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共生靠制度
時間:2022-04-06 02:41:00
導語:和諧共生靠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制度有何社會功能?
社會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任何人都生活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共生系統(tǒng)之中。共生關系不止存在社會某個方面,而是遍布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區(qū)、社群、家庭等所有領域,其表現(xiàn)更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態(tài)。沒有共生,也就沒有人的存在。人之本性力圖伸展。每個都希望占有更多資源發(fā)展自己,而資源具有稀缺性,所以人余人之間會出現(xiàn)沖突。然而,個人生存所需的許多資源只有通過別人才能得到,所以人與人之間還存在互相依賴的一面。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對他人的依賴愈來愈多。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雙重性:既互相排斥,又相互依賴。排斥引發(fā)斗爭,依賴導致妥協(xié)。斗爭與妥協(xié)互動,達到共生。資源是社會共生的基本紐帶,制度是社會共生關系的主要約束條件,是維持社會運轉的保證,是社會的基本特性。
共生關系有優(yōu)劣之分。研究社會,不僅要描述種種社會共生現(xiàn)象,而且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標準,分析社會共生關系存在的原因,探索社會共生關系演化的動力機制以及如何優(yōu)化共生關系。所謂社會發(fā)展,就是優(yōu)化共生關系。什么是和諧共生?就是指社會共生系統(tǒng)內各主體在合理的度之內分享資源。優(yōu)化共生關系,必須制度創(chuàng)新。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物資極度匱缺,重要商品幾乎樣樣憑票供應,后來改革經濟制度,引入市場機制,不到20年就走出短缺經濟的困境,廢除票證。人還是中國人,地還是那些地,為何有天壤之別?由此可見,制度創(chuàng)新何等重要!
因此,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加強制度建設。用合理的制度規(guī)范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社會、組織與組織、組織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合理分享資源,和諧共生。
(二)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社會和諧共生的基礎。為了生存,人必須向自然界索取資源,索取必然造成破壞。相當長的時間以來,我國出現(xiàn)一系列生態(tài)問題:森林遭受濫采濫伐,泥石流頻頻發(fā)生;草場受破壞,沙漠化嚴重,沙塵暴加劇;河流湖泊遭污染,魚類生存困難;耕地流失,失地農民增多,生態(tài)災難日益嚴重。倘若不能有效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怎樣確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面對破壞,自然界具有一定的修復能力。河流、海洋、湖泊有凈化能力;森林、草原有再生活力;沼澤、濕地也有恢復機制。如果人的行為不受限制,對自然的破壞不斷加重,必然釀成生態(tài)災難。“人與生物圈之間的寄生——宿主模式決定了人類必須從掠奪地球轉而照顧地球。”為善于自然,自然界必有善報;為惡于自然,自然界必有惡報。大自然一旦震怒,雷霆萬鈞,那就悔之晚矣!因此,必須加強環(huán)境保護的制度建設,約束人的行為,將破壞程度控制在自然的修復能力之內,建立有利于自然的報答式的反饋機制,方能維護生態(tài)的平衡。不要妄圖征服自然,而要學會與自然對話,傾聽自然的呼聲,與自然和諧共生。如果人與自然不能和諧共生,人與人到哪里去和諧共生?
(三)
社會是復雜系統(tǒng),由諸子系統(tǒng)構成。社會能不能和諧,不僅取決于每個子系統(tǒng)的和諧,而且還取決于諸子系統(tǒng)之間的共生狀況如何。經濟資源、政治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資源;經濟資源的核心是財富,政治資源的核心是權力,文化資源的核心知識,社會資源的核心是人脈。從人與財富的關系、人與權力的關系、人與知識的關系、人與人脈的關系的幾個角度,可以從社會大系統(tǒng)中析取四個重要的子系統(tǒng):經濟系統(tǒng)、政治系統(tǒng)、文化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
沒有社會子系統(tǒng)之間的和諧,也就沒有整個社會的和諧。倘若只重視經濟建設,而忽視社會建設,社會組織發(fā)育緩慢,許多社會事務無人承擔,經濟系統(tǒng)與組織系統(tǒng)不能和諧共生,社會能和諧嗎?倘若經濟發(fā)展了,而政治改革滯后,官場嚴重腐敗,管理紊亂,經濟系統(tǒng)與政治系統(tǒng)不能和諧共生,社會能和諧嗎?倘若只注重城市的市政設施的建設,而忽視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市民文化素質下降,城市精神失落,社會能和諧嗎?
每個社會子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擁有生命力,都想占有更多的資源發(fā)展壯大,子系統(tǒng)之間會發(fā)生爭奪資源的沖突。由于子系統(tǒng)生命力的有強有弱,獲得資源的能力有大有小,有的子系統(tǒng)處在強勢,有的子系統(tǒng)處在弱勢,強勢系統(tǒng)有時轉化為弱勢,弱勢系統(tǒng)有時轉化為強勢,社會子系統(tǒng)之間不可能自動協(xié)調。因此,為了確保社會子系統(tǒng)之間的和諧,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制度建設。老子曰:“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制度設計,不可只從某一個子系統(tǒng)的利益出發(fā),必須反對“部門主義”和“地方主義”,超越所有子系統(tǒng)的局限,高瞻遠矚,綜觀全局,兼顧方方面面,以約束和調節(jié)社會子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
(四)
總之,資源是社會共生關系的基本紐帶,欲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合理分享資源。怎樣確保人民合理分享經濟資源、政治資源、文化資源以及社會資源?制度是根本。韓非子曰:“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謬,絀羨齊非,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所說的法制,不同于現(xiàn)代法制,然而他對于制度功能之分析,十分精辟,值得借鑒。制度是上層建筑。制度生成于社會,又作用于社會。制度對社會各方面具有強大的協(xié)調和整合作用。舉措合理,法制健全,可以興業(yè)、富民、強國。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唯有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的制度建設,方能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心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 上一篇: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 下一篇:保障公平正義 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