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改造的紹興模式
時間:2022-07-27 09:11:00
導語:舊城改造的紹興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紹興舊城改造的成功,不僅在于保護了原有建筑風格,而且在于住在這里的人與建筑成為一體。有了住戶的積極參與,街區才有了生命
倉橋直街,位于紹興北起城市廣場,南達魯迅西路的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全長1.5公里,占地5公頃。街的兩側是白灰墻,石板路,傳統山墻和整齊的木板門,在這些褐色木門的背后,讓游人駐足的不僅有對歷史的想象,還有服裝店,酒樓,理發店,書畫培訓班和一個越劇社。而街后的河道里,不時傳來載著游客的烏篷船蕩起的水聲。
在這條成型于清代的街區,最熱鬧的北段臨街的鋪面,年租金已經達到大約每平米上千元。一位茶樓老板告訴記者,這個價格低于紹興最熱鬧的解放路商業街,但已經與作為專門旅游景點的魯迅故居/三味書屋街區基本持平。
1999年,倉橋直街經歷了它的第一次改造。盡管只涉及到倉橋直街北部不到100米長的一段,但拆遷戶們的住房和生計問題仍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
“我們決定換一種思路來改造舊城”,紹興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周鳳娟說,“政府既然可以投資修寬馬路和大廣場改造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也可以投資給民居改造,讓老百姓得到實惠。”
新的舊城改造方式從2001年3月開始,按照“修舊如舊”的思路,在改造中對已經確定的文物保護點或具有文物價值的民居保持原狀;對部分受損和已經損毀的民居,依照原狀實行修整和重建,并且按照同濟大學建筑系的專家設計,對門戶、窗欄、屋脊等進行復古的修整。同時,構筑管線共同溝,將電力,電信,有線電視,路燈線等一起埋入共同溝,分戶安裝抽水馬桶和衛生設施,埋設自來水和排污管網。
這次改造,政府共投入改造資金4000萬元,在公共設施的架設上,政府全額出資,在對民居的外型恢復和室內衛生設施建造中,私房住戶出資45%,政府出55%,公房住戶改造經費由政府全額負擔,改造之后象征性地將租金每平米提高幾毛錢。
周鳳娟將這種改造方式稱為輸入式的改造,她認為,這種舊城改造和文物保護的模式依靠住戶私人無法進行,因為大多數住戶住的是公家的房子,他們沒有改造的動力;依靠開發公司也不行,因為公司是以賺錢為目的;這種改造只能依靠政府投入。
“改造是完全自愿的,我們沒有強制遷走一個人”,這也是改造中最讓周鳳娟自豪的一部分。“我們挨家挨戶地去和他們談,問他們希望怎么改造。有些人家里住人太多,房間太擠,他們說,把馬桶安在樓梯下面吧,我們就把衛生間造在樓梯下面。”
所有的私房主都愿意進行改造。住在直街中段的馬銀花老太太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共住了六口人。2001年的改造將他們屋外的墻壁用白灰漿粉刷一新,并安裝了抽水馬桶和衛生設施,總花費兩萬多元,他們作為房主,自己出了大約1萬元。
這次改造,使得紹興市在2003年獲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
也并不是所有的住戶都對改造滿意。直街的住戶王阿祥老太太對記者抱怨,她房屋中間的一根柱子,已經被白蟻蛀得岌岌可危。
王老太太1991年搬來這里,作為公房住戶,老夫婦兩人沒有為這所上下兩層共40平米的房子花一分錢。政府翻新了屋頂,按照統一的樣式修繕了臨河的窗戶,并改造了屋里的衛生間。按照規定,公房在修繕之后,將提高房屋租金,現在這所房子每月租金30多元。但這所房子假如私人出租,按本地的價格,租金至少要四五百元。
會不會恰恰是因為租金的低廉,才使房管委沒有像私人房主那樣,有維護房屋的能力和動力呢?記者問。
“不是我的房子,總不能自己修吧”,王老太太說。
負責倉橋直街公房管理的房山房管所負責人、紹興房地產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房山分公司經理胡凌群告訴記者,在倉橋直街現有的住戶中,占總數60%多的大都是“經租房”性質的公房,他們普遍比私房破舊,缺少修理和維護,而且違章搭建也更多。
顯然,能不能更多的實現私有化,讓老百姓自己保護自己的房子,是倉橋直街的改造成果能否維持的關鍵。
“一些專家也曾經向我們提出這個建議,”周鳳娟說,“但這個問題目前無法解決,因為你如果把房子拿到市場去拍賣,那么現有的公房住戶怎么辦,他們基本都買不起房子;但如果讓他們自己低價贖買,那么憑什么買主又是他們呢?他們畢竟只是租房者。”
周鳳娟告訴記者,紹興市目前的市區規劃面積是100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區所占比例很小——總面積加起來只有1.2平方公里。紹興市準備再花5年時間,總投入共十個億對其進行全面改造,其中有一部分需要申請世界銀行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