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改革推進會領導講話

時間:2022-03-31 03:20:00

導語:財稅改革推進會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稅改革推進會領導講話

同志們:

社會在改革中進步,事業在改革中發展,工作在改革中推進,生活在改革中和諧。縣委、縣政府同意今天召開財稅改革工作推進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省財政改革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明確責任目標,全面推進財政體制、國有資產管理、支農資金整合、非稅收入管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等六項財政改革和深化地方稅費征收保障工作。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十分重視,會前專題聽取財稅部門關于財稅改革工作情況匯報,研究了如何推進我縣的改革進程。剛才財政局長黃永東、地稅局長講得很具體,我再就如何深化認識、強化措施確保改革取得實效講三點意見。

(一)不斷推進財稅改革是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1、從理論上講財稅改革是構建公共財政的客觀要求。中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財政收入年萬億增長。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財政體制將逐步向現代公共財政體制的方向發展。公共財政的核心內容是指財政資金供給主要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簡單地說就是公共收入要為公共服務,讓公共財政陽光普照祖國大地、讓改革成果國民都能享受。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有利于增強省級宏觀調控能力,有利于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的建立和民生支出政策的落實。建立公正合理的資產配置標準與規范透明的資產購置審批程序,是編制部門預算和實施政府采購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從過去只注重資金分配向既注重資金分配又注重實物管理轉變的重要措施。整合支農資金既有利于政府職能轉變,克服公共財政“缺位”和“越位”現象,也有利于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是建立公共財政的必然要求。推進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就是要解決收入游離于政府監管之外的問題,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實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帶動作用,有利于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和農村公益事業投入機制,鞏固和擴大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使廣大農民進一步享受到公共財政帶來的實惠。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就是要規范財政支出行為,確保財政資金按預算編制及相關要求,撥付到公共需要的地方,使公共財政服務于公共需要的職能最終得以完全體現。

2、從客觀上講財稅改革是縣域經濟發展現實需要。年,我縣財政總收入2.2億元(稅收千萬元以上1戶、500萬以上2戶、100萬以上10戶、50萬以上14戶),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總額只有1.338億元,當年支出近16億元,是個典型的吃飯型財政。由于政府可支配財力有限,許多該辦的事捉襟見肘。如何有效地聚集財政收入,整合財政資源,統籌有限的政府財力,通過財政分配和再分配的手段,將政府財政資金安排在最需要公共財政支持的地方,并通過最簡捷的支付方式實現,最大程度地支持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是我們面臨的非常現實的問題。推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非稅收入等改革,就是更好聚集財力,增強政府發展經濟的調控能力。推進支農資金整合就是統籌財力,集中力量辦大事。按照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思路,統籌使用,有利于逐步規范政府支農資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財政資源,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對各單位財政資金使用進行全程監管,確保資金按部門預算要求使用,從根本上杜絕財政資金被擠占、挪用、截留等現象的發生。

3、從長遠角度講財稅改革是源頭治腐的關鍵措施。近幾年來,我縣重點推行了財政四項管理制度改革,在源頭治腐方面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一些改革還沒有做到全面覆蓋,效果還沒有充分發揮。如部分單位的預算外資金沒有全部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國庫集中收付改革還有待完善。支農資金安排的范圍、標準及項目檢查驗收等環節,缺乏統一性、規范性和完整性,容易導致資金安排的隨意性。同時,四項管理制度改革要還是圍繞資金這條主線展開的,基本上還沒有涉及到單位的資產管理。由于資產管理滯后,少數單位在將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等違規行為,缺乏公開公正的營運機制。有的單位除將部分“非轉經”收入用作彌補辦公經費外,相當一部分主要用于發放職工福利及吃喝接待,甚至有的將經營收入不入帳而作為“小金庫”的來源。“非轉經”收入是財政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強化管理,必然導致管理的漏洞和腐敗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將導致分配不公。因此,推進六項財政改革,將從源頭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良好的經濟秩序奠定堅實的基礎。

4、從政治上講財稅改革是工作安排、政策要求。首先,每項工作上級黨委和政府都是慎重研究,著眼全局考慮,比如說“十二五”規劃發展區域確定、財力安排方案等。其次,每項工作上級都有紅頭文件,講政治就是要服從,結合本地實際抓落實,有些工作要創造性落實,比如鄉財縣管、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等。再者,有些政策是嚴肅的,需要我們無條件執行,如:國家土地、礦產、招標、稅收等政策,只有執行義務。

(二)強化措施,結合各自實際,扎實推進財稅改革工作

1、關于財政體制改革

現行財政管理體制自年運行以來,充分調動了各級人民政府發展經濟、增加財政收入的積極性,促進了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對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政策調整,現行財政管理體制運行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年月10日,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從年1月1日起對現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和完善。

一是國家稅收分享政策調配的利與弊。新的財政體制對我縣的收入規模、財力情況及今后經濟、財政發展等方面都將產生較大影響。從不利方面看:①直接減少地方可用財力。省財政以年省級收入為基數實行定額補助,對稅收增量部分不再實行稅收增量返還政策,將直接影響地方的既得財力;②按地方稅收收入增長同比上解省級收入,縣域經濟發展越快,省財政集中財力越多;③雖然省財政建立了激勵機制,但我縣在收入增長、爭強進位上潛力有限,基本難以享受到激勵政策的補助。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對我們這樣的貧困縣也有有利的方面:①省級集中財力大幅增加,增加了省級的調控能力,將有利于加大對貧困縣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地方財政保障能力,加大對民生支出的補助力度;②省級收入下劃地方,增加了地方收入塊頭,有利于真實反映我縣經濟實力和地方收入規模;③減少了收入分成級次,提高地方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增強了地方政府調控能力。

為確保新的財政管理體制順利實施,財稅部門要提高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強化對稅源的科學預測分析,挖掘稅收增收潛力,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做到依法征稅、應收盡收。要嚴格稅收執法,整頓稅收秩序,嚴厲查處和打擊各種偷、逃、騙、抗稅等違法行為,堅決制止和糾正越權減免稅以及“先征后返”等變相減免稅問題,確保財政收入按財政管理體制規定及時足額入庫。財政、稅務、人民銀行、審計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銜接,做好各項收入劃分、征繳、報解、入庫及國庫資金調度等工作,完善稅收征管和國庫運行軟件,保證新財政管理體制下各級財政國庫資金正常運行。同時,進一步完善財政預算管理辦法,充分發揮財政監督、稅務稽查、審計檢查職能,加強對各項財稅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二是我縣財政體制運作情況。在這里,要特別指出是我縣的鄉鎮財政體制,充分體現了縣鄉的一致性。為減輕鄉鎮一級政府的運行壓力,我們按照“明確事權、劃分財權;鄉財縣管、三權不變;統一收支、目標考核、促進發展”的原則,對鄉鎮實行了“統一財政收支、收入目標考核、政策獎勵”的財政管理體制,取消了鄉鎮財政收入與支出掛鉤的財政管理辦法,只對收入任務進行目標考核。鄉鎮的所有支出均按照全縣統一的政策口徑予以保障,特別近年國家和省政府出臺公務員津補貼政策、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績效工資等重大增支政策都由縣政府統一預算,確保了縣鄉支出的一致性,解決了分灶無飯吃的局面。

三是大家關心的公務員津補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發放工作。①關于時間問題。國家規定國家公務員從2007年7月開始執行,義務階段教師年1月開始執行,公共衛生和基層衛生單位分別于年1月和10月開始執行,其他對象也應從年7月1日開始,但目前實行的是過渡期補助。②關于標準問題。公務員原標準5000元/年,根據《湖北省第二步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精神,我縣按照“就高不就低、待遇最大化”的指導思想,經過積極向上匯報爭取,市政府按省定最高標準批復了我縣第二步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在原有基礎上人月均增加300元,機關離、退休人員分別按在職同職級人員標準的90%和75%確定;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在原有6296元基礎上月人均增加300元,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在原有6200元基礎上月人均增加300元;尚未實施績效工資的事業單位執行標準為人月均300元,離退休人員按同崗位在職人員標準的90%和75%掌握。第二步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省財政按人月50元補助,即上級財政轉移支付補助由人年2400元增加到3000元,縣財政另按人均3800元配套,年增加財政支出2941萬元。年按省定標準,按年實際兌現人數測算,年將增加財政支出4334萬元。③關于兌現要求。按政策不能多不能少,財政分類統標補助,誰主管誰負責保穩定。

2、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是指國家交給行政事業單位占用、使用的財產和政府為實現公共職能而建設的公用設施、公共工程以及其他各種處于公共服務領域中經濟資源的總和。我在這里重申兩個觀點:①財產是人民的,不能把國家財產當自己單位或自己私人財產;②法律規定國有資產管理權是國資委,不是個人。行政事業單位所占用的資產是政權建設和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物質基礎,也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責和促進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管好用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對于穩固政權基礎,公平財政分配,維護財經秩序,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和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各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單位自主權的擴大,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制已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日益暴露出一些漏洞和問題,加快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嚴格把好“三個關口”,全面加強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一是嚴把資產“配置關”。凡是規定了配備標準的資產,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標準進行配備,不得超范圍、提高標準。對沒有規定配備標準的資產,要從實際需要出發,從嚴控制,合理配備,防止和避免資產損失、浪費。行政事業單位用財政性資金購置規定限額以上的資產,必須經財政部門審批同意后,方可將資產購置項目列入單位年度部門預算,未經批準,不得列入部門預算,也不得列入單位事業支出。二是嚴把資產“使用關”。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重點是保障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內部資產管理制度,通過資產清查掌握單位資產狀況,做到賬賬、賬卡、賬實相符。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出租、出借和擔保,必須先報經財政部門審批。建立行政事業單位長期閑置、低效運轉和超標準配置資產的調劑機制,促進資產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益。三是嚴把資產“處置關”。行政事業單位處置國有資產,要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自行處置。處置國有資產要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提高資產處置的透明度。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要全部作為政府非稅收入,繳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3、關于支農資金整合改革

①近年來,國家、省、市縣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力度,部門爭取的力度也較大,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目前,涉農專項資金類型較多,就農、林、水部門涉及的專項資金類型來說,就包括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病險水庫治理、農村飲水安全、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生態環境治理等大大小小項目十幾個,但絕大部分資金規模較小。在項目安排當中,各部門間的協調溝通不充分,缺乏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思路,導致區域性、有規模的項目較少,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另外,財政支農支出分部門管理,通過部門分口垂直往下分配,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出現資金被截留、挪用,“跑、冒、滴、漏”現象難以避免。在現行管理體制下,對現有財政支農資金進行整合,對于集中資金,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②整合支農資金的核心在于整合資金、整合資源、整合力量,要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事、辦難事,這是上級要求和工作方向。③要改變過去平均分配資金、“撒胡椒面”的做法,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企盼的事情擺在財政支持的最前沿,通過整合工作的實施,真正做到集中財力辦大事、辦實事。各職能部門在開展整合工作中,要按照“統籌安排、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各記其功、分類總結”的原則,認真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和所承擔的工作任務。作為整合牽頭單位的財政局,要多做協調工作,主動與涉農部門溝通,為政府當好參謀。要會同發改、農業等單位,在制定全縣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和確定項目論證過程中切實負起責任,充分聽取各部門的意見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呼聲,科學制定全縣支農規劃,確保財政支持的項目更加符合我縣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同時,財政部門要注意收集和發現整合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要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不斷積累經驗。

4、關于非稅收入管理改革

從近年來我縣非稅收入的管理情況來看,較好地落實了“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規范了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管理,治亂減負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少數單位的部分預算外資金沒有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調控能力,給進一步規范公務員津補貼、“小金庫”治理工作帶來難度。將按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收入納入預算,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政府財政向公共財政轉變的必然趨勢。各單位要提高認識,嚴格按照《省財政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將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的通知》(財預發〔〕60號)精神,從今年起將全部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各單位所收的所有非稅收入,必須直接繳入財政部門設立的“非稅收入匯繳結算帳戶”。除此之外所有帳戶均不得繳存非稅收入,否則將按私設“小金庫”進行查處。同時,各單位要嚴格按照《湖北省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使用管理實施辦法》(鄂財綜規〔〕14號)精神領用票據。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資金往來的憑證,不能代替發票作為單位收支的會計憑證,更不能作為單位收支發票入帳,一經查出將按照《會計法》等相關制度予以嚴肅處理。

5、關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改革

近年來,特別是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我縣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縣財政困難,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還嚴重不足,廣大農村出行難、飲水難、居住環境差、生產條件簡陋等問題還未得到根本改變,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對于進一步解決上述問題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年6月21日,省綜改辦在鄂州市召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現場會。在這次會議上,我縣被納入全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縣。

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一是必須以村民民主決策、自愿投工投勞為前提,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決策、合理限額”的原則,不斷完善村民投工投勞管理辦法,規范民主議事程序,明確議事范圍,確定限額標準,細化管理措施,正確引導村民自愿投工投勞。二是各鄉鎮和縣直各有關部門要在縣綜改辦的指導下,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實,確保試點工作健康發展。財政、農口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動態管理,及時掌握了解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和獎補資金的兌現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交通、水利、城建等相關部門要積極做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規劃、論證、工程設計、質量監督與預算審核等工作。紀檢監察、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跟蹤檢查和審計監督,對村民舉報和違反相關政策的問題,要及時查處。三是各鄉鎮政府要加強發動和引導,組織村干部和農民開展籌資籌勞和財政獎補項目建設等具體工作。村級組織要充分依靠群眾,組織發動群眾,積極開展一事一議活動,搞好財政獎補項目建設和管護,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

6、關于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改革

從2002年開始,我縣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體制進行一系列改革,先后實施了會計集中核算、國庫集中支付等改革。實施這些改革都是根據當時發展形勢作出的科學決策。近年來,我國先后推行了一系列財政改革,其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形式是逐步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即“三個直達”:收入直達財政專戶、工資直達個人帳戶、專項資金直達供應商或項目單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是向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邁進的重要步驟,也是強化資金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同時,實施這些改革也是落實上級的重大決策具體體現。2000年省政府印發了《關于試行財會集中核算制和零戶統管工作的通知》,2001年省財政廳、省監察廳印發了《關于推行財會集中核算制和零戶統管的實施辦法》,2002年省財政廳、省監察廳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抓好財會集中核算工作意見》的通知,根據上級要求,我縣于2002年推行了會計集中核算改革。集中核算改革使會計的事權和人權分離、會計人員相對獨立、會計服務趨向社會化、會計職能作用得到全面發揮,進一步規范了單位的財務,可以說這是財政改革走向良性發展起始階段。

2004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改革,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意見》,我縣于同年6月實行了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納入改革的縣直主管單位、二級單位和鄉鎮,共計176個預算單位(縣直64個主管部門、94個二級單位和18個鄉鎮)的所有財政性資金(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和財政專戶資金)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收付。

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加強預算執行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推動源頭治腐工作深入開展,我們要以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為目標,以健全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為重點,以實施制度創新和信息化管理為手段,進一步擴大改革的單位和資金范圍,積極推進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建設,努力將包括鄉鎮在內的各級預算單位和各類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和財政動態監控的范圍,為強化預算執行管理、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此次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明確預算單位會計主體地位。會計集中核算是國庫集中支付的過渡階段,將財政部門的會計核算業務退還給預算單位,強化預算單位作為預算執行主體的支出管理責任,是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必要途徑。只有將會計核算業務全部退還給預算單位,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國庫集中支付。預算單位退賬工作不是我縣獨創,省財政廳下發的《關于推進市縣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實施意見的通知》(鄂財庫發〔〕15號)中,明確要求進一步做好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的轉軌工作,將財政部門的會計核算業務逐步退還預算單位。同時,從全市預算單位退出會計核算中心情況看,各縣都在積極行動,除竹山沒有成立會計核算中心不存在轉軌外,丹江、鄖縣年前已全部退完,市直、房縣、竹溪也于去年開始為部分單位退賬。我縣預算單位退賬工作從今天大會開始,明確的35個退賬單位都要按照財政部門安排,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會計及會計檔案移交手續,積極參加財政部門舉辦的業務培訓班,連接國庫集中支付網絡,辦理規范的支付業務。對暫時未退賬的單位,預算單位要建立輔助賬務,在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之間形成權責分明、程序規范、相互制約的機制,并積極創造條件力爭早日完成退賬工作,最終達到將財政部門的所有會計核算業務全部退還預算給單位。各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在思想和行動上與縣委、縣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無條件地支持和配合退賬工作。預算單位特別是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加強對本系統、本部門、本單位退賬工作的領導,全力支持和配合抓好此項工作。

7、關于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地方稅費征收保障機制

一是抓住新的重點,運用房地產評稅技術,并于7月1日在全省上線運行。①新時期房地產稅收是新重點;②房地產評稅制是新制度;③上網上線運行是新機制;④此工作城鎮是重點,鄉鎮是新區;⑤地稅、房管、國土、物價、住建要對行政事業單位、房地產開發項目采集相關數據,6月15日前要完成。二是加大護稅協稅力度。縣直單位已有13個部門建立了協稅護稅網絡,今后稅護稅機制要延伸到所有鄉鎮。凡是土地整理、水土保持、通村公路、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涉稅項目,鄉鎮政府都要嚴把發票關,結算工程款項必須憑地稅機關開具的建筑安裝發票,堅決杜絕建筑方以水泥、鋼筋等材料發票來沖減工程的應稅款項。房管、建設、國土、交通等部門,主要是涉及房地產開發、重點工程項目、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的單位,要加強涉稅信息共享、稅收源泉控管。去年,縣政府與縣直13個部門簽訂了責任狀,今年我們將對責任狀進行考核,全面盤點,對協稅護稅到位的單位予以重獎,對少數完成任務不好的單位予以黃牌警告。三是依據上級規定,出臺支持工商企業和民營業主發展優惠政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三)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六項財政改革

1、加強組織領導。財稅改革工作牽涉面比較廣,也比較復雜。因此,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是保證改革能不能順利實施的關鍵。各部門、各單位必須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推行財稅改革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落實專班專人具體負責,確保六項改革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落實到位。作為六項改革牽頭單位的財政局和協調服務的地稅局,要統籌安排好改革的各個步驟,做好協調工作,認真落實好改革各步驟的實施工作。

2、強化協調配合。推行改革勢必影響到有關部門、單位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思想認識不統一的問題。我要特別強調,六項改革是縣委、縣政府經過綜合考慮,慎重作出的科學決策,各部門、各單位要積極配合和全力支持,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阻撓改革。財政部門要按照改革要求,將各項改革措施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提出可供操作的辦法,真正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確保新、老管理模式順利銜接和平穩過渡。對各項改革措施進行跟蹤研究,認真吸取各部門、各單位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改革措施。新聞單位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六項財政改革的重要意義,加強輿論監督,為改革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3、嚴肅工作紀律。落實改革要求,必須要有紀律作保障,必須用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督查,嚴厲查處改革過程中的弄虛作假和違紀違規行為,對少數執行縣委、縣政府決策力度不強、管理混亂、問題突出的單位,要重點檢查,限期整改。對工作進展遲緩、成效不明顯的,要加強督導,促其糾正。對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消極對待的單位和個人,要按照黨紀政紀的規定,嚴肅予以查處。

同志們,推進財政體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支農資金整合、非稅收入管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等六項財政改革工作,是今年縣委、縣政府重點推進的財政改革任務,是大勢所趨,各部門、各單位必須按照統一部署,不折不扣、積極主動地抓好落實,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改革任務,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