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檔案法律法規執法情況自查報告

時間:2022-07-17 10:51:00

導語:關于開展檔案法律法規執法情況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開展檔案法律法規執法情況自查報告

法律法規

縣人大常委會:

環境保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黨中央、國務院已把改善生態環境提到了“關系到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的高度來認識,將環境保護工作作為基本國策常抓不懈。為了保護和改善我縣生活和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促進生態示范區建設,縣人大常委會根據年初部署,結合本縣實際,對我縣貫徹實施環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情況進行了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執法檢查的組織情況

本次檢查主要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和實地重點檢查等方式進行。縱觀執法檢查過程有以下特點:

——部署早。縣人大常委會早在年初就把環保執法檢查列入工作要點,并作為今年常委會法律監督的重要內容寫入工作報告。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發出執法檢查通知,明確了檢查的方法、步驟、重點和要求,要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及時進行執法情況回顧總結,落實有污染防治任務或防治設施的單位開展自查自糾。由于早部署、早落實,為本次執法檢查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創造了有利條件。

——步驟清。結合我縣實際,這次執法檢查分三階段進行:自查階段(月日)。縣政府及其環保主管部門對全縣貫徹實施環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情況開展檢查,要求有污染防治任務的企事業單位進行自查,邊查邊改;檢查階段(月日)。執法檢查組分別聽取縣環保、經委、林業、水電、衛生等部門關于環境保護的專題匯報,并對、、、公司、公司家污染治理重點單位進行了實地檢查;總結階段(月份)。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委員們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加以整改,并將有關情況向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匯報。

——重點明。本次檢查的重點是:我縣實施生態示范區規劃中,生態林業、生態工業、生態城鎮等建設過程中的環保情況,限期治理污染企事業單位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控雙達標”治理任務完成情況及污染防治設施管理情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情況,以及環保監測機構、隊伍建設和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情況。

——效果好。通過執法檢查,及時發現了我縣環境保護法貫徹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引起了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使一些有條件解決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解決條件尚不具備的,也制定整改方案,積極創造條件加以解決。進一步促進了環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在我縣的貫徹執行,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法治觀念,推動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我縣生態示范區建設。

二、貫徹實施環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成效

從檢查情況看,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貫徹執行環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上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主要成效有:

㈠生態環境監管工作得到加強

⒈強化執法工作。檢查中發現,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均注重把依法行政作為加強環境保護與管理的首要工作來抓,強化了行政執法職能。如縣環保局以“一控雙達標”工作為重點,依法開展了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工作,工作規范,成效明顯。縣林業局根據森林法等法律法規,有效實施了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生態小區規劃,加大了封山育林和查處山林違法案件力度,生態林業效益初現。縣水利局則以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建立健全了遍布全縣的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網絡,實行執證上崗,使監督執法工作步入規范化、經常化軌道,從源頭上遏制水土流失現象。

⒉注重環境監測。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基礎。從檢查情況看,縣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該項工作十分重視,環境監測工作較以往有了很大的突破。監測方式上,由原來的僅一項水環境監測發展到現在的水、氣、聲綜合監測;監測范圍上,由原來的地面水監測逐步拓展到污染源監測、飲用水源監測、污染事故監測、建設項目環評和竣工驗收監測等;監測效果上,每年的監測數據量由原來的數百個發展到現在的兩千多個,數據處理也改變以往精度和效度偏低、時效性不強的純手工方式,采用微機化管理,極大提高了監測數據的有效性,為我縣環境保護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及時、精確、科學的依據。

⒊狠抓污染治理。檢查中了解到,縣環保部門為促進污染治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開展了排污申報登記工作。摸清全縣范圍內各類單位排污情況及環境污染現狀,按標準確定了家工業企業為“一控雙達標”重點單位,加強了對其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二是依法開展限期治理工作。督促有污染治理任務企事業單位落實治污方案,加快治污進度。對治污重點單位做到一月一查、其他單位三月一查。對違法排污單位嚴格依法予以立案查處;三是建立污染源達標排放長效管理制度。采取設立治污臺帳,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突擊抽查的辦法,加強日常環境管理,有效防止了違法排污現象反彈;四是對建設項目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防止新污染的產生;五是建立公開舉報制度。受理社會各界有關環境污染的來信、來電、來訪舉報,及時加以調查處理。

⒋改善城鎮環境。從檢查的情況看,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已把改善城鎮環境作為環境保護和管理的一大重點,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實行環境綜合治理,促進城鎮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縣環保局近兩年來建成了縣城煙塵控制區,劃分了縣城噪聲功能區,創建了水庫和鎮飲用水源保護區,修建了兩處全封閉式垃圾中轉站,拓建了垃圾處理場,使縣城每天產生的多噸垃圾得到及時處理。縣林業局加大了城鎮沿道、沿河及小區的綠化力度。縣水利局從小流域治理入手,以流經縣城的溪和溪為重點,開展了河道疏浚、清淤,禁止垃圾污水入河,加固防洪堤等工作。縣衛生局則狠抓了縣城兩家醫院的生活垃圾、醫療垃圾、放射性垃圾及醫療污水的分類回收處理工作,防止各類病源微生物、放射性物質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㈡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⒈重點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我縣從某年始投入治理資金多萬元,對申報登記的家排污單位進行分類治理,向公司、礦業有限公司等家環境污染重點單位下達了限期治理任務。最后,有家單位經治理實現了達標排放,家單位被關閉停產或自行關閉停產。通過治理和關停措施,不僅完成了我縣重點污染源治理任務,也有效促使我縣工業企業從重污染、高耗能、低層次的歧路中走出來,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從執法檢查中對家污染治理重點單位抽查的情況看,均做到了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健全,治污設施均運轉正常,運行記錄臺帳完整,沒有發現違法排污現象。

⒉林木蓄積量下降趨勢得到遏制。年代以來,由于多種原因,我縣林木蓄積量銳減,消長赤字每年近萬立方米,森林的生態效應明顯減弱,水土流失加劇,給我縣人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面對嚴峻現狀,縣政府及林業部門通過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步伐,啟動里綠色長廊工程,提倡零星散種等措施扭轉了我縣森林資源負增長的嚴峻形勢。去年月,國家林業局對我縣森林采伐限額執行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抽查后,確認我縣森林資源消耗從低谷轉向上升,林木蓄積年生長量已超過消耗量,實現了森林資源消長平衡。

⒊地質災害、水土流失有所減弱。我縣共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處,遍及個鄉鎮多村莊,被列為全省地質災害重點縣之首。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生態示范縣建設中,把地質災害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納入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與退耕還林和坡地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人口再分布和城鎮建設工程的實施相配套,相繼投入萬元防治經費加強治理,使地質災害和水土流失發展勢頭逐年減弱。目前已完成村、村、村等重點滑坡體的治理及規劃,其他災害點的災情也基本得到控制。

⒋城鎮環境進一步優化。經過城鎮環境綜合治理,縣城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一是凈化。各類大氣污染和噪聲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制止了往河道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現象,實現了垃圾封閉式中轉儲運;二是綠化。縣城主要街道和溪流沿線均建起了行道樹和花壇等綠化帶,土管、交通、郵政等部門建成了園林式的工作生活小區,并開始對縣城周邊的山體進行景觀設計;三是美化。縣城總體規劃的實施,使縣城的結構和功能布局趨于合理美觀,特別是煙草、郵政等單位的特色建筑以及主要街道的燈光工程,提高了縣城城市品位。

㈢“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付諸實施

縣委、縣政府回顧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歷程,針對我縣山多人少、地理經濟環境特殊等實際,確定了“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的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了變區域優勢為經濟優勢,以生態示范區建設為載體,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思路。某年我縣向省里提出建設生態示范縣申請,同年年底被批準為省級生態示范區試點。在此基礎上,開始著手編制《縣生態示范區規劃》,組織縣環保、農業、林業、水電等有關部門參與,并邀請省環科院專家前來指導,廣泛聽取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歷經兩年多時間,完成了規劃編制任務,在縣屆人大常委會會第次會議上獲得審查通過,并付諸實施。

該規劃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為依據,與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協調,堅持可持續發展和因地制宜原則,突出了山區資源的保護和永續利用,強調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充分體現出我縣生態示范區建設的特色。它涵蓋了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工業、生態城鎮、生態旅游等個領域項建設內容,明確了各項建設的工作思路、目標和重點建設內容及載體,確保了我縣生態示范區建設定向、定性、定位的準確性。可以說《縣生態示范區規劃》是我縣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的宣言和藍圖。從檢查的情況看,規劃實施以來,已經取得一些成效:

——生態農業,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生態效益農業,“菌、竹、果、茶、煙、藥”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食用菌品種和產品結構調整效果初顯,有機和綠色食品形成優勢產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開展了中低產田改造,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退耕還林、病蟲害綜合防治、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開始實施。

——生態林業,完成首期生態公益林建設萬畝,封山育林萬畝。實施里綠色長廊工程,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畝、退耕還林畝、疏林改造畝,城鎮村莊綠化萬株。森林生態環境有所改觀,人為因素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生態工業,工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得到優化,竹木、農副產品、機械原輔材料加工等“三立足”企業效益日增,工業生產布局趨于合理,工業污染防治任務基本完成。

——生態城鎮,綠化、美化和凈化縣城和縣域城鎮體系的各項措施付諸實施,縣城建設詳細規劃工作起步,城鎮各類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鎮生態環境逐步優化,城鎮集聚功能得到增強。

——生態旅游,省級森林公園的建設步伐加快,歷史文化保護區得到開發利用,生態休閑旅游初見端倪。

檢查組認為,只要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規劃的目標要求,結合實際,持之以恒地加以實施,我縣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工作水平一定能逐年提高,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將我縣建成一個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的新。

三、貫徹實施環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整改建議

㈠認識有待提高,宣傳力度應進一步加強。

從檢查情況看,對環保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面仍不廣,一些干部群眾,甚至包括個別領導干部和企業負責人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法紀觀念仍然薄弱。如我縣中學遷建項目直至報到省里審批,才發現沒有依法進行水土保持項目規劃。一些工業企業對污染治理工作認識不足,片面地把經濟效益與污染治理對立起來,開展污染治理工作不自覺,甚至無視環保法規定和有關部門三令五申違法排污。一些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沒有開展環評工作,執行“三同時”制度也未到位。一些娛樂場所、夜宵排檔不顧有關規定,在半夜發出聲、光污染,影響周邊居民休息。部分群眾時有亂倒垃圾、亂排生活污水行為。

建議縣政府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要求,加強對環境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領導,統一思想認識,增強抓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意識與緊迫感,把環境保護與管理作為社會系統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強化主要領導環保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保責任制和環保項目“三同時”制度。同時,大力開展對環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營造強大的輿論氛圍,努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各級行政領導和行業企業負責人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和監督污染治理工作,形成全社會關心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局面。

㈡生態脆弱區建設任務繁重。

檢查組發現,我縣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中生態脆弱區建設薄弱環節務必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因人們生產建設活動產生的生態脆弱區。如縣城附近礦的開采,造成山體裸露,不僅影響縣城景觀,還一度因大雨引發泥石流,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目前礦山土場還有隨時坍塌的危險。另外,公路拓寬工程,使公路兩側的植被遭受不同程度破壞,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仍得不到治理。二是人口密集但資源匱乏地區形成的生態脆弱區。如、等鄉鎮,由于林木資源的恢復遠遠不能滿足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不斷索取,大部分山地林木資源已破壞殆盡,形成了大片強度水土流失區域。

建議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將以上生態脆弱區的環境保護與治理作為當前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資源開發和基本建設項目的管理,尤其要把項目建設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真正落到實處。要積極采取各類育林措施,盡快恢復我縣生態脆弱區的荒山、荒坡的林相,切實遏制水土流失現象。

㈢生態環境建設投入與需求矛盾突出。

檢查中發現,資金投入嚴重匱乏已經成為我縣環境保護和管理工作最大的掣肘因素。如生態林業建設中,因省里補償機制沒有出臺,只有建設資金而沒有補償資金,給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隨著森林保護力度加大,資金投入也遠不能滿足工作的基本需要,有時還出現移育林資金為“育人”資金現象。在工業污染防治工作中,一些企業生產不景氣,治理污染歷史欠帳較多,治理經費不能落實到位。另外,排污費征收面窄額低,導致環保監測經費嚴重不足,監測設備老化,無力開展計量認證,影響了環境監測的開展。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縣水利建設資金總量小、需求大,難以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水土流失防治。即使落實了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項目建設單位也由于缺乏建設資金,要么沒有進行水土流失治理,要么對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偷工減料”。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全縣所需防治費用高達億元,縣里雖想盡辦法,每年用于防災抗災的經費仍是杯水車薪。

建議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落實“誰污染誰治理”工作的同時,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通過制定“三廢”綜合利用、污染治理、發展環保產業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設立污染治理專項資金,協調銀行部門支持建設單位開展污染治理,向社會引資和集資參與城鎮的污水、垃圾處理等措施,多渠道地籌集資金,逐步解決生態環境建設投入不足問題。

㈣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任重道遠。

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貫徹實施環保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以來,盡管我縣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有了很大的增強,但實際工作中也有部分人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時,往往表現出偏差,諸如有:只要經濟建設搞上去環境保護自然會上去的“自發論”,先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再抓環境保護也不遲的“先后論”,以犧牲環境保護為代價來換取短期內經濟快速發展的“代價論”,以及經濟部門抓經濟、環保等部門抓環保的“兩張皮論”等等。檢查組認為,良好的環境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和條件,經濟的發展對環境保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只有把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起來,處理好兩者的辯證關系,才能使我縣經濟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我縣提出“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實施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正是處理好兩者關系的具體體現。

應當看到,由于區位條件相對較差、經濟總量小且結構單一、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財政運轉困難等諸多不利因素制約,我縣生態示范區建設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處于低水平、低層次的起步階段,與上級和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面臨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與繁重。希望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把生態示范區建設工作作為今后我縣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和永恒課題,形成合力,知難而進,認真實施“生態立縣”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堅持科學規劃,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污染治理,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做到堅決摒棄那種以浪費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以換取經濟一時繁榮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期行為,使我縣走出一條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良性循環的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