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強五提強化鄉村治理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6-02 03:55:21
導語:五強五提強化鄉村治理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黨的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省《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意見》,推進街道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鄉村有效治理,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現結合實際,就加強街道鄉村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以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主攻方向,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基本前提,強化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融合。提升黨組織領導力、法治建設約束力、村民自治內生力、道德文化軟實力、智慧平臺賦能服務力的“五強五提”鄉村治理模式,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
(二)堅持原則。堅持黨建引領。把黨建貫穿于鄉村治理全過程,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群眾首創精神,拓寬人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引導人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政策制定、實施、監督全過程,調動群眾參與鄉村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問題出現在哪里,治理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的要求,強化工作機制,緊扣“群眾對干部用權不透明、對村民不良行為缺乏合適約束方法、抑制婚喪陋習”等諸多問題,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實現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的目標。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大膽實踐,不斷推動理念創新、方法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創造經驗,進一步豐富“五強五提”建設內涵,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鄉村治理模式。
(三)目標任務。通過推行“五強五提”鄉村治理模式,利用3年時間(2021-2023),使農村黨支部的組織力和領導力全面提升,政治功能更加突顯,戰斗力明顯增強;村民自治活力有效釋放,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法治思維深入人心,干部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明顯提升,循法而行成為自覺行動;道德風尚不斷提升,形成崇德向善、誠信友愛的良好風尚,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到2021年底成功創建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鎮(街),成功創建全省鄉村治理示范村2個村。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組織建設,提升鄉村治理工作領導力。一是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健全以黨工委統籌指導,村黨支部為領導,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和集體經濟組織為基礎,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代表會、禁毒禁賭會為紐帶,綜治中心、村級婦聯等其他組織為補充的協同共治組織體系,促進街道與村“兩委”有效銜接、良性互動。二是落實街村兩級黨組織抓基層黨建和鄉村治理的主體責任。全面落實黨工委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建立支部書記“負面清單、工作清單、激勵清單”,壓實村黨支部的直接責任。全面落實黨員領導干部聯系機制,深入開展“四培四包四抓”“四比四提升”黨建主題活動,及時發現并研究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治理和群眾生產生活等問題。三是強化村黨組織領導作用。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扎實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每年對村干部輪訓2次。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完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經濟、服務經濟,鼓勵探索混合經營,力爭到2023年底,基本實現行政村經營收入超10萬元,并培育1個年收入10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四是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開展黨員聯系農戶、黨員戶掛牌、承諾踐諾、設崗定責、志愿服務等活動,推動黨員在鄉村治理中帶頭示范,帶動群眾全面參與。加強黨員與群眾的密切聯系,加強對貧困人口、殘疾人、特困人員等特殊群體的關愛服務,引導基層群眾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二)強化村民自治,提升鄉村治理工作內生力。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健全全民參與機制,實現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一是規范村務管理。大力推行“1421”(一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村務運行機制,對村級重大事務和重點事項,要聽取村民代表大會意見建議,經黨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并將決議內容和實施結果向村民公開,村監委會全程進行監督。二是深化“一約四會”自治功能。選優配強村民自治組織負責人,理清村級各類組織功能定位,拓展村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平臺,創新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定時開展村民代表說事、人大代表民情懇談、鄉賢調處矛盾等各類協商活動。加強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聯系群眾、團結群眾、組織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三是加強村級事務監管。加強群眾對村級權力有效監督,嚴格推行“組賬村管”制度,規范村組會計核算監督,建立健全村組兩級“三務三資”監管平臺,嚴防侵占集體資產現象發生。加強村級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定期開展集體經濟清查審計,開展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四是健全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行“1221”(一訪聽民聲、兩評找癥結、兩調解訴求、一講提素質)工作機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助推新時代“十個沒有”平安創建落地生根。
(三)強化法治建設,提升鄉村治理工作約束力。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把農業農村工作納入法治軌道,以農村“三違三非”(違法占地、違法建設、違法上訪,非法采石、非法排污、非法取水)為重點,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一是推動法律服務向農村延伸。建設街道法律服務中心(法律顧問團)和村級法律服務站(“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抽調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師、基層干部、鄉賢精英組成人力資源庫,整合政策、融合力量,開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務,形成覆蓋鄉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二是全面推動學法守法用法。深入開展普法教育,以《民法典》為重點,廣泛開展群眾關心關注的法律知識宣傳、重點案件通報、法律問題解答,傳播法治精神。積極引導群眾用法,依托“一村一律師(法律顧問)”資源,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民事調解、法治宣傳等專業法律服務,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帶動群眾守法,深入開展“遵法紀、守規矩、愛家鄉、作貢獻”活動,將法治的思想傳遞到基層,帶動群眾遵法守法用法。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到2021年底,各村至少培養5名農村“法律明白人”骨干。三是深化平安鄉村建設。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建立村、片、點三級網格體系。把基層黨建、信訪維穩、污染防治、衛生保潔等工作全部融入網格,將政策落實、管理服務等事項責任到人、落實到戶,配齊配強網格員隊伍,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內辦”。健全社會治理長效機制。健全農村公共安全監管機制,強化食品藥品、交通道路、防火防汛等安全管理責任,推行“1234”(樹牢一條紅線,落實屬地管理、企業主體兩種責任,推行責任書、整改書、報備書三書監管,做到宣傳、排查、整改、追責四個到位)工作法。建立應急處突管理體系,建立“111”(制定一套方案,組建一支隊伍,配備一套物資)工作制度,夯實應急管理工作基礎。依法管理農村宗教事務,嚴格推行“四進四嚴禁”(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國旗、相關法律法規進廟宇,嚴禁新建、擴建、改建和拆除后死灰復燃)工作制度。推進和完善鄉村退役軍人、代課教師等群體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推行“尊崇工作法”,維護特殊群體的穩定。落實農村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責任,建立“產權明晰,責任到人”的管護機制,探索實施“路長制”、“林長制”,進一步壓實“河長制”,嚴厲打擊破壞山體、亂挖濫獵等行為,切實加強生態資源保護。
(四)強化道德培育,提升鄉村治理工作軟實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融入民心。一是堅持以規立德。按照依法、簡潔、易行的原則,幫助各村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強化規范約束,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執行和獎懲機制,全面推行“村民積分+紅黑榜+愛心超市”制度,對遵守村規民約的模范村民通過適當形式給予表彰獎勵,對違反村規民約的村民進行批評教育并在社會救助、集體經濟分紅、政策享受等方面給予懲戒和設限。二是注重以文養德。大力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通過“農民夜校”“講習所”等形式,提升群眾文化品位和道德修養。加強基層文化產品供給、文化陣地建設、文化活動開展和文化人才培養。因地制宜建設文化廣場、村史館、農家書屋等設施,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覆蓋。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結合傳統節日、鄉村旅游節,因地制宜廣泛開展鄉村文化體育活動。開展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利用及革命文物資源整合、統籌規劃和整體保護,支持農村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培育特色文化村鎮。結合紅色、綠色、古色三大特色文化,打造紅色文化游、鄉村綠色休閑游、傳統民俗風情游等鄉村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文化鄉賢、民間文化能人等,建立一支扎根群眾的基層文化隊伍。深化“弘揚長征精神,傳承農耕文明”主題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愛家、愛國、愛社會,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組織開展民歌大賽、廣場舞大賽等民間文化活動,傳播正能量,提振精氣神。三是倡導以評樹德。依托道德評議會,廣泛開展鄉風評議活動,褒揚好人好事、文明新風,遏制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廣泛開展“最美家庭”“十佳孝星”“道德模范”“好人”等評選評議活動,提升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強化智慧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治理工作服務力。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探索線上線下實踐模式,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一是推動互聯網向農村延伸。以現有的線上服務平臺為依托,建立便民事項網上“一鍵辦”服務體系,將民政、農業、社保、殘聯、衛健、應急等9個部門涉及村民辦事事項、辦理條件、辦理流程上網,實現村民足不出戶就能掌握相關信息并適時辦理。二是實施智慧農業賦能計劃。試點推廣溫室大棚智能化管理模塊,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服務智能對接,遠程監控、市場營銷。實施“互聯網+”農特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搭建“山貨直播”平臺和培育優質電商品牌,建立街村戶三級農特產品網絡銷售供應鏈。三是實施鄉村數字治理行動。加大“互聯網+黨建”推進力度,充分利用黨建視訊管理系統,推廣網絡黨課,促進黨務、村務、財務網上公開和數據共享,暢通社情民意,推動組織創新、活動創新。加強農村廣播維護與管理,提高終端“大喇叭”使用水平,發揮在應急管理、社會治理、科技服務、政務服務等方面公共服務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辦事處主任、人大工委主任任副組長,科級領導和村支部書記為成員的鄉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組織實施、調度指導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一辦五組”,辦公室主任由兼任,全面負責鄉村治理工作推進,統籌對外、對內協調工作。組織建設組由任組長,法治建設組由任組長,鄉風建設組由任組長,民主管理組由任組長,數字鄉村治理組由任組長,各組負責制定具體任務方案、人員組建等。
(二)堅持試點先行。選擇7個村開展試點,各試點村要根據本《實施意見》要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相關配套制度。要結合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廣泛征求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對相關文件和配套制度進行修改完善,做到可操作、可落地、可復制,2021年底向全街道推廣。
(三)建立督查機制。街道成立6個鄉村治理督查組,建立月查月報制度,每月25日向辦公室提交督查推進情況,重點提出工作存在的問題、創新舉措、需要上級協調的事項,并形成報告向領導小組匯報。建立季度研判制度,由辦公室牽頭,每季度邀請相關單位召開會商會議,解決難題,總結成績經驗,推廣做法,半年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
(四)注重氛圍營造。加大對“五強五提”工作的宣傳力度,大力培育先進典型,及時總結成功經驗。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五強五提”鄉村治理模式的推廣,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推進、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街道鄉村治理水平。
- 上一篇:農村支部四培四包四抓主題活動實施意見
- 下一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