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全縣農村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1-26 10:37:00
導語:縣長在全縣農村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堅持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戰略。全年新建產業化龍頭企業13家,固定資產投入2.2億元。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6家,銷售總收入9.1億元。塔城陳醋釀造有限公司晉升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6家龍頭企業晉升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利州鵝業、塔城陳醋、鵬飛牧業、凌河牧業等新上的十幾個項目,拉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新建了縣農貿綜合批發市場,覆蓋全縣的農產品銷售網絡初步形成。產業協會和產業專業村發展迅速,促進了農村流通市場的繁榮。
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大力開展農村扶貧攻堅戰,投入整村推進資金2258萬元,實施開發式扶貧,使38個貧困村、15745戶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700元。全年新增戶有穩定收入項目戶1.2萬戶,75%的農戶實現了戶有穩定收入項目。新建移民小區6個,完成移民搬遷278戶。實施農村貧困戶安居工程,修建農村貧困戶危房險房328戶。認真落實對全縣農民的“三減免、三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全年勞務輸出6萬人次,勞務產業收入近5億元。進一步落實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和干部職工包村、包戶責任制,廣泛開展了社會定點包扶貧困和救災救濟工作。全年投入應急救助救災款物450多萬元,向農村無電視戶捐贈電視1050臺。擴大農村低保范圍,提高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面展開,以村為單位參合面達到100%,以戶為單位參合率達到81%。全縣貧困戶和貧困人口減少到1.2萬戶、4.4萬人,占全縣總戶數和總人口的比率下降到9.4%和10.4%。
農村面貌得到明顯改善。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編制完成了全縣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和24個示范村建設規劃,廣泛開展“五清五改一綠”活動,涌現出一批村容整潔、環境良好的新農村建設典型。堅持以大禹杯競賽為動力,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全年共投入農建資金8383萬元,建設各類農建工程128處,累計完成綜合治理面積13.5萬畝,完成治河工程新修堤防24.1公里,改造灌渠1萬延長米,為高效農業保護地配水43處,新增灌溉工程65處,增加灌溉面積2.5萬畝。完成人畜飲水工程24處,解決2.6萬人,560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大凌河西支治理工程得到推進。農村能源生態建設穩步發展。實現了戶戶通電、村村通廣播和公路,通油路和有線電視的行政村分別達到45%和80%。土地開發整理效果顯著。人工增雨成效明顯,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保護地棚戶手機氣象預報免費服務。農業機械化率有新提高。通過山、水、田、電、路綜合治理,我縣農村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20*年,是我縣戰勝嚴重旱災,農業結構調整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是統籌城鄉發展,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的一年;也是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國家和省市一系列扶持“三農”的政策措施,得益于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擺上工作重要位置的做法,更得益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農村干部群眾的團結一心和頑強拼搏。
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還存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四個低”和“兩個落后”。“四個低”是:一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低。三大主導產業的規模還不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不快,初級產品多、大龍頭企業少,農業標準化水平低,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二是農業現代化水平低。科技含量少,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力度不夠,先進適用的農業增產技術推廣應用不到位;三是農民收入低。20*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308元,與全省4090元、全國3500元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四是農村勞動力素質低。農民思想觀念守舊,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對農業新知識、新技術、新品種接受慢,自主發展和增收能力不強。“兩個落后”是: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業抗災能力差,還沒有擺脫雨養農業的束縛;二是農村社會事業落后。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的狀況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上這些問題制約著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今年和以后的工作中要認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目標和任務
今年是我縣扶貧攻堅的決戰決勝年,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快速崛起的關鍵之年。
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縣十二屆三次黨代會、縣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的部署,今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創稅農業為先導,以產業化經營為紐帶,以科技為支撐,圍繞主導產業開發上規模、上效益、上品牌、上檔次,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財政增長。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20億元,增長12.4%;農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20.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23元,增長12.1%。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集中力量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在大力發展創稅農業上下功夫,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當前,只求數量擴張不講求效益的傳統農業越來越沒有出路,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而生產的優質、高產、高效的創稅農業,則越來越表現出生機和活力。創稅農業是在農業生產中,所種養加工的農產品既能較大地增加農業生產效益、提高農民收入,又能增加縣鄉財政收入的農業,是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和效益,提高農業產品含稅量,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有效途徑。在發展現代農業、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行農業結構調整中,必須大力發展創稅農業。
今年要實現農產品加工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增長1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增長50%,農產品深加工收入增長30%,農字號的稅收要有較大幅度增長,加快壯大縣鄉財政實力。
扶強扶壯龍頭企業,帶動創稅農業。要使創稅農業形成規模,必須大力培植龍頭企業,通過從資金、技術、優惠政策等方面扶持龍頭企業,使龍頭企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創稅農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做好現有利州鵝業、塔城陳醋、鵬飛牧業、凌河牧業等龍頭企業培強做大的同時,繼續發展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強的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努力在年內引進一批有品牌、有實力、體量大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因地制宜興辦各種類型的加工、銷售型龍頭企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帶動農村的工業化,以農業的產業化促進工業化。要強化服務意識,用足用活各類金融資金,不斷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搭建融資平臺。繼續整合財政資金、扶貧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各類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放大效應,重點扶持農業深加工龍頭企業,使其成為帶動主導產業開發、農民增收致富的強大引擎和財政增長的重要力量。
加強市場和經紀人隊伍建設,拓寬創稅農產品銷售渠道。縣城農貿綜合批發市場要完善配套設施,搞好配套服務,努力營造安商、親商、富商的發展環境,充分發揮集聚生產要素、活躍流通市場、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各蔬菜專業批發市場要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和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的輻射力和競爭力。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城市連鎖店和超市向農村發展。本著“先發展、后規范、邊發展、邊規范”的原則,放手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隊伍,發揮其在農戶、企業、市場、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引導同類行業的龍頭企業組建農產品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規劃、規范經營行為、價格協調、調節糾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強農業項目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農業產業化的最終成果要體現在項目建設上,要體現在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上。農業項目建設不僅關系到農業穩定、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而且關系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要牢固樹立“項目是第一政績”的發展理念,把發展項目農業放到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作為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龍頭工程,加大跑部進省力度,向上爭取一批政策性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向外吸引一批外商投資項目;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向內培育一批工商資本項目;加大全民創業力度,向下催生一批民間資本項目。使*農業逐漸向以商品為特征的規模化、基地化、園區化、產業化的品牌農業、超市農業、外向農業等精品農業方向轉變。重點搞好農林偉業1.5萬噸酒葡萄深加工項目;利州鵝業600萬只肉鵝深加工和100萬只風鵝項目;塔城陳醋1萬噸風味醋項目;凌河牧業生豬產業化項目;大地農產品有限公司南瓜粉、降糖因子項目;科利牧有限公司飼料加工項目;紅葉制板擴產改造項目。通過大力實施農業項目建設,努力提高農業對工業的貢獻率和含稅量。
(二)在三大主導產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大力推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
*農業能否贏得市場,關鍵在于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關鍵在于三大主導產業的規模擴張和提質增效。要按照“鞏固、提高、發展”的思路,堅定不移地推進“保護地、牛羊禽、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形成規模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培育優勢品牌,加速農業結構優化升級。
突出抓好設施農業。要堅持把保護地產業作為我縣農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和突破口,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抓手,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把保護地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今年,要著力抓好保護地重點村、重點小區建設,新發展保護地暖棚1萬棟、冷棚1萬畝。
要把規模擴張作為首要任務。20*年,我縣保護地溫室達到了8萬棟,新建數繼續保持全市第一,但如果同壽光、海城比,這個規模是遠遠不夠的。規模擴張仍然是今年保護地建設的首要任務。各鄉鎮和有關部門必須按照縣委、縣政府下達的保護地任務指標,早下決心,強化措施,抓緊落實。縣委、縣政府將進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將保護地建設任務完成的好壞作為衡量鄉鎮工作的重要指標,對完成任務好的鄉鎮在支農資金上重點扶持,對完不成任務的鄉鎮要通報批評,并相應減少支農資金。
要把提質增效作為中心環節。提質增效是保護地產業的生命力所在。“提質”就是提高棚體建設質量。要嚴格按照“七度、三材、五防”的要求,堅持棚體建設科學化,決不允許出現不合格棚、棄荒棚和低效棚。“增效”就是千方百計提高保護地經濟效益。大力推廣高產、優質、高效的優良品種;大面積推廣大壟雙行、地膜覆蓋等模式化栽培和軟管微噴、膜下暗灌等節水灌溉新技術;增施有機肥、保溫增溫、嫁接栽培、立體栽培等適用技術;強化暖棚前建冷棚、冷棚內栽葡萄和溫室兩茬生產、多茬復種、立體栽培生產,通過強化各種措施,努力把我縣保護地產出率和經濟效益提高到新水平。
要把園區建設作為重要載體。要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方向,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力度推進,建設一批產業特色明顯、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品種優良化、生產規模化、管理科學化、服務體系化的要求,形成以公營子為中心北部暖棚番茄,以南公營子、十二德堡為重點南部冷棚“雙椒”,以老爺廟為重點東部暖棚茄子,以大城子鎮為中心中部名優花卉的現代農業園區布局。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參與農業園區建設,形成農業龍頭企業領辦園區、外來資本興辦園區、財政項目催生園區、組織群眾興辦園區、科技人員領辦園區的多元投入格局。今年縣政府要圍繞重點小區進行政策、技術和資金的重點扶持,總的原則是“資金跟著項目走”,誰發展的規模大、速度快、效益高,就重點扶持誰。各鄉鎮要把集中連片小區建設作為保護地工作的主要抓手,傾注主要力量,務求實現新的突破。
加快發展畜牧業。要把畜牧業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重點培育規模養殖戶、養殖小區、養殖示范村,加強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快畜牧產業化步伐,提高畜牧業整體水平。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7.4億元,增長25.4%;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達到1600元。
加快規模飼養。強化重點基地建設,加快形成以南公營子、白塔子、老爺廟、草場、臥虎溝等鄉鎮為重點的肉牛生產基地,以白塔子、平房子、南公營子、羊角溝、水泉等鄉鎮為重點的三元雜交商品豬生產基地,以利州鵝業為龍頭覆蓋大城子、東哨、南哨、水泉等鄉鎮的肉鵝生產基地,以北公營子、甘招、水泉、等鄉鎮為重點的蛋雞生產基地,以鵬飛牧業為龍頭帶動東片、北片十幾個鄉鎮的肉雞生產基地。加大對優勢區域的支持力度,良種工程項目繼續向畜產品優勢區域傾斜。強化畜牧小區和大場大戶建設,積極扶持畜牧業專業戶,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使其成為我縣畜牧業發展的主體。全年發展規模飼養戶500戶,標準化畜牧小區達到22個。
強化防疫體系建設。繼續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原則,以口蹄疫、禽流感免疫為重點,加大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力度,確保我縣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加強畜禽疫病的監控和動物用藥的監管,重點抓好各交通要道兩側、活畜禽交易市場、定點屠宰場和城鄉結合部的檢疫防疫和產地檢疫工作,堵住疫病源頭。深化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防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對重大動物疫病的快速反應能力。各鄉鎮要實行防疫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對防疫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鄉鎮要追究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責任。
加快服務體系建設。搞好良種繁育工程,完善現有的改良站點,新建改良站點30個,擴大良種覆蓋面。下力量抓好青黃貯窖建設,大力實施退耕還草、林下種草,擴大飼料玉米和優質高產牧草種植面積,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飼料保證。今年計劃種植飼料玉米10萬畝,新建青黃貯窖2000個。依法做好畜禽飼料管理工作,堅決防止“瘦肉精”等有害飼料流入市場,為我縣生產無公害綠色畜禽產品提供基礎保障。
大力發展林果業。一是抓好經濟林開發。發展經濟林既是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又是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全年完成造林任務10萬畝,發展“兩杏一棗”經濟林5萬畝,實現林業產值1.4億元。下力量抓好山杏嫁接扁杏工程,今年要完成全縣所有退耕還林的山杏嫁接任務。各鄉鎮要抓緊規劃,及早部署,大力推進,確保完成任務。要切實抓好常規造林,重點搞好高速公路兩側、縣城周邊及公路沿線綠化,加快村屯、荒灘、荒坡、荒溝綠化步伐。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封山育林和護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和撲火隊伍,做好防火物資的儲備,加大宣傳力度,鞏固封山育林成果,確保不發生重大火災。通過林業產業開發,使經濟林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抓好葡萄產業開發。發展葡萄產業,是我縣繼農業三大主導產業之后,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方面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要把棚前葡萄、設施葡萄和釀酒葡萄作為重點,以建基地擴規模、抓招商育龍頭,抓科技增效益為主要抓手,大力推進葡萄產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和產業化進程。下力量抓好10個重點鄉鎮的酒葡萄生產基地建設,全年發展釀酒葡萄1.5萬畝、鮮食葡萄5000畝,示范園11個。大力扶持葡萄貯藏、流通、加工型龍頭企業,接長葡萄產業鏈條,努力提高葡萄產業化水平。抓好葡萄新技術、新品種的創新和推廣,提高科技含量和產出水平。果業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深入下去,搞好技術培訓和指導,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真正把這一產業做特、做大、做強。
(三)在開發式扶貧上下功夫,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年底前必須完成扶貧攻堅的各項任務,基本解決農村現有貧困人口的穩定溫飽問題。到20*年底,全縣有貧困人口1.2萬戶、4.4萬人。20*年完成全縣脫貧目標,任務相當繁重。我們必須拿出超常的勇氣,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全力以赴打好這場農村扶貧攻堅戰。
突出抓好戶有穩定收入項目建設。依托農業主導產業,抓好戶有穩定收入項目建設,是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穩定溫飽問題的根本途徑。全年新增戶有穩定收入項目要達到1.2萬戶以上。要按照“五個到戶”(項目建設規范到戶、投入支持到戶、科技服務到戶、包扶措施到戶、檔案管理到戶)的要求,全力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各鄉鎮、農口各局要因村施策,因戶制宜,進一步研究制定好鼓勵貧困戶發展戶有穩定收入項目的各項措施。力爭到20*年底,使現有1.2萬貧困戶戶有穩定收入項目入戶率達到70%以上。
打好整村推進和移民搬遷突擊戰。實施整村推進,是開發式扶貧的一種有效模式;而對少數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偏遠山區貧困農民實施移民搬遷,則是從根本上改變這些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進而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辦法。今年要完成整村推進重點村38個,實現整村推進對貧困村的全覆蓋;完成400戶移民動遷戶的工作任務。要圍繞全縣農業“三大主導產業”落實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并向一村一品的目標發展,加快貧困村向專業村邁進的步伐。要創新移民扶貧的新思路,把移民扶貧與新農村建設、與勞動力轉移、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多途徑、多層次發展致富產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切實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勞動力素質低下、缺少就業技能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要堅持扶貧先扶智的原則,大力開展各類教育、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轉移就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要著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努力使每個農戶至少有一名掌握1—2門實用技術的科技明白人,增強其就地發展產業項目增收的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術培訓,組織抓好勞務輸出工作,提高農民務工收入水平。同時發揮各級各類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動經紀人的作用,建立穩定的勞動力輸出基地和勞務合作關系,盡最大可能把農村富余勞動力輸送轉移出去。
(四)在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上下功夫,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是關鍵,必須堅持把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第一支撐。發展現代農業總的思路和目標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一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要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為重要目標,加快農業科技研究步伐,形成一批能帶動農業優化升級的科技成果。加快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強化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廣新機制。加大科技示范戶培育力度,增強輻射帶動能力。要充分發揮農技推廣中心的作用,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一線,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嫁接栽培等農業適用技術,搞好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轉崗轉業的職業技能,使之成為適應現代農業需要的新型農民。
二要加快組織標準化生產。充分利用我縣作為“省級生態農業示點縣”、“省級綠色食品基地縣”的有利條件,加強生產管理,強化市場監督,建設安全流通渠道,推進農業生產源頭的潔凈化、生產與經營的標準化、質量安全監管的制度化、市場營銷的現代化和經營品牌化,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抓緊制定和完善推進主導產業標準化的產品標準、操作規程,積極推進標準化示范,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工作。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現代化升級改造,支持發展農產品直銷配送、連鎖經營、冷藏保鮮運輸、基地與市場掛鉤等流通方式,促進農產品安全高效流通。
三要著力打造農產品品牌。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力。要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帶動作用,培育品牌;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做強品牌;推進農產品認證帶動規模化生產,做大品牌;以興辦各類農業節會為載體,宣傳品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扶持品牌。積極開展注冊商標、名牌產品認定工作,鼓勵特色農產品申請產地保護,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志管理,強化對農業品牌的監管和保護。以品牌農業的快速發展,帶動農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四要加快提升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擴大保護性耕作面積,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積極爭取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擴大主要糧食作物關鍵環節和主導產業機械化作業覆蓋面。大力開發利用農業信息資源,完善信息服務網絡,建設電腦、電話、電視“三電互動”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健全主要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系統,加快推進網絡延伸,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
(五)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著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扎實推進生態文明示范村建設。在鞏固提高24個示范村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再推進一批生態文明示范村,使新農村建設由點到面逐漸鋪開。按照先潔后美、先清后改的要求,全面開展“五清”(清垃圾、清柴垛、清路障、清宅側、清違建)、“五改”(改路、改水、改灶、改廁、改圈)和“一綠”(綠化)活動,抓好村容村貌整治,營造整潔、舒適、文明的人居環境。進一步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大力發展沼氣、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全年完成“一池三改”國債項目2000戶,秸稈氣化供氣工程2處,“四位一體”溫室2000個。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建設。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著力搞好農田基本建設、水利建設、綠化建設和公用設施建設,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和經濟發展后勁,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全年新增綜合治理面積13萬畝,灌溉面積3萬畝,為保護地和酒葡萄配水50處。完成人畜飲水工程21處,解決7000人、1800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重點推進道路硬化、自來水入戶和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完善電力、通訊、教育、衛生設施和文化場所。要突出抓好大凌河西支續建工程和瓦房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和庫塘井窖建設。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搞好山區生態環境建設。大力開展人工防雹增雨作業,減輕冰雹和干旱的危害,加快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
(六)在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上下功夫,著力促進農村和諧
積極發展農村教育、文化和衛生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普九水平,加強中小學布局調整、危房改造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努力縮小教育城鄉差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進一步擴大職教中心辦學規模。加快完善農村醫療服務體系,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堅持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啟動“鄉有文化站、村有活動室、組有文化活動中心戶”工程,全面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提高農村低保和社會救助水平。擴大農村低保范圍,年內農村享受低保人口要達到1.2萬人以上。要構建政府救助為主導、社會互助為補充、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核心,醫療救助、住房援助、應急救助等制度相配套的多層次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完善農村困難居民住房援助制度,年內要基本消除農村困難居民的泥土房和嚴重險房。認真貫徹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擴大供養范圍,提高供養標準。繼續實行縣直單位和干部包村包戶制度,多為貧困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抓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加強對廣大農民的觀念、技能、法律知識培訓和教育,培養造就一批觀念新人、科技能人和法律常識明白人。抓好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重點抓好各項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落實,通過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擴大基層民主。要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制度,繼續加強信訪工作和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創造安定和諧的發展環境。
(七)在深化各項改革上下功夫,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要著力改革和完善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為農村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一是著力破解土地流轉難題。把提供培訓、介紹就業與土地流轉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在向二三產業轉移的同時,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推進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探索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二是深化農技推廣體制改革。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形勢,探索建立農技人員有償派駐制度,把一大批農技人員派到農業龍頭企業和規模基地,切實解決農業技術無價值、農業企業缺技術的突出問題,為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為農技推廣機構增添生機和活力。三是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產權制度改革,著力解決農民看病難和鄉鎮衛生院自身發展難的問題,促進鄉鎮衛生院的健康發展。四是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充分發揮信用社在農村金融服務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探索和創新多種適合“三農”的信貸方式,有效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五是加強村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村帳鄉管,進一步規范村級財務管理。深化村務、財務公開工作,提高村級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做到取信于民,還權于民。六是繼續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和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
認真落實農村各項政策。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三補貼”、“三減免”等惠農政策,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堅決制止直接或變相增加農民負擔的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八)在思想作風建設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三農”的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各級領導干部要敢于開拓,善于創新,改進作風,形成合力,不斷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力度。
第一,要強化服務意識,凝聚工作合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解決“三農”問題的成效作為檢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內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在決策部署上充分考慮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進步,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來籌劃、來部署。涉農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工作體制,充實工作力量,強化工作職能,切實抓好“三農”各項工作的落實。各級各部門都要樹立大局觀念,切實轉變職能,認真履行職責,找準切入點,自覺服務于“三農”。
第二,要強化統籌意識,加大對“三農”投入。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切實加強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社會管理和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對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投入,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同時,要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向“三農”流動。
第三,要強化組織意識,配強鄉村兩級班子。鄉村兩級班子是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工作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切實抓好鄉村黨支部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村“兩委”干部不僅要自己帶頭致富,更要帶領群眾致富,成為小康領路人、產業帶頭人、科技明白人、市場經紀人和群眾的貼心人。要樹立廉潔自律、公道正派的形象,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團結和帶領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要抓好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突出解決好農村黨員隊伍老化和外出務工經商疏于管理等問題,積極培養吸收新同志入黨,壯大農村黨員隊伍。
第四,要強化宗旨意識,改進工作作風。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思想,把我們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工作路線貫穿于“三農”工作的各個方面,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不斷增進對農民群眾的感情。要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加強對“三農”發展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特別要深入到問題多、矛盾多、難題多的地方進行調研,積極探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和新辦法,不斷提高解決“三農”問題的能力。
當前,春耕生產在即,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又使我縣保護地大棚遭受嚴重損失,面臨著災后恢復生產和春耕備耕兩項最緊迫任務。各鄉鎮和有關部門必須傾注主要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盡快使受災大棚恢復生產,幫助受災群眾度過難關,絕不允許出現棄荒棚。縣農業技術人員要全面落實災后技術服務指導操作規程,到受災棚區、棚室指導棚戶修棚、建棚、種植苗木,幫助災民解決恢復生產中的具體問題。縣政府將盡全力在建棚所需資金和物資上給予扶持。縣委、縣政府將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各鄉鎮暖棚恢復情況隨時進行督察。各鄉鎮主要領導務必消除等、靠、要思想和消極畏難情緒,積極行動,深入一線,親力親為,以抗災救災的實際行動贏得廣大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要切實抓好春耕備耕生產。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落實好春耕備耕各項措施。工商、物價、農林等執法部門要深入扎實有效地開展打假護農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坑農害農行為。農業技術部門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頭,搞好技術指導,大力推廣早播增產增效技術。各涉農部門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加強協作,做好良種供應、小額貸款、農資、水利設施和農機保障等支農服務,全力為春耕生產創造良好環境。要高度重視畜禽防疫工作,迅速組織人員進行免疫接種,保證重大動物疫病防疫密度、耳標率達到100%,確保不發生重大疫情。嚴密排查火災隱患,落實各項防火措施和責任,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
同志們,今年“三農”工作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各級領導干部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我們要以開拓進取的無畏勇氣,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奮力拼搏,扎實工作,全力推動我縣“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的快速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上一篇:古代中國判例法研究論文
- 下一篇:人權的定義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