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知識競賽參考題—難忘九一八練習題

時間:2022-10-17 05:53:00

導語:九一八知識競賽參考題—難忘九一八練習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九一八知識競賽參考題—難忘九一八練習題

一、填空題

1、九一八事變的借口是。

2、九一八事變的時間是,地點在。

3、九一八事變后,只有個多月,東北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全部淪于敵手。

4、九一八事變的根本原因是。

5、九一八事變的結果是。導致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

6、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部隊,組織起,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中國人民的

抗戰開始了。

7、日軍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

8、國民政府東北軍將領和十七路軍,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并多次要求。不但不接受他們的建議,反而調動大批軍隊要圍攻紅軍。

9、1936年12月初,帶領軍政要員到了,督促、出兵進攻陜北的紅軍。

10、西安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是。

11、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是。

12、西安事變發生的時間是,又叫做,發動者、。

13、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從出發,主張解決。黨中央

派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商。

14、西安事變的結果是,從此,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15、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標志是。

二、列舉題:

1、列舉發動西安事變的兩位愛國將領及職位。

2、列舉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3、列舉九一八事變后在東北進行抗日的隊伍及領導人。

4、列舉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性事件。

5、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表現在哪些方面?

三、簡述題:

1、簡述西安事變的歷史背景、結果和歷史意義。

2、在十年內戰中,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捉住了,中國共產黨不僅主張不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說說是為什么?

四、材料分析

1、見書72頁的《松花江上》的歌詞

請回答:(1)是什么原因導致“我”脫離家鄉而流浪?

(2)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它反映了人民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什么?

(4)歌詞的內容反映了什么?

(5)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

請回答:(1)這是誰在什么事變后發給誰的命令?

(2)這個命令造成什么惡果?

(3)此材料反映對日采取的核心態度是什么?

3、材料一:張學良自與國民黨接近以來,對于日本在滿洲權益的壓迫愈益激烈,招致嚴重緊張狀態。9月18日事件,在極緊迫氣氛下產生,日本軍隊的行動并未超越自衛權,就公平判斷,倘置其它國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則亦將出諸同一行動。

——引自日本政府關于九一八事變發表的意見書(1932年11月)

材料二:我國人民此刻民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

——引自在國民黨南京市黨員大會上的演講(1931年9月22日)

請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對發動九一八事變作了怎樣的解釋?目的是什么?你認為真實原因是什么?

(2)依據材料二,指出對九一八事變采取了怎樣的政策?結果如何?采取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一:“對于五十歲以上的中國人來說,張學良就象一個活的影子,沒有人不知道穿孔。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個十大風云人物排行榜,張學良必可名列前茅。人民之所以深切懷念張學良,是因為他是中華民族的兒子,是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的真摯朋友……。”

——《世紀老人張學良》

材料二:同志于2001年10月15日發給張學良家屬的唁電,稱張學良為“偉大的愛國者”,“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請回答:(1)根據材料說了張學良在近代史上兩大主要功績及其影響。

(2)結合張學良的功績談談你的看法。

5、材料:1936年12月初,帶領軍政要員到了西安,督促張學良、楊虎城出兵進攻陜北的紅軍。12月12日,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實行“兵諫”

請回答:

(1)張學良和楊虎城“兵諫”的目的是什么?

(2)蔣被捉后,對如何處置中共的主張是什么?提出這一主張的原因是什么?

(3)今天,我們重新認識這一歷史事件的,有什么現實意義?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答案

1、柳條湖事件2、1931年9月18日,沈陽。3、四、一百五十多萬4、日本帝國主義為擺脫經濟危機而加緊侵略中國的步驟5、東北三省滄陷、的不抵抗政策6、抗日義勇軍、楊靖宇、抗日游擊戰爭,局部、7、華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停止內戰、一致抗日、8、張學良、楊虎城、聯共抗日9、西安、張學良、楊虎城10、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1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2、1936年12月12日、雙十二事變、張學良、楊虎城13、全民族的利益、和平、14、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初步15、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二、列舉題答案

1、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國民黨十七路軍將領楊虎城

2、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抗日義勇軍、抗日游擊隊、楊靖宇

4、局部抗戰開始: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

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5、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

三、簡答題答案

1、日軍進一步侵略華北,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2、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3、張學良、楊虎城出于愛國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并要求聯共抗日。

4、不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親臨西安督戰,致使張、楊處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諫無效的境地。

2、西安事變后,西安局勢極為動蕩,處死,中國就可能陷于紛爭四起,群雄割據的局面,而內戰一起,必使虎視眈眈的日本有機可乘,從而利于其進一步稱霸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不計宿怨,提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釋放的主張,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向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方向轉變。

三、材料分析題

1、答:(1)1931年9月18日日軍不宣而戰,攻占沈陽城,發動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于敵手。

(2)《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游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日寇野蠻侵占我國東北的憤懣。

(3)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

(4)反映了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占領東北三省,屠殺我同胞,掠奪我財產,大批東北人民被迫逃到關內,盼望早日收復祖國山河的歷史。

(5)由于的不抵抗政策。

2、答:(1)在九一八事變后給張學良密電。

(2)東北軍撤入關內,不到半年,東三省淪亡。(3)不抵抗政策。

3、答(1)誣蔑九一八事變是張學良對“日本在滿洲的權益“壓迫所致,日軍出于自衛。目的:掩蓋其侵略罪責。真實原因: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實現征服中國的野心,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2)政策:不抵抗政策。結果: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根本原因: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認為共產黨是對其統治的最大威脅,先要集中兵力進攻紅軍。

4、答:(1)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全國范圍形式上完成了統一;西安事變,標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也標志國共兩黨合作的初步形成。

(2)他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無愧于這些稱號。是一位愛國將領。

5、答(1)為了逼迫抗日。(2)主張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原因是逼蔣抗日,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3)我們要學習和發揚張學良、楊虎城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以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可以借鑒的歷史經驗,或建立更廣泛的統一戰線,用以解決臺灣問題。也應該使我們認識到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黨派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