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建設新農村實施策略
時間:2022-06-27 11:25:00
導語:深入建設新農村實施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訂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總體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為重點,建立、健全、完善各項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從而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居住及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全面進步,努力實現農村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
通過不斷發展,以逐步形成“新房屋、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五新為主要標志。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以上的村,要率先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2000—3000元的村,對照標準,缺啥補啥,爭取早日實現;對于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村,要加大扶持、開發力度,力爭涌現出一批新農村先進典型。爭取到“十一五”末,全縣20%的村達到新農村標準,到年,全縣50%的村達到新農村標準,到年,80%以上的村達到新農村標準。
三、標準要求(新農村標準)
(一)生產發展方面: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繁榮。
1、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較快,有1個以上投資超過50萬元的企業,人均產值5000元以上,經濟效益好。
2、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從事二、三產業人數占50%以上。
3、農業生產基本實現規?;^域化種植,初步走上生態、持續發展軌道。旱澇保收田面積大,農業機械化耕作程度95%以上;畜牧養殖業實現無害化生產。
4、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率超過10%,確保年前達到或超過8000元以上。
(二)生活寬裕方面:物質生活豐富,社會保障健全。
1、群眾生活主副食合理搭配,講究營養,人均住房大于25平方米。
2、電器化程度高,其中:電視普及率90%以上,電話普及率60%以上,電腦普及率5%以上;群眾受教育程度高,小學入學率100%,30歲以下人群受中等以上教育程度20%以上。
3、群眾文娛活動豐富,有文化大院、老年人活動場所,科技書籍在500冊以上;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內容健康向上。
4、醫療等社會保障系統比較健全。
(三)鄉風文明方面:精神風貌飽滿,道德情操高尚。
1、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民族團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移風移俗,崇尚科學。
2、全體村民嚴格遵守國家各項法律、法規,遵守鄉規民約,達到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四有”標準。
3、模范遵守計劃生育政策,無計劃外生育,人口增長率控制在規定指標以內。
4、能夠完成縣委下達的社會綜合治理目標任務,連續5年以上無刑事犯罪及重大違法案件,無集體上訪案件,無打架斗毆現象。
5、勤儉節約,紅白大事不大操大辦;積極推行殯葬改革制度,火化率達到100%。
(四)村容整潔方面:基礎設施齊全,環境生態優美。
1、交通便利,達到村村通要求,村內道路硬化,有排、供水系統,人畜用水達到衛生標準,道路兩旁綠化,安裝路燈。
2、宅基地規劃合理、整齊,對老宅基地作必要的調整,新劃宅基地盡量統一標準,并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縱橫道路暢通。
3、主要入村道路口有標識牌,有公共廁所和固定的垃圾堆放場所。
4、庭院環境優美,院內路面硬化、有花池(或種葡萄等作物),保持整潔。
5、全村60%以上的農戶建有沼氣池,“一池三改”率達到100%,畜禽入圈率達到100%。人畜糞便經沼氣池處理,用沼氣做能源,實現良性生態循環,逐步達到“生活環境優美化,家居條件清潔化,農業生產無害化”標準。
(五)管理民主方面:兩委機構健全,依法民主管理。
1、村黨支部、村委會健全,且由民主選舉產生,管理民主。重大事件實行“一事一議”制度。
2、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兩委班子團結,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有凝聚力,依法辦事和干事創業能力強。
3、班子成員是致富標兵,并能帶動群眾勞動致富。
4、在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有相應的協會、組織,并能較好發揮作用。
四、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組織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新的歷史任務,涉及社會方方面面,是一項綜合的、系統的社會工程。因此,必需加強領導,搞好協調,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全民共同參與??h政府成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相關部門抽出專門人員充實到辦公室,從事日常工作。同時,搞好規劃,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統籌協調發展。
2、加大扶持力度,實施分類扶持
按照“新農村標準”要求,“缺什么補什么”,即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采取缺什么內容就針對性地加以補充。同時,加大扶持力度,實行分類建設,按照“先動先扶、后動后扶、不動不扶”的原則,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在扶持方法上,采取對口扶持或機關、企業包村的辦法,重點企業要幫扶市定及縣定試點村,每個局委也要幫扶1個村,幫扶單位要出錢、出力、出人,直至所包村達到新農村標準為止。
3、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發展
建設新農村,必須以新產業的發展壯大為支撐,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農業產業的戰略轉型。發展壯大農業產業,
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優勢品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逐步形成以農村工業為主導、高效農業為基礎、服務業為紐帶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一是強工業,大力發展農村工業。結合“十一五”時期工業布局調整,認真做好農村工業發展的規劃布局。積極引導各類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走產業集群之路。二是優農業,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加大農業內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力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采取政府指導、企業運作、多元投入、農民參與的方式,加速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尤其是著力培育一批牽動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形成適應市場需求的名優產品和優勢產業。“十一五”期間,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或“多村一品、多鄉一業”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三是興三產,全面搞活農產品流通。依托縣城,大力發展覆蓋城鄉的生產型服務業和生活型服務業,鼓勵民營經濟投資第三產業,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4、深化農村改革,擴大公共財政在農村的覆蓋面
一是深化就業制度改革,取消一切限制農民進城的歧視性政策,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擴大農民就業渠道,促進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和安居樂業。采取“政府買單、市場運作”的方法,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引導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加快推進城鄉勞動就業一體化。二是深化城鄉建設體制改革,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公益事業納入公共財政,鼓勵各種主體參與農村建設,加大對農村建設投入的力度?!笆晃濉逼陂g,搞好縣域城鎮規劃建設與村莊布局規劃建設的銜接,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促進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共建,通過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搞好城鄉對接,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進程,讓更多的農村居民也能分享現代化的文明成果。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擴大公共財政在農村的覆蓋面,增加農村教育、公共衛生體系、農村新型全作醫療和醫療救助投入,加快建立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對農村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
5、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資金支持,資金籌集主要采取以下六種形式:利用上級項目資金,向“已行動”的村傾斜,即爭取一部分;由縣財政撥付一部分資金給予支持,即縣財政拿一部分;由幫扶單位籌一部分,即幫扶一部分;鄉鎮配套給予支持一點,即鄉鎮配一部分;由村按“一事一議”原則籌一部分,即集一部分;發動知名人士捐贈,即捐一部分。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順利進行。
6、加強培訓,提高農民自身素質
首先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升農民文化素質。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養新型農民,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其次是大力開展適用技術培訓,提升農民科技素質。新農村的帶頭人、農民技術員、骨干農民、農民企業家和能工巧匠這五支隊伍,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農民教育培養的主要對象。積極組織實施綠色證書工程、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陽光工程”等各項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提升新型農民的科技素質,引導廣大農民加快由體力型向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轉變。其三是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農民文明素質。扎實開展普法教育,提高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和信用村、信用戶的創建水平,加強要鎮文化設施和文全隊伍建設,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農民自覺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7、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
各鄉鎮要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親民、愛民、富民”為目標,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帶領群眾勞動致富。同時,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干部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嚴格執地“包村聯戶”、“群眾來訪接待日”等制度,增強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的功能,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不斷發展和擴大農村基層民主。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搞好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逐步建立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機制,教育引導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要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更加繁榮美好。
8、實行考評獎懲制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納入縣競爭激勵機制年度目標考核,由縣委、縣政府將建設任務分解到各鄉鎮及有關單位,各責任單位對照“新農村標準”認真組織實施,完成情況隨縣競爭激勵機制目標考核組考核驗收,然后報縣委、縣政府認定,對建成的村要頒發“社會主義新農村”牌匾,同時,對包村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對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責令限期完成。對已達標的村,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社會主義新農村”資格,重新創建申報。
- 上一篇:電教站暑期實習工作小結
- 下一篇:幼教園黨支部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