,特別是要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區、企業搞好氣象服務。要做好氣象及氣象災害預報警報信息的制作、工作。要把氣象信息進社區、進村入戶納入新農村建設和城市文明建設規劃,在各個廣場、交通要道、社區入口、城市中心、各鄉鎮人流匯集區等中心地帶設立**0個左右電子顯示屏,開發建立**氣象信息服務網站,用于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和日常氣象信息工作,以解決氣象信息進村入戶最后階段的問題,充分發揮氣象科技的綜合效益。

建立**新一代天氣雷達應用終端,提高**預報服務準確率。**新一代天氣雷達對我區的突發性、局地性、災害性天氣有較強的監測預警功能,是監測中小尺度天氣系統最為有效的手段。它的建成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新一代天氣雷達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發揮雷達的建設效益,區政府將在區氣象局、區防汛辦等有關部門建設數套新一代天氣雷達應用終端系統,以共享**雷達探測資料,提升我區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警時效,為政府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信息。

(二)發揮氣象綜合保障作用。

強化農業與生態環境氣象服務。要依靠科學,加強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對我區綠色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區科技管理部門要從經費上大力支持氣象與農業、生態等方面的研究,力求科技創新出成果,以指導農業生產和種植結構科學調整等社會需求,提高產量和質量,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供全程服務,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依托省市技術力量,創造條件開展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評估工作,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開展農業氣象災害預報、農作物產量預報、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等業務,減輕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努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氣象保障。

圍繞**的生態名市建設,開展生態環境氣象服務,為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和生態系統的安全及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建設**衛星遙感生態監測接收系統,健全生態氣候環境監測網,開展對酸雨、干旱等生態氣候環境監測,并定期向政府決策部門提供服務產品。

加強防汛抗旱及地質災害氣象服務。氣象部門要密切監測天氣變化,努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預警水平,為政府決策提供準確及時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旱、暴雨、洪澇等災害造成的損失。氣象部門要與國土資源等部門加強合作,改進預報、預警、服務手段,進一步提高氣象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防范中的服務水平。

做好公路、鐵路交通氣象保障。交通安全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暴雨、大霧、大風、積冰、積雪、高溫等經常造成道路和車輛損毀、交通中斷、人身傷亡。因而,要高度重視交通氣象保障工作,在全區范圍內高等級公路和鐵路沿線建立專業氣象監測網和不少于50個電子顯示屏,開展大風、道路能見度、路面溫度和結冰等監測,并及時交通氣象預報預警,為公路、鐵路建設和運輸、旅行安全以及應急救援提供保障。

加強城市和公共衛生氣象監測。在城區建立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在廣場、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建立加密氣象觀測站點和氣象信息系統,實現氣象災害的動態監測,及時城市氣象災害信息,開展城市洪澇、雷電、火險等安全氣象服務,擴大服務覆蓋面。建立氣象與衛生、環保等部門的合作機制,積極開展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對疾病發生規律、病理和環境影響機理的研究,建立氣象條件對疾病發生發展影響的業務服務系統,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環境事件等應急處置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加強雷電防護工作。健全雷電業務服務技術體系,努力減輕雷電災害損失。建立完善雷電定位系統,開展雷電的研究、監測、預報預警、災害調查鑒定評估;不斷增強雷電防護技術能力、拓展雷電防護工作領域,提高防雷裝置檢測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程度和雷電防護技術服務的科技水平。

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全面履行人工影響天氣的管理職能,加大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力度,常年開展人工防雹、火箭、飛機增雨工作,積極開發云水資源,減輕干旱、冰雹、大霧等氣象災害損失。要完善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技術系統和人工影響天氣決策指揮系統;圍繞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地和生態環境建設需要,建立我區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機制,確保經費投入。建立應對撲滅較大規模森林火災、調節嚴重空氣污染和城市高溫天氣等事件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作業機制;健全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三)加強氣象法制建設和行業管理。

健全氣象法制體系。要加快氣象災害防御、氣候資源開發等工作的政府規章和制度建設,完善配套規范性文件。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氣象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依法管理和規范氣象設施及探測環境保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氣象信息、人工影響天氣、雷電災害防護、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活動,嚴格禁止非法從事氣象探測活動。加強氣象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社會氣象法律意識。

四、主要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是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責和任務。堅持和完善氣象部門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建立穩定增長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大力發展地方氣象事業,是加快我區氣象事業發展的關鍵。要及時研究解決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有關重大問題,制定和落實相關措施,加強督促檢查,促進我區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

制定和實施氣象事業發展規劃。要進一步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職能,根據當地實際,制定包括重要氣象設施建設與布局、人工影響天氣發展、雷電防護、農業與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等內容的發展規劃,認真組織實施,推動氣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加大對氣象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要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積極創造條件,進一步落實投入渠道,將氣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區公共財政預算,形成穩定增長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人事、財政、勞動等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氣象職工的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工作。

進一步加強地方氣象事業的機構和能力建設。人工影響天氣、防雷電、生態與農業氣象服務等工作是地方氣象事業的重要內容。要充分發揮地方氣象事業機構的作用,調整充實人員,提高服務效能。要根據我區經濟社會和氣象事業發展需要,支持氣象部門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地方氣象事業業務工作網絡。

加強氣象宣傳教育。運用各種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理念,大力普及氣象科學技術知識和應用氣象科技防災減災的知識,增強全社會氣象意識,提高全社會使用氣象信息趨利避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