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總結
時間:2022-10-15 10:28:00
導語: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更好地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縣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規范有序的原則,自200*年5月13日開始對全縣的行政村規模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組織實施,至6月中旬,隨著新村黨組織和村務工作小組的建立、新村合署辦公、新村干部經過培訓到崗到位,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縣行政村數量由738個減少至359個,調減幅度為51.4%,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積由1.5Km2擴大到3.1Km2。較好地實現了平穩過渡,達到了預期目標?,F將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調整的動因
我縣的行政區劃自建國以來幾經調整、幾經變更,而行政村的區劃卻相對比較穩定。自化以來,我縣的行政村個數經歷了由少到多,相對穩定和局部調整,部分村劃歸越城區的過程。這次行政村規模調整前,全縣19個鎮和街道共有738個行政村,有農業人口63.2029萬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數為390個,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為991人;山區行政村為348個,村人口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為706人。平原1000人以下的村237個,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個,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區500人以下的村133個,涉及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個,涉及村人口110048人。調整前全縣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經濟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員)。
調整前全縣行政村現狀主要呈現五個特點:一是數量多。全縣區域面積1233.76平方公里(含海涂114.03Km2),村平均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66個。二是規模小。全縣最小的一個村(稽東鎮高鋒村)只有35戶、102人,全縣人口最多的村為華舍街道蜀阜村,全村總人口為3237人。三是區域小。全縣村域平均面積僅為1.5KM2。四是分布散。村莊布點零星散亂。五是發展不平衡。從村級可支配收入的總量看,2002年可支配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村有136個。
由于村規模過小、數量偏多,布點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縣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增加了鄉鎮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難度,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影響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使農村不少地方出現了“四難”:一是干部難挑;二是負擔難減;三是規劃難搞;四是設施難配。隨著我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適度調整行政村的規模已是農村工作的必然趨勢。
行政村規模調整后,全縣行政村個數由738個減少到現有的359個,村平均人口為1761人。其中1500人以下的村146個,1500—3000人以下的村186個,3000人—4000人的村有25個,4000人以上的村2個。村平均密度為每百公里32個,其中村人口最多的是湖塘街道賓舍村,為4135人;最少的是馬鞍鎮平水村,為216人(將撤村建居);全縣村平均區域面積從1.5km2增至3.1km2,最大的村是平水鎮梅園村,區域面積為13.6km2。全縣共有村干部2324人(含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經濟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員)。
除柯橋街道因城中村改造及今后撤村建居工作的需要暫不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外,這次調整共涉及18個鎮(街道)和587個村,分別占全縣鎮(街道)總數的94.7%和村總數的79.5%,其中:二并一的有91個村,三并一的有75個村,四并一的有32個村,五并一的有8個村,六并一的有2個村。
二、主要做法
這次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由于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決策,由于縣人大常委會和縣政協的有力監督和指導,由于各鎮(街道)、各專業組、指導組的精心組織,周密實施,確保了行政村規模調整依法、有序、平穩地進行。主要得益于:
一是牢牢遵循并堅持了五個原則。即:有利于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原則;就近就便和整撤整并的原則;依法辦事和尊重群眾意愿的原則;規劃先行、積極穩妥的原則;統一部署和鎮、街道實施的原則。
二是科學合理地提出了行政村的設置規模。即:平原以2000—3000人左右為宜,山區以1000—2000人左右為宜。中心村、縣城周邊村和經濟強村的規模可適當擴大。調整后,各鎮、街道行政村數減少比例均達到50%左右。
三是積極穩妥地處理了村規模調整中的三個難題。即:尊重民意,依法實施問題;集體資產處置和財務管理問題;村干部分流和新村班子組建問題。從而保證了行政村規模調整平穩順利的進行。
在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的具體過程中,全縣較好地把握了“縣級指導、鎮街為主,積極引導,依法辦事”四個環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班子
縣委縣府專門成立了由縣委書記徐紀平同志和縣長馮建榮同志任組長,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套班子有關領導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5個片督查組和5個職能工作組,按照縣派督查組分片督查、部門派指導組分片指導、鎮(街道)派工作組幫村工作的工作思路,全縣75個部門派出了115名縣級機關干部分赴18個鎮(街道),幫助、指導各鎮(街道)依法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各鎮(街道)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并深入到村幫助指導工作,向村干部和群眾講明道理,分析利弊,取得了村干部和群眾的支持,提供了組織保障。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
為提高全縣上下對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的認識,通過利用各類宣傳媒體、印發有關文件和宣傳資料、召開縣級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鎮(街道)主要負責人會議、村兩委會班子會議、老干部座談會議、黨員及村民代表會議等方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大力宣傳外地及本縣開展村規模調整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經驗,深刻分析目前我縣行政村分布散、規模小等現狀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和行政村規模調整所能帶來的積極效應,使全縣上下形成了共識,提高了對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為制訂切實可行的調整方案和實施調整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3、依法規范操作,明確具體要求
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嚴格依法辦事,又要使群眾理解和滿意,為此,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特別強調,在行政村規模調整過程中必須依法辦事,尊重民意,規范手續。該到的法律程序必須到位,該報的材料必須齊全完備,不能因圖當時方便而給今后工作帶來后遺癥。特別是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形成調整決議及村民代表在決議上簽字這些必備程序,徐紀平書記和李會鵬主任、馮建榮縣長在有關會議上反復強調,要求各鎮(街道)必須重視做好這一工作,避免出現反復而影響基層穩定。對鎮和街道如何上報材料,上報哪些材料,材料內容有些什么具體要求等,由縣委辦、縣府辦、縣民政局等部門召開專門會議布置,予以明確和規范??紤]到這次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牽涉面廣、工作量大,縣委還明確由縣民政局牽頭,組成由組織部、政研室、建設局等有關人員參與的會審小組,對各鎮(街道)上報的調整方案實行聯合會審,達成一致意見后,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對鎮(街道)報送的方案,縣民政局做到當天受理,當天審核,當天送縣政府審批。既把好了方案審核關,又提高了辦事效率。
4、把握關鍵環節,科學編制方案
各鎮(街道)在擬定方案上,注重考慮以相近相鄰、優勢互補、歷史沿革和群眾自愿為調整的原則,在充分調查和掌握社情民意的基礎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初步方案。對各鎮(街道)上報的初步方案,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把關,逐個審核。會審小組為選擇合理的調整方案,赴鎮訪村,不辭辛苦,對新行政村的人口規模、村名、村駐地的確定、村民的認可度、上報材料的合法及完整性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核,提出會審意見,以使報批的方案更趨科學合理,更能促進新行政村平衡過渡和健康發展。
5、擇優選配好村干部
行政村規模調整后,新村規模的擴大,對村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配備好新村干部,特別是配備好新村的黨組織書記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為此,在新村干部的配備上,縣委組織部和各鎮注重擇優選配好村干部,擴大村干部的選配范圍,加大鎮機關干部下派到村任職的力度,同時明確限定村干部的職數,從而使新村干部的素質全面提高,干部職數明顯下降,非生產性開支明顯減少,群眾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不斷上升。為了幫助各鎮(街道)解決原村干部工資報酬的拖欠問題,順利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對經濟薄弱村的拖欠問題,按照縣、鎮(街道)分級負擔的原則,縣財政還出資400萬元幫助各鎮(街道)兌現了拖欠原村干部的工資報酬問題。
6、充分發揮鎮(街道)的積極性
各鎮(街道)是行政村規模調整的實施主體,在這次行政村規模調整過程中,各鎮(街道)在堅持全縣統一部署和統一行動的原則下,充分發揮了各自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字上:
(1)體現在一個“早”字上
一是調查摸底早,早在年初,各鎮(街道)的主要領導就根據縣委徐紀平書記在全縣干部大會的報告精神,對本鎮(街道)行政村的現狀、歷史淵源、生活習慣、人員流向、村民思想等方面開展了調查摸底,做到了情況明、底子清,為正式啟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打下了基礎。二是思想工作做得早,各鎮(街道)積極探索和創新各種辦法做村民群眾的思想工作,特別是孫端鎮和南部山區的富盛、嵇東、王壇、平水等鎮,思想上不等不靠,及早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其中富盛鎮是全縣第一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形成決議并上報方案的鎮;孫端鎮是全縣第一個召開新村成立大會并實施合署辦公的鎮。
(2)體現在一個“細”字上
各鎮(街道)嚴格按照地相鄰、人相親、史相襲、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群眾利益的原則,制訂了符合各鎮(街道)實際的多套行政村規模調整方案。如齊賢、馬鞍、楊汛橋等鎮的調整方案,幾經篩選,細致琢磨、反復比較,使得行政村調整方案更加科學周密、考慮周全、依法規范、齊全完備,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保證了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的平穩過渡。
(3)體現在一個“實”字上
一是領導重視,作風深入。鎮(街道)黨委書記不但掛帥,而且還親自出征,多次召開書記辦公會議來研究這項工作,安昌、錢清、陶堰、福全、夏履等鎮的主要領導,對許多大村的書記和知名的廠長、經理多次談話征求意見,對一些重點村、重點戶、重點對象親自上門做工作;鎮長和辦事處主任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進村入戶做群眾的工作;各指導組蹲點幫助各村開展工作。
二是因地制宜,工作扎實。在調整方案的選擇和與群眾見面上,采取了自上而下、由內到外、逐步擴展和自下而上、由外到內、逐步統一的方法,如湖塘街道的調整方案,就是在綜合該街道副鎮級以上新老領導和來該街道從事工作2年以上的大中專畢業生共17人分別提出自己個人的調整方案,取其共性,再征求廣大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再如蘭亭鎮的星火村、福全鎮的上溇村、稽東鎮的傅家岙村等一些重點村、難點村的調整工作,各鎮(街道)主要領導都能集中精力,針對難點,因村制宜,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來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
三是統籌兼顧,創造性開展工作。如華舍街道和柯巖街道,能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配合城市化建設步伐開展并村工作。華舍街道提出了村居合一的新思路,將解放村與興華社區合并,采取了“兩塊牌子、兩套班子、支部聯建、合署辦公”的做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下一步的撤村改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體現在一個“嚴”字上
一是組織嚴密,各鎮(街道)都能按縣里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認真組織召開了不下10個的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嚴格工作程序。二是要求嚴格,各鎮(街道)主要領導親自把關程序,審核上報材料。平水鎮是這次行政村規模調整中,報送材料最齊全、最規范的鎮。對全縣近30個重名的村名問題上,平水、稽東、馬鞍、湖塘、陶堰等鎮都能顧全大局,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服從縣里的統一協調和命名。三是措施嚴格,各鎮(街道)都對應縣里的各項規定,制定出臺了有關文件,嚴肅在本次行政村規模調整中的政治、組織、財經等紀律,用嚴格的措施確保了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幾點體會
我縣的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之所以能夠平穩有序推進,取得比預期要好的成效,主要是縣委、縣政府的決策正確、認識統一,全縣上下行動一致。還在于:
1、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方向正確
行政村規模調整是我縣農村一次帶有革命性意義的體制變革,是我縣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后又一次農村基層體制的重大改革。行政村規模調整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在經濟上,有利于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整合利用,有利于形成區域經濟規模和集鎮建設,有利于在更大的空間內統籌安排村莊規劃,農民建房能減少建和拆的折騰與浪費,提高建設的有效性;在政治上,有利于配強配好村級領導班子,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有利于降低村級管理成本和減輕農民負擔,有利于沖破血緣、宗族等傳統觀念的束縛,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在文化建設上,有利于城鄉一體,推進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科學文化的需要,加快農村發展。
隨著我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適度調整行政村規模已是農村工作的必然趨勢和必然方向。正是因為行政村規模調整方向正確,合乎民心,順乎民意,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和支持。
2、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方案合理
從2002年3月份起,縣委、縣政府領導就組織民政局、組織部、政研室等部門的負責同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及浙江省民政廳、農業廳、建設廳《關于村規模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我縣的行政村規模調整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到平湖、宜興、常熟、桐鄉等地就行政村規模調整事宜進行學習考察。去年下半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又多次帶領民政局等有關部門,分別與19個鎮和街道的黨委書記、鎮長進行了座談探討,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縣人大常委會還組織到余姚、慈溪等周邊市縣進行學習考察。
為了使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有利穩定、促進發展,使調整方案符合民心,切合實際,我們對調整方案慎之又慎,反復修改,用一年多時間作了多次專題調研,前后擬訂了10多個調整方案,先后向縣委書記辦公會議、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議、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常委會作了專題匯報,其中許多意見建議被采納并付諸實施,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
今年上半年以來,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的主要領導又親自聽取了縣民政局關于行政村規模調整建議方案的匯報,審時度勢,及時作出了在全縣范圍內實施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決策,并提出了把更多的決策空間放給鎮(街)的思路。各鎮(街道)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充分考慮了本轄區內行政村的經濟聯系、地理條件、歷史傳統、風俗習慣、人口密度、人流物流、區位優勢及村落差異等諸多因素,聯系本地的實際,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具體的行政村規模調整方案,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后,報縣人民政府批準。
事實證明,縣委、縣政府對行政村調整的決策是十分正確和及時的,各鎮(街道)經多方征求意見后形成的調整方案也是從實際出發和切實可行的,從而得到了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3、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方法得當
為了從全縣面上把握好這項工作,縣委、縣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調整行政村規模的實施意見》(縣委[2003]61號),對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具體做法、領導責任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和要求,對各鎮(街道)開展這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在我縣的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中,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鎮(街道)干部全力以赴,縣機關各部門積極支持,抽調人員,落實任務,責任到人。各鎮(街道)在調研醞釀和實際操作中都遵循了思想先行、科學規劃、尊重民意、依靠群眾、積極穩妥、協調發展的原則,從而較好地處理了區劃調整、人心穩定、有利發展這樣三者的關系,有力促進了我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初步成效
我縣這次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涉及面廣,力度大,對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其效果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顯現。從目前看,初步效果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增強村級經濟實力和經濟薄弱村的脫貧致富
通過行政村規模調整,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流動空間擴大,整合了資源,優化了配置,實現了優勢的互補,拓寬了發展的空間。
在行政村規模調整前我縣南部山區共有經濟貧困村128個。近幾年來,盡管縣里年年出資150萬元,采取各種有效的政策措施對128個經濟薄弱村給予幫扶,但由于經濟基礎差,僅靠這點扶貧款難免杯水車薪,使這些村難以在短時間內脫貧致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等、靠、要思想。行政村規模調整后,通過以強帶弱、優勢互補的村村合并,使得村級資源得到優化配置,那些經濟比較落后的薄弱村在強村的幫助下,盡快摘掉經濟貧困村帽子的可能性變得更大,同時也有利于強村擴大發展空間。
2、有利于新村編制科學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
隨著新村規模的擴大,新村經濟實力的增強,新村布局將更趨合理。有利于新村高起點制訂好中長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村莊建設規劃,加快中心村的建設步伐。打破農村分散、自然、低層次建設和發展的格局,從而有望能較好地改變過去由于村規模小、規劃難訂,建設難搞,設施難配套及使用效益不高和低層次重復建設等現象,使新村產生良好的規模效應,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
3、有利于減少村干部職數和減輕農民負擔,節省行政成本
行政村規模調整后,全縣行政村數量減少了一半多。據初步統計,目前村兩委會班子成員從原有的738個村、3805名干部減少為現有的359個村、2324名干部,減幅為38%;村脫產干部從原有的2777人減少為現有的1816人,減幅為34.6%,村干部年工資報酬可減少1000萬元以上。
4、有利于優化村級干部隊伍,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新村班子的優化重組,使村干部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出現了村級干部隊伍整體素質高和年輕化、知識化程度得到明顯提升的可喜局面。對鎮而言,由于擴大了村域范圍,又減少了村干部職數,為鎮級機關機構改革和調整打下了基礎。同時,隨著村級規模的擴大,對村干部的組織領導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干部的工作分工也得到了細化、強化,從而促進了村級事務管理規范化和制度化,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
5、有利于新村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
行政村規模調整后,有利于各新村集中資金統籌安排和合理布局道路、電力、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生活設施,提高設施的共享率。同時通過河道整治、衛生保潔、美化了環境,切實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如馬鞍鎮西閘街村是一個經濟薄弱村,拖欠了村干部4萬多元工資報酬,村級自來水、河道砌坎等實事工程也無法實施。大源、亭峰、西閘街三村調整為亭山橋村后,新村班子立即決定投資10萬元,實施原西閘街村的自來水和河道砌坎工程。富盛鎮鳳旺村一條1500米長的水泥路,在并村后即投資30萬元予以建造,村民們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沒有村規模調整,再過20年,這條路也造不起來?!?/p>
五、對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剛剛結束的縣委十一屆二次全會通過了《關于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根據《決定》的要求,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結束后,還有大量的后續工作需要縣級有關部門、鎮(街道)、村共同去完成。主要應著力圍繞建好村級領導班子,增強新村凝聚力;制訂新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完善城鄉一體化的規劃體系;強化以“四個民主”為核心的村民自治,建立規范運作的新制度,依法治村,對新村社會事務實行有效管理等三個方面的問題,著重做好以下五個“新”的文章:
1、加強新班子
各鎮(街道)要在把政治素質好、群眾公認度高、懂經濟、會管理,工作作風實的村干部充實到新村班子中的基礎上,加強對他們的再教育和再培訓。新村干部自身,要努力實現“三個到位”,樹立“三種形象”。即做到角色到位,努力樹立團結協作、互相配合的形象;做到精力到位,努力樹立真抓實干、求真務實的形象;做到工作到位,努力樹立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形象。要注意處理好新老干部之間的關系,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正確看待前任干部的成績;要通過村班子的團結協調、互相配合、勇于創新、多辦實事,使新村工作在短時間內有大的起色。
2、理清新思路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是村級組織的中心任務,也是農民對撤并行政村的最大期望。如果村規模調整后經濟得不到發展,貧窮落后的村容村貌得不到改觀,行政村撤并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新村建立后要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包括發展村集體經濟和為農戶發展經濟提供條件和方便。善謀劃,早打算,重實干,理清思路,定好計劃,以務實的態度,踏實的作風取信于民,回報于民。
新的行政村要堅持因地制宜謀發展,強化集聚求發展,堅持強村與富民同步推進。理清一個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積極謀劃增強村級經濟實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思路。當前,要著重辦好有利于促進合村合心合力的“實事工程”、“連心工程”,如修道路、清河道、筑水渠、治理環境等。各鎮(街道)要著眼于固本強基,切實改進領導方法,改變領導作風,扶持新村干部積極開展工作,幫助解決難題,增強新村的凝聚力,加快新村經濟的發展,真正讓群眾滿意??h級機關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工作職責,針對行政村區劃調整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切實為鎮(街道)搞好指導與服務工作。
3、建立新制度
要結合行政村規模調整的實際,以《紹興縣新村工作規范》為依據,重點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上下功夫,切實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健全制度,依法治村。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明確村“兩委會”及其成員的職責分工、議事規則和重大事項決策及公示程序。健全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完善村規民約,落實民主評議村干部和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提高村民自治和村務管理的水平。從而使各項工作從決策到實施,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4、編制新規劃
實施行政村規模調整是我縣進行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村規模調整使行政村有了一個合理的規模,從而為小康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各鎮(街)要花大力氣來研究新農村的規劃,既要因地制宜,突出功能布局,加快中心村要素集聚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又要與縣域城鎮體系規劃有機銜接,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防止隨意性。充分發揮規劃在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中的龍頭作用,按照小康住宅、小康設施、小康環境的目標,進一步完善土地整體利用規劃,編制和完善城鄉一體化的規劃體系,實現規劃理念、體制和方法的創新。
5、健全新財務
新村的財務管理總原則必須繼續堅持不搞平調、不簡單分現。在這個總原則的指導下區別情況,因村制宜,積極探索,明確目標,做好村級財務合理融合的文章。爭取用較短的時間全面融合資產,確保合村合賬,統一核算,一體運作。改革村級集體資產的經營模式。同時還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及時妥善處理好村干部的拖欠報酬問題。
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的結束,還僅僅只是為建設小康新農村做了一項基礎工作。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探索和汲取各地的有益做法,為努力實現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規模并大、班子并優、實力并強的目標,為依法選舉產生新一屆的村委會打下扎實的基礎,為紹興縣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