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綜合競爭實力 增強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時間:2022-03-10 09:08:00
導語:著力提升綜合競爭實力 增強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市農業產業化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產業層次不斷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效益不斷發揮。但是與全省農業產業化競相發展的態勢相比,我們深感責任很大,壓力不小。對此,我們要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堅持自己的路子,打造自己的品牌,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一、在狠抓基地建設,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上下功夫
農產品基地建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是產業化鏈條中的“第一生產車間”。通過結構調整形成規模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不僅可以使農產品進入鮮活產品市場獲取規模效益,同時規模化的生產也為農產品加工提供了原料基地,能有效解決集中加工與零星資源的這一矛盾。從××目前的農業發展情況來看,空間布局分散、整體規模偏小、綜合效益較差的問題仍然存在,相當一部分地方還是沒有擺脫“種田是為了吃飯、養豬是為了過年”的小農經濟模式,即便是已經達到一定生產水平的農戶和鄉村,也沒有真正實現資源優勢向商品優勢的完全轉化。這個問題的解決,要求我們必須狠抓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要把抓好基地建設與整合農業資源結合起來。根據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一方面要引導優勢農產品、特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使農業生產向區域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結構調整要進一步明確方向,把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地方特色產業作為突出任務來抓。緊緊圍繞生豬、湘蓮、糧食、蔬菜等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規劃的要求,從區域布局著眼,從基地建設入手,擴點成線,聚塊成帶,把規模做大,推動優勢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建設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產業。另一方面要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群發展,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形成與我市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相適應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在國內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力爭通過幾年努力,使農業食品工業園、生豬、獸藥工業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工業園、××皮革工業園等園區形成20億元產值以上的規模,為全市的農業結調整、產業集群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要把抓好基地建設與提高綜合效益結合起來。要重視生態環境效益。切實加強生態環境配套建設,大力推進大中型畜禽場有機廢棄物治理及綜合利用,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推廣畜禽糞便沼氣池無害化處理等綜合利用技術。采用以沼氣為紐帶的糞便處理干濕分離、制造生物有機肥等措施,對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利用,大力實施農村“一池三改”(建設沼氣池,改圈、改廁、改廚)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加快農業廢棄物、畜禽糞便綜合處理利用步伐。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現行的土地分散經營機制與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有著比較嚴重的沖突,因此,必須借鑒工業發展過程中的“兩權”分離原則,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的讓渡問題。通過經營權的集中使用,克服小生產的固有弊端,將土地向農業生產基地中的龍頭企業、種田大戶等合理流轉。
要把抓好基地建設與促進產品加工結合起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需要突破農業內部純粹種植養殖業限制,向加工和市場延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獲得迅速發展,目前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長點。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加工業還存在很大差距,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例,發達國家平均為3:1,而我國只有0.6:1。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正受到跨國公司的挑戰,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從總體上看,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工藝技術裝備落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等,仍是制約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受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滯后影響,大宗農產品生產過剩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日益突出。為改變這種狀況,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我們要借助農產品生產基地這個平臺,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加快農產品的轉化與增值,增加農民就業與收入,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如可以通過發展肉食加工、皮革加工、獸藥工業、飼料工業和種豬產業,以及豬腸衣、生物藥品等系列產品的開發和加工形成產業集群,使生豬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縣域經濟的優勢產業。
二、要延伸產業鏈條,在把特色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上下功夫
通過多年的發展,我市立足資源優勢和發展潛能,建基地、創品牌、拓市場、壯“龍頭”,初步形成了糧食、生豬、湘蓮、檳榔、蔬菜和草畜等幾大特色產業,但是總體上仍然存在競爭實力不強、產業鏈條不長、經營水平不高等問題,因此,必須緊緊依托資源優勢,按照錯位發展的原則,努力延伸產業鏈條,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精成支柱產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和效益。
一是做大做強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農業是典型的糧豬型農業,生豬是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市生豬為主的畜牧業發展來勢較好,初步形成了相關產業鏈條,人均出欄生豬數、生豬外調率、規模養殖比例等主要指標進入了全國、全省先進行列。但在集中養殖規模、加工能力、增值效益、優質品比率上,還存在在欠缺,隨著形勢的發展,我們的比較優勢有被弱化的危機,因此,必須要從量的擴張、質的提升和成本下降中增收,從產業鏈條的延伸上降風險、求效益,全力打造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核心競爭力。要抓經營規模,要建設規模大、水平高、專業化的養殖和加工基地,大力推進生產基地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標準化,提高集約化水平。要抓龍頭企業,要按照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的原則,集中力量對那些種群品質高、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龍頭企業實行政策傾斜,促進其向大、高、外、強方向發展。要抓產業鏈條延伸,在“十一五”期間,推進千萬頭生豬產業化工程,到2010年發展生豬1000萬頭,生豬年加工能力達500萬頭,皮革加工能力達5000萬張,獸藥銷售額達10億元,年供種豬10萬頭以上,建立種豬-規模養殖-獸藥-屠宰加工出口-皮革-深加工-副產品加工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生豬及相關產值達200億元以上。
二是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目前,我市檳榔企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有4家,檳榔加工業產值達10億元以上,但是我市檳榔產業面臨××、××和××檳榔產地海南省的挑戰,在這種局面下,要保持我們的產業優勢,關鍵是要延伸檳榔產業鏈條,做大做強資源和市場兩大文章。一方面,要加大基地建設力度。在檳榔未能成功移植到中南地區前,要堅持“走出去”戰略,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合作,到檳榔產地海南、臺灣等地建基地,自己掌握控制檳榔的初級產品,形成完整的檳榔種植-加工-銷售鏈條,降低市場風險。另一方面,要努力開拓市場。要進一步整合檳榔加工資源,用現代工藝取代傳統工藝,規范工藝流程;建立現代工廠化規模型加工體制,形成全新的加工生產線;打破檳榔品種單一化,構筑多品種、多風味的新格局,提升××檳榔整體品質,增強××檳榔走向全國、走出國門的后勁,力爭到2010年檳榔加工業產值達30億元,確保在全國處于領先行列。
三是做大做強湘蓮產業。湘蓮產業雖然起步早,但發展不快、優勢不明顯,由于多數企業與農戶聯絡大都處于“松散”狀態,沒有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沾”的經濟聯合體,致使企業也沒有穩定可靠的供應基地,產品安全、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為此,我們在繼續穩定和增加湘蓮種植面積的同時,要加強對湘蓮質量的研究、品種的選育、產品的開發,爭取湘蓮深加工有較大的突破;要規范湘蓮協會運作的管理,發揮好連接農戶與市場的紐帶作用,有效解決千家萬戶的農民進入市場、運用現代科技和擴大經營規模等問題;要支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構建基地、農戶、企業聯合的湘蓮產業化經營格局。
三、在發展精深加工,把比較優勢提升為競爭優勢上下功夫
豐富的農業資源,構筑了發展的比較優勢,但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還需要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打造品牌為重點,以質量安全為基礎,以科技開發為手段,以營造環境為保障,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實行產業帶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一是抓項目建設。項目建設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強力支撐。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沿海發達地區資本的內移和泛珠三角合作的啟動,項目建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要抓住有利機遇,圍繞種豬、皮革、獸藥、飼料、檳榔、肉食加工、大米加工、竹木加工、工廠化養殖等產業,精心策劃和組織實施一批優勢強、見效快、回報高的項目。要加強招商引資,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投入資金40億元以上,重點建設好30個農業產業化項目。要繼續實行領導聯系項目制度,由聯系領導牽頭,切實加強調度,及時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重大問題。要認真落實項目建設分工協作制,項目建設職能部門要在用地拆遷、手續報批等方面加大協調力度,財政、銀信等部門要合理調度資金,確保資金投入;項目實施單位要明確責任,精心施工,促進項目早開工、早完工、早見效。二是抓品牌打造。品牌出形象、出效益、出競爭力。目前全市農產品在省內、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具有“量”的優勢,但缺少“牌”的優勢,主要是品牌意識不強、品牌打造和培育不夠。要注重品牌開發,高度重視研發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提高產品品質,提升品牌內涵。要注重品牌塑造,廣泛通過廣告、贊助、營銷等途徑,加強宣傳推介,樹立品牌形象,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要注重品牌培育,轉變政府職能,加大服務力度,認真落實優惠政策,培育名牌企業自我發展、自我積累的能力;同時,對確有特色而經營陷入困境的沉淀名牌,加強招商引資,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三是抓質量安全。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群眾健康,特別是隨著消費理念的不斷升級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嚴。要以“米袋子”、“菜籃子”為突破口,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體系、動植物防疫滅病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實現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要加快產地認定步伐,擴大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實施力度,確保農產品加工達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要求,農產品出口達到貿易國和國際標準。四是抓科技開發。打造產業優勢的關鍵在于提高科技含量,促進技術創新。要引導企業加大投入,積極聯合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參與科技開發,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開發體系。要加快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技術裝備的更新步伐,積極引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設備、工藝、技術和管理,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科技開發能力。要積極推廣和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管理技術,提高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全過程的科技含量。當前,要著重加強種苗優化、水稻優質豐產、農業生物技術應用、農產品加工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科研攻關,特別是要對湘蓮、生豬等特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五是抓環境營造。良好環境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優化政策環境,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省、市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各項政策,并加大督查力度,確保落到實處。要優化法制環境,堅決糾正和處理侵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法權益的亂收費、亂罰款和亂攤派等行為,對典型案件要公開曝光。要優化輿論環境,大力宣傳促進農業產業化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先進經驗和突出成就,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合力。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 上一篇:城市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及防治對策
- 下一篇:校本培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