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林業經營機制 加快興林富民步伐

時間:2022-02-22 11:35:00

導語:創新林業經營機制 加快興林富民步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林業經營機制 加快興林富民步伐

##是我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市)之一。全市森林總蓄積量2140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森林覆蓋率83.2%。竹林面積76.8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農民人均擁有毛竹林4.2畝,居全國首位。2000年10月,我市被授予“中國筍竹之鄉”稱號。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林竹產業作為我市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重點加以扶持發展,按照“生態林管嚴、商品林放活”的工作思路,努力創新林業經營機制加快興林富民步伐,促進了我市林業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2003年,全市實現林業總產值15億元,比增19%;全市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191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7.6%。

一、從創新管理體制入手,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基礎

1、全面推行集體林木材流通體制改革。一是實行按竹材加工終端產品計征林業規費。即對進入加工企業的本市竹材由源頭征收林業規費改由竹材加工企業按加工終端產品征收。二是試行筍竹產品市內運輸“綠色通道”工程。即在實行筍竹加工終端產品征收林業規費的前提下,允許筍竹原料、半成品在進入市內各加工企業時自由流通,不再辦理運輸憑證,并取消這部分竹材中間環節的一切檢查和收費。三是放開竹材經營、加工“兩證”辦理。竹材加工許可證改“報批制”為“報備制”,允許新辦竹材加工企業先上項目后辦有關手續;鼓勵竹農進行毛竹就地初加工,對于竹材加工半成品(竹膠板、竹地板坯料)加工點,竹炭加工不再辦理加工許可證。

2、進一步深化竹政管理改革。積極探索并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林宏觀管理制度和實現形式,使我市竹業管理方式從以微觀管理為主轉變為宏觀管理為主,從全面管死向管嚴一塊、放活一塊轉變,從管理每一塊山、每一棵樹向抓重點、搞示范、出精品、上規模轉變,促進了全市竹業經濟的發展。

3、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我市在已基本完成集體林經營體制改革基礎上,明確把開展集體林經營體制改革“回頭看”、進一步鞏固提高改革成果,做好林權發(換)證等作為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重點,全面啟動我市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這項改革做到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受到了林農的擁護,進一步調動了廣大林農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的積極性,優化了我市林業經營體制。

二、從加強投資導向入手,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投入保證

1、用好用活政府對林業的投入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森林資源培育。一是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補助資金。去年,全市共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生態林、苦筍現代科技示范、竹業二期示范建設和林權制度改革等項目補助資金達865.81萬元,極大地促進了我市林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二是設立了竹業開發專項資金。每年都通過財政等多種渠道籌措數百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竹山道路開設、示范竹林豐產培育、竹材半成品加工、竹炭開發等項目。三是出臺優惠扶持措施來鼓勵發展林業。對鄉村集體或個人營造的桉樹面積20畝以上的,山地造林的每畝補助20元苗木款;非林地造林的免費提供造林苗木和造林前的基肥肥料。對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參與桉樹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建設的,免費提供造林苗木。在這些優惠措施的推動下,我市造林投資機制發生了變革。僅去年,全市林農個私造林面積達16821畝,占集體林地造林面積的90.5%。

2、扶持發展林竹加工龍頭企業,帶動林農生產。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大力開展林業招商引資活動,激發了社會資本參與林業加工業發展的熱情。去年,我市新投產了2家規模以上竹地板企業,竹地板年產能力達44萬平方米;永林股份公司人造板廠新上了8萬立方米中纖板生產線,中纖板年產能力達到了12萬立方米以上;竹膠板年產能力由3萬立方米增加到4萬立方米。新建了投資規模達500萬元的民營種苗培育公司,為我市今后開展100萬畝以桉樹為主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提供了種苗保證。

3、以舉辦“筍竹節”為載體,加快林竹產業發展。通過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筍竹節”,我市在全國筍竹產業界初步樹立了“##竹業”品牌形象,極大地提高了全市人民發展竹產業的信心與決心。在“2003福建·##筍竹節”期間,我市共簽約項目17項,總投資58585萬元,其中利用外資4835萬美元,客方投資18240萬元;開工或投產剪彩項目11個,投資總額46640萬元。

三、從加強科技服務入手,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積極開展產學研協作,把省內外科研院所作為林業產業化的堅強技術后盾。我市先后與復旦大學、浙江林學院簽訂了全面技術合作協議,與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國家林業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合作建立了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分中心、國家林業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分中心,與省林科院、福建農林大學開展、中南林業規劃設計院等多家單位開展了項目技術合作,從而為我市各個林業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分中心主要進行了桉樹在不同海拔、不同立地條件下的經營模式研究,以及桉樹主栽品種的選育工作,極大地提高了我市桉樹基地建設的科技含量;在天寶巖自然保護區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過程中,我市與上海復旦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極大地提高了申報工作質量,促進了其順利通過國務院的批復。

2、進行互動式技術推廣,提高技術推廣成效。一方面,我市積極采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林業科技推廣工作。通過引進竹林經營效益最大化、竹山分類經營等科學的經營理念,在全市各級管理人員與林業技術人員當中推廣了參與式的科技推廣方法,大力提倡與農民建立伙伴關系,進行互動式的技術推廣,改變了原來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推廣模式,提高了技術推廣工作成效,科學育竹水平穩步提高。完成了無公害竹筍規劃和標準制定,成為全省唯一的無公害竹筍生產試點縣;二期竹林豐產培育示范工程全部通過省林業廳組織的檢查驗收;通過建設福建竹子現代科技園區,輻射帶動全市竹林低改7.1萬畝,全市竹山平均畝產值由前年的313元增長到去年的363元。另一方面,我市按照參與式推廣理論的要求,建立以林業技術人員為投入主體的科技示范片,提高了桉樹科技推廣的成效。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林業技術人員投資營造桉樹林,除無償提供苗木以外,還給予每畝60元的林前基肥補助。2003年,全市共有30多位林業科技人員合資參加桉樹造林,投入資金40余萬元,種植面積達4169.7畝,促進了桉樹推廣種植及各項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3、協調開辦造林保險,解除林農發展桉樹的后顧之憂。我市從1992年開始引種、推廣桉樹種植以來,至2002年栽植面積已達7.5萬畝,積累了一定的桉樹造林管理經驗,但在局部地區也曾受到低溫凍害的影響。為此,我市在做好桉樹抗寒品種(種苗)選擇等技術服務的基礎上,積極與保險公司協調,由林業局出資,推出桉樹造林凍害、雪災、火災險種,消除了林農種植桉樹的后顧之憂。