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義與教育讀后領悟

時間:2022-04-18 11:51:00

導語:民主主義與教育讀后領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主主義與教育讀后領悟

最近我一直在讀杜威的《民主主義教育》,固然看過了一遍,很多內容還是一知半解,對杜威闡述題目的方式、觀點的驗證、思維的角度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解,但是即便如此,我還是能從心底感受到杜威對于教1.85傳奇私服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兒童發展的深切關心。所以,我決心利用空閑時間再好好的研讀一遍,以便更好的理解杜威這一著作所包含的深層次內涵。本文主要通過簡介《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關于教師的一些論述,如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的基本職責和教師理想的教學過程的基礎上,表達了自己對當前教師角色的一些思考。

一杜威及其《民主主義與教育》簡介

1.杜威

約翰杜威(,1859—1952),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莢冬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也是現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他于1896年創辦了芝加哥實驗學校,這所學校是他的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的實驗室。實際上,實驗學校就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實際應用,通過教育實踐為《民主主義與教育》積累了豐富的實際材料。他從實用主義哲學出發,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口號,反對以教師為中心,主張把學生從教師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杜威主張新“三中心”——兒童中心、課堂活動中心和個人直接經驗中心。這個提法在20世紀初是巨大的進步,即使到今天也仍然具有現實意義。杜威不僅是二十世紀中的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莢冬而且在美國國內也是一位積極推動社會改革、倡導民主政治理想的自由主義派人士,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實踐者。他始終不渝地關注教育與民主主義的關系,并且他在在民主領域內的學術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他被譽為“美國人民的良心”、“為民主倫理照亮道路的人”、“20世紀首要的民主哲學家”。由于他畢生從事著作、教學,受業學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響極其廣泛,是他人所不能匹敵的。研究和鑒戒杜威的教育思想,可以說是每一個學習教育學的人和教育工作者要學習的一門基本課,而他的這部《民主主義與教育》最具影響力的名著自然是我們必須要了解、學習和鑒戒的。

2.《民主主義與教育》

《民主主義與教育》是杜威在1916年寫成的,這時美國正處于產業革命和科學技術革命的新階段,迫切要求研究與探索新的教育以適應產業革命的需要,解決社會生活的各種題目的需要。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全面地闡述了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正反映了美國資產階級這種要求。該書開頭的部分從非形式教育談到學校的興起,概述了教育的社會職能和效用,指出了當時學校的嚴重缺陷和改革的方向。接著便闡述民主社會的教育性質,明確教育即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意義,并借對過往各種教育理論的批判來反證民主教育的正確性。此外,還說明教育的目的是獲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而沒有其他目的,這就是“教育無目的論”。然后,該書以實用主義教育哲學來理順長期存在的愛好和努力,經驗和思想,勞動和休閑,個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職業等等矛盾,并給課程、教材和教法作出了新的解釋。最后分別論述實用主義的真理論和道德論。《民主主義與教育》涉及的方面極為廣泛,但對每項題目都從社會、歷史和哲學的角度層層剖析和深進論證。西方學者稱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和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寶,足見其在世界教育史上重大深遠的影響。

二《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有關教師的幾點論述

1.“兒童中心論”與教師的基本素質

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關于教育是什么的題目,杜威有一句經典名言,即教育就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靈魂,離開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假如從兒童現實生活中進行教育,就會叫兒童感覺學習的需要和愛好,產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這種教育乃是真實的、生動活潑的,而不是殘害心智的。在這里兒童成了太陽,教育的一切措施都是要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這就是杜威的“兒童中心論”。兒童中心取代教師中心,取代教材中心,就應該徹底改變當時壓制兒童自由和發展的傳統教育。那么在這種教育下,教師在教育兒童時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

首先,在該書第十四章中提到:“教師僅有學問是不夠的。事實上,除非教師的習慣態度關心教材和學生本人的經驗互相影響,否則,教師的學問或他所熟練把握的教材,孤立地看,它的某些特點反而有礙有效教學。”教學的題目在于使學生的經驗不斷地向著專家已知的東西前進,所以教師既要懂得教材,還需懂得學生特有的需要和能力。從教師施教方面來說,杜威要求“教師直接從事教授的時候,對于教材,要完全精熟,運用自如;這個時候,教師的留意力要集中于學生的態度與反應,了解學生與教材有何相互的影響,這是教師的事情”。為了使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要特別留意教材對于學生的需要與能力,符合他們智力的發展水平。其次,杜威在夸大“兒童中心”思想的同時,并不同意教師采取“放手”的政策。由于教育過程是兒童與教師共同參與與合作的過程,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兒童與教師之間的接觸要更親密,從而使兒童得到教師更多的指導。再次,杜威以為要讓兒童自由地選擇感愛好的作業,自由地活動,從活動中獲得知識。所以,教師不應該用命令的方式教育兒童怎樣活動,由于兒童順從成人和教師的“命令”而做事與學習,是受外部氣力的壓制的,他們沒有愛好,像做“苦工”一樣,這樣做是不能達到教育目的的。所以,教師應該是兒童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啟發者和誘導者,而不能一味向兒童灌輸教師自己的思想。

辯證地看,杜威所倡導的“兒童中心論”將兒童置于教育的首位和中心位置,視兒童的經驗和活動高于一切。這一論斷批判了傳統教學論的機械主義,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相對于傳統教學論來說它是不小的進步。同時,他以為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活動的參與者和協助者,提出了教師的其他作用,這是對教師的重新定位,對現代教學有著重大意義和啟示作用。但是,它否定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又帶有一定的主觀片面性。

2.“教育無目的論”與教師的基本職責

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杜威提出“教育無目的”。他以為,生活、生長和經驗是循序漸進的積極發展過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這種過程中。“生長的目的是獲得更多更好的生長,教育的目的就是獲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教育并不是在其本身之外附加什么目的,是教育成為這種外在目的的附屬物。真正的答案乃是兒童所能預見的奮斗目標,它能使他們盡心竭智地觀察形勢,耐心細致地尋求成功,專心致志的鉆研學習。”作為教師更應該熟悉到這一點,由于兒童只有有了自己的目的,才會對學習活動的結局有預見性,才會產生理智的行動。“理智的行動意味著預見未來的可能性,擁有行動實施的計劃,熟悉到實施計劃的手段以及有關的障礙”。至于如何采取正確的步驟來實現目的是教師應當指導學生的。兒童都有其自身特點,假如教師不管這些而是制定一個自以為正確的教育目的,那么終極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先使兒童有自己良好的目的,然后來指導兒童成為他們自己想成為的人。

杜威以為,“長大的首要條件是未成熟狀態”。在現實條件下,兒童顯然是處于“未成熟狀態”的,我們的教師必須熟悉到這一點,同時也要熟悉到未成熟狀態”的兩個特征---依靠性和可塑性。兒童在學校中學習,必然要依靠教師,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來把握一些能力和技巧。但是這種依靠是雙方面的,教師也要依靠與學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才能發現一些教育的規律,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深刻內涵。兒童的“可塑性”我們經常會理解為原先不會某樣技能或知識,而是通過學校教育使兒童把握了這項技能或知識。但是,兒童的這種可塑性完全不同于橡皮泥或蠟的可塑性。教師教導兒童知識和技能是,兒童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布滿“柔韌的彈性”,“它更是一種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一種從經驗中保持可以用來對付未來情境中的困難的氣力。”所以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讓兒童把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和方法。

由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我們可以看出在促進兒童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懂得要讓兒童制定自己的目的,指導兒童規劃好達到目的的步驟,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他們自身的目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使兒童把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和方法。

3.“從做中學”與教師理想的教學過程

在闡述教師理想的教學過程之前,首先要明確學校究竟是什么。杜威的答案是:“學校即社會”。教育假如以社會生活為媒介,叫兒童在活動中學習,兒童不但愛好盎然,而且能活學活用。由此也引出他的教學論思想,即“從做中學”,意思是說教育不應直截了當地注進知識,而應該誘導兒童在活動中得到經驗和知識。他還說:“學校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美國學校采用的經驗課程和設計課程就導源于此。數千年來,教學通常都是使兒童感到痛苦的活動。夸美紐斯說:“學校時兒童心靈的屠宰場”,就是很逼真的描繪。而杜威的“從做中學”,能使兒童真正從受壓迫的教育中解放出來,真正實現學習的自主性。

根據“從做中學”的教學思想,杜威以為,在理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舞兒童在活動時開動大腦,運用全身器官,成為聰明的源泉。因此他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①要安排真實的情境;②在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維的課題;③要有可利用的資料以作出解決疑難的假定;④要從活動中驗證假定;⑤根據經驗成敗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這個情景包含激發兒童學習的題目。這樣激發兒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并參考相關資料做出一些假設,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兒童自己來完成驗證過程。經過試驗、討論后終極得出公道正確的結論。

當然,杜威的這一教學過程理論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只適用于低級階段和低層次的教育,并不適用于處理高級階段和高層次的學校教學工作。但是,在我國這樣一個應試教育十分嚴重的國莢冬學習杜威這一教學理論,對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對當前教師角色的一些思考

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杜威反對以教師為中心,但是這并不表示教師作用的低下和教師角色的否定。實際上,教師在為兒童提供適合兒童經驗、需要、能力、態度和愛好等方面的教材時起著關鍵作用,而且在兒童活動中教師是很好的啟發者和誘導者,教師還參與到兒童團隊活動中,師生共同合作,教師又是很好的指導者。這些都反映了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所扮演的各種角色的重要作用。在現代教育中,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往往也承擔著越來越多的角色。以下便是我對當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承擔的一些角色的看法。

1.知識傳授者

不管是在過往還是在現在,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這一角色似乎沒有變過。教師從來都是博學精深的代名詞。即便是在現在的電子信息時代,使用多媒體上課的情況越來越多,課堂的信息量增大,而這些信息無疑還是需要教師往收集。哪些是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哪些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活躍課堂氣氛,哪些能幫助學生理解,哪些作為知識的拓展,不論是文字還是圖片、動畫,都需要教師在精心備課基礎上進行選擇,這不但取決教師對知識的理解,還取決于教師的品位和修養。

2.輔助者

現在越來越倡導活動課程和綜合課程,通過直接經驗的積累來獲取課程上難以學到的東西。杜威就十分倡導兒童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就是學習活動以團隊的形式組織,以學生間互相交換信息為主,學生不但要為自己還要為他人的學習負責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是中心,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批判性思考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為兒童創造一個組織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學生或小組需要時隨時提供幫助,進行互動、支持、拓展和反饋,引導學習小組自己解決題目和思考,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學習模式下教師起著輔助作用。不僅僅是在合作學習中,就是在普通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碰到學習上的困難,都可以主動找老師,獲得老師的指導和協助,更及時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題目。

3.全程監控者

在教師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都會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以便更好地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之外更好地和學生交流。同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已有的知識與能力來選用材料和使用教材,以便更高效地進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進步。課堂內更需要教師掌控整個教學進程,維持課堂秩序,協調班級兒童的關系,組織課堂和課外的各項活動。此外,對于學生課堂外的活動。教師也應該密切關注,尤其是一些“題目”學生或者情緒等方面民主或者波動大的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題目,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每一個學生長大。所以說,教師是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監控者。

4.研究者

近些年來教育界興起了一股行動研究的風氣,這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教師豐富了自身的教育實踐,在和專家學者交流討論你的過程中吸收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理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能及時發現題目,總結經驗,甚至發現一些教育規律。教師教育的對象是布滿活力、個性不同的青少年兒童,所以教師要不斷地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學活動,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所以,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研究和改革中,不斷進步自己教書育人的水平。

5.藝術家

當教師的教學活動達到一個較高境界就成為了一種藝術,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語言、動作、表情、色彩、音樂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將知識和審美綜合起來,使學生在愉快中高效率地進行學習,所以教師的藝術是很特別的。作為特殊的藝術莢冬教師的勞動就是創作,主要體現在教學預備、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中,成功的教學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任何一個熱愛教育事新開傳奇私服業的教師,都應該從嚴要求自己,在教師生涯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積極的愛護每一位學生,真誠的關心和關注他們的長大,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作對藝術的追求一樣,創作一幅幅卓著的教育畫卷。

當前教育中教師的角色除了知識傳授者、輔助者、全程監控者、研究者和藝術家之外,實在教師還扮演著很多其他的角色,如家長人、兒童的朋友、心理調節者等。無論在教學中教師承擔的角色有多少種,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把青少年兒童裝進心里,全身心的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長大成才。真正做到“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與杜威所提倡的學生中心、教師輔助引導的理念大體是一致,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好好閱讀和領會杜威的教育著作,尤其是《民主主義與教育》。當然,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這也需要我們批判地加以吸收,從而更好的指導和促進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