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推進訴調對接舉措把民間糾紛化解在基層

時間:2022-07-11 04:20:00

導語:強力推進訴調對接舉措把民間糾紛化解在基層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力推進訴調對接舉措把民間糾紛化解在基層

五中院*年12月6日在*召開“訴調對接”經驗交流會后,巴南區法院于*年12月底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落實與各鎮、街的“訴調對接”工作,強化對人民調解會的工作指導,在部分鎮、街試行委托調解。根據《*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建立民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意見》(*法發〔2008〕*號)精神,主動給區委匯報,爭取區委、區府、區人大、區政協的支持,與區司法局協調建立民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并展開此項工作。

一是搭建工作平臺,成立人民調解工作室。經過仔細研究討論,精心籌劃,2008年6月18日掛牌成立了巴南區21個鎮、街人民調解工作室,以及巴南區非公有制經濟民事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室,區委、區府、區人大、區政協和市高院、五中院主要領導均出席會議,巴南區所屬的21個鎮、街分管政法工作的鎮長、司法所長、區工商聯(總商會)會長及各鎮、街商會分會長等共計250人參加了成立大會,會上宣讀了成立“人民調解工作室”的文件,舉行授牌、授章儀式,區法院院長范曉明同志作了題為《創多元化調解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報告,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多富同志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創多元化調解機制;服務大局,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報告,區工商聯(總商會)會長黎強、五中院尉建國副院長、市司法局領導、市高院宋令友副院長作了重要講話。

*晚報、*法制報、*時報、*衛視、巴南報、巴南電視臺等相關媒體對人民調解工作室成立大會進行了詳細報道,擴大了社會影響力,人民群眾知道了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工作職責。

區法院與區司法局銜接,由司法局任命了21個鎮、街4000名調解工作人員,區工商聯(總商會)任命了30名調解工作人員。構建了一支分布全區各個基層的具有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調解大軍,巴南區民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正式確立

二是成立非公有制經濟人民調解工作室。巴南區建立非公有制經濟民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成立了非公有制經濟人民調解工作室,成為行業調解工作的新亮點。成立非公有制經濟人民調解工作室,可以減少非公有制企業的訴訟成本,節約訴訟時間,有利于非公有制企業的和諧發展,非公有制企業之間有了糾紛,企業與職工有了糾紛,就回行業“娘家”來調解解決,可以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果。

巴南區非工企業有4012家,就業勞動力25萬余人,上繳稅金15億元,非公經濟占全區GDP的73%,名副其實地撐起了“半壁河山”,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市場經濟法規尚不健全、誠信經營意識還不濃厚,發展環境狀況有待優化的情況下,非公有制經濟人民調解工作室的成立、是區內大調解格局的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區委、區府“高調挺私”的決心,充分體現了有關部門對非工經濟的高度重視,必將成為非工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助推器。

三是強化人民調解指導工作,民間糾紛化解基層。區法院借助鎮、街、商會人民調解工作室,通過強化人民調解指導工作,以及運用委托調解方式,樹立人民調解工作室的權威,發生民間糾紛當事人都找人民調解工作室解決,不去纏鎮、街領導,有效化解了大量的民間糾紛,維護了社會穩定。民間糾紛絕大部分化解在基層,小糾紛在村人民調解會得到及時解決,較大的糾紛在鎮人民調解工作室也得到妥善處理。巴南區2008年1至6月全區人民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民事糾紛共計2790件,其中:區法院委托調解成功125件。

南彭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支持多元化調解工作,配備政治、業務素質強的工作人員6名,在區法院指導下,于*年開展民事糾紛多元化調解工作,當年,村級調解會成功調解民間糾紛345件,鎮人民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民間糾紛126件。其中,南彭鎮一位教師收費招收幾名學生在家中補習功課,有二位學生頭上生虱子,該教師用農藥為其滅蟲,造成這二位學生死亡,事件發生后,在區法院的指導下,經鎮人民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由補課教師和農藥銷售者賠償24萬元結案。2008年1至6月,南彭鎮村級調解會成功調解民間糾紛151件,鎮人民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民間糾紛38件(其中:區法院委托調解成功25件)。成功調解的都能做到案結事了。近二年,南彭鎮因鄰里糾紛、農業承包合同糾紛訴訟到法院的幾乎沒有,多元化調解見成效,糾紛解決在村鎮,在排難解紛上最大限度方便了群眾,最大限度降低了糾紛處理成本。

非公有制經濟業主李癸、鄧勇二人因傭金糾紛一案,準備起訴到區法院,區法院告知雙方到非公有制經濟人民調解工作室調解,該工作室本著遵循依法、自愿、平等、尊重訴權的原則,對該經濟糾紛進行了3次調解,最終使該糾紛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區法院已經對全區非公有制經濟人民調解工作室30名調解員進行了上崗前培訓,詳細宣講了調解的相關法律法規,調解文書制作。下一步,計劃對4000名調解員進行分期培訓,全面提升調解員素質,以適應構建民事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