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局工作安排
時間:2022-12-24 09:49:17
導語:經信局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加快高端產業發展,推動主導產業擴容升級。堅持高端、藍色取向,制定實施“3113”產業發展計劃,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打造汽車、食品、服裝紡織、裝備制造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勢突破,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高端產業集群化。一是提升汽車、食品、服裝紡織三大傳統優勢產業。汽車產業,以福田汽車為龍頭,推動整車由商用向商用、乘用和專用并重發展,提升整車產業實力;推進零部件模塊化發展,著力突破汽車動力總成系統、電子總成系統和汽車底盤系統研發生產,拓展汽車空調壓縮機、尾氣凈化器、行駛記錄儀等專特精新產品,加快實現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物流配送、整車組裝、質量檢測、汽車銷售、特約維修全覆蓋,構建體系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食品產業,擴大低溫肉制品和高檔肉制品生產,推進產品精深加工,開發營養速食品、方便休閑食品、調理保健品、海洋保健品,大力發展清真食品、專用食品,加快傳統食品向高端、高附加值的現代食品方向發展。服裝紡織產業,突出高檔化、功能化、品牌化發展方向,堅持發展前端、提升后端、膨脹中間,鞏固男裝發展優勢,擴大高檔面料、功能面料、女裝和牛仔服裝生產規模,健全原料、紡紗、織造、輔料、設計、制衣、營銷及售后服務、產品開發、品牌塑造等各個環節,實現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拓展延伸,形成完善開放的產業鏈條。二是膨脹高端裝備制造業。堅持走高端技術引進、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結合的路子,重點培育數控機床、海洋船舶、非標生產線等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壯大成套裝備和專用裝備。三是培育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高分子復合材料、超導材料、能源材料和智能材料等新材料產業,促其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四是扶持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能源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扶持力度,鼓勵企業通過技術買斷、引進人才、購進高端設備和建設研發平臺等手段,推動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壯大。
二、加快大項目建設,培強做大骨干企業。全年實施投資過千萬元的大項目160個,其中過億元的重點項目100個;完成投資170億元以上。一是突出補鏈項目建設。認真落實鼓勵科學發展等政策措施,發揮產業招商和企業主體招商優勢,著力引進和發展一批能夠催生或改變一個行業發展的高端項目,新上一批產業關鍵節點補鏈項目,擴張增量、優化存量、做大總量,增強發展后勁。汽車產業,圍繞鏈條上的電子總成系統、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節點和斷點,加快實施恒信基沖壓中心、正宏汽車變速箱、全崴光電汽車行駛記錄儀等項目,爭取在動力總成系統、電子總成系統和底盤系統三大系統領域均有新項目落地,提高整車產業實力和零部件模塊化發展水平。食品產業,加快建設惠發營養速食品、外貿食品工業園、塞味利熟食及速凍食品、洪森肉制品、寶華玉米油、密州春礦泉水等項目,全力打造國家級食品生產聚集發展示范區和省級安全食品示范基地。服裝紡織產業,加快希努爾高檔服裝產業園、昊寶高檔服裝、桑莎高檔針織面料、天雁牛仔服裝水洗改造等項目建設。裝備制造業,重點抓好大漢飛龍航空一期、冠泓數控、金威力石油裝備等項目,膨脹高端裝備、成套設備產業規模。二是分類加快項目建設。對已經落實的84個投資過億元的重點項目,實行領導包靠、現場調度、分類指導。對新建項目特別是青島保稅港區功能區、新努爾服裝城、大漢飛龍航空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積極協調完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環評、安評、能評等相關手續,爭取盡快開工,早日建成投產。對續建項目,逐一倒排工期,及時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快設備采購、安裝、調試,爭取早日投產達效。對挖潛項目,幫助搞好現有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生產流程技術改造、生產設備更新改造和填平補齊,提高產出效益。三是加快園區建設。按照“三區一帶多點”藍色經濟發展布局,牽頭抓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年內完成縱三路南延段等道路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服務平臺建設,引導生產要素匯集,吸引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裝備、海上裝備、石油裝備等一批項目入區發展。同時,積極配合有關鎮街和部門,加快特色園區建設。重點推進經濟開發區轉型升級,啟動青島保稅港區功能區一期工程建設,加快希努爾高檔服裝工業園、桑莎功能面料產業園、昊寶高檔服裝產業園、大漢飛龍航空產業園、高端安全食品示范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橡塑產業園、精密鑄鍛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建設,促進資源集約、產業集聚、企業集群。四是加快培育骨干龍頭。加強企業戰略培育,選擇福田、新郎、外貿、得利斯、桑莎等100家重點企業,制定發展規劃,明確戰略定位,出臺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航母型企業集團,增強產業帶動能力。充分發揮大企業的技術和產業溢出效應,推動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培植一批新的龍頭企業。年內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260家,其中過10億元的22家、過百億元的3家;利稅過千萬元的230家,其中過億元的22家。
三、增強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是加快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普遍建立各類研發機構。依托骨干企業,加快建設汽車、食品、服裝紡織、裝備制造等行業技術研發中心,搭建省級生產力平臺,設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動員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內外一線城市設立研發機構,推進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雙向融合。年內新增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家。二是深入實施產學研聯合。支持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或配套協作企業,圍繞產業關鍵、共性問題,開展技術合作,著力突破一批制約我市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鼓勵企業牽頭創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年內新增產學研聯合企業30家。三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圍繞增強創新能力,搭建科技人才發展平臺,加大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充分發揮產業優勢,依托福田、外貿、得利斯、新郎等龍頭骨干企業,新上一批重大項目,吸引國內外高層次、高科技人才加盟創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創辦職業院?;蚺嘤枡C構,鼓勵加強校企聯合,積極參與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實施人才訂單培養,提高技術水平。四是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大力開展“品牌建設年”活動,重點培植帶動力強、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和產品,支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區域品牌建設,引導產業龍頭企業發揮標桿示范作用和品牌效應,帶動關聯企業,爭創更多更高層次的區域品牌。實施標準化戰略,引導企業樹立標準意識,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的制修訂。
四、強化節能降耗,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一是推進節能技術進步。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信息、新設備,改造提升現有重點企業和項目,實現存量技改節能降耗。重點推動電動車、高效節能電機、節能建筑新材料、循環水供熱、垃圾焚燒發電、短流程鑄造、地源熱泵、太陽能及天然氣在工業領域應用等重點節能環保產品的研發、改造和推廣,全年確保組織實施重點項目40項以上。提高資源利用效能,積極實施循環水供熱、利用粉煤灰生產新型建材、生活垃圾發電、沼氣發電、中水回用等重點項目,強化資源綜合利用。年內省級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達到5家。發揮節能減排基金的導向作用,鼓勵企業低耗高效發展。二是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制定清潔生產規劃,引導企業積極開展對標建設活動,優化產品結構和資源消費結構,年內新增10家清潔生產企業以上。三是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堅持一改(改造)、二轉(轉產)、三關停,限期淘汰列入淘汰計劃的落后生產線和落后設備,提升技術、工藝和裝備水平;對未列入計劃的較落后設備,實行產業轉移和改造。全年淘汰落后設備80臺套以上,節能5萬噸標準煤。四是加強節能監管。嚴格產業準入。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建立完善高耗能項目等量淘汰制度,堅決杜絕新上能耗超過控制指標的項目,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強化執法監察。對年能耗2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強化執法監察。對超標企業,予以重點監管。完善預警調控,建立節能預警調控常態化機制,對高耗能行業實行均衡調控,促進高耗低效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或關停淘汰,確保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目標。
五、全面整合資源,推進信息化建設。一是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加強為民服務中心信息支持系統、標準電子政務機房建設,建成數字綜合信息中心;完善城鄉一體化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建設中國網站群,加強中國政府門戶網站、農村社區網站群的運維監管;建設數字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綜治維穩網絡、綜合治稅和政企互動系統;構建市、鎮街、社區三級聯網,建立人口基礎數據庫。二是加強社區信息化建設。整合全市涉農信息網絡,加強社區綜合服務網站群建設。建設新型社區綜合服務應用系統,構建完善的城鄉一體化信息服務網絡體系。開發、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加快農業生產監測預警、農業專家咨詢系統、農業電子政務系統和涉農產品流通領域信息化建設,建設現代農業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基地和農產品電子商務系統。加強信息化示范社區、示范戶建設,舉辦網上信息化培訓,提高信息化運用水平。三是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指導電子信息產品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層次、延伸產業鏈條,確保各項經濟指標穩居市前列。繼續推動扶持電子信息產業各類園區、基地、技術中心建設和發展,規劃建設科技園、科技綜合服務園等中心園區建設,鼓勵信息服務業企業發展。實施技術創新和重大新產品開發及產業化計劃,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層次,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品牌。
六、加強運行調控,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強化企業預警。進一步修訂完善企業預警機制,擴大預警范圍,加強預警分析和風險控制,增強風險預測、控制和化解能力。每季度召開一次經濟運行分析會,對指標波動異常的企業,生產經營下滑,特別是出現欠保、欠稅、欠薪、欠息企業,及時啟動預警機制,研究制定解決方案,有效控制運行風險。二是強化運行監測。高度關注國家宏觀政策變化和產業政策調整,指導企業超前決策、科學謀劃。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監測,加強調度分析,對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實行旬調度、月分析,定期采集分析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運行情況。分汽車、食品、服裝紡織、裝備制造、新興產業等5個行業,定期召開運行分析調度會議,指導企業準確判斷經濟走勢和市場走勢,及時發現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應對措施。三是加強生產要素保障。積極開展資本運作,鼓勵引導企業瞄準世界500強和國內百強企業,著力引進戰略資本,加快企業上市,擴大資本市場融資。加大銀企合作力度,爭取擴大信貸規模和授信額度,努力壓縮兩金占用,加快資金周轉,確保資金鏈安全。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培訓力度,解決“招工難、用工荒”難題。密切跟蹤鋼材、棉花、橡膠、玉米、生豬等我市工業所需主要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變化趨勢,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生產經營策略。加強煤電油運等重要生產要素的協調調度,尤其是重點搞好迎峰度夏和冬季用煤工作,確保有效供給。四是加強市場開拓。引導企業加強市場調查和預測分析,瞄準市場需求,狠抓產品升級換代,研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年內優選銷路好、效益好的50個產品進行重點培育。創新營銷模式,總結推廣新郎“終生免費干洗”,得利斯設立展示店、體驗中心,昊寶、天雁、惠發、佳士博等設立特許加盟店等做法,支持企業借鑒應用現代營銷模式發現和培育市場,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營銷模式。發揮會展中心作用,舉辦節會展會,搭建展銷平臺,提升“制造”的知名度。引導企業積極主動參加廣交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裝備博覽會等展會活動,促進商品消費,拉動工業生產。
七、強化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綜合素質。一是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入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分類管理的教育培訓體系,年內選擇一批40歲以下的中青年企業家進行重點培訓,造就一批優秀的中青年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優秀企業家。引進高端培訓機構,邀請專家和教授授課,積極參加上級培訓活動,加大人力資源培訓力度,提升經營管理者隊伍整體素質。二是強化基礎管理。積極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以精細化管理、六西格瑪管理為重點,進一步推廣先進管理方法,提升成本、現場、人才等管理水平。分行業選樹福田、得利斯、新郎等本土企業管理典型,推廣應用現場管理、六西格瑪等先進管理方法和模式,深入挖潛改造,力爭在提質增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安全生產管理和操作技能,建立健全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加強日常監管和源頭管理,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實現安全發展。三是推進兩化融合。扎實推進兩化融合試點市建設,提高企業信息化意識,幫助企業引進信息技術人才,建設公共信息技術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優化配置。重點建設SAP/ERP、MES等應用系統,促進信息技術與企業生產的融合,推進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建設政企互通平臺,實現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高效互通和信息即時傳送,幫助企業展示形象、推介產品、在線交易。
八、加強機關建設,推動創先爭優。一是加強全員學習。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重點學習、領會、把握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各級黨委、政府的會議精神,提升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加強業務學習,重點學習與經濟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國家產業政策,增強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增強執行力。開展“機關建設年”活動,加強作風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對政府工作責任事項、創先爭優目標責任書、省部級榮譽稱號、市考核指標和縣域經濟考核指標以及有關重點工作,逐項分解細化,強化責任落實,分工包靠、責任到人,做到事事有著落、人人有責任,充分調動全體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各項工作創先爭優。三是加強組織建設。在抓好機關自身建設基礎上,引導督促系統內基層黨組織圍繞全市工作部署,切實增強對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抓黨建與促發展的雙贏。同時,抓好系統內企業的工會、共青團、婦女組織等群團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組織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增加企業發展活力,推動全市經信工作的轉型跨越發展。
- 上一篇:試議多媒體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 下一篇:漫談高職教育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