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事跡材料(鄉鎮長)

時間:2022-01-01 10:06:00

導語: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事跡材料(鄉鎮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事跡材料(鄉鎮長)

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事跡材料鄉鎮長

××,男,蒙古族,1960年出生,中共黨員,××縣塔哈其鄉的鄉長。澤爾克太是一位開拓意識強,敢想敢干,腳踏實地的干部。他曾經擔任過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和碩縣駐烏辦事處主任、支油辦主任等職。1996年4月,在塔哈其鄉第十二屆人代會上當選為該鄉第八任鄉長,無論是在什么崗位上,他都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善于團結同志而著稱。曾多次受到自治區、自治州和縣委、縣人民政府的表彰獎勵。1998年在巴州第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榮獲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999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舍小家為大家上下求索只為民

澤爾克太同志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干部,與養育他的這方熱土和各族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擔任鄉長以后,澤爾克太同志把全鄉一萬多各族群眾的信任和重托化作精神動力,全身心投入到帶領各族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工作中。為了早日實現鄉人代會提出的“穩糧增棉、發展大棚、趕著牛羊奔小康”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各項奮斗目標,澤爾克太同志把自己完全“浸”到了田間地頭,他認為:土地是農民的第一生命線,不了解土地就等于不了解農民。為此,每天他早出晚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足跡遍及全鄉農業生產的各個角落,在較短的時間內走遍了村村組組,對全鄉3.2萬畝耕地情況了如指掌,并在農業生產中適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時提出農業種植產業化結構合理的可行性計劃,為逐年增加農牧民收入探索出了一條捷徑。每一戶農牧民家留下了他不倦的身影,每一塊條田留下了他勤奮敬業、為各族群眾排憂解難的足跡。他常常放棄了休息日,雖然離家只有十幾公里,但他一兩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家中的一切全交給了愛人。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澤爾克太同志不僅掌握了塔哈其鄉農牧業生產狀況,而且與各族農牧民成了知心朋友,特別是在防洪搶險,興修水利上為各族農牧民兄弟所稱道。

1996年7月,剛任職三個月的澤爾克太同志就遇到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的洪水沖毀了豐收在望的莊稼、沖塌了大量民房,為了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澤鄉長連續五天五夜不休息,戰斗在抗洪第一線,與大家一起疏洪水、筑堤壩。在他的帶領下,全鄉形成了上下一致,奮力抗洪的感人場面。洪水過后,安置災民,組織災民進行生產自救,又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于是他及時組織、安排災民抓緊夏播的救助。復播完畢,他又組織村民進行修復水利設施,重建家園工作。入冬前,重建家園工作圓滿結束,19戶災民喜遷新居,災民安全越冬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那次洪水災害給塔哈其造成上千萬元的損失,痛定思痛,澤鄉長從中得到了啟示,提出了“365天、364天防洪,只留一天抗洪”的口號。1996年冬天,塔哈其鄉村一片繁忙景象,澤鄉長帶領全鄉干部、村民冒著寒冷的北風修筑防洪壩17公里,修復水毀工程14處,修復引水渠12公里,保證來年農牧業生產。抗洪救災是一次讓人驚心動魄的考驗,澤鄉長經受住了考驗,實現了在黨旗下“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澤爾克太同志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心系群眾的工作作風贏得了人心,他就是用這種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農民,以辛勤耕耘這片故土的實際行動為保衛家鄉、建設家園譜寫了一首通俗歌曲。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作為一鄉之長,澤爾克太同志深知肩上的責任。塔哈其鄉是一個農業大鄉,又是嚴重缺水、易旱,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鄉。為改變旱情他同領導班子其他戰員一起經多方考察論證,提出了修建全防滲灌溉引水工程的設想,這一設想如果實現,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90%,可新增灌溉面積15000畝,每年可節約水費70萬元,五年即可節省出一條修渠的資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但這項工程需投資360萬元。為盡快把這條造福塔哈其鄉各族群眾的引水工程付諸實施,他與鄉黨委書記一起,一面做好宣傳動員工作,一面跑項目、跑資金、跑機械。為完成8.9公里干渠的挖方任務,他與西北石油管道局協商使西北石油管道局無償承擔了7萬方的挖方工程,節約資金45萬元。修筑漿砌石需大量水泥,憑著深厚的軍地情誼,他到駐軍89800部隊后勤部水泥廠聯系賒銷水泥2600噸,保證了工程如期進行。由于宣傳動員工作做的比較好,塔哈其鄉的各族群眾積極投入到拉運砂石料的工作中,澤爾克太更是奔波在工程第一線,餓了吃一口自帶的干糧,渴了掬一捧施工的涼水,累了坐在工地上休息一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家看到澤鄉長為了塔哈其父老鄉親的事,不辭辛苦,日夜操勞,個個感動不已,主動請求為興修水利設施出義務工,在澤鄉長的動員組織下,僅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克爾古提堵洪壩的艱巨工程,既扼制了肆虐的洪水,又保證了引水暢通。待8.9公里水渠完工,澤鄉長不僅曬得黝黑,而且瘦了一大圈,如果不認識他的人見了他決不會與鄉長劃等號。經過全鄉上下的共同努力,在2002年春小麥灌溉之前終于開閘放水,望著那清澈的渠水湍急而下,大家歡呼雀躍,一個個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澤鄉長更是感慨萬千。

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引導農民進行科學科田,使農牧業生產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發展,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是澤爾克太同志擔任鄉長的第一個設想。為了盡快掌握農業科學技術,他甘當小學生,在提高漢語水平的基礎上,捧起了厚厚的農業技術書籍,不懂的就向農業技術員請教,他硬是靠自己刻苦鉆研的精神,使自己由一個農業技術的門外漢成為一個標準技術員。在工作中他發現,一些維吾爾族農民在科學種田上總是落后于漢族農民,他就動員漢族農民與維吾爾族農民結成科技互助對子,走共同進步,共同致富的路子,通過一對一互幫互助活動,不僅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了解,也促進了先進種植技術在少數民族農民中推廣應用。澤爾克太認為在一個多民族地區,僅會本民族語言是不夠的,掌握多種語言,不僅便于工作,更能與其他民族同志交流感情。為此他在熟練掌握漢語以后,又開始學習維吾爾族語言,在工作中他注意潛心觀察維吾爾語的發言及語法特點,不懂就向維吾爾族請教,經過多年的努力,澤鄉長不僅能熟練地與維吾爾族群眾交談,而且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黨的有關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方針、政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策。

澤爾克太是一個善于思考、勇于實踐的開拓者,當和碩縣引進山東壽光日光型冬暖式果菜大棚技術以后,澤爾克太同志認為這項產業可以充分利用塔哈其鄉豐富的水土光熱資源成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新型產業,而且是變秋冬為春夏,利用農民冬閑時間增加收入的好途徑。投入78.2萬元,用近兩年時間興建的391座大棚現已成為鄉級經濟增長的新支點,成為各族農牧民脫貧致富的“聚寶盒”。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保護生態平衡,植樹種草美化家園又成為澤爾克太同志工作的重點,他在想:怎樣才能大面積綠化荒灘,又加快全鄉百姓增收致富進程?經過集思廣益、深思熟慮,在8.9公里干渠沿線開荒5000畝,廣植防護林,大規模栽植杏樹,分片承包給私人管理,如今,這片杏樹林已發展成為該鄉的生態經濟林基地,不久的將來,它就可以成為塔哈其鄉一項支柱產業。澤爾克太同志這種“眼中只有土地,心中只有群眾,辦事只為大家,不為小家”的無私奉獻精神,集中反映了扎根在基層,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的新一代基層干部的高貴品質和良好的道德風范。

狠抓民族團結猛促經濟發展

澤爾克太認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三者之間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依賴,共同促進的關系。

在塔哈其176平方公里的熱土上,居住著漢、維、蒙、回等9個民族,并且與空軍86456部隊、農二師26團相毗鄰,民族關系與軍民關系相輔相成,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友鄰單位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到塔哈其鄉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干部,鄉政府的“一把手”,澤爾克太同志始終把團結和穩定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內要抓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外要抓軍、兵、地共建,操作中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軟件上注重實效,使塔哈其鄉的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多年來,該鄉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始終名列前茅,連續三年獲得雙文明建設綜合獎,1998年被命名為自治區級文明單位,建成了巴州地區第一個電話村,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為豐富農牧民群眾文化生活,用社會主義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他多方籌措資金,動員各方力量,興建鄉村文化站(室),目前,已形成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電視入戶率達9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0%。為解決維吾爾族農牧民收看維語節目難的實際問題,籌集10000余元資金開通了維語頻道,豐富了1400多名維吾爾族群眾的文化生活,澤爾克太十分重視駐軍兵地共建關系,在他的努力下,先后與空軍86456部隊、馬蘭汽車36團、農二師26團建立了共建關系,各基層站所、村民委員會也與駐軍部隊、農墾團場的連隊建立了共建對子,在共建中,軍兵地各方在經濟建設中互相支持,在精神文明建設中互相促進,有力地促進了部隊的戰斗力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全面進步,保持了社會政治穩定。

近年來,由于發展綠色溫室大棚產業,從山東、河北、甘肅等地來和碩種菜的4000多民工大多在塔哈其鄉從事蔬菜種植,這不僅給塔哈其鄉的社會治安帶來了困難,也給計劃生育工作帶來巨大壓力。作為主抓穩定工作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領導,他使出渾身解數,下大力氣抓好這兩項工作,每逢節假日或日常檢查,他常常與派出所、計生辦的同志一起檢查流動人口,只要是計生辦或派出所提出的困難,他總是想方設法予以解決,從而保證了經濟建設不受影響、不受干擾。幾年來,塔哈其鄉未發現超計劃生育現象和重大擾亂社會治安現象。

澤爾克太認為,加強民族團結是促使全鄉各族人民脫貧致富,達到共同富裕的可行辦法。隨著農村奔小康進程的加快,部分少數民族農牧民因缺乏勞動力或未成年子女諸多因素,從致富奔小康的隊伍中掉隊,為使這部分人盡快脫貧致富,他采取科技扶貧、文化扶貧、勞動扶貧、建房扶貧、實物扶貧等措施,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古農布湖村孤兒焦杰,失去雙親后生活無依無靠,連賴以遮風擋雨的住所都沒有,澤鄉長知道后,很關心他,先拿出自己的工資幫他買來日常生活用品,又安排鄉民政辦、古農布湖村村委會籌集資金給他建成磚木結構房屋42平方米,并親自開導他:要學會自立、自尊、自愛,做社會有用之人。在澤鄉長的鼓勵下,焦杰開始自謀出路,打工掙錢,有一定積蓄后又買幾只羊,慢慢發展現已脫貧致富。

在塔哈其鄉民族團結的進程中,澤爾克太為其樹立了一塊醒目的里程碑,做著“平凡但偉大,偉大卻平凡”的工作,圍繞民族團結這一民心工程,澤鄉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沒有說過什么豪言壯語,而是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周圍的同志,使民族團結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與他一起工作共過事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澤爾克太平易近人、關心各族群眾疾苦,是一位兢兢業業的好公仆。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塔哈其鄉的農牧民手中有一定的積累,又開始向新目標邁進,怎樣實現新的目標?這是擺在澤鄉長面前的又一重大課題。在2001年12月召開的塔哈其鄉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第十四屆人代會上,塔哈其鄉提出了“一四一”發展戰略,圍繞一個市場,建設四個基地,加強一個產業,即:形成農產品加工貯藏銷售為龍頭的市場體系;一萬畝“兩草”(麻黃草、甘草)基地,一萬畝瓜菜基地,一萬畝杏樹基地,一萬畝葡萄基地,實現畜牧業產業化,走出一條以果、菜、草為主的特色、高效農業的路子。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720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100元,年均增長13.2%。這是塔哈其鄉今后三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目前已進入具體落實過程中,澤爾克太繼續忘我地耕耘在塔哈其鄉的每一塊土地上,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全鄉各族人民群眾能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而努力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