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發展縣域經濟與建設新農村結合起來

時間:2022-10-20 10:22:00

導語:把發展縣域經濟與建設新農村結合起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發展縣域經濟與建設新農村結合起來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為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具體的目標任務,而且也為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指出了明確的路徑。如何完成“生產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實現農民增收這個核心目標,就縣域范圍而言,需要通過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來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關鍵要根據各地要素稟賦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好六篇文章。

發展縣域現代農業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基礎,是實現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要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發展現代農業,要加快推進產業化,同時突出工業的主導地位,這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培植支柱財源、實現財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關鍵。

發展縣域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90%以上的中小企業在縣域行政區,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是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活力源、火車頭。縣域就業、群眾增收和農民脫貧等復雜問題的解決,中小企業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技術與機制創新的主體,目前我國75%以上的技術創新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80%以上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開發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就應當加大投入,集中必要的財力扶持縣域內前景看好的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它們向“精、特、新”方向發展創造條件。

發展縣域外向型經濟

外向型企業出口創匯的主導產品一般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能夠充分發揮農村人力資源豐富、土地資源相對廉價等要素稟賦的特點,能夠進一步引導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小城鎮有序轉移,帶動小城鎮和相關服務業的發展。為此,應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的先導優勢,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

促進家庭、個體經濟發展

縣域經濟包括縣城經濟、小城鎮經濟、鄉村經濟和家庭經濟等四個主要組成部分。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因鄉因村制宜,大力發展靈活多樣、小而特的家庭經濟,利用家庭積累擴大再生產,提高家庭經濟收入水平。全面推動農村個體創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應幫助、引導和鼓勵農民創業,想方設法為農民增收增效提供產供銷信息、生產技術培訓,協調資金信貸渠道。

發展縣域生態經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建設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要求之一。發展生態工業、農業,既是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循環經濟,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產業趨同,突出縣域經濟特色的主要措施。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充分發揮生態型產業、企業在建設新農村中的作用,創新農業發展模式,走科技興農、興企的新路子,大力發展縣域循環農業,促進產業之間的良性循環,努力將縣域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生態經濟、特色經濟的優勢。

推進城鎮化建設

加快小城鎮建設,既是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縣域經濟、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首先,以農民就業和增收為目標,以產業為依托,實現業興城富。其次,發展小城鎮在具體運作方式上要與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相結合。把發展小城鎮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與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結合起來,與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結合起來,與突出地域特色發展特色產業、產品結合起來。再次,發展小城鎮需要排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性障礙。同時,改革完善現行的戶籍制度和鄉鎮行政管理制度,為小城鎮建設提供配套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